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火读后感1000字
《大火》是一本由雪莉·哈泽德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316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2007-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火》读后感(一):大火
这个老太太一大把年纪了,但是作品一部比一部出色。这部作品是可谓是她生平的折射。
让我抵触的是,她非常“不在意”“不正眼瞧”像Stephen King这样的作家,认为他们写的不是文学。我不怎么明白为什么很多人也这么认为,觉得所谓的通俗文学不上台面,没有艺术价值。
就在03年她的这部小说得奖时,Stephen King也获得了当届的终身成就奖,并且自掏腰包定下一张大桌请好友谭恩美和John Grisham出席。前者是美国著名华裔女作家,后者更是家喻户晓的律师出身的知名以法庭为基础的罪案悬疑道德派作家。
同Stephen King一样,我也认为,没有什么纯文学,通俗高雅之分,只有好小说和坏小说之分。至于谁来评判和认定,只有读者才有这个权力!
《大火》读后感(二):好故事让人柔软
1.美国国图奖
2.镜头感很强,我想像得到,就像让一个英国导演来拍,舒缓的镜头,流动的镜头,有细微的关于栏杆的特写,有颜色平和的长镜头,只是没有让人不耐烦的激烈和打斗
3.作者有些刻薄地刻画注定让人不喜欢的人物,“我们不等人”,呵呵,瞧着就舒服
4.含蓄又微妙的感情,同性或者异性之间,没有冲突,没有嫉妒,绸缎一般光滑,如此美好
5.今天,深夜两点,我读到离别的段落,在淡然的情节中,算是个高潮,没有痛苦,只有不舍,就像我那一刻的心情,积攒一天的柔软,又变成了眼泪,我关掉洗衣机,重重地呼吸着机器的和洗衣粉的味道,靠着门坐在地上,把所有的朋友,想念了一遍
我的短信用错了一个词,最好的,其实应该是最重要的
我时常想念那些并不多见的安静日子,蜷在沙发里翻一册你久未翻动的书,一瓶开启的红酒,或是几罐燕京,喝酒本应这样安静地喝,读自己的书,上自己的网,或是玩一阵实况,偶尔说话,偶尔碰一下杯,偶尔起身走动,去饮水机或者卫生间或者去换一首歌,平淡的没有一点向对方身体索求的欲望
6.翻译水平....都在骂,我想的是,如果一个烂的不能再烂的翻译,依然无法掩盖的美好故事,那样,才真是美好的故事
《大火》读后感(三):翻译的好
我觉翻译的好,有些翻译的不便利,才有一股与众不同的深沉气,平静气。喜欢这样的风格。
帕蒂的声音像小鸟的颤动一般,带着自许的羞怯,几乎无法进入他的耳朵
别人主动付出的感情使他感到不快
郁郁寡欢的话----说出来是一种慰藉
女人孕育的悲情不同于男人
嘲笑就像喝酒,只是短暂的缓解,缓解治愈不好的创伤
提到在日本的兄弟时,她稍微有一点退缩进另一个隐蔽的自我之中
夜晚生动的灯火和声音,照映着昏暗无光的山岗
温顺的纸页被保护起来
在冷雨里,半透明的结构没有亲和力
天空变成紫色,绿色植物的味道十分强烈,寒飕飕的,潮湿而芬芳
世界的颜色,在大风中流动
雨水落啊落啊落啊,落在上面,有时听得见雨声,有时悄然无声
“过一会,我再接下去读,当我的心变硬的时候。”
“好像夜晚,我无法解释。"接着她说,“假如月亮一百年中仅仅才升起来一次,整个世界都会站在那里看着。”
利思说:“变小的月亮。”然后陷入了沉默。
他抽回胳膊,用手捧着她的头。
“为什么拿开”,
“因为你十四岁,而我一百岁了。”
十七岁和三十三岁。
《大火》读后感(四):22块钱就这么打水漂了…哭……
论故事,4星
论翻译,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星(可惜没这标准)
平日买书能抠就抠,新书要瞄准网上书店的打折活动,旧书也挑最便宜的,书店白看,图书馆磨蹭,就不舍得按原价买书.高考之后憋着一肚子气——好,俺也豪爽他一回!乘兴来到书店——《大火》,装祯不错,出版社也不错,故事也听过介绍:就是它了,我的第一本原价书!!我仔仔细细检查了书脊,封面,封底,可就是忘了像平常那样打开书来瞧瞧行文翻译……
听道行中人说,英语是一种“外挂语言”,即一个完整的英语句子除了一个中心句以外(主谓宾),还要根据细节的需要在后边挂上一堆从句。于是在英翻中的过程中,译者就得调整语序,重新整合,使译文显得流畅连贯。我觉得这即是翻译最基本的要求吧。可是这本书的翻译,几乎没有一句不是支离破碎的。如:
