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生命的学问读后感精选

生命的学问读后感精选

《生命的学问》是一本由牟宗三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页数:19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生命的学问》读后感(一):生命的学问

生命的學問,那是一種需要以慧命去相續的學問,你必須使用你全幅的生命頂上去,才能了悟這絕不是氣魄承當命事,這是嚴肅理性生命的盛業!其他的那些什麽“很有學問”、“淵博”什麽的,那只是有“知識”,跟“生命的學問”有大段的隔離。這個“生命的學問”自晚明顧黃王之後,可說學絕道喪三百餘年

《生命的学问》读后感(二):生命的学问

我不是搞哲学的,不过这本书真的赞。在我能看懂的几篇文章里,都感觉收获颇丰。几乎每一句话都研究的深刻,都给我另一种视角看待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生命。特别是我现在迷茫的时期,觉得这本书对自己帮助很大。鉴于每篇文章的含量都那么大,以后有机会时时拜读,必定每次读都有新的收获。赫赫。

里面说到为学与为人,说道水浒,恩。。

推荐,看不懂也要看,这过程便是一个思考的过程。

《生命的学问》读后感(三):心性之学?

人总有把名人、伟人神圣化的心理倾向,如见到萨特擤鼻涕而感诧异的妇人。该书中最长的一篇文字中的一些事实的记录与评价也许多少会让一些人有解构之感。说时联大哲学教授们生命僵化,点到了冯友兰、贺麟、沈有鼎(沈是中国最早接触现象学的人,见靳希平文;也是逻辑界的重要学者)。(这无可诧异,因为今日仍可见到。)又说到张君劢不诚实,怪不得贺寿的另文不那么情感通透,当然评价很中肯。从文中也看到“儒家三圣”之间并非完全肝胆相照、毫无摩擦。梁漱溟先生渡澳门时的狂言纵然疯狂,也预言了日后他一生中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事迹。姑且不论,牟一处说到梁成名早因而学问不得大成;一处以为乡村运动只是表面。诚然,梁先生的著述没有那么高屋建瓴,成一完整理论体系,更不如牟先生著作等身、“学贯中西”。但是,儒学的精神是实践入世的精神,不少新儒家喜《易》甚于《论语》,重理论轻实践。而生命的学问应是vita activa的学问,践形方是真明德,牟批评那些骂张君劢为玄学鬼的人却对民主政治毫无贡献,这很有力。那么书斋里孕育的、饱受质疑的“新外王学”又有多少贡献呢?“概念中受苦”之后就能“在具体中生活”了吗?这一修辞(页6)倒极形象地展示了牟的立场和取向。君子“三立”应并重。理论与实践相互依存,勿相互轻薄。

在这篇怀念老师的文中发牢骚倒占了一定比例。最激烈的被业师推荐而被胡适拒绝之后。之前看牟的授课所成的书,提到胡适必以其欲取消哲学系而骂之。而此处缘由不同,激烈度亦翻了几番。批胡,牟倒和毛是同一战线。(此戏言耳...)不过还是大可不必,不如文通先生的掀髯一笑。不论是否身在海外的缘故,牟把其所见所想直接见于笔端还是好过那些文饰之举,这些文人间的不悦在记忆中所见别人的回忆录中不曾见到。而这又正是“逸气”之体现(“婆气”“逸气”之说倒是笔者有些共鸣之处,不过应属陈言)。这气质甚至于可使牟先生不遮羞(页118,另见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9883960/)。

《生命的学问》写作于50年代,页80-82的文字应为此间的态度与立场,说得还真是好。50年代牟致力于所谓“新外王三书”。而接下来就是对中国思想史的全面梳理,《心体与性体》就以判教的姿态将《生命的学问》中还尊为“夫子”的朱子划为“别子为宗”。再接下来的七十年代就轮到对几乎仅以康德为代表的西方哲学的判教。当然,即使任何抱着页80的态度的学者在进行这样的工作时是绝对难免偏颇的,尤其是那代人在文化上隐蔽的自卑。无论如何,页80-82的态度是永远值得坚持的。而牟对待佛弟子的态度牟门中人似乎已抛到九霄云外。

页80的态度就是充分的尊重,就是非格义,就是游刃有余,顺着那种文明、哲学本身内在的理路入手。这非有大开大合的学问格局不可。把康德、黑格尔、齐克果、尼采、海德格放入西方文明的大思路中,而非站在一家一派的井中看别人的天。此一历史使命,牟有相当自觉的意识,但要做到,至少还要几代人的学术积累。

anyway , the future is unwritten.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