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侘寂生活》读后感锦集

《侘寂生活》读后感锦集

《侘寂生活》是一本由[加] 朱莉·波因特·亚当斯著作,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0元,页数:27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侘寂生活》读后感(一):侘寂让生活变得悠闲、治愈

一到年底,手头上的工作就变得越来越多,多到自己没有时间缓口气。幸而在忙碌中,与《侘寂生活》相遇,于是每晚都会抽时间来读读,缓解心中的焦虑。

《侘寂生活》的装帧手感和书里的图片都让人看上去很舒服,有一种在午后被阳光晒着暖暖的感觉,又有一种吃喝了抹茶咖啡甜甜的感觉。书是线状裸脊装订,可以平摊在书桌上看,一边喝茶或者一边品红酒来看,让自己在真正在侘寂中来感受这本书。

《侘寂生活》的作者是朱莉.波因特.亚当斯。她是Kinfolk创始人、ins知名创意顾问,在大半个人生中,她都会在非正式场合招待朋友。她巡游日本、美国、法国、丹麦5国,颠覆传统侘寂观念,用至真时光热忱相待,告诉你何为真正的侘寂生活。

刚拿到书的时候,我看了半天书名,查了一下,才知道侘这个字的读音cha,那么何为侘寂呢?侘寂生活又是什么样的呢?

初听侘寂两字,感觉它和禅宗有关。虽然它和禅宗很接近,来源与日本,不过现在许多人都应该在忙碌中抱有侘寂的生活态度。《侘寂生活》里说侘寂是一种生活方式,即接纳“完美的缺憾”-于不平常、不流行的地点或物品中发现美,于通常被忽视或未被欣赏的时光中发现美。侘寂教会人们重新排列优先事项、放弃那些被要求去做的事、将之替换为我们心中特别且有意义的事。我很喜欢最后一句话,因为也许等我们老去,我们能记起来以及对我们重要的反而是那些我们认为特别有意义的时刻,也许那个时刻只是一个午后与朋友坐在一起,简单的聊聊天,简单地喝个下午茶。

在《侘寂生活》中,我感受到侘寂不是要求我们做作,简单就好。

在家装方面,我们可以把家收拾得简简单单就好。不需要很多的物品,我们可以用持久耐用、用具有更高品质且易于修补的物品,这比你不停更换家中物品节省很多;可以在家中摆上鲜花,感受花朵盛开与凋零,可以摆放一些手工制品,让家变得有温度且舒适温馨。

在待客方面,我们可以制作简单的食物来招待朋友,书中还简单地介绍一些食物的做法,如三明治、烤苹果等。朋友在一起不在乎吃的什么而是当时的氛围感。当朋友来家时,我们也可以邀请朋友一起动手做些食物。或者只是与友人同坐在阳台上,享受几个小时的阅读时光,或者只是在公园、沙滩上行走去感受与朋友之间最亲密的身体接触,去体会友情的流动;亦或是在天气晴朗的日子里,拿着野餐篮和朋友们出门野餐,只要让自己专注当下、感受当下,都很不错。

每一处呈现皆是独特的艺术,每一刻相聚都是中意的时光。

虽然《侘寂生活》讲了作者去的5个国家,感受到略有不同的侘寂生活,但从根本上来讲,在繁杂的日程表和宁静的休闲时光之间做出平衡,会让我们的家、心灵和生活都得到净化。

愿我们每周能把自己从繁杂的生活中,抽离出一些时间邀请朋友到家里坐坐,或者与所爱之人享受简单的饭食和说说话,那样会给我们继续前进带来更大的力量。也会给我们未来留下更美好的记忆。

《侘寂生活》读后感(二):侘寂之道:一种回归本源的生活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是很多人都熟悉的一首元代散曲。后人评价说,这首散曲用极度简洁的词汇描绘出一幅萧瑟秋天的味道,因此被称为“秋思之祖”。

也许会有人不理解,几个普通景物状态的排列,为什么会得到如此之高的评价呢?这是因为在这些简洁的景物状态中,加入了个人的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

现代人将这种审美体验,称之为“侘寂”(读chà jì)。很多人对“侘寂”这个词语很陌生,它具体代表的是什么意思呢?《侘寂生活》一书中这样解释:

