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西漂十年读后感100字

西漂十年读后感100字

《西漂十年》是一本由辛峰著作,中国财富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页数:36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西漂十年》读后感(一):底层人物的悲喜人生

农村青年在城市中的痛苦挣扎,文学与爱情是其滋养的两大精神支柱。也因为文学而偶遇爱情,但最终也被爱情所伤。从相互爱慕到变为仇人,一段残酷的恋爱故事展现在我们眼前,读完令人心痛、感慨,不知是造化弄人,还是性格使然,两个曾经甜蜜的恋人最终成为了相互敌视的仇人。作者用饱含热情的笔触,描写了八零后在城市中的迷惘与失意,与此同时,将西安城中村的变迁以及西安世俗风物展现在我们眼前。千年历史古城中的一个底层人物的悲喜人生,值得每一个身处都市的年轻人阅读并思考。

《西漂十年》读后感(二):到不了的远方,回不去的故乡

机缘巧合,也算是认识了《西漂十年》的作者辛峰。从作者手里接过这本书后,能感觉得到它沉甸甸的份量。时隔两个月后才开始拜读其大作,带着并不轻松的心情。因为我自己也算是西漂的一员,书中的多处描写,于我来说都太熟悉不过了。一个星期的时间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想想自己在西安的这七年,也是感慨良多。

这是一部自传体小说,里面多处细致入微的描写甚至我怀疑这完全是作者在新世纪第一个十年里个人生活的真实写照。只有经历,才会懂得。一个刚入大学时懵懂的农村少年,十年间背着贫穷的烙印经历过种种无奈和伤痛,在与整座城市、整个世界相融或相抗的过程中,一度让原本就敏感、防御性强的心灵备受摧残。但怀有梦想的心灵之火从未熄灭,凭着对文学的极度热忱与执着,作者顽强地走了过来,尽管长期遭受听力障碍的困扰,尽管一段刻骨铭心的婚恋走到了妻离子殇的结局。

苛刻一点来讲,作为一本小说,它的文学趣味性并不是特别高,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和承转起合的结构。但生活本身就是一本书,加上作者经历得比常人更多的伤痛,字里行间所蕴含的真心实感,依然让人动容。

小说从主人公到西安一座民办院校读书开始,对于大学生活也用了较多篇幅去描述,满满都是关于梦想、关于亲密的兄弟情谊、关于青涩校园爱情的回忆。诚然,大学时结识的好友、缔造的坚实友情,是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即使青春散场,亦彼此相互珍藏。毕业后为了生计,十年间一个接一个入住又搬离的城中村,算是小说的一条主线。一段段或甜蜜或辛酸的故事,也是在这里展开。西安的城中村,对于每一个从外地来西安打拼的年青人来说,都不算陌生,这里深处城市腹地,是全城最低廉的消费场所,也是整个城市鱼龙混杂藏污纳垢之地。在时间和地点上,我和作者也算是渊缘颇深。作者曾长期居住并工作的龙首原区域,现在正是我居住的地方,只不过当年的棚户居随着大明宫遗址公园的建成,已被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替代。08年6月作者从重庆返回西安的时候在郭家村居住了一段时间,而我也是在那年6月初来到西安,工作的地方正是背靠郭家村的一个公司,郭家村对于当时初入职场收入水平不高的我,也是常去的消费之地。09年上半年,作者在大白杨村居住的时候,我正和朋友合租在紧邻大白杨村的一个即将面临拆迁的旧小区居民楼里,大白杨也是自己常去吃饭、打球的场所。而正是在大白杨,小说主人公当时的爱人唐瑜,后来被称之为魔鬼的女人,再次回到了西安,一段刻骨铭心的离殇拉开帷幕。

小说的后半部分,是作者对于两年婚姻生活的梳理。那是一个现在看来,或许是错误的开始,但谁能否认那个开始也是爱情的一部分呢,它曾是那么美好和浪漫。究竟是什么让这段爱情最终坠入梦魇,如灾难般结束?贫穷或许是其中很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全部,还有家宅的矛盾和双方的任性。对于大多数蚁居在城中村的年青人来说,或许这并不是个例,而是多数人基于匮乏物质生活现状所面临的伤痛。这也是社会转型期,很多在城市打拼的80后农村学子的伤痛。当物质条件 还承载不起婚姻生活的时候,爱情也是一种奢侈品。

