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沈从文家书》读后感摘抄

《沈从文家书》读后感摘抄

《沈从文家书》是一本由沈从文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51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沈从文家书》读后感(一):最好的年华

我看过很多地方的云,走过很多地方的桥,喝过很多地方的酒,但只爱过一个正当好年华的女子。

最好的年华,你遇到了谁?

与你共度一生的,是你最美好年华中的那个他吗?

如果可以选择,你是选择在你最好的年华中遇到他,然后分开;

抑或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一个人,然后携手一个平凡的人,一辈子走下去?

也许,谁都不知道如何选择......

《沈从文家书》读后感(二):从家书来看沈从文的婚姻生活

读这本家书之前,看过《湘行散记》,里头收录了一些从文给兆和的信。书信情意绵绵,读来优美动人。我以为,从文和兆和的一生,就是这种岁月的延续。

读完这本家书,我感叹不已。从文无疑是爱兆和的,但兆和呢?两个差异如此之大的人结成夫妇,再美丽的爱情也要面对柴米油盐家庭琐事的检验,这时候还能感受到当初的那份美好吗?

想起杨绛和钱钟书来,这两人在一起才是真正的幸福婚姻。

《沈从文家书》读后感(三):如果我是“二哥”,而你愿做“三三”吗——读《沈从文家书》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你。”

这是沈从文《湘行散记》中的一段经典情话。1931年6月,北平,在写给张兆和的信的开头,沈从文又把它写在了眉页上。时间纵是推移,但每每读到这样的话,心总是不能不感动一番。大抵书信是心对心的讲述,所以,也是最能打动人的。自古而来的信,总能让人读到生命的另一种诠释:如正义,如感动,如真情……时间越是往回穿梭,我们越能感受到那种翘望的焦急,展纸的激动,阅读的心跳,合上又展开、展开又再读的美妙。可时间越是走向未来,我们越是把这份曾经的铭记搁浅,遗忘,想要找回,却是徒劳。

人与人的不同,也使得信的味道而各异:读《报任少卿书》,仿能看到司马迁脸上挂着的那份气愤;但读《与陈伯之书》,却能体会到那“杂花生树”的江南所带给人的那一幕向往的蜃楼。读《两地书》,总能浮现鲁迅的刺儿头;但读《沈从文家书》,却总能看到“翠翠”、“夭夭”,总能体会到那种温情脉脉,小桥流水,有时还会感到那种“妹妹你是水”的羞红。

王蒙在他的《读书阅人》中谈王朔的躲避崇高,其中写道:“在老一辈的作家当中也有一些温柔的叙述者,平和的见证者,优雅的观赏者,比如沈从文、周作人、林语堂,乃至部分的谢冰心。”一直以来,对沈从文、废名、汪曾祺等的喜欢,大抵是因为他们的这份“温柔、平和、优雅”。不管是战火纷飞,还是人生坎坷,在他们的笔下总会退位成背景,而前台演绎的人性的冷暖,如悠扬牧歌,如清商小调,如吹拂的晚风,如醉人的月夜。生活的疲惫总能在他们的文字里得到暂时的释然,游着的魂灵也总能在隔了代的书香中找到永久的栖居。

“望到北平高空明蓝的天,使人只想下跪,你给我的影响恰如这天空,距离得那么远,我日里望着,晚上做梦,总梦到生着翅膀,向上飞举。向上飞去,便看到许多星子,都成为你的眼睛了。”——1931年6月 北平

“爱情呢,得到一种命运,写信的命运。你倒像是极乐于延长我这种命运。为我吻孩子。”——1938年7月30日 昆明

不管是死缠烂打也好,低声下气也罢,沈从文用这份“命运”诠释了什么叫真爱。看到这些信我们惭愧了,我们也失去了。惭愧于自己的心是那么的不平静,失去了平凡的两行文字所能承载的永世真情。在感动与被感动之间,我们,却木于茫然无措。节日里千篇一律的问候短信,电话里絮絮叨叨的无奈抱怨,抑或带露的玫瑰,名贵的礼物,到头来,其实都不如这简简单单的几行字。这一刻,我终于明白了“马上相逢无纸笔”的无奈,明白了“雁字来时,月满西楼”的等待,明白了浮动于这本《家书》里的真情。

《沈从文家书》读后感(四):你爱的三三

三三,我今天离开你一个礼拜了。日子在旅行人看来真不快,因为这一礼拜来,我不为车子所苦,不为寒冷所苦,不为饮食马虎所苦,可是想你可太苦了。

三三,我现在方知道分离可不是年青人的好玩艺儿。你只瞧,如今还只是四分之一的别离,已经当不住了,还有廿天,这廿天怎么办?!

我以为我是个受得了寂寞的人,现在方明白我们自从在一处后,我就变成一个不能够同你离开的人了……三三,想起你我就忍受不了目前的一切了。

三三,我现在还想起许多次得罪你的地方,我的眼睛是湿的,模糊了的。我觉得很对不起你。我的人,倘若这世界我在你身边,你会明白我如何爱你!想起你种种好处,我自己便软弱了。我先前不是说过吗:“你生了我的气时,我便特别知道我如何爱你。”现在你并不生我的气,现在你一定也正想着远远的一个人。我眼泪湿湿的想着你一切的过去!