“侘”指的是质朴的、谦和的、契合自然的事物;它用来形容心怀满足、将拥有的事物利用到极致、崇尚“断舍离”理念的人。

“寂”是指时间流逝所留下的痕迹,它关注短暂性,聚集岁月的真与美。一个侘之人可以“用更少做更多”,满足于摆脱物质牵绊的生活。

组合在一起,“侘”与“寂”酝酿出一种感受,那就是在简朴、谦逊、幽玄、时光飞逝中找寻到和谐与宁静。

《侘寂生活》的作者朱莉·波因特·亚当斯,曾经在多个国家生活过,在这本书中作者描绘了她在日本、丹麦、美国、法国、意大利这五个国家践行“侘寂之道”生活方式的点点滴滴。

“侘寂”一词来源于日本,日语原文意思是指外表粗糙,内在完美。侘寂是日本美学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体现出的美感含义就是从老旧的物体或人的外表下,显露出的一种充满岁月感的美;即使是外表斑驳,或是褪色暗淡,都无法阻挡甚至会加强的一种震撼的美。

在日本,作者崇尚的“侘寂之道”首先来源于家庭生活。“侘寂之道”无处不在,小到使用的日常物品,孩子的一幅画作,到温暖安逸的亲密空间,都可以充满“侘寂”美学。

“侘寂”美学的物品,一定是要物尽其用,那些太过昂贵而不舍得使用的极为稀有的瓷器,是不符合“侘寂”美学的。那些实用、形状自然、有质感、设计简单、色调柔和的物品,才是契合的“侘寂”美学的。

作者在书中给我们罗列了符合“侘寂”的清单,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体会侘寂美学。

作者在书中还给我们展示了,从日本到欧美,在其他的文化中,也可以拥有“侘寂之道”的生活。从丹麦、法国到意大利,到美国的加利福尼亚,作者所遵循的“侘寂”之道的生活。

“侘寂”在西方语言中并不是一个直接翻译的词汇,它指的是一种思想,一种美学,一种世界观。简单来说,它指的是一种直观的生活方式,强调在不完美中发现美,接受自然的生死循环。也就是从极其不完美中感知到美,并能认同在许多意想不到之处蕴含着真正的美好。

例如,大名鼎鼎的苹果和宜家,它们的设计理念,就是源自“侘寂”的传统美学理念。但我最喜欢的还是作者在书中介绍的“侘寂”美学食谱,看着“蜂蜜香草山羊奶酪配硬核水果”、“黄油香草烤甘薯”、“阿芙佳朵”这些能看懂和不能看懂名字的美食,是不是也勾起了你进一步探究这本充满了“侘寂”之感的书的意愿呢?

读完书后,我理解了“侘寂”,就是一种回归本源的生活。外在的一切,只是生活的装饰品,简单、满足、有质感、有温度才应该是我们的终极追求。去除了虚浮的外在,才能真正去感受本真带给我们的喜悦之情。

《侘寂生活》读后感(三):不完美的朴素日常

假设,在日本街头进行随机采访,问一问路人,“侘寂”中,什么是“侘”,什么是“寂”,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回答上来?

在国内,搜索“侘寂”二字,跳出来的大多是近几年流行的家居装饰风格。

仔细翻找了资料,归拢到一起,终于明白了日本人这个“侘寂”概念,这种日式美学与生活方式,究竟是什么。

“侘”,指的是在阴暗中照亮美;

“寂”,指的是在破灭中找到真。

它和日本人的“物哀”、“幽玄”并列为三大美学概念,从而成为日本人在建筑设计、摄影、平面设计、时装设计和灵感来源,在单调中见出丰富,在古旧中见出鲜活,在简素中见出绚烂,在平淡中品出滋味,在不美中找到美,进而扩大到日本人生活里的方方面面,近些年,这种审美观念与生活方式逐渐传到了欧美,并被时尚人士所接纳。

Kinfolk杂志创始人、ins知名创意顾问朱莉·波因特·亚当斯,巡游了日、美、法、意、丹麦5个国家,将她到世界各地热情好客的朋友家中做客时,发现的简单、满足、有质感、有温度的“微瑕”生活之美,编辑到了这本《侘寂生活》中。不妨一起翻开这本书,看看欧美时尚人士对于这种东方美学的理解。