作者在读贾平凹作品的时候曾有这样一段感慨:“即使这一辈子永远都成不了一个城里人,我也很难完全地属于乡村了。这种剥离与分裂的感受,在80后一代从农村走出来的学子身上有着最明显的烙印。这不是我们自己想要的烙印,而是在无声的生活中被时代刻划在年轮里的印戳。我们毕业之后如果工作不稳定却又不肯回乡,于是我们只能永远地徘徊于城乡之间。而在城市的拼打又很难得到这座城市的认同,我们的心中便产生了一种既想回归乡土却又无法回归;既想依附于城市却又难以完全融入的游离感。”

是的,故乡之所以是故乡,那是我们回不去的地方。至于远方有什么,我想梦想能够点亮灯塔之光。坚持自己,无论生活给予多少的苦难,只要不失信念地活着,总会到得了想去的地方。

作者用《西漂十年》一书剖析了自己的过往岁月,直面过去的伤痛和不堪,那是一种莫大的勇气,一颗坚韧的内心。带给人感动的同时,告诉自己,积极地面对生活。愿每个人,都能在春天找到愿意陪自己一起远行的人……

《西漂十年》读后感(三):时代的见证者 读《西漂十年》有感

在我所读的众多文学作品中,读完了去谈的也就那么几部。不是不愿谈,而是任何事物都需要设身处地的去感受的,用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理论来说就是需要实践。文学也是一样,当你的生存环境与文字里的世界截然不同时,当你的记忆无法追寻书中的岁月时,你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需要慎重的,不然是会受到极大的藐视的。

近日闲暇之余拜读了辛峰先生的长篇小说《西漂十年》我便忍不住想说几句,原因自然明了,我们都是这个时代的苦行僧,拖着伤痕累累的肉体和饱经风霜的心艰难地行走于荒凉的人世。所以面对辛锋先生和他的《西漂十年》我自然要说些什么了。至于外界怎么看我和我的文字,那已经不重要了。

其实整本书的阅读我是带着极为复杂的心情进行的,首先在打开书之前我的内心一直有种神秘的感觉,一个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青年,他会讲一段什么样的故事呢?是悲伤的还是甜蜜的?于是带着众多的疑问,在一个晴朗的晌午我便开始了答案的寻找。随着阅读的缓缓进行,我的心情开始变得沉闷、痛苦甚至想大哭一场。不知不觉中我仿佛成了主人翁。他心酸我会难过,他愉快我会感觉到快乐。不,那或许不是“仿佛”而本来就是。说真的当阅读完整本书的时候,我的内心是极为不安和痛苦的。光阴似箭,在白驹过隙的一瞬间,我走进了毕业的人群,要开始真正一个人面对生活的暴风雨。“秀才”的种种磨难和艰辛将在我身上重现。虽然人生的二十多年里我经历了许多别人无法经历的,也承受了别人无法承受的。但这和即将到来的挫折和磨难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我曾经无意间问过辛锋先生,你的人生遭遇了这么多挫折和苦难,你是怎样渡过那段漫长的岁月的呢?他告诉我更多的时候是靠阅读渡过的。他这样的回答我完全能理解。当现实的生存环境变得暗淡无光的时候,除了置身于另一个世界恐怕别无选择,即使他是别人的世界,甚至是不存在的。

我曾刻意的将自己的耳朵用棉花堵住,将手机和电视的音量减为零,我想亲身体验一下在没有声音的世界生活是一种什么感觉。结果没过多久我开始极为不适应,心情开始变得烦躁不安。之后我庆幸自己有一双能听得见的耳朵,那一刻我便觉得幸福其实很简单,能听见美妙的音乐和温暖的话语就是一种莫大的幸福。毫无疑问辛锋先生和《西漂十年》给了我面对生活的勇气和力量。

一部优秀的作品不单是关注自己,更要关注别人关注社会。只有这样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成为经典。

在这个被金钱奴隶的时代,文学显然已经不是一方净土了,很多作家已经背弃了最初的信仰,转身跳入了利益的淤泥中,过起锦衣玉食,逍遥自在的“幸福生活”。很少有人再去关心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变化,关心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真可谓“乐不思蜀”。当然,并不是所有作家都跳入了那坛淤泥,总有那么一些人依然坚守着最初的理想和信仰,用自己淳朴善良的心守护着文学最后的一块净土。辛锋先生无疑是这样的作家。

作品以“城中村”这个时代发展下的产物为背景,以走进“城中村”的广大社会青年的生活、工作和爱情为线索客观的展现了当代社会中普通青年的生活风貌与命运去向。真挚体现了有志青年面对自己心酸的生活和不堪的命运时不屈不挠,积极进取的可贵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这个屹立于世界东方的泱泱大国,借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了空前的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攀升,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满地穿梭的高档轿车,都成了新时代靓丽的风景。但这不是十三亿人共有的幸福,中国的贫下中农高达九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解放,这其中的大多数人自然不会安于现状。特别年轻人,他们开始向城市迈进,寻找更多的机遇和出路,让自己在这灯红酒绿的城市里有一席之地。于是城中村成了他们暂时的落脚点和奋斗的起点。

