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机器人叛乱》读后感精选

《机器人叛乱》读后感精选

《机器人叛乱》是一本由[加拿大]基思·斯坦诺维奇(Keith E.Stanovich)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9.00元,页数:32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机器人叛乱》读后感(一):感觉

自从进入这个工作岗位以来 感觉很久很久没有读书了 也没有写书评了 这都不是我了 很不喜欢这样的感觉 我想要更加自己一些 就像本书的内容一样 我的身体成为了载体 承载着那些原本不属于自己的事物 而真正想要的还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能够达成 本书主要是想颠覆一下基因与载体 也就是人类身体本身与人类精神的关系 基因是自私的 要控制载体 要利用载体 要抛弃载体 他只要自己的传承和发展 而不管载体怎么样 到底开不开心 到底痛不痛苦 而载体是怎样为基因服务的 还是要为自己的理想服务 换个比喻 机器人就是那个载体 而人是基因 同样适用 或者如同黑客帝国一般的 相互依存 相互利用 这就是世界存在的法则 个体存在的意义 所以多读书吧 少年 中年 老年 让自己的思维自己的理想继续在空中飘扬

《机器人叛乱》读后感(二):读《机器人叛乱》之借题发挥1

“我们带着石器时代的大脑生活中互联网时代”——太精确了,时常察觉到情绪、意识和科技炸裂的现代化生活之间的不适配 现代科技发展下的世界显然是更符合人类——这个基因载体利益的世界。 什么是载体利益?例如,对NMN/二甲双胍的研究举证使长寿成为可能性——这就是明晰可辨的载体利益,我们研究和探索怎么去获得我们自己的福祉。 什么是基因的利益?——看到聪明温良贤淑8分女就压不住想让她给自己生小宝宝的冲动就是顺从基因的利益(煮肘老师应该有姓名……),基因只在乎它自身的传递延续。 所以,有时候我们的意识与生活方式的矛盾,是载体日益增长的对自身利益的关注和基因预设本能之间的矛盾。例如一个事业取得极大成功的职业女性,拥有稳定高质量的物质生活,将载体自身利益最大化,但仍有可能因为缺个男人爱她而自觉人生很失败——宛如一个丧偶的山顶洞人。如果丧偶山顶洞人的悲凉是基因预设的雌性要依附雄性生活,丧偶即丧失生产资料来源的悲凉,那这个成功的职业女性客观上不存在这个问题,但她依然会产生和山顶洞人同祖同源的悲凉——这就是她带着石器时代的脑袋活在了互联网时代

《机器人叛乱》读后感(三):想象的世界

1、斯坦诺维奇的两本书《超越智商》《机器人叛乱》中提到了表征能力对理性的重要性。表征分为初级表征和次级表征,初级表征是进化的产物,是自发式系统的功能。次级表征是人类意识的特有功能,是在意识中虚拟一个平行世界。这种虚拟世界是为了应付不确定环境,是为了预测。一般的生物没有这种能力,猎豹不会想到一年以后的食物问题,它只会对当下发生的事件产生反应,这是进化要求的适应性,所以一般的生物都是环境的产物。而人类不仅仅考虑当下,他还会考虑一年以后的问题,这是预测,是对未发生的环境不确定的预测,进化无目的无意识无远见,所以这种虚拟世界的能力不可能由进化而来。

2、意识、灵魂、超越物质的独立存在的形而上的东西。这是自古希腊柏拉图时代以来的模因病毒,不比宗教信仰模因弱小。这种形而上、二元论、决定论的模因,具有封闭、机械、保守的盔甲,会组织理性的生长。意识不是物质的对立面,二者不可分割。意识也不是笛卡尔剧场式的、普罗米修斯式的小矮人,我们头脑中根本没有另一个决定一切的小人儿。意识是分布式、多层次、可进化的东西。认识到世界(物质、意识、人生、性格、文化等)非决定论的本质,方可看见自由的曙光。一个不确定的随机的世界是最美好的世界,因为你的选择将是自由的,你将决定你自己的进化路径。