我们的生活节奏在不断的变快,快到没有休息的时间,快到没有时间去思考,快到每个人将近窒息却不敢慢下来。工作中被要求效率不断提高,但是依然觉得时间不够用。

而根本停不下来的原因,每个人都不同,有人是为了挣更多的钱拼命的工作加班,宁可变成工作的“机器”;有人已经被迫习惯了快节奏,闲下来只会增加他们的“罪恶感”。

不记得在哪里看到有人说“电脑、手机、互联网的发展都在加快着我们的工作生活节奏,而我们的大脑处理速度是有限的,以一个有限的处理速度,面对一个不断加快节奏的社会,这更加让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得更加地忙乱与快速。”

书中提倡在生活中的“侘寂”生活之道,在告诉我们,生活需要宁静缓慢的方式,虽然我们可能理所应当地认为要好每一天,每个钟头的工作与生活内容,但这样一来,反而会错过对于一天中完成事项的预期,这和中国人“急事缓办”的处事态度,倒是有些相似。

不要再忙着一口气完成五六件事,把任务清单抛在脑后,在繁杂的日程表和宁静片刻时光之间做出平衡,净化工作与生活,看看自己需要什么,让生活更有品质。

朱莉·波因特·亚当斯在巡游丹麦时,朋友的孩子的生日宴会,仅仅只是通过简单地在树蹭绑了几条绳子,做成类似马戏团钢索的样子,就让大人和孩子在这个低调的派对上开心地玩了很长时间。

丹麦人一直在产出实用、简约的设计,极少持有自己不需要的东西。没有铺天盖地的广告,家中甚至卧室中精简到只剩下一张普通的木床,没有书架,没有成堆的衣服,墙上也空荡荡,但对于他们而言,这样空空的屋子,是供他们休息、放松和闲聊用的,没有任何分散注意力的东西存在。

虽然某些装饰口会让人心情愉悦,但杂物也会减弱家中的平静感,这些杂物可能会有不想要的小东西,坏了的遥控器,“万一有用”的物品……等等,它们或多或少也能成为阻碍简单生活的负担。

“侘寂生活”的理念,就是不断追求毫无羁绊的状态,清理杂物,也是清理了自己那些过去但该放下的感情杂物。

边读着书,边在文字中跟随朱莉·波因特·亚当斯巡游五个国家,不禁会问自己,当日子过得尤为平淡时,当日子过得忙碌且一团糟糕时,我们该如何燃起对生活的热爱?

出了一趟差回来,打开门,发现家里的花都开好了;

手忙脚乱地给自己做一顿简单的晚餐,碟子里有煮得很完美(或不完美)的鸡蛋;

