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读后感精选

《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读后感精选

《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是一本由汪民安著作,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简裝本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30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读后感(一):购买这本书的理由:对城市的文化解释

实际上,购买之前对这本书的并没有什么兴趣。在翻看中,阅读道了街道的面孔,才让我有了购买的理由。的确,通过对街道的观察,解读,给予了我一个新险而又惊奇的文化启迪。我对他敏锐的感悟和精辟的分析有很深的印象。

《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读后感(二):身体转向 outline

从苏格拉底柏拉图灵魂与肉体的二元对立开始,对身体的贬低可谓旷日持久。

中世纪奥古斯丁改写柏拉图的绝对理念为上帝,对上帝的爱同样导致对世俗身体的弃绝。中世纪后期世俗渐起,但身体地位依旧较低。笛卡尔将心灵同身体分属不同区域,黑格尔抽象人的历史为意识和精神,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斗争,一直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历史唯物主义,他们都奉行着身体和意识的对立叙事。

尼采开辟哲学的新领域,他把身体作为哲学的中心。罗兰巴特从阅读的角度将身体提到重要地位,巴塔耶的色情分析解释了人的动物性如何被理性排吃掉。德勒兹对身体的态度是改尼采的权利意志为欲望一元论,将身体看作一部巨大的欲望机器。

当代理论对身体爆发兴趣还是凭借福柯。但是,可变性的身体,在尼采和得勒兹那里表现为积极的活力生产,是身体不停的向历史进犯;福柯那里表现为被动的权利改造,是权利向身体的进犯。前者的中心是主动的,后者是被动的,这两个方向主宰了当今身体讨论的大部分内容。

但是,尼采和福柯的传统根本不想调和身体和意识的关系,在这个传统中,只有身体和历史,身体和权利,身体和社会的复杂纠葛。这也是其局限所在。

《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读后感(三):关于“身体”的问题?

关于“身体”的问题?身体,在西方,一直以来它都受到哲学家的重视,尤其是从尼采以来,到萨德、巴塔耶、巴特、德勒滋、福柯,再到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身体”与政治有了很大的联系。随着后工业时代的来临,消费时代也随之到来,身体也变成了消费的一种商品,由此,欲望丛生、异化不断。随着女性主义中的女性意识日益彰显,身体更显示其巨大政治张力。当日法兰克福学派大师阿多诺、马尔库赛等对大众文化的批判,从而有力的批判了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对人的异化,人变成了“单面人”,不可否认的是,其中也存在着福柯所谓的“权力与话语”。女性主义思潮在后现代思潮里面崛起当然不是空穴来风,它是与后结构主义有莫大的联系的。

身体与政治的关系是不是就是福柯所说的权力与话语的关系呢?

福柯在他的《词与物》、《规训与惩罚》、《癫狂与文明》和《性史》等著作中多有这方面的论述。尤其在他的《性史》里面,着重对身体与政治的关系进行了考古学的研究,从而更章显他的权力与话语在后结构主义时代的张力,给女性主义、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一重要的启示。

其实,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德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西美尔在其《货币哲学》等重要著作中早已提及。刘小枫说道:“女性主义已经成为后现代理论中的重要成份,然而,女性主义的真实意义究竟何在?如果人们将西美尔在差不多一个世纪以前的观念与当今的女性主义理论加以对比,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西美尔的“女性文化”论和性别形而上学迄今仍然堪称经典。”刘小枫在《金钱·性别·生活感觉--纪念西美尔〈货币哲学〉问世一百周年》一文中有精辟的论述。但身体与政治的关系还是要等到福柯的出现,它们之间的张力才得以凸现的。但西美尔的现代性意识不能不受到人们的重视。

然而,西美尔的“女性文化”论会给当代的女性主义文化(文学)批评和“身体”研究带来什么样的重要启示呢?它与福柯的“权力与话语”到底又有什么样的学理关联呢?

《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读后感(四):身体与空间,都市后现代性的自行车骑游

身体与空间,都市后现代性的自行车骑游

西方第一位建筑理论家维特鲁维认为,肚脐是人体的中心。

而在后现代性的哲学那里,肚脐则成为身体的界线,肚脐以上为天使,肚脐以下为魔鬼。

遮闭与开敞,人的理性与动物性分界于肚脐。

身体,历史文化中身体;身体,国家政治内的身体;身体,商业流通里的身体。

后现代性的文化研究全部起止都在探寻城市的生长秘密。

新锐学人汪民安的专著《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可以视为大陆文化人以体悟的方式铨释西方文化研究,其文笔秉承柏拉图与尼采的诗学言语,而进行的身体哲学反思。

对于空间的政治引介,可谓汪民安独到之处。

“列菲伏尔创造性地提出了空间生产理论。什么是空间生产?就是说空间自身直接与生产相关,生产,是将空间作为对象。即是说,空间中的生产(production in space)现在转变为空间生产(production of space)。从空间生产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就会将目光转向各种各样的都市建造、规划和设计——这是最为显著的空间生产现象。”

如此,空间既是生产的工具,也是消费的工具;既是统治的工具,也是抵抗的工具。

列菲伏尔断言:“(社会)空间就是(社会)的产品。”(列菲伏尔《现代性与空间的生产》)