(P64)他说:“…………没想到,就在这里,立即。它自己就出现了。”
(P179)PETER说:“我刚刚搬到D号营房,在山上,一个极大的改善。”
(P155)泰德说:“是路易斯,不是路易。真实生活中,假如不是在歌曲里。圣路易斯,密苏里。该死,我知道什么,我来自辛辛那提。”
这种乱七八糟、不连贯的对话,完全把人物交流时的语气、感情和韵味支解掉了。书中所有的人都变成了死板的木偶,接连吐出废话一般的台词。
还有一些很明显的病句:
(P38)……破旧的窗台齐到他的腰高……
(P143)(利思认为)他表示第一个感到疑惑的人,她是被玩弄的人吗?还是我是?——(高考前的魔鬼训练使得我对病句产生了条件反射)明显的主语乱用,后边硬生生的蹦出一个“我”来,是人的都知道这里指得还是利思,这样就应该与前文保持一致,再用一个“他”才对。而且,选择性问句应该只要句末的一个问号就够了。这本书标点乱用的现象也很普遍,特别是冒号的乱用,在此仅举一例:
(P107)她尚未结婚,二十大几岁了:一张白皙的面孔,很亲切。
这本书还有一大毛病,就是注释少之又少,316页的书,注释不超过5处。一些十分生僻的名词让人看了云里雾里。何况这又是本紧密联系时代背景的小说。其中涉及到一些历史事件,总要简略交代一下的吧!
全书唯一通顺的文段恐怕就是译者序了。这家伙还厚颜无耻的感谢了一堆人。这些人如果看到自己帮助的结果竟是这般,恐怕也会不爽的吧!这家伙还感谢其所在大学给予的学术假————我真想当面问个清楚,他是不是十分充实的度过了假期每一天,并有效利用了睡前的一两个小时来和金山快译打交道?!?
22块钱就这么打水漂了。何况家里还多了一个大概15cm*30cm*3cm大的废物。
国内的翻译是越来越臭了,这我早已有所觉悟。面对所有译黄了、臭了的别人的书、图书馆的书、书店白看的书,我可以心安理得的幸灾乐祸。可是自己买到了这种书,不仅心疼钱,还会十分的痛悔,狠不得赶快让它消失——曾经,一本雷立美译的《傲慢与偏见》,我战战兢兢的塞进了学校为乡村小学募捐的书堆里……这本倒霉透顶的《大火》,也希望得以贱卖,(少不了要奉送些甜言蜜语)要不瞅准哪个朋友的生日…………天可怜见,我、我、我为了这些破书,我良心都赔上了我!!
《大火》读后感(五):“大火”之后的心灵修复
摘自《中国民航报》 作者:胡苏晓
2003年10月,72岁的美国女作家雪莉•哈泽德出版了她的长篇小说《大火》。2003年11月19日,雪莉•哈泽德的《大火》从大约380本小说中脱颖而出,进入决赛,并且一举赢得了2003年美国全国图书奖的小说奖。
丰富的人生阅历是雪莉•哈泽德成功的因素之一,生活的积累,都直接反映在她创作的小说的人物、情节、时代、背景之中。
《大火》描写了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生动地表现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们生活中的亲情、爱情和友情,以及人们在战后那种无所适从、无可奈何的心态,记述了人们对自己在和平时期的角色定位和生命本质的寻找,对一个重新出发的起点的寻找。因而,顾名思义,这场“大火”实质上就是战争毁灭的火焰,它要比伦敦的大火更大。不过,作者的着眼点更多的是战后,是和平年代,是活下来的人如何在战火燃烧过的一片废墟之上重建生活的问题。“随着大量的死亡,整合生活变得紧迫而又沉重”。
小说的主人公,32岁的艾尔德瑞德•利思是英国人,著名作家的儿子,一个负过伤、进过战俘营、立过功、授过勋的战争英雄。艾尔德瑞德在战争结束后,仍然选择了漂泊的生活,接受一位法国将军的提议,用两年的时间,去东方进行调查,见证并记述战争对于中国这个古老国家的影响和原子弹在日本广岛造成的后果。
在日本,艾尔德瑞德•利思遇见了改变他命运的来自澳大利亚的一对年轻兄妹——聪明绝顶的本尼迪克特和海伦。他们的父母德雷斯高尔准将和夫人专横、虚伪、自私而冷酷,把生病的儿子视作沉重的负担,推卸给他们的女儿。相依为命的兄妹俩与艾尔德瑞德•利思一见如故,将他当作英雄般崇拜和信赖。年仅17岁的海伦爱上了艾尔德瑞德,艾尔德瑞德也对这个美丽单纯的少女产生了感情。对艾尔德瑞德有成见的德雷斯高尔夫妇断然反对他与海伦的爱情,残酷地将本尼迪克特独自送往美国加州治病,将海伦带往新西兰。爱莫能助的艾尔德瑞德,因父亲的去世也不得不立即返回英国……
如果说艾尔德瑞德和海伦的爱情构成了小说情节发展的主线,那么艾尔德瑞德和彼得•埃克斯利的友情,则构成了小说情节发展的副线。彼得•埃克斯利是澳大利亚人,他按照父母的意愿学习法律,并且通过了律师资格考试。可他的梦想是成为一位艺术史家,怀着这个梦想,他离家来到欧洲,却卷入了战争。他与艾尔德瑞德在军队里相识,并因两人都携带着同样的一本书而结为好友。后来,艾尔德瑞德在战火中救过他的命,并一起住过战俘营,两人的友情也更加深厚,那是一种“长期休戚相关,他们男性特有的志同道合的关系”。
