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我的精神家园读后感精选

我的精神家园读后感精选

《我的精神家园》是一本由王小波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204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013-6-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的精神家园》读后感(一):他的精神家园与他的时代的故事

高评价并非只给杂文本身,而是给那个时代的好的知青文学。王小波,预见性和天才性真让我感到震撼,只是每每看到他的文章不可避免的题材素材,我就非常痛心。 作为一个95后,我觉得真的,很可惜。浪费了一代人的生命精神,而现在又有那一代存活下来的人以某种动机(即使是好的),继续延续那个时代,也就是又再为浪费生命的事情而浪费生命资源,我感到非常可惜,太局限了,我们本该的美好呢?且行且珍惜才是,还好那个年代至少不会回来了。

我想把他的《黄金时代》看完再写书评,现在爱浪漫的我正处于对他的盲目崇拜阶段,太过主观的智商不适合写书评。

《我的精神家园》读后感(二):那些年的情书

不知道是这版书选辑的原因还是其他,感觉这本《我的精神家园》没有《沉默的大多数》好看,好在王小波和李银河的情书还是深深打动了我,好像看过这本书唯有情书印在我脑子里一样。

两个如此特立独行的人相互吸引本身就是一个传奇,在爱情面前似乎一切也都微不足道了。从一开始特殊的问候方式“李银河,你好哇!”好像两个儿童戏谑般,然后我就看见一向睿智,一吐字便可引人深思的王小波那么直白的重复“爱你爱你爱你”“我爱你”,或是为自己的爱人摘上一首诗,一段歌词,然后痛快表白!“我愿做你的菩提树,你也来做我的吧。”“单单你的名字就够我爱一世的了。”“你要是愿意,我就永远爱你,你要不愿意,我就永远爱你,你要是不愿意,我就永远相思。”

没有读过李银河,只知道她是个开放火热的女子,一位研究同性恋的女博士,不过刚百度了一下,虽然并不是美人,眼睛里却透着一股子敏锐和犀利。这样的火热在年轻的她的爱人面前的确就应该是这样——“自从我认识了你,我觉得所有人都黯然失色,再也没有谁比你更好了,我的菩提树!”

写不下去了,6 1~

《我的精神家园》读后感(三):三星评给出版社

这本书让我有些失望。

以前看过王小波的小说,文中的含蓄幽默令人拍案叫绝,慕名来看作者的杂文集,却觉得跟小说不在一个级别上。绵里藏针的幽默的确有,但大多是闲话家常一般的唠嗑,那些潜伏着的包袱隔好久才能看到一个。高中时我曾读过贾平凹的杂文集《长舌男》,看此书时不自觉地拿来做比较,说实话,要论幽默的文化含金量而言,《长舌男》还胜一筹。

但我觉得这并不代表王小波的杂文欠佳,而是出版社在选文时下的功夫少了,我看了另外一个出版社的《我的精神家园》目录,比此书的内容要丰富得多。如果读书人是初次接触王小波的书,以此来作为初印象,实在是一种“人为的遗憾”。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王小波和李银河的鸿雁往来,虽然那时说话的语体和语气以现在的目光来看有种老古董似的好笑,但丝毫不影响两人信中真挚热烈的感情,读来令人动容。王小波的杂文,读来多少有点儿不正经,有些词句还得掂量下作者是在开玩笑还是当真的,但在读两人的情书时,感觉完全不同,信中的王小波,坦率诚恳,还带着点儿因为付出了真实感情而特有的惶恐不安,像一个执着的小男孩,所有的观点和看法,那才是真干货,因为他和李银河的对话的距离感要比和读者的更小,因此那些因惧怕过度亲近而产生的令人发笑但又敬而远之的幽默,统统不见了,有的只是他掏心掏肺的真心话。

此书是旅行良伴,所有的杂文读来轻松又闲适,如果你认真地用大块时间去阅读,反而会有一种石沉大海的局促感。我就是这么被坑的。

《我的精神家园》读后感(四):摘录

1.我时常回到童年,用一片童心来思考问题,很多烦难的问题就变得易解。 2.我很怕落到什么都说不出的结果,所以正在努力工作。 3.好多事都是不得已而为之。 4.就如《红楼梦》说饮茶:一杯是品,二杯是解渴的蠢物,三杯就是饮驴了。 5.假如你遇到一个可疑的说法,这种说法对自己有过于有利,这种说法准不对,因为它是编出来自己骗自己的。 6.好人总是没好报,这世界上一切好人电影都是这么结束的。 7.人经常流点眼泪,对身体有好处。 8.这就是我的智慧:有这种智慧也不配叫做智者,顶多叫个成年人。 9.正常人和疯子的界限不是那么清楚。 10.青年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勇敢,和他们的远大前程。 11.要是你有这些勇气和精力,不妨动手去做。 12.我觉得人还是有点尊严的好,假如个人连个待的地方都没有,就无法为人做事,更不要说做别人的典范。 12.人既然不是机器,偶尔失去平衡,应该是可以原谅的。 13.人生在世会有种种不如意,但你扔可以在幸福与不幸中做选择。 14.人应该记住自己做过的聪明事,更该记得自己做的那些傻事--更重要的是记住自己今年几岁了,别再搞小孩子的把戏。 15.有很多的人在从少年踏入成人的时候差了一步,于是生活中美好的一面就和他们永别了,真是可惜。在所有的好书中写得明明白白的东西,在人步入卑贱的时候就永远看不懂,永远误解了,真是可惜。在人世间有一种庸俗势力的大合唱,谁一旦对它屈服,就永远沉沦了,真是可惜。 16.我认为人不应当忽视自己,生活就是自己啊,总要无愧于自己才好。 17.出于爱,人能干出透顶美好的事情,比木木痴痴的人胜过一万倍。

《我的精神家园》读后感(五):纪念小波

杂文像一把刀子和匕首,直刺人心最猥琐卑鄙处,小说和文学则如春风化雨般滋养真善美的心灵 。我更爱小波的小说。

前半部分小波多会涉及到人类学社会学知识,主要是因为妻子李银河的老师是中国人类学大师费孝通,同时李又是主攻社会学之故吧。看到小波此书中描述自己在美国大学修读人类学课程并亲身参与人类学田野调查——去华人餐馆打工达几个月,身为人类学专业学生,深感欣喜。但也不得不指出,小波对人类学的一些概念解读还是仅停留于知道层面,论述不是很准确,在一个人类学学生眼中可能就会被挑刺,但大体的解释是没有问题的,所以这里也不能责怪他,一个作家能够做到了解并正确表述与自己不相关的学科已经很不错了。同时我也深深自觉学术和文学、小说及杂文的不同,之前也和新闻报道比较过,学术的逻辑性,扎实的材料和令人信服的论据不可或缺,这是学术不同于小说、文学之处,可以说,他们都是互补的。

今天又看完他的这本杂文,合上书,想到小波已经走了差不多二十年了,但越发觉得他的可贵。小波书中的性是美好的,动人的,是天马行空之下灵性与动物性的结合,我想,这两方面对我们作为人来说都不可或缺。小波也是可爱的,同时是勇敢和令人记在心里面,想起时会流泪的那种人,我本想用伟大这个词来形容他,但在我们用得泛滥的政治专制语境之下,“伟大”配不上小波。走过一些岁月,才越发觉得小波真性情的可爱和难得。我是那么喜欢你,小波,喜欢你笔下的陈清扬,名字那么好听,那么美。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