绿林网

《舌尖上的新年》读后感摘抄

《舌尖上的新年》读后感摘抄

《舌尖上的新年》是一本由陈晓卿等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32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舌尖上的新年》读后感(一):新年到,你准备好自己的味蕾了吗?

一直很喜欢地道风物的图书,这本更是一举俘获我那颗吃货的❤,听说这本书刚刚出版,我拿到的还是新鲜出炉的~这次购买完全是冲着陈晓卿导演来的,《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曾掀起中华美食热的狂潮,这本书更是对纪录片的一次完美概括与延伸~真心推荐给那些像我一样的king of stomach~

《舌尖上的新年》读后感(二):舌尖上的新年,逝去的童年

在图书馆偶然遇到这本书,想来是冥冥之中的一种安排。它在书架最不起眼的位置,却一下映入我的眼睛。有些章节,读得想流泪。突然就想起了童年在奶奶家过年的日子,从小年以后就开始心中雀跃的盼望着年的到来。炸面鱼,炸丸子,买小鞭炮,过年时到处串门拜年,一切的一切都是回忆。现在,奶奶去世,兄弟姐们都已长大,再也回不到那时候了。泪目~

《舌尖上的新年》读后感(三):饕餮•年味

还有比这个更有意义的时刻吗?——前言

从《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开始,我们观众跟随摄制组的脚步走遍中国的大江南北,在电视机前用眼睛品尝各地美食,赏心悦目、大饱眼福的同时又能刺激食欲,可是等待第三季的播出实在煎熬。所幸近期电影院上映的一部电影《舌尖上的新年》重新把观众拉回“全民准备零食看舌尖”的时代,一道道美食,一处处风情,一段段故事,一个个人物,勾勒出视觉与味觉的终极享受,看到《舌尖上的新年》以纸质版的形态出现在眼球,不输给动态影像的古典美感,用心的排版、走心的文字、悦心的图片,实在令人不忍卒读。

图片来源微博@博物杂志

《舌尖上的新年》读后感(四):舌尖上新年,饱满着记忆

新年怎么过,穿新衣,理新头,放鞭炮……更为直观的是吃,娱人眼目,饱享口福。新年食物,阵势庞大,颜色绚丽夺目。当然这些新年的气息,只有你调动起所有感官,才能发现,才能体会。更多时候人们就像《舌尖上的新年》这本书的一句话所说:“我们正在经历的是一个难以找寻的中国新年。”

《舌尖上的新年》读后感(五):过年的时候,白菜是甜的(番外八卦_1)

2008年1月,寒流突袭。我和同事来到北京火车站,拍摄排队购买返乡火车票的人。那是一条蜿蜒迂回的长龙。同事站到了路灯的基座上,再举高相机、使用广角镜头,但镜头里还是装不下,那黑压压的、一望无际的乡愁。

其实你不需要有类似的经验就可以体会,春节是中国人必须要回到家乡的节日。

走进翻滚着乡音的候车室,就进入了与日常打拼场景迥异的另一个温暖时空。几个小时,或者三天两夜的跋涉之后,总有一份私人定制的热气腾腾在前方等待着你。在四川人的期盼里,那热气是熏腊味道的;对新疆姑娘而言,那是洋葱、西红柿、地产羊肉和足够的孜然;扬州人垂涎着一双竹筷插入浓汁闪耀的狮子头里,左手适时地端过米饭,接住肉尖微颤的一大块;广东人的回忆里,一定有去年过年和家人共享的鱼丸、牛丸,那爆浆在口腔,仿佛一场无法为外人道的魔术盛会……

我是山东人,近二十年来在外漂泊。我有幸品尝过分子料理,也享用过英国女王同款的下午茶,但每到过年,我还是最想吃父亲做的猪肉白菜炖粉条。肉片切成竹叶大小, 葱花爆锅, 用大火煸肉片至蜷曲紧缩,翻炒白菜,添水,滚开后下粉条,粉条煮久一点。最妙的是过年的时候,白菜是甜的。

一定是因为,从小到大,这道菜都伴随着父亲的微笑一起出现。一定是因为,人们的舌尖上,各自烙印着各自的图腾。

每一种味道,都是在地的奇迹;每一道美食,风情万种。新年是中国人欢宴绽放的巅峰,新年的各地美食,当然最地道。地道风物携手陈晓卿《舌尖上的中国》主创团队,历时两年,奔赴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地区,采撷菁英、荟萃芳华,集结于此,以飨读者。

(丑到羞于见人的第一版卷首,完全没有达到发表水平)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