餐桌上有皱巴巴的桌布,有一只因为有些许瑕疵而被清仓处理的花瓶里的花已凋零,是上周末散步时采回来的,一大簇未经修剪的野花野草……

生活中不会每一件事物都完美,而随性的态度却会让人更加自在轻松,专注于当于的人和地方,往往就是让我们沉醉其中的时刻,也常常会成为我们最持久,最有意义的回忆。

《侘寂生活》读后感(四):“侘寂”的待客之道——放弃对完美的执念

老家的亲戚要来串门,听到这个消息,你会是什么反应? 我的第一反应是:我得赶快收拾家,要窗明几净、一尘不染,要给客人换新被褥,要换新拖鞋……人还没到,我已经累翻天了。 你有没有像我一样,为家中要来客人而紧张? 而《侘寂生活》一书却告诉我们:“招待客人的首要之义并不在于给客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或是寻求完美,而在于陪伴,这不拘泥于方式、时间和地点。确立这种更为大度包容的待客之道,就是‘侘寂迎客’的内涵。” 何为“侘寂chà jì”?“侘寂”的概念来源于日本,是日本美学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 “侘”指的是质朴的、谦和的、契合自然的事物;“寂”指的是时间流逝所留下的痕迹;“侘”和“寂”组合在一起就是“在简朴、谦逊、幽玄、时光飞逝中找寻到和谐与宁静。” 待客之道的侘寂之美 《侘寂生活》的作者是朱莉·波因特·亚当斯,是日本侘寂美学的爱好者、践行者。她现居住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是国际上著名的晚宴策划师,她关注宴会,认为每场聚会都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在她去过日本、丹麦、美国加利福尼亚、法国和意大利后,她发现了这些地方在“待客之道”上都存在着侘寂之美,于是她写下了这本书,从“待客之道”的角度,分享她对“侘寂”的理解。 这五个国家(地区)待客之道是这样的:日本是安静、谦恭、朴素;丹麦是能简则减,少至极限;加利福尼亚(美国)是亲密会带来舒适感;法国是质朴无华,生机盎然;意大利是愉悦感官。 在作者眼中,这五个地方的待客之道各有不同,但在不同气候、不同文化、不同风格之中,作者都发现了侘寂之美,而这种美来自于主人与客人之间的互动交流。 这使我理解了作者为什么说招待客人的首要之义是陪伴,不需要像我一样绞尽脑汁、紧张刻意,主人不需要证明自己,只要有放松的心情、包容的胸怀,去陪伴客人,专注于情感上的交流,就足够了,这就是待客之道的“侘寂之美”。 如果我们逆向去想,所谓侘寂之美,是因为我们无法做到完美无缺,我们就不要去追求完美,在看似简单、朴素、自然地招待中,主客给予彼此心灵上的陪伴。这正是在不完美中,看到了另一种美。 侘寂是一种生活方式 作者借着“待客之道”的道理想表达的是: “侘寂是一种生活方式,即接纳‘完美的缺憾’——于不平常、不流行的地点或物品中发现美,于通常被忽视或未被欣赏的时光中发现美。” “侘寂是坦然、诚恳、坚定地面对真实生活的平凡,并让我们从满怀期待的负担中解脱出来,因为它总是乐于迎接未知。” “推崇‘侘寂’会准许我们重新排列优先事项,放弃那些被要求去做的事,将之替换为我们心中特别有意义的事。” 就像我们在“待客之道”上无需追求完美一样,我们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需要“侘寂”智慧,不要去追求别人设计出来的所谓“完美”,专注自己的内心,崇尚谦逊、简朴的人、事、物,用开放、豁达的生活态度,接纳周围的世界。 《侘寂生活》一书让我们在追求完美中得以释放,同时也让我们学会了接纳。 作者可能并未来过中国,但是我们周围的侘寂之美同样无处不在。别人以为的红木家具是完美的,可是那张满是印记和回忆的餐桌不也很好吗?别人以为的游山玩水是完美的,可是聚在一起跳广场舞不也很惬意吗?别人以为的一件时髦的品牌服装是完美的,可是舒服得体的衣服又何尝不能体现美丽呢? 当我们拥有了“侘寂”智慧,我们的心情就变得轻松自在,于是我们的生活就变得更加美好。

侘寂的具象之美 “侘寂”的内涵包罗万象,不仅仅是上述所说的生活方式、人生理念,它还具象在街道、房屋、花园、陈设等物体、物品的颜色、气味、风格上,以及人和物的关系上。 《侘寂生活》这本书装帧精致,纸张厚实,浅灰色斑驳的风格尽显侘寂美学。同时书中有大量的精美图片,这些图片是作者用胶片相机拍摄的,极具视觉冲击力。 初见这本书,惭愧无知不识“侘寂”。在冬日的阳光下,喝着热咖啡,吃着甜点,打开这本书后,眼睛便离不开,先是去探寻什么是“侘寂”,后是被每张图片所吸引,图中的每个人物的表情、每个物件的摆放、每一处的色调,都值得仔细“阅读”。这些图片让我们看到了“侘寂之美”的丰富多彩的具象体现。 作者说:“我期待着这本书‘生活’在你家中的某个地方,有些书页被顺手折上,有些文字下面被画上了线,上面沾有做饭时留下的污渍,这就完美地获得了一种契合侘寂美学的光泽。” 我不会舍得让它沾上污渍,但是它值得“生活”在我的家中,让我反复翻阅欣赏,经常提醒我放弃对完美的执念。

《侘寂生活》读后感(五):《侘寂生活》:在日常生活中瞥见每一个平凡当下的珍贵

初识侘寂,充满了好奇,因为我连字的读音都读不准,因而更想知道什么叫侘寂生活,为什么这样的生活方式越来越流行,越来越被人喜欢?