从汪民安的引介,让人想到了当下风头正健的“同济批评”的中坚学者张闳的一篇大文《上海文化:一个世纪的变迁》。

张闳以文化空间-时间的划分,逻辑性地将上海文化分为:

“辉煌的‘子夜’”—— “旧上海的文化辉煌,乃是殖民地统治者在文化上的无为而治的结果。殖民地统治者的终极梦想,是建立一个物质享乐的乐园,而非创造一个辉煌文化的新世界。他们在文化上的粗心大意和无所作为,无意间造就了上海文化自然的生态。”

“朦胧的‘早晨’”——“ 旧上海散漫的公共空间也被重新整理和精细分割,并被纳入到一个高效的和精确化的管理体系当中。工人新村体现了这一新上海的空间理念。这一有着乌托邦色彩的建筑,跟1950年代以来的意识形态密切相关。“新村”成为现代性城市空间的一种特殊形态。工人新村在城市现代性想象中注入了乌托邦主义的激情,同时也是政治乌托邦的空间化和具体实现。……户籍制度的实行、城乡居民迁徙的限制,严重桎梏了上海的文化生长。在这里,不仅许文强式的冒险家无法立足,“新感觉派”小说家笔下的那些“浪游者”,也很难找到生存的空间。”

“庙会化的‘正午’”——“ 今天的上海文化的主要症状,并非其发达的物质和商业文明,而在于其经济和文化之间不协调和的畸形的发展状态。……这座城市很庞大,但文化的生存空间却十分之逼仄,与这座城市的规模极不相称。……上海将自己的城市文化定位,由“文化中心”降格为“文化交流中心”,这意味着这座城市自身的文化原创力的匮乏。”

“泡沫化的‘黄昏’”——“ 作协也成了一个巨大的名利场。除了少数几位作家还勉为其难地维持着高产之外,那些曾经光芒四射的作家们,如今纷纷进入文学“绝经期”。剩下来的就是一些真正上海化的小作家,倒是显得比较忙碌。他们借助上海怀旧的春风得以蓬勃生长。他们将自己平常的烧小菜的事业当作文学的事业,热切地传播着嘁嘁喳喳的家长里短。……把“青春偶像派”这份文学股票,变成了一张满是污垢的手纸。……在现代强大的化妆技术的帮助下,“宝贝”们对外一律宣称自己是“美女”或“美男”,一如寓言故事中插满翎毛冒充凤凰的鸡。……把“青春偶像派”这份文学股票,变成了一张满是污垢的手纸。……青春偶像的没落,预示着上海文学的不良前景。在娱乐化和市场化浪潮汹涌的今天,文学的天空正暮色四合。黄昏中,霓虹灯依旧闪烁,夜市更加喧嚣。然而,如果没有一些身份不明的“浪游者”,以神秘的、不可猜度的目光来打量这座城市,窥透它的秘密的话,这座城市的精神天空将是一片昏暗。”

在这里,张闳的《上海文化:一个世纪的变迁》,正和与汪民安的《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中介绍的“文化空间”成为互文。

短暂性、瞬间性和偶然性,都市与现代性碎片。汪民安在介绍波德莱尔的都市恶之华的同时,也引介了齐奥尔格•西美尔的《时尚哲学》与《金钱、性别、现代生活风格》的后现代都市哲学与女性主义的经典。接着又推介出本雅明《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

这里不得不佩服汪民安对于文化研究的了如指掌,不由得让人想起他主编的一部工具书《文化研究关键词》。

汪民安的《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也是“来自我个人的禀赋——所有好奇心的选择都和身体的禀赋相关。”

正是由于这样的好奇心,在“妓女、自行车和城市的秘密”一节,汪民安别出心裁地将妓女与出租车司机并置评论:

“妓女和出租车司机,他们都具备一种主动地观察城市的意志。”

“妓女,既是城市秘密的观察者,也是城市秘密本身。”

“在同样的意义上,出租车司机也参与了城市的秘密。他们每天体会和观察城市的地理秘密。他是城市地图的绘制者。”

这样的精耕细作的论述,无疑是汪民安本人以文化研究的视野对城市空间的身体的后现代性的体悟。

不过,最为精彩还在于汪民安给人一个心安理得,悠闲骑游自行车的文化研究理论:

“在步行和汽车之间的是自行车。它既不是太快,也不是太慢,它的速度刚好能够适应城市的节奏。更主要的是,自行车非常自由和灵活,它可以随时停下,也可以随时启动——好奇心可以主宰着它的行程。更重要的是,自行车可以自由地钻进城市的每个角落,它的清澈铃声可以随意敲打城市的秘密。”

尤其是在全球能源危机面前,自行车不再是人们单一的代步工具,而是作为身体最直最亲密的适当延展,让我们在城市文化时间里自由起止地探视城市文化空间的变化秘密。

关于自行车与城市,汪民安的经典语录为:“在此,自行车和城市的秘密存在着一种共生关系:只有自行车能探寻城市的秘密,城市的秘密也只能通过自行车来展示。”

2008-7-3于成都北门天开居

《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汪民安/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1版,22•00元。冯至诚藏书。

《文化研究关键词》,汪民安/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1版,49•50元。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