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唐璜》读后感1000字

《唐璜》读后感1000字

《唐璜》是一本由拜伦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加套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3.70,页数:931 页,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唐璜》读后感(一):说点实话

朱维基先生无论是人还是译本现在都鲜有人提及。然而我要冒大不违的说,无论是从文字气质还是从对原意的忠实程度,还是对语言美感的节奏把握和对原文语言风格的把握,都要比查良铮先生的译本要好!我无意贬低査先生的译本,但实在不能苟同査先生的《唐璜》是中国最好的《唐璜》译本的说法(王佐良先生语,我尊敬王先生,但是我怀疑这话是不是有权威意识在作祟)。但为什么我这么说,请自己去认真翻读一遍原文,把原文当作诗歌而非故事的读一遍。

《唐璜》读后感(二):《唐璜》的语言和叙事方式分析

初读这部作品,我又一次被经典作品的时空穿越性所震撼。虽然是长诗,但不枯燥无味。因为有很强的故事情节,所以读起来像小说,不同的是,比小说语言更优美,想要揭示的东西也更透彻。

这部作品夹叙夹议,显示出了诗人高超的叙事能力。在诗歌里,可以体会到很强烈的叙事节奏感。诗歌是通过叙事主线与叙事辅线来进行描写的,叙事主线表现得出神入化、波澜起伏,而辅线也不甘示弱,在恰当的时候进行了非叙述性的描写,而且诗人能够运用自如、有条不紊,显示出了诗人对叙事节奏熟练的驾驭水平。

而且议论并不是干巴巴的,有的地方幽默讽刺,有的地方鞭辟入里。

比如第十七章第二节的议论:再者就是人们所谓的“独生子女”/他们长大了仍然只是孩子/因为古语有云:独子必定会娇生惯养/如果不加以引申,这句话倒很对/只要他们的家教,不论严慈/都超过了爱子女的适当的范围/那么失教者,不管是失之于情育还是智育,事实上也是孤儿无疑

这一段暗含了对唐璜母亲严厉而神经质的管教的批判,这种严厉“超过了适当的范围”,但唐璜并没有朝着懦弱发展,而是反叛、与世俗格格不入。他充满了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一心想追寻纯粹的爱情,然而在经历了众多感情后,才发现上流社会没有爱情,只有利益的苟合。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也是一个孤儿,一个游荡在世间不被理解的灵魂。所以唐璜虽然正直善良,在很多方面体现出来英雄主义色彩,风流倜傥,感情经历多,却总是笼罩着一股抑郁悲情的氛围。

除却文本的意义,这段话在现实生活中也很受用。教育是全球性的问题,特别是在现代中国,经历了社会的几番动荡,家庭教育问题状况百出,或溺宠独生子女,或语言暴力、行为暴力施向受教者,或过于严厉等等,这些“超过范围”的教育方式,将会对一个人的人格、性格产生深远影响。所以我看到这段时,联想了很多,感触很深。

除了以上所说夹叙夹议的叙事方式,这部作品的时空叙事也值得探讨分析。

唐璜一生中重大事件的空间标识明显,但是时间却很弱。诗歌很少明确提出时间,即使有提,也十分模糊。这部作品不同于一般的诗歌以时间为线索组织情节,而是通过“时空变化”来展示事件的发生发展及前后关联,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结构。

他传奇的一生是通过不同地点的一个个传奇经历和故事串起来的,从塞尔维亚出发,经由海上、希腊岛、君士坦丁堡、伊斯麦城、彼得堡、英国等多个地点,这些地点构成情节线索,比如一说起希腊岛,我们就会想起他和海盗之女海黛的故事,结识是因为海黛在海上救了他,最终没在一起是因为海黛父亲突然回来了,并且反对他们还把他卖到了奴隶市场。但这个情节具体发生的时间却是很模糊的。

这部作品的追寻爱情主题、英雄主义主题、批判上流社会主题等等在此就不细说了,因为在作品夹叙夹议的过程中,作者想表达的观点还是十分显而易见的。所以我主要从我感受到的语言和叙事手法来分析这篇文章,并通过某一段的议论详细谈了谈自己的看法。

《唐璜》读后感(三):人生有唐皇和彷徨

啊啊啊,第一次玩豆瓣。。。大神们下手一定轻一点哈,不胜感激~~

拜伦的《唐璜》讲述了主人公的各个冒险经历,与种种情爱纠纷,展现了欧洲的现实社会,宣扬正义与自由,渗透着对人生哲学的思考。

一、 汪汪乎丕天之大律,其畴能亘之哉。 唐哉皇哉!皇哉唐哉!

