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放手管理》的读后感大全

《放手管理》的读后感大全

《放手管理》是一本由(美)史蒂夫•钱德勒 / (美)杜安•布莱克著作,外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4.00元,页数:2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放手管理》读后感(一):重读经典 - 基于信任和积极成长教练为基础的管理理念合集

几年后重读,感觉像读一本新书,应该是自己的心境变化了。

全书穿插了很多看起来反常识,但自己比较认同的理念,比如客服管理内心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理想世界转而管理现实世界和自己的成长;克制去批评和给建议的冲动(因为会激发防御)而通过问题去引发思考和激发潜能;体会和思考那些负面事件或阻碍我成功的因素带来的积极影响;由追求外向认可转而追求内心成就;只专注当下最重要的一件事;透过外在物质财富目标认清自己追求和期望获得的感觉是什么,以及如何在摆脱物质目标的前提下获得这些感受;……还有很多,

像是一本理论金句综述,读的过程中不断与中庸之道、7个习惯、成长教练、阿德勒课题分离、埃利斯的情绪ABC理论产生交集。

每章结束后的思考练习质量很高,有意识的练习后效果应该会不错。

排版很好,纸张很厚,在上面书写很舒服。

少的一颗星是过于理论、绝对和理想化,一直把所谓的“传统管理”放在对立面去批评,而并没有什么数据来支撑自己的理论,提供的案例也很模糊,效果过于理想化,缺乏真实感。

《放手管理》读后感(二):快乐的秘密

快乐的秘密在于一句古语:“成为你自己。”

——亚伦·瓦兹(Alan Watts,英国哲学家)

所有必要的成功元素,其实早就潜藏在你自己身上。

————史蒂夫·钱德勒评杜安·布莱克

若一个人跟自己所过的生活之间无法达到单纯的和谐,怎会快乐?

——卡缪(Albert Camus)

当你把过错归于他人时,你就放弃了改变的力量。

——道格拉斯·诺埃尔·亚当斯

太喜欢这几句话了,必须要特别摘出来。

编辑用三个词描述幸福生活和成功事业的基本特点:接纳,爱和自由。而这些词,也解释了这本书蕴含的哲学。

往下看,其实这是一种管理的新视野,有点看那个神奇的足球教练米卢管理球队的方法类似,你喜欢的事,让你快乐的事,更让你快乐,而让每个人都找到自己的定位,在完成工作的过程中更愉快,效率自然高,工作积极性更高。

就像书里阐述的,成功来自三个世界:精神、心智和身体(或者说物质世界)。而我们只有达到这三个世界的平衡,才算成功,选择一个平衡的位置,一个平衡的心境。寻找到自己真的想要的,成为自己。快乐才会真的来临。

第五章:以别人所提出的问题而非提供的答案来评判他们——伏尔泰

P62

生命并不总是给你所要的,生命给你所相信的。你只能看到自己相信已经存在的东西。

你如果相信某个员工很懒惰,你就只看得见一名懒惰的员工,就算他花了额外时间把一份报告写得更好,你也只把那段额外时间视为拖延、懒惰以及无能。有时候,一名新的管理者接掌一个旧有的团队指挥,生产力随即突飞猛进!为什么?因为她未对新接掌的团队报有任何负面的成见。反之,她会见每一名成员,然后问这些问题:“这个人能怎样贡献力量?这个人拥有的特长在哪里?这个人喜爱做的事情是什么?”

每一个观点阐述的后面,论证里面都有案例,最后都有练习实施的步骤,在工作中,激发最大的兴趣点,使自己对工作有兴趣,做起事事半功倍。希望每个抱怨工作无聊的人都能通过这本书,找到乐趣,“成为你自己”。

《放手管理》读后感(三):逆向思考

初读标题,总觉得“放手”和“管理”很是矛盾,这不是一对相反意思的词吗?

既然我们要管理一件事,一定是牢牢抓住不放的,怎么会“放手”呢?副标题又为:无为而治的成功管理学!那么,怎么样才算是“无为而治”呢?

再读内容,哦——!我茅塞顿开,其实“放手”并非完全放手,而是换种方式管理;“管理”也非只谈管理。与其说是管理,不如说是换一种生活方式去思考。

作者在叙述的时候,已然将管理公司的经验,升华至日常生活中。然而这里并没有什么高深的词汇或语句,正迎合了那句话:“越深刻的,就越简单。”

这样的思考,且说是逆向思考吧。让我们举一些例子来读读。

在第二章里,作者说“你否定的东西会永远存在”,确实如此。开篇便举了按摩师的例子。开始,她觉得变成企业经营顾问后,一定要有相关的学历与之相配,谁知当谎言拆穿,笑话她的人变多。她无法抵住压力,于是,她面对现实,在与不同的顾客分享在做按摩师时的经验和创意后,反受好评。

作者开篇用例子说明观点:‘以这种不作评判的立场为出发点,他们就能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想要创造的东西上。’并与旧派的微观式管理者做出强烈对比,更让其观点立足。在每章章末,总有细心提醒的小贴士,增添了其实用功能。不仅如此,我更喜欢每一个章节中摘录出的名言,当他们与作者的想法呼应时,忽然就有一种冥冥中的奇妙巧合之感。这样的文章,思辨性强,言简意赅,读来让人心爽。这其中,不仅有作者巧思,亦有译者之辛劳。

再看第十章,题为“变得有空暇”。作者清晰的思路再次说明了忙碌管理与空暇管理的巨大差异。我却从一章章的文字中看到了作者的深层思考:这不仅仅是管理公司,更是管理生活。公司中尚有大大小小的条目可供管理者浏览,生活中的琐事却不是总可以变成未完成条目的形式来展现。试着让大脑放松,当我们专注于一件事的时候,我们就能把它做得更好。难吗?不难。

举以上两例,一例是喜欢其文章的结构,读来脉络清晰,二例则是说内容,作者在举例、对比中深入简出地强调了观点,更容易让人接受。

放手管理,读时从疑惑到释惑,我喜欢上了这书的书名。

读完全书,才能明白在序中所概括的:接纳、爱和自由。你若问我,具体是什么?还是读一读吧!