作者通过几位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的生活变化,无形当中向人们传递了一种意识,那就是人的一生本就是漂泊的一生,无论富贵也好,贫穷也罢,谁都无法原地踏步,我们每个人都在不停的漂泊,寻找自己生命的靓丽舞台,寻找那个真正让灵魂安逸的归宿。只是后来我们会发现各自的人生都不尽相同,有的人哭,有的人笑,有的感恩,有的人抱怨,幸运者光环四顾,不幸者继续漂泊。

一个时代的发展,一个社会的进步必然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而这种代价有可能是无法弥补的。毋庸置疑,城中村的逐渐消失是时代发展下的必然结果,但我们在追求时尚先进的同时,不应该把过去的一切都要毁灭,应该给古老而文明的历史留点存在的证据。当现代的工业文明和原始的生态文明发生冲撞的时候人类应该懂得取舍,毕竟一个民族古老而灿烂的历史是无法重演和复制的。

《西漂十年》是作者自己的成长史,也是这个社会的成长史,或者说它是一部厚重的历史,记录着和见证者一个时代人与物的种种变化。相信随着时间的流逝这部厚重的历史会成为一个时代的经典和传奇。(赵江涛)

《西漂十年》读后感(四):触及心底的温暖与疼痛

触及心底的温暖

第一次,读完一本书想写点儿什么。

与《西漂十年》结缘是在四月底,某天进空间的时候,看见一网友发文,其好哥们辛峰的新书即将首发签售,一向看见书店就走不动路的我立即加了QQ,简单咨询过后,订购,打款,然后就坐等收书。

几经波折后,终于在我阳历生日那天收到了这本书,拿着这部沉甸甸的作品,我就知道它一定会带给我很多特别的感触。

《西漂十年》,算是一本写实小说,以西安为背景,以作者的亲身经历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当代80后从求学到工作,再到婚恋的成长史,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西漂一族”的原生态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在加快城镇化建设中,西安这座千年古都里那些城中村的变迁历史。

其实在读这本书之前,已经对作者的状况有了一点了解。其本人来自陕西某农村,自幼就对文学有着一种迷恋,怀揣着一个文学梦想,不幸的是,在他读初中时因为老师的一巴掌直接导致了他后来的听力疾患,对他的大学生活以及求职生涯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然而,这些并没有使他对未来却步,对梦想动摇,尤其是在后来又经历了婚姻中的撕心裂肺之后,他还能笔耕不辍,将自己西漂十年里那些疼痛而又倔强的经历书写出来。

出于作者带给我的震撼,我想去了解他到底经历了怎样复杂的人生,也想知道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在经历了这些苦痛后还可以做到如此坚韧。而另一方面,是我作为一个“深漂一族”,作者“西漂”中的某些经历,也确实能让我感同身受,读书的时候,也是在思考自己。

小说全书共四十万字,分为一百八十四个章节。从作者的大学,大陆学院新闻系开始起笔,前期主要讲述了自己和宿舍兄弟之间的哥们情谊以及生活点滴。接着毕业,初入职场,从房地产杂志到兼职文学沙龙,再后来去报社送报。也就是从离开校门之后,城中村,便成了他的第一落脚地,从此,多少个春夏秋冬在这里度过,多少美好和噩梦也在这里衍生。

城中村,顾名思义就是城市里的农村。用作者的话来说,城中村三教九流,无奇不有,消费低廉而又五毒俱全。作为80后乃至于90后,如果你不是富二代,你的第一落脚地将永远都是城中村。它并非人间天堂,但是我们留恋它,怀念它,是因为它有着我们所能承受的最低的生活成本。

工作渐渐稳定之后,爱情,也不慌不忙地到来。

说起爱情,作者的初恋是在大学,那应该算是单恋,当时那个叫钟冉冉的女孩,纵使作者再怎样的情深意重,她始终都绝情地没有回过一个字。第二个是600路公交女孩,因手机而起的缘分,后来却因为无法成全便只能放弃。第三个是秦末,也是一个我比较欣赏的女孩子,可以为了爱情只身千里迢迢来到西安,只为心爱的人做一碗粥,只为三天短暂的相聚。然而爱与孝不能两全,当不得不离开的时候,她也可以走的坚决,头也不回,相亲嫁人,从此再无交集。 (即使最终的结局并没有在一起,但是能在彼此的生命里走一遭,那应该都不会遗憾了吧。)