“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贵族不是一种身份,而是一种气度。《后汉书》中说:“汪汪乎丕天之大律,其畴能亘之哉。 唐哉皇哉!皇哉唐哉!”气势宏大,称为唐皇。在这本书中,主人公唐璜顺从人的天性,他热情、善良、无视清规戒律,但也丝毫不掩饰他对生活的真心——愿你始终不移真心。

他对爱人付诸真情,虽然也常常受到诱惑而又意志不坚;在海上遇险时能够守住原则,不愿去吃同伴;在整个欧洲和资产阶级的社会图景下,唐璜以其真率直露的表现反衬了统治阶级的伪善和拜金。作者在这里倡导的是正义与良善、民主与自由,因此,在这个层面上,主人公所代表的才是真正的“贵族”,应具有的唐皇之气。

看到唐璜,让我想到了文学与艺术中文人共有的一种现象。唐璜的行径虽然经常透露着玩世不恭和好色,但透过这躯体去看唐璜的灵魂,确是天真和善良——在海中不愿意食自己的老师,在战争中救下小女孩等。以自己的真实展示了社会的虚伪。这个让我想到了许多相似的人,关汉卿在《不伏老》中说自己是

“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嫖客)”,周星驰也常在电影中将自己塑造成一个好色猥琐的男主人公,但共同的却是在用一种不正经的态度中表露了对生命的正经,对理想的执着,对弱者的同情,对黑暗现实的反叛,在自嘲的“酸”中带有一种自励的“真”“直”“坚”。。我想到Lady GaGa 在歌曲中有一句“I’m a free bitch”这是一种太过直白的表述,但其中也透露着真和对传统的勇敢冲破。我在思考这个问题,不论是关汉卿还是gaga还是历代的文学艺术者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种表述呢?就好像现在也会有人这样表述,这是为什么呢?我觉得可能是一种坚持自我,不顾世俗眼光的洒脱吧?一种生而倜傥,敢于不受世俗礼法束缚的状态?不知道。

此外,《唐璜》中还有大量唐皇而又博大的哲学。比如生与死,以及从生到死生命过程中的种种变化无常,比如书中说“不羡慕别人就是最大的快乐。”何必在乎别人怎么看你呢?又何必计较别人比你强多少呢?Just do whatever you want to do, do, go wherever you want to go and be whoever you want to be. because you have only one life and one chance.让我想起当我困溺于与他人比较的重压下想寻求一种改变时,h告诉我:change happens when you are being you.是的,唐璜就是真实的自己;是的,不羡慕别人是最大的快乐。

拜伦说他写这本书的目的无非是一种思索而已。思索。合上《唐璜》书的刹那,我想除了唐璜的整个故事,留下的最多的就是思索,学会谦卑,享受孤独,至于其中的生与死,人生苦短,我却想起尼采说:“生命了解肯定与否定是不可分的。”

二、 彷徨

不可否认拜伦在书中表现了消极的情绪,有一种自嘲在其中。而唐璜意志不坚定而常常经不住诱惑。书中充满了追求感官的享乐。而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唐璜的情爱,看了那乱起八糟的感情纠葛,我觉得主人公对海黛似是真情,其他种种我并不太理解和赞同。拜伦说爱情很奇妙,它把弱者变强,又把强者摧毁。这话很有意思,可我始终觉得有两样东西最难讨论,一是信仰,二是爱情。每个人的理解不同,虽然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却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虽然我看到唐璜的“爱情”觉得是混乱的、迷茫的,但又不想做太多的评价,就像台湾漫画家几米说:“关于爱情,每个人都有话要说;关于爱情,我无话可说。”同时,《唐璜》中还有许多对社会的失望和对人生的迷茫。但是我觉得人生就是这样,有唐皇也有彷徨。心怀着单纯、善良、不移自己的理想与对生活的乐观,真诚坦率地展示真实的你,可当你置于茫茫大千世界,难免有彷徨,谁有能看清这一切呢?就像人生的空虚与繁华,和更空虚的烦恼。《唐璜》中说:“上帝爱的人死的早”可这远不及另一种死,远不及——

友谊、爱情和青春的死。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