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读后感摘抄

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读后感摘抄

《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是一本由西西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18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读后感(一):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

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是选了其中一篇文章为题目,里面其实还有很多的故事,每个故事很小但真实,每个故事很短但触动人心。在这里面看到了很多普通人的故事,普通人的情感流露,普通人的酸甜苦辣,应该说看到了自己。

这是典型的女作家风格,就像她说像我这样一个女子,这样的书,像我这样一个女子,是很喜欢的。

《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读后感(二):读书如若遇知音是阅读最大的满足

看了序,就觉得这作者好是敏感,心思好是细腻。西西,是穿短裙的女孩在跳格子,这样俏皮的想象力,是能一下子就抓住了人心的。

『不再游泳的鱼都侧着身子卧在鱼摊上,在它们的旁边,有碎了的冰块,因此,整个鱼摊子就是一片银闪闪的了

有的人把鱼拿到鼻子前面嗅一嗅,仿佛那条鱼是一朵香白兰。』

每个文字都是朴实的,见不到华丽辞藻的堆砌,也没有晦涩难懂的长句在故作高深。

每一篇都看似描述生活中普通得不能再普通,渺小得不能再渺小的事物,都好似对一些小事再碎碎念,但这些描写刻在心里就是有某种无以言喻的共鸣,如遇知音。自己不也是这样吗,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然而多心事,一支笔一个相机也能承载无穷的遐想。一点点芝麻绿豆的小事,都能联想到宇宙苍穹。

《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读后感(三):不寻常之夏

有时候觉得写书评是不应该牵扯自己的经历什么的,但是若是没有自身的经历,又很难说好对于这本书的感受。

有些文字,又不仅仅是对读者的经历进行一些共鸣的联系。有时候觉得,她不过就是这么写写罢了。

在想要写这篇的时候,忽然飞沙走石,雨伞挡着风,但是还是来不及压低裙摆,幸好,这裙有衬裙。这么不寻常。寻常是什么?寻常是看片到半夜,中午醒来,随便翻翻书,然后起床,一个人出去看场电影。

《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里面有名男子叫夏。居然叫夏,我在闷热还消散不去的晚上,读的这个故事。我喜欢文章最后一句。

《感冒》,里面有名男子叫楚。我在早上暑热未开始的时候读的这个故事。

这2个故事,很忧伤。还是在读这些时候的我,很忧伤,把这些忧伤带到了故事。

甚至觉得,这2个故事,很痛。杀伤力好大。

这些是不是传说的割肉写书?这些万千人有过的感受,有万千不同深浅的体会,有千百不同的表达,但是,西西怎么拿捏得那么好,或者说怎么可以表达得这么刚刚好。我们都不是矫情的人,但怎么会不矫情呢?我们一直知道是这样的女子,又不甘于是这样的女子。或者说,我们预见了结局,我们悲观,但又强打乐观。

喜欢是一种自由,但是往往自由又被喜欢所拘禁。

我也随便写写罢。

《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读后感(四):有时也想,做一只发呆的蘑菇

西西的《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其实我是读过的,要不怎么会有这么熟悉的感觉,我相信那种熟悉感和《入殓师》给我的震颤和感动是不一样的。同样是关于生与死,爱与恐惧,入殓师讲得是一个普通的男人看似愚钝但却美好而善良的柔情,故事性很强,音乐特别感人,看点很多。而西西的文字几乎都是自叙式的独白,让我很想再看看《莎菲女士的日记》,小说中的化妆师是一个平静而渴望爱的妙龄少女,她的平静和理智,给人一种过于直露的残忍感,似乎超越了她的年龄,但情有可原,因为她出身在那样的一个家庭:父母双亡,母亲天性中的不害怕和怡芬姑妈的职业性格对她的形塑既是先天的又是后天的。我想说的是,西西的这个小说并没有什么情节,女孩最终是否获得了爱情,无人知晓,作者似乎连这个悬念都无心去制造,只是截取了女孩静静地呆坐在咖啡吧等待男孩时的一个片段。坦诚的心性流露,给人一种窥视的满足感。加之她平静的风格,特别适合身心困顿的人阅读。什么都不想做但还有一点精力的时候,看这样的文字就像一个人发呆似的,很真实,很安静。

有人说,西西“不提供温暖......只有质感没有炽热,只有温润没有温暖,像一只只回避阳光的蘑菇,生长在没有阳光的地方。 ”说得多好。世界上有很多蘑菇,西西就是一朵渴望阳光但不和众蘑菇抢夺阳光的蘑菇。很多时候,我们也愿做一朵安静地待在自己的角落里发发呆的蘑菇。

《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读后感(五):跳房子

我还在补课。之前完全没有听说过西西,对香港文学还停留在亦舒的时代。

这是个短篇的集子。很不争气地down了电子版看的。

西西不是一个很会讲故事的人,她的这些短篇其实都是一个点,她在这个点上面,加点东西,变成一朵花或者一只小金鱼。故事都很老派,一听开头就知道结尾的那种。

但面具这个小故事写得很轻巧,我很喜欢。感冒,加那种诗词的做法,我是很不赞同。写那个新疆的故事,也写出了一些感情。与小说集同名的故事,像我这样的女子,我觉得很平庸。

更小的时候,我读三四年代作家写的东西,沈从文、郁达夫,我那时非常惊讶,他们怎么能在那以平淡的文学后面,让你感觉到那么广阔的感情,就好像那些字只是一层纸,你能听到风在那边吹拂着,会觉得冷,风会进来。我觉得这些年读的中国人写的东西,仍然没有到达他们的水准。

我有时候觉得可能跟他们的时代有关系,他们那个年代,是真正有理想、有英雄、有情怀的年代。他们能够救他们自己。而我们现在却完全没有出路。

人是一个非常极端的矛盾的存在。每一个个体的存在都是一个巨大的悲剧。每个人都在说话。每个人都很孤独。每个人都想爱。每个人都会死。而且每个人同时还是好几个人。

人和人之间的感情变成万般复杂的游戏。怎么能讲清楚这个呢?用什么方式来讲呢?

特别是现代人已经看过那么多书,看过那么多影视的东西,他们被训练出那么多解读故事的能力。

所以也许像西西那样,本份的,讲好一个点,也许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