《机器人叛乱》读后感(四):不能有一个排它的meme

得到听书

作者告诉我们,人类是基因和模因这两种复制子的载体,目的是为帮助它们进行复制和繁衍。基因和模因有好有坏,都很自私,会不惜损害载体利益复制自己。但人类构造复杂,非常聪明,基因对人类的控制力就没法那么强硬,只好分为强约束和弱约束两种方式来控制,反映到人类大脑中,就分成了自发式系统和分析式系统两种运行方式。分析式体统开启了人类“叛乱”的第一步,理性就建立在分析式系统的基础之上,只有掌握了广义理性,才能采取最合理、最有利于人类自己的行动,而不被基因控制。

另外,人类正因为会思考,才能分辨出好的模因和坏的模因,要力争保留那些好的,避免接受那些对我们有害的坏模因。多多思考和评估,运用分析式系统去覆盖自发式系统,不仅能对抗基因,在对抗模因时也同样有效。

除了会思考之外,人类和其他动物最大的不同,在于人类是唯一一个关心“我是谁”这个问题的物种,在做决定的时候,会综合考虑心理、社会、情绪等诸多因素。人类独有的价值观是启动欲望评估的主要机制。三个层级的欲望,好,坏,评判,是选择过程,也是人类体现自身价值观的过程。总的来看,人类与动物是不同的,我们有权利控制自己的生活,决定自己的命运,寻找自我存在的生命意义。

《机器人叛乱》读后感(五):掘地蚁的叛乱

把书名机器人改成掘地蚁更能达到隐喻的效果,原因是机器人已经被用烂了,而且形象模糊隐喻直接粗暴。不过从模因角度来讲,显然机器人比掘地蚁好太多,这是由大多数模因载体偏进化程序缺少理性思维的特性决定的。

本书主题是牛逼惯了的基因第一次可能无法控制作为载体机器人的人类。思路是进化论在心理学领域的拓展应用,介绍了进化心理学和启发和偏差式认识学派的研究和分歧。

进化心理学认为人的意识跟传统自然选择进化论没有根本区别,也就是否认意识的独特性,认为意识跟老虎的捕食技能一样是进化适应的结果,是服务于基因复制子的,不认同人的本能反应是非心理。我觉得要这样他们也不会同意道金斯关于生命是基因复制机器的说法。

另外一派类似卡尼曼的研究,意识具有特殊性,已经脱离基因自然选择的环境约束。人类大量的本能反应是进化的结果,直接服务于基因复制生存。意识中还有部分理性思维,所谓弱联系,脱离了基因约束,服务于生命载体本身。

机器人叛乱的寓意是,作为基因复制机器的人类依赖理性思维可以摆脱基因的弱约束,直接服务于机器人本身。

这种弱联系的理性思维是进化的必然结果。进化环境的日益复杂,基因已经不能直接掌控机器人,勉强直接掌权的后果就是机器人不能适应复杂环境进而影响基因自身复制。这样的结果只能是放权,基因给机器人装载基本的目标程序(进化来的程序),然后告诉机器人自由行事只要保证老子的生存就行。放权的结果就是机器人进化出了自由意识,他开始意识到自己只是基因的载体,然后思考逃离基因控制的方法。方法就是完善理性思维控制进化程序为我所用,甚至部分理性思维内化为进化程序,简直是一种反侵略。

理性思维就是模因,这是又一个基因与载体的关系,模因通过意识复制。模因跟基因一样没有人性,不会为载体考虑,生存目标只是复制自己。为了机器人利益最大化,必须有一套科学思维的检验机制,不符合机器人利益的模因必须驱逐。

作者提到的一些参考书籍。

安迪克拉克《存在》

通往未来的安全通道

面孔的自传

玛格丽特德布拉尔《桦尺蠖》

金斯特瑞尼、保罗格里菲斯《性与死:生物哲学入门》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