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好饿好饿的鳄鱼》读后感锦集

《好饿好饿的鳄鱼》读后感锦集

《好饿好饿的鳄鱼》是一本由(丹麦)马特斯·乐顿 文 / (丹麦)汉娜·巴特林 图著作,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44页,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好饿好饿的鳄鱼》读后感(一):我可能乱定义了

刚开始看的时候,会发现主人对待鳄鱼真的是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在它吃了各种生物之后,主人还是把所有责任推到别人身上。这让我看到了中国母亲对自己孩子的溺爱。无条件的宠爱孩子,可是事实上这最终会害人害己。

《好饿好饿的鳄鱼》读后感(二):请不要用大人的思路去评判绘本

这册绘本的画风非常适合4-6岁的宝宝看,色调也非常的鲜艳明朗,引人入胜。

看到评论区中有家长说,这简直是可怕的绘本,会对孩子有不好的影响,是不是要报警……其实我觉得大可不必用大人的眼光去判别孩子的绘本,鳄鱼吃掉了小狗小猫,虽然看上去很可怕,但这就是自然规律,鳄鱼是食肉动物,它就是需要吃掉一些小动物的。这些社会规则和自然规律,是需要宝宝们从小认知的,让他们总看到社会光明美好的一面,而不能客观的认识这个世界,等到孩子们长大了之后,才突然发现这个世界也有阴暗的一面,这样的情况才真正的可怕。

当家长们担心孩子们被坏人拐走的时候 ,有没有在绘本阅读中提醒孩子不要轻易的靠近和相信陌生人呢?如果小猫小狗没有那么接近陌生的鳄鱼,又怎么会被鳄鱼一口吞掉呢?

这样可怕的事情随时都可能发生在孩子的身边,我们何尝不可用这个故事来告诉孩子一个道理,学会保护自己,远离危险 ,而不是只着眼于故事的可怕 。

《好饿好饿的鳄鱼》读后感(三):溺爱是滋养犯罪的泥潭

《好饿好饿的鳄鱼》讲述了一只很饿很饿的小鳄鱼被带到大街上后所发生的一系列神秘的事情。一路上,鸭子、小猫、小狗、大象,还有一个小男孩和一位戴帽子的先生和他的大象与小鳄鱼相遇之后都神秘失踪了,而与此同时,这些小鳄鱼也慢慢地长大了。随着故事的发展,真相渐渐浮出了水面·····

这个绘本故事特别之处在于留给了读者很大的思考的空间-----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去体味这个故事,或旁观者,或置身故事中。

“你看到的,你想象的,可能都不是真实的,因此,你需要敏锐的眼睛,更需要明澈的心灵。”(见封面)作者用心地在故事的开始之前提示读者观察和思考是建立独立的是非价值重要能力。有了这句导读做铺垫,这个绘本故事阅读过程就更耐人寻味了。

夫人和小鳄鱼的关系是这故事的主心轴,故事开始夫人对小鳄鱼自称“妈妈”,呼唤小鳄鱼为“小乖乖”“小心肝”,十分宠爱。

然而这份宠爱慢慢泛滥成溺爱,是从夫人屈服于小鳄鱼的哭闹开始。

夫人对小鳄鱼说:”我可舍不得看见你伤心呢!”

小鳄鱼深知这一点,觉得能够为所欲为。

如果夫人和小鳄鱼之间隐喻的是亲子关系,那么夫人和小鳄鱼的心态都有一定的代表性。

夫人和小鳄鱼刚出门遇到的是鸭子,从夫人的对白中体现了对小鳄鱼过度保护的心态和语言习惯在里面,即便事实上鸭子对鳄鱼没有威胁的,她仍然会想出鸭子威胁鳄鱼的理由。

小鳄鱼才不怕呢,随着吧啦一声,鸭子无影无踪了。夫人是唯一的在场者,她是否目睹了一切?答案是肯定的,她的反应是吃了一惊,然后是“哦,那好吧!”接受了这个事实。

接下来,夫人和小鳄鱼遇到了猫咪和狗,吧啦一声同样的事情发生之后,夫人的反应越来越平淡,同时也意味着------纵容。

直到遇上安德森太太和他的孩子之后,夫人才带产生赶快回家的念头,其实夫人心里是很清楚小鳄鱼做过什么事情的。而这时小鳄鱼已经发展成“凶手”,开始“犯罪”了,而夫人出自溺爱选择了包庇。

回家路上她们偶遇黄帽子先生和大象的情节,更是把故事的悬念推向了高潮,面对大象,鳄鱼也同样吧啦地吞下了,“吞象”这一情节暗指了鳄鱼的贪欲之大,这跟书名“好饿好饿”是相呼应的。最后毫无意外地,鳄鱼把知道真相的黄帽子先生也吞进肚子里了,然后逍遥法外,惬意地吃完夫人为它准备的晚餐,幸福地进入梦乡。

故事的最后,作者把问题抛给了孩子们,让孩子们来做决定。

在给孩子们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大部分孩子一开始都被小鳄鱼可爱无辜的笑容迷惑了,都相信夫人所说的,到了故事的最后,孩子们都很坚决表示要用剪刀救出鳄鱼肚子的受害者。再延伸一步,当问到孩子们:你会原谅鳄鱼做的事情吗?愿意用针头和线脑把肚子缝补起来,给小鳄鱼一个机会吗?孩子们又沉入了思考当中。哈哈,对于我们大人来讲这也许就是一个“死刑该不该存在”的一个新命题了!这确实是一个耐人寻味的绘本故事,我从育儿的角度赏析并推荐这本书,希望更多的父母可以从中获得关于教育孩子的启迪。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