怀着那份憧憬,开始走进侘寂生活。

侘寂(Wabi-Sabi)源自中国禅学,后成为日本美学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主张在平淡的生活空间中窥见质朴极简之美,是一种简约且低奢的新式自然美学。侘寄对于生活的意义在于在不完美中感知美,在意想不到之处发现真正的美好。

《侘寄生活》的作者朱莉·波因特·亚当斯,是一位知名的创意顾问和Kinfolk杂志的创始人,她让我们认识到了真正的“侘寂”生活——那是一种简单、满足、有质感、有温度的生活方式,她想要通过这本书让读者们体验日本、丹麦、美国、法国、意大利的别样侘寄生活,把侘寄之道融入读者的日常生活,体验更深层次的生活艺术。

一、 侘寂,直击灵魂的质朴之美。

手工制品,质朴而又素雅;泥土烧制的陶瓷带有粗粝质感,保留本质纯朴;老旧的木头经过自然的风干,岁月的洗礼,变得更加温润有质感;一束简单的素色芦苇,或带有绿叶的简单枝条,呈现出别样的东方韵味。书中随处可见, 令微小之物尽情展现功用,化平凡于神奇。去除所有无关紧要之事,生活中处处充满质朴、简洁之美。它让我们与之产生联结,体验和感悟生活的美好。

侘寂美学是以粗糙、哀美之姿传达其意识,在不完美中去展现事物本质的美,不依托外在,强调的是简朴,更像是一种心境和态度,让身处其中的人的心境也能随之被感染,回归本真,感受静谧的珍贵和侘寂的美好。

二、 侘寂,让我们悠然的享受待客之道。

每到家中要来客人时,母亲总是会早早起来收拾屋子,把家里整理的特别齐整,让我觉得有客人要来前,一定是要先打扫,如果不收拾好屋子,就不适合迎客。直到看到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有客而来,也可以舒适就好。

想想也是,人类本身就是群居性生物,我们的基因教会我们如何的与人漫步、倾听、静坐、给人关怀、一起用餐等,所以不必紧张,也不必担心自己待客中的不完美。在作者朱莉的理解中,“侘寂”是一种注重亲密、舒适和满足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鼓励我们创造出小而私人的空间,让我们能更近距离地与他人交流,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自在。

在招待客人时,朱莉觉得:无论是两个人的聚会,还是多人的聚会,她都会把舒适和亲密作为主导,让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聚餐的地点,她常常会选择在家里的早餐桌旁,或是在阳台上,甚至是在门廊或房顶。她相信,这些不寻常的地方会给人们留下更多有趣的回忆,也会让友谊更加长久。在招待客人时,要显露热情的脸庞,营造心中期盼的温暖住所,在这一过程中,尽可能自在悠然,你所要知道的是:一切都无须达到完美。

在对待生命的态度上,很多人的态度都是形而上学的,如果要分析这其中的审美逻辑,恐怕人类对于概念的喜爱,已经超过了对现实的关注。

而侘寂的审美回归到生活本身,落脚在生命的本质。

三、 侘寂,让我们感受到不完整的事物更有意义。

把自然本身所具有的‘闲寂性’引入生活,并从中得到美的享受。我们总是不由自主地和身边人比较,一比较就容易烦恼,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很多时候,人不是自己的主宰,而是欲望的奴隶。自然有春夏秋冬,人生也有所谓的季节性。当我们遇到生命逆流,要静观内心,专注当下。

《侘寂生活》想让读者们体会到:在寂静中听出大音,在束缚中见出自由,在逼仄中见出宽阔,在单调中见出丰富,在古旧中见出鲜活,在简素中见出绚烂,在平淡中品出滋味,在不美中找到美。

让这种生活美学理念化入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时,便学会将日常生活审美化,于无味中体味有味。

【写在最后】

不拘泥于美,才能在喧与寂、乐与苦、戏谑与严肃、幽默与寂寥之间自如转换。我想这就是《侘寂生活》想告诉我们的:在日常生活中瞥见每一个平凡当下的珍贵。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