小说的背景主要是日本和香港。对于前者,小说中除了提及一些城市,如吴市、广岛、横滨、东京等,实际上着墨不多。相反,作者对于香港的描绘,则笔墨酣畅,欲罢不能。那一条条街道,一家家店铺,一幢幢建筑物,从山上到海边,从总督府到贫民窟,婚庆丧葬,喜怒哀乐,都被真实地展现出来。
雪莉•哈泽德的写作风格是严谨的,文笔老练、冷静、克制。故事情节在她笔下舒缓地展开,她巧妙而又合乎情理地把几个主要人物命运的转折点扭结在一起,将情节一步步推向高潮。小说中的景物描写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使读者能够更好地体会书中人物的喜怒哀乐,融入到故事情节之中,比如东京郊外雨中的压抑、香港街头夏日夜晚的烦躁、伦敦城内荒凉破败的触目惊心、澳大利亚海岸被遗忘的悲凉……作者善于运用语言技巧,行文讲究,句式繁杂,从句很多,运用省略、标点符号使句子中断,造成一种错位的感觉。作者还运用谐音双关来加强语言的效果,小说中偶尔也会出现一些幽默的色彩。
雪莉•哈泽德在美国全国图书奖颁奖典礼上说:“我们具有这令人惊奇的语言,我们应该热爱它、养育它、欣赏它。”尽管这样做是需要花费一些精力和时间的,然而却是值得的。
相关评论:
《大火》犹如滑过读者视野的彗星,在消失前迅速地牢牢攫住所有的注意力和情感,拖出的彗尾是人们对主人公幸福的期盼,同样在将信将疑中, 读者期待彗星的再次回归。
——《大西洋月刊》
她的小说中交织着众多层面的情感、领悟与体验……我们的每一句话、每个动作,都在建立或摧毁着我们希望生存于其中的那个世界。
——《纽约客》
在这部质朴而华美的作品里,几乎从每一行文字里都能感受到美。
——《芝加哥论坛报》
-
《1666:瘟疫、战争和伦敦大火》《1666:瘟疫、战争和伦敦大火》是一本由[英]瑞贝卡·里迪尔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82022-09-27阅读全文
-
《大火 拒绝天堂:吉尔伯特诗集《大火 拒绝天堂:吉尔伯特诗集》是一本由[美]杰克·吉尔伯特著作,雅众文化/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2022-10-03阅读全文
-
《最大的一场大火》经典读后感有《最大的一场大火》是一本由荞麦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198,特精心收集2023-06-21阅读全文
-
《瑞德·巴特勒》读后感100字《瑞德·巴特勒》是一本由(美) 麦凯格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451,特精心2023-07-16阅读全文
-
《浪客剑心:京都大火篇》影评精《浪客剑心:京都大火篇》是一部由大友启史执导,佐藤健 / 武井咲 / 青木崇高主演的一部动作 / 古装类型的电影,2023-05-14阅读全文
-
《大火将至》观后感100字《大火将至》是一部由奥利维尔·拉克谢执导,剧情主演的一部西班牙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2022-11-07阅读全文
-
1860年的那场大火,烧毁了圆明园编者按:任荣辱看遍,卧听风雪。 转酒几轮,绘这山河隽隽。 一时荣华毁尽千年基业。 不过一时沦途,更待鸣于天2022-09-23阅读全文
-
《鲁迅经典全集1:小说全集》读《鲁迅经典全集1:小说全集》是一本由鲁迅著,中国作家榜编著作,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023-02-23阅读全文
-
毒药:史铁生小说经典读后感10《毒药:史铁生小说经典》是一本由史铁生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6,页数:320,特2023-08-22阅读全文
-
《见鬼2:中国古代志怪小说阅读《见鬼2:中国古代志怪小说阅读笔记》是一本由有鬼君著作,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页2023-07-24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