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蒙田随笔全集(全三册)读后感精选

蒙田随笔全集(全三册)读后感精选

《蒙田随笔全集(全三册)》是一本由[法国] 蒙田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367;503;40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蒙田随笔全集(全三册)》读后感(一):比马振聘翻译得好

马振聘翻译的那一套我也读过,感觉这套潘丽珍翻译的,比马振聘翻译的要好!篇头还有季羡林写的序。

我买的是马振聘翻译的,他那本应该算是直译,非常生硬。于是又在网上下载了潘丽珍翻译的电子版TXT,以读电子版为主,觉得她翻译得很有哲思性,朗朗上口。

《蒙田随笔全集(全三册)》读后感(二):盛名之下相当普通的书

阿兰·德波顿在他的书《哲学的慰藉》大量的推荐了这本书,有点顶礼膜拜的意思。几大部头的书搬回来后,读了下,感觉很一般。

内容有些芜杂,啥事都往上面写,有点类似于日记。编者应该搞个精选集,全集内容太多了。

再则见解不能说不对,只是有些浅,在我们今天的人看来,不能叫真知灼见。一个普通的道理还翻来覆去的说。这种人生的感悟之类,虽然算不真正的哲学,个人觉还是叔本华说的言简意赅,精辟入理。

还有在书中大量引用古希腊或罗马哲人的话,就是那些标记为“此处为拉丁文”的地方。这些哲人总数不超过5位,说过来说过去就是那几个人,有拾人牙慧之嫌。

《蒙田随笔全集(全三册)》读后感(三):大师一步跳过五个世纪

最牛逼的在于这是黑暗中世纪的阴影还没完全消失时出现的作品,在王权和教会像山压着蚂蚁那样压着人时,蒙田说“每个人都是整个人类状况的缩影”,说“我知道什么?”,他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所处时代的蒙昧之处却并不认为这是个问题,他的精神意识强大且超前。他跳过古典启蒙、跳过信仰得救、跳过解放人权,跳过五个世纪一步就走到了我面前,用智慧和美德抚慰我——一个二十一世纪青年的迷茫不安。就是那种隔着遥远时空触摸到了一个伟大的灵魂的感觉谁懂!!! 西八又忍不住煽情,总之随笔集不适合用现代的观点去看,要结合十六世纪欧洲时代背景,早期人文主义者大部分希冀用古代的权威取代基督教会的权威,但蒙田的笔直指自我研究,他对任何权威都表示怀疑,对人性的挖掘深刻却不失优美,这个角度切入就会很容易被蒙田超前的哲学观所震慑,不然就很难get为啥他能影响后来如莎士比亚和歌德等一批文艺巨人,深远之处甚至在美国和一些现代化国家的历史政治进程中也能找到影子。

《蒙田随笔全集(全三册)》读后感(四):静观的日子

静观的日子

由于他写得真挚,对于那些不只用眼睛阅读,而且也用心灵感受的人,这本书是不会没有价值的,我说的是蒙田和他的《随笔集》。你可以把这些文字当做蒙田留给世人的一些痕迹,因而更恳挚而亲切地怀念他。

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以奥林匹克运动会为喻,把社会上的人分成三类:一类是做买卖交易的,一类是参与竞赛的,最后一类是“旁观者”。我想把“旁观者”称为“静观者”更确切些,“静观者”的本义就是哲学家—阐明世界的精神,发现、宣扬新的真理的人。生活在古堡里的蒙田就是这样一个“静观者”,他的“存在”就是思想。闲逸使心灵安逸,他因此决意隐居一世,不理旁事,只是做一个“说话的人”。他几乎是有点饶舌地说他的书房,说他的生病,说他所发现的生的乐趣。

哲学的任务是培养我们的智慧,由蒙田,我的心智认识到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命的关怀程度而定的。蒙田教会了我,把日子分成好的或不好的,坏日子,我要飞快地去“度”,好日子,我要停下来细细品尝。因此我要说,谢谢您,蒙田先生,您的书在我的书架上占据的并不仅仅是一个角落,我的内心写满了您的名字。

《蒙田随笔全集(全三册)》读后感(五):心灵的伟大,在于自立与自律

近期用碎片时间听完蒙田随笔全集,彻底明白为什么自己一直以来对他的喜欢不曾改变,也不曾在其他作家的作品里见到过对蒙田的批评与否定,以我的浅薄之见,我认为有三点:

1.他有辩证的思想,很正的三观和极豁达的人生态度,跟我们苏东坡有点像;

2.他记录自己的真情实感,毫不避讳地自黑,对人类劣根性和生活陋习的吐槽也毫不留情,还不乏幽默;

3.他反对一切形式主义和繁文缛节,崇尚真实、自然和简朴。

虽然有不少地方在现在看来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但一些小瑕疵不能抹杀他的大功劳,最喜欢伍尔夫对他的评价:

“能心之所至地讲述自己,能把自己灵魂中的不安、骚乱乃至缺陷都和盘托出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蒙田。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过去了,在蒙田的这幅自画像前始终聚集着成群的人。他们凝神观望,仿佛看到了自己的面容,而且越看越有趣,越看越有名堂,最后连自己为说不清究竟看到了什么。”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