“孤寂午夜,独自前行,灯火阑珊处夜色无边;行路万千,前方一盏灯火,那是嘉园”。那个叫“夜行灯火”的ID出现了——湘妹子唐瑜,初看到他们的故事,觉得应该是一段佳缘。作者告别西安随唐瑜去重庆,两个人在中梁山工作生活的那段安稳日子,日记本上的爱情笔记,5.12的别后离殇,到后来重相逢。再次走到一起,可谁知道这才是苦痛的开端。

在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和物质基础的时候,稀里糊涂地走了结婚程序,新婚之夜两人的感情就出现了裂缝。直到唐瑜怀孕,才稍微缓和了一下。可最终还是因为孩子的先天性疾病到抢救无效死亡,两个人的关系彻底破裂。看到唐瑜后来的失控行为,面对丧子之痛,曾经爱人对自己和家人的疯狂伤害…………,很难想像作者当时是怎么过来的。

所幸的是,这些都已经过去,他在人生失败的地方埋首书城,书写不堪回首的往事,西漂十年,不悔初心。如今,他已经走出了城中村,走出了那段痛苦的日子。

他说,奔走在城中村的十年,是他青春年华最美好的十年。那些风雨泥泞相伴的日子,那些漫天大雪的冰寒,甚至飞蛾扑火般的绚烂爱情,而今已皆成往事。而所居住过的那些城中村也正应了那句戏词: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城中村在不断地加盖和不断地拆迁中灰飞烟灭,这座城市的底层记忆也跟着一同烟消云散。只是站在城中村的旧址之上,心中昔日的图景依然历历在目。

我说,当我一字一句的读完这部作品,特别是后半部分,真的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为他。不是每个人都能如他那般内心坚韧,也不是每个人都敢于去将自己往日的伤疤揭开。《西漂十年》,带给我的感动太多太多,有对梦想的执着,有直面惨淡人生的勇气,还有,不离不弃的朋友情谊。在此,感谢作者带来这么好的作品!

她和他一起站在黄土崖上。远处的黄土地上,开满了一朵朵金色的向日葵。

他们站在灿烂的春阳里,迎着春风,微笑。

在一片眩晕的阳光里,美丽的天使从空中飞过……

只听她对他说,愿意在这个春天陪他一起远行

而我想说,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早点遇到那个愿意陪自己一起远行的人……

《西漂十年》读后感(五):痛并快乐着

1

在电影《无问西东》结尾的念白中,再次问起开篇的问题:

如果提前了解了将要面对的人生,不知你们还有没有勇气前来?

四代人用行动给出了答案。

心之所向,无问西东。

这条路是人生的起点,亦是生命的归途。

“心之所向,无问西东”多么纯粹地回答,多么真诚地活着。对,这条路是人生的起点,亦是生命的归途。

人生就是一场苦旅。谁不是一边忍受,一边修行。

好久没有因为一本书而心痛,内心充满了触动与思考。记得有这种感觉是在初三读的《平凡的世界》,大二读了《穆斯林葬礼》才有的心境。而此刻,我的心口似有千斤重的石头压着, 说不出的疼痛。

什么是好书,我给不了确切的定义,毕竟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真正的好书是能够引起读者共鸣,是能够调动读者情绪,让读者体会人生百态的书。

《西漂十年》就是这样一部小说,读完后能让读者产生打断骨头连着筋的疼。

如果说只有在悲剧中才能让读者更喜爱,那我宁愿作者辛峰不要写出如此悲剧,因为它比悲伤的故事还悲伤。

可是,这是一部作者自传体的小说,无法避免不悲伤。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西漂十年》远远超出了《平凡的世界》、《穆斯林葬礼》文学的痛。

《西漂十年》的作者是辛峰,陕西彬县人。笔名伤心碧、千恨百媚。陕西省作协会员,书评专栏作家。2004年毕业于西安欧亚学院新闻系,2008年毕业于西北大学汉语言文学系。近年来先后在《散文诗》《西北文学》《渭水》《视野》《文化周末》等期刊与《华商报》等媒体发表小说、散文、诗歌、随笔、评论。

认识峰哥是在2015年西安十点读书会的年会上,峰哥在年会上热情饱满的演讲了《我是如何爱上写作》,给我们留下来很深的印象。

如今,峰哥已是十点读书签约作者。在文字的道路上,他总是笔耕不辍,执着追求着。

《西漂十年》是峰哥的第一本出版小说,主要讲述了自己在西安十年所经历的风风雨雨。有青春校园的美好日子;有走出校园迷茫彷徨的日子;有城中村挣扎生活的日子;也有恋爱结婚直至妻离子散悲剧的日子。