三三,我想起你中公时的一切,我记起我当年的梦,但我料不到的是三三会那么爱我!让我们两个永远那么要好吧。我回来时,再不会使你生气面壁了。我在船上学得了反省,认清楚了自己种种的错处。只有你,方那么懂我并且原谅我。

我有了你,我相信这一生还会写得出许多更好的文章!有了爱,有了幸福,分给别人些爱与幸福,便自然而然会写得出好文章的。对于这些文章我不觉得骄傲,因为等于全是你的。没有你,也就没有这些文章了。

有了你在我心上,我不拘做什么皆不吓怕了。你还料不到你给了我多少力气和多少勇气。同时你这个人也还不很知道我如何爱你的。想到这里我有点小小不平。

三三,想起我们那么好,我真得轻轻的叹息,我幸福得很,有了你,我什么都不缺少了。

35to33

《沈从文家书》读后感(五):流淌在沅水的爱情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沈从文

即将又是七夕。第三年来到常德,第三年和领导一起过着七夕。这座湘西小城,已俨然成为我太原成都以外第三个驻地。

很难得的阴天,跑去沅江,想寻找从文先生的气息。从文先生,这个称呼,总觉得有一丝暧昧的意味。可惜,我不是张兆和,无法真实地贴近感知,那些在船上浸润着沅水味道的文字究竟包含了多少思念。

第一次认真地读沈从文,是来这里之后。某一天心血来潮查关于这座小城的资料,偶然看到一个有些熟悉人名。“情书版水经注”,第一次见这个称呼,已被震撼到无言。

1934年,1月12到2月2,20天时间,近50封情书。就在沅江上,那条黄色的小船里。

有很多人,行过很远的路,见过无数大江大海大风大浪,却有谁,将一条江以及周围的一切,完完整整的写在了情书里。怎样炽烈的感情,才能在寒冬将冰冷的墨融化成那样温暖缠绵的字句。若有可能,真希望可以问当年那笔,是否已被沈先生那炙热的爱情所灼伤。即使是一支笔,看着那些毫不矫饰的感情,那些真实的没有被后人侵犯的沅江流泻而出,也是幸福的吧。

偶尔会很自私地想,为什么他们没有在夏天再这样地分开,那样,便可以看到另一个湘西,看到赤膊的汉子和浣衣的苗女,或许还听得到年轻男女们对唱,化不开的甜蜜。那些属于过去的湘西,那些属于文字的湘西,在思念爱人到几乎发狂的人的眼中,会是怎样的风景。从文先生若是有知,看了这样的话大概杀人的心都有。最苦不过相思。若是再来一次,人怕是要熬疯。

从文先生,我想,你是会唱情歌的,苗族人又有哪个不会唱情歌?只是你的歌,大概只有一人有如彼深厚的福分去倾听,正如你的文字思念,只有一个人能够真正的了解体会。

我亦提笔,却不知信予何人。

和某个人讨论过,喜欢一个人,究竟是什么样子,是不是真的可以保持永远的淡定从容,波澜不惊。无关那些泛滥造作的小说或者电视剧情,它们又哪及得上真实的故事来得令人惊心。

我也被称作三三,却无法体味那种思念。

夜色沉静。冬夜里几盏寥落的星映着点点渔灯,水面或许微有波澜,那些清浅的光,一碎便铺满了整个江面,搅乱了谁的梦。吊脚楼在岸上一座座飘过,耳边大概还有摇橹的声音,可惜不是夏天,否则还会有几声蛙鸣。船家——叫童松柏,多好的名字。可能喝了酒,大声地说话唱歌,或者沉默。这些都是我的臆测,但酒是一定的。冬日行水,没有一些酒,怎样抵挡湘西无穷尽的湿寒之气。当然,有人不需要,每当想起家中等待的妻子,冰冷的船舱就好似回到了后羿射日之前。爱一个人的时候就是这样,想到她,心里便是暖暖的,有燃不尽的火焰。

就着一豆跳跃的烛光,将墨研好,再把细细地纸抚平。再多的寒冷也无法冻结的火焰,在那片单薄的纸上绽放。可能这样的场景太过古老,可在我心里,现代的工具实在难以承载那样唯美古典的爱情。

我眼所见,我耳所闻,我心所感,一切的一切,经由我笔端的文字,送到你的眼前,你的耳畔,你的心间(我多期望现在,即刻把我这样一个人全部交给你,由你保管)。我经历了哪些,你便也有了同样的经历。多希望这些文字能即刻飞到你的枕畔,带着我的船,闯入你的梦中。我并不是希求你能在梦中看到我,而是我们可以一起看这寒夜里的江水船夫吊脚楼。有你在,我就不寂寞,即便是在你的梦里。

很想沿着沅江走下去,可以的话,找条小船,沿着先生曾经走过的痕迹,去看你曾经看过的风景。却是不敢。就像凤凰,被某人描述后再提不起想去的兴趣。她早已不是你看到的,伴你成长的模样。“从文故居”更不过是个苦涩的笑话而已。又怎么找得到曾经。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