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求剑》读后感摘抄

《求剑》读后感摘抄

《求剑》是一本由唐诺著作,北京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8,页数:38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求剑》读后感(一):绵密且轻盈的书写

当我第一次听说唐诺几乎每天都在咖啡厅里读书和写作。并且每次书写几千至一万,为了保持书写的准确和密度最终会删减到几百时。第一反应这不过是营销编辑的日常吹捧罢了。当第一次阅读唐诺作品时我感觉这段传闻大概是真实的。

《求剑》当中那种绵密且轻盈的质感与博尔赫斯如此接近,在他的文章里你能感受到文本之外访谈和趣闻。这不是简单拼接或者掉书袋虽然这两者也不容易,唐诺把他所阅读的东西和经历一并融化进文本的赏析当中。初读时很重你需要寻找到适手的刀具去解剖开,随着阅读地深入你便会融入唐诺的节奏,这时你需要做的不过是补全他所说的信息。某句话的引用、某个人的生平和创作年表...这当然也不是一个轻松的工作但这种近似于悬疑小说的阅读感相当吸引人一步步深入一点点抽丝剥茧。

在此引用一些图书的原文希望能帮助读者感受当中的魅力

“人怕死却又仿佛生无可恋,人使出浑身解数让死亡慢一点杀死我们,并且使出浑身解数来杀死这些漫漫长日似的时间”P50(年龄)

“今天我们可一样一样仔细检查,对书写种种直接的、间接的加速要求,从内容的简单轻薄到作品数量增加乃至于进入量产,几乎没有一个是基于书写自身的恰当需要,而是外头世界无关书写的利益命令声音;书写者写太多太快,也不是卡尔维诺所说文学书写如风吹花开一刻的那种最美丽的快,就只是顺从飞书写的利益要求而已,人各有志各自承担者其实也没有关系,我们这里在意的、得防卫的只是文学书写这门行当,尤其是年轻的书写,别让乍乍进来的人误以为文学就是这样,从来都这样,养成坏习惯。”P239(写作)

《求剑》读后感(二):在拉特莫斯山上醒来|读唐诺《求剑》

按桑塔格作家类型的划分,唐诺无疑是丈夫型的作家,沉稳,讲理,明辨,一言九鼎。但他的生活与书写的距离太近了,就像辛波斯卡的诗“我太近了,以至不会被梦见。”书中不时提到为他所鄙夷的大哥,早已割席的二姐,为他所不容的小孩的哭声……就像他已经在书里,对张爱玲的世故与天真做了一番颠覆性的解读一样,即便是完美如丈夫型的作家,生活中依然会遗留败笔,“是的,有这么一些深沉而刚强的灵魂,他们不会有意识地把自己的圣物送去受辱,即便是出于无限的怜悯。”想必书中那个满载意义与道德的世界,即是他的“圣物”,他为此不惜在现实世界做出如此巨大的牺牲乃至破碎。

我想这本书对唐诺而言一定有着非凡的意义,因而他才会无比温柔地援引博尔赫斯写给玛利亚.儿玉的《月亮》一诗,并以希腊神话中最为纯净且未被后续情节破坏掉美的神话作为加持:“牧羊人恩底弥翁露宿在拉特莫斯山上,月亮女神塞勒涅担心他受寒,遂从天上下来,吻他,并睡在他身旁。恩底弥翁爱上了这样一个夜晚,或这一个梦,或就是这样的月亮,于是祈祷宙斯让他能永远睡在拉特莫斯山上。”

私认为他写屠格涅夫那篇最为精彩,提出了一个个论心问迹的致命问题,而“那些声称没解开疑团便会在人心里留下可怕空隙的人,是永远不会真诚和热忱投入内心的自我争斗的”。他无比锐利地拆穿那些认知与年纪不符、才华与想望不符、爱与能力不符的“浮士德”。向来敬重的书友说这本书治愈了她,可是这本书却如同利剑般无数次击中了我的要害。“我是要顺利完成这篇作品?还是我要更加认真彻底地想下去?”

唐诺从12岁就认定文学这一条路,近50年来磐石无转移,颠沛造次,他在书中说“总是把人四面八方逼往各种极限,人会出现最糟糕最恶的模样,但也会被激发出最深刻最好的模样。”

唐诺儒雅蕴藏的文学形象在我的脑海中总会与他的文学伉俪朱天心那个“在火场里绣花”的文学形象异常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想必她是他的“塞勒涅”吧,才会使他择一固执,殉身无悔也似的,如此深情地几十年如一日,在拉特莫斯山上保持独醒。

《求剑》读后感(三):在50岁的年纪,阅读唐诺

-

求剑。我们所熟知的,还有两字——刻舟。

刻舟求剑,世人常谓其愚笨、不知变通。而我觉得,这里头有种固执,循着自己的感觉,哪管它世事的规则、他人的认可。

-

唐诺的文字长、绕、发散,一段一段纠结,似乎还有语病。

有人说他写得烂,需要加强作文训练!啊呸!说这话的,就只配读中小学作文。

-

关于文字书写问题,有种说法,尽量只使用名字和动词,形容词和副词都要少用,这样显得简练。唐诺认为,形容词和副词负责处理细部的工作,它们让文字变长变重,拖慢文字的前进速度,而唐诺啰啰嗦嗦地用很多笔墨解释着阅读的速度竟而至于人类对世界的认识论。他说,每个书写者都有他不同的主张,他不想绑着双手般只使用名词和动词。

-

这篇文章叫《字有大有小·这是字的本来模样》,你看,标题就有够啰嗦。

《求剑》里,尽是啰里啰嗦的标题,啰里啰嗦的文章。这篇不是我很爱的,只是,我想借此说明唐诺的文风,他是惟一的因为“啰嗦”而让我喜欢的作家。

-

这部文集分成三部分:年纪、阅读、作家。我很爱的,是关于“年纪”的那些絮叨。

-

恰在即将50岁的年纪里。初老,未老。

-

唐诺说,50岁是人生的最.后一个大关卡,人到这里有一次“变身”的机会,再往后就来不及了,是什么样的人就是什么样的人,这与其说是意志,不如说是时间。

-

我不觉得我尚有变身的机会,我大约是运气不好的人,在30岁时就注定了劳碌终生,注定我此后都无法变身,但我亦可以携带着书亦步亦趋,以一种几乎可看得见可丈量、一节一节地明亮起来的方式,把我的日子过得稠密结实,把我心里的空隙一点点补了起来。

-

50岁的阅读,与20岁、30岁、40岁时,都有些不同。

不怎么爱华丽的辞章来壮自己文章声势的写法,而更倾向于在别处看不到的,只属于书写者本人发出的光亮,也许隐晦、也许熹微,但内里有许多逸出话语和文字的东西,它让我相信,阅读和书写是可以生长的,不是光秃秃地直伸向目的地,每一次盘绕里,都有需要去探索的个体生命的经验。

-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少年心志这东西,我幸好仍是有的,在大多数人纷纷跳水捞剑的时候,也许,还有人愿意与我一起,掬水月在手。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