《西漂十年》的主人公是秀才,生长在农村,高考考入西安一所专科院校。在西安度过了三年的大学时光。毕业后继续留在西安,将自己的梦想种在这座古城。

秀才在初中时,因为一次数学作业未做好,被可恶的老师狠狠地扇了耳光,本以为这是一次普通的惩罚,可是就是这次耳光事件,让秀才的命运开始发生转折。

由于数学老师手过重,直接导致秀才的耳朵发炎,然后疼痛,等到医院看时已经于事无补。本来灵光的耳朵一天天听力模糊,直至完全听不见。

秀才在大学时,一头埋进自己喜爱的文学,看书,学习。上课需要看老师口型,然后揣测老师讲课的内容。不过凭着秀才深厚的文学功底,最终顺利毕业。

毕业后和同学合租在西安的城中村,找了一份送报的工作,不管严寒还是酷日,他都穿梭在一个个巷道,为每户人家送报。

可以说毕业后的生活和城中村有了千丝万缕的关系。秀才首先在北山门居住,后来又搬离至和平门,龙首村,瓦胡同,郭家庙,大白杨以及西查寨。辗转在各个城中村,不断地搬家,不断地找住处,不断地为生活挣扎着,也不断地前行着。

城中村是西安这座古城发展的缩影,如今的很多地方,已不见城中村,而是更多的高楼拔地而起。

13年我也和朋友在杨家村住过不到一年的时间,如今,杨家村正在进一步的规划与建设中。城中村是一段历史发展的见证,也是每个生活在底下平民的驻足之地。除了民工,还有大批的刚走出校门的学生。

秀才因为兼职西安本地的一些论坛,机缘巧合,认识了湖南的湘妹子唐瑜。两人因为文字而走在一起。如果人生有孽缘,那毫不夸张地说秀才和唐瑜就是孽缘。

就在秀才的工作渐渐步入正规时,唐瑜出现在秀才眼前。并跟着秀才回老家过年,年后带着秀才去重庆重新开始新的工作,而后,又因为唐瑜的父亲不同意秀才,秀才忍痛割爱一个人返回西安。

如果此时唐瑜放过秀才,也算是人生一种幸事。谁知,唐瑜又回来找秀才,直至两人结婚。然而婚后的生活却没有想象的那么幸福,一年后唐瑜怀孕。

如果此时说是老天的恩赐,也是对的。爱的礼物出现,两人都很开心。唐瑜回娘家养胎,并且执意在娘家生了孩子。

戳心的是他们的孩子有先天性疾病,不但是兔唇,而且有心脏病,这对于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来说是雪上加霜。

面对孩子的疾病,岳父母的逼迫,亲生父母的难堪,妻子的不理解,秀才夹在中间左右为难。最后妻子直接撒手不管幼小的孩子,秀才爸妈带孩子回老家看病,可是等孩子送到医院,已经脱水严重,抢救无效,夭折。

此时孩子的母亲失心疯一样,不问青红皂白,将公婆告上法庭。

一切的一切秀才除了承受,还能怎么办呢?

如果老天眷顾秀才,就不会在丧子后,妻子再离开。可是,妻子唐瑜不但没有和秀才一同承担痛苦,相互扶持,而是毅然决然地离开秀才,并提出离婚。

最后,秀才离婚了,孩子没有了。但生活还是得继续。

是啊,敢问岁月何曾饶过谁?

是啊,如果提前了解了将要面对的人生,是否还有勇气前来?

有人称秀才是活在刀锋上的人生。我很认同。秀才在无声地世界里,面对人生一次又一次的重击,得需要多强大的内心,才能装容一切啊!

在多少个无眠的夜晚,巨大的伤口上,他一点一点地舔着,含泪化解着所有的痛与伤。如果说,痛苦的火焰能够燃烧痛苦本身,那么秀才绝对是在火焰上被烧烤过的。

我想,每个看完《西漂十年》的人都明白,这是一部个人心灵史,是一个人与一座城市、甚至整个世界的搏斗过程。尤其在书的后半部分写到妹妹为了父母辍学,自己的感情若得若失,最终将所有的美好都幻灭,妻离子散的局面。

读到后面,不仅仅是看书,而是在和一个生命交谈,而这个人历经了所有的痛所有伤之后,依然得笑着面对生活。

生活总是有意无意地开着一个又一个玩笑,我们生而为人,就要有接住玩笑的能力,也要有消化厄运的强大内心。

从某种意义上说,《西漂十年》比《活着》更像活着。因为,更真实,更痛。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