《放手管理》读后感(四):为什么要无为而治?

“放手式管理之所以与众不同,就在于能理解这个创造过程,并将精力和注意的焦点转移到能够有所改变的地方。”

这句话道出了放手式管理的精髓。

我把这种放手式管理定义为一种“萧规曹随式的无为而治”。

汉惠帝的时候,相国曹参完全按照前朝成规,成天喝酒作诗。基本上没有做什么事,惠帝派他儿子曹窑问他为什么不做事,他反而把曹窑打了一顿,惠帝十分奇怪,找他来问为什么。

他于是问惠帝说:“陛下自己考察和高皇帝比哪一个圣明英武?”

皇上说:“我怎么敢与先帝比呢!”

曹参又说:“陛下看我的能力和萧何比哪一个更强?”

皇上说:“你好像赶不上萧何。”

曹参说:“陛下说的正确。况且高皇帝和萧何平定天下,法令已经明确,现在陛下垂衣拱手(指无为而治),我这样一类人恪守职责,遵循前代之法不要丢失,不也可以吗?”惠帝说:“好,你歇着去吧。”

实际上,已经有完备流程和制度的公司,就适用于这种“放手式管理”,只要“把焦点放在过程(流程)上,而不是结果上”,这样只要过程正确,结果也就正确。没错,我们需要的是流程化管理。

工作流程化;流程表单化;表单信息化;信息透明化。

书中列出了很多放手式管理的妙处和能达到的绝佳效果,但是直到书的最后两页才展示了放手式管理的最高境界,通过训练能够达到的终极层次:“训练到不需要你”

第一个层次:领导者要去除自己的心魔:避免因为对某个下属的喜好和情绪化的原因,做出对整个团队不利的决策。

第二个层次:一个真正的领导者不会在自己的下属身上灌输对领导的依赖。他会让下属看到他们如何能够领导自己。

这就是教练式管理,挖掘出每个人最大的潜力,让谁上场或者下场不是出于对某个队员的喜恶,而是出于赛场整体形势和团队的考虑,因此,管理者的最后、终极职责就是“他把你还给你自己”,因为快乐的秘密在于“成为你自己”!

《放手管理》读后感(五):从内在寻求力量

严格来说这本书还不能完全称为管理学的一种理论或方法,但它倡导的理念和态度在越来越沉重的压力社会中是一种良好的趋势。来自美国人力资源网对它的评价很客观:“《放手管理》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能性,那就是驱散那些只能带来局限性的精神状态”,从人力资源和企业管理的角度来说,仅有放手、中庸、无为的理念还是不足够的。但是对于管理者个人来说,在提升管理者人格魅力,培养下属方面非常有益。同时,其中符合心理学及心灵修养的一些看法对于个人解除压力与焦虑,培养信心、提高工作效率都大有裨益。

“每当你发现和你无法契合的事情出现,你不会去矫正它,而是接受它,处理它,转移它,然后往另一个更新的、更健康的方向前进”,避免被负面的事件和情绪掌控。渡边淳一的《钝感力》也表达了这样的看法,迅速忘却不快,坦然面对挫折和伤痛,世界险恶,用钝感保持内心强大。除了外部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大多时侯我们因为对自己的完美要求也会造成巨大的压力,我们寻求了无数的方法工具来“克服”却收效甚微。书中借用乔治亚戴尔的语录来告诉我们对抗自己是多么的无用。“你从未真正克服什么”。这句话的意思是,曾经是你生命中一部分的东西,永远都会是你生命的一部分,你无法使它消失。然而,随着时间流逝,如果你愿意,你可以让它平息、退场,然后往另一个方向前进。你可以选择另一条路走,让回忆对你不再有控制力。一部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数学家约翰•福布斯•纳什为原型的电影《美丽心灵》中,纳什患精神分裂症,一生都未治愈,但他却找到了解决的办法,与病症同行,接纳自己的状况、忽略无视病症带来的幻觉,在自己的路上前进,最终他获得了“献笔”的最高荣耀。不要关注自己的恐惧,而是聚焦于自己的长处,从积极正面的角度考虑问题,以为他人做出贡献为目标,以自己的正能量吸引更多的正能量。

书里我喜欢的一段话:“成功的生命存在于每个人潜能之中,不需到外在世界寻觅。我们生来就具有才能,是完整的个体。所有需要的事物都已赐予我们了(包括增加其他所需才能的能力):我们不需要去寻找如何呼吸的方法,我们不需要去寻找如何看或如何听的方法,我们只是把它们当做已经是我们内在的一部分来接受。成功也在那里。我们一出生,它就已经被设定进来了,因为这就是宇宙的法则。”这与《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不谋而合,我们自有天命,需要倾听内心的声音,一旦找你的天命,全世界的能量都会给你指引和帮助。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