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月亮与六便士》的读后感大全

《月亮与六便士》的读后感大全

《月亮与六便士》是一本由[英]威廉·萨默塞特·毛姆著作,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页数:30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一):毛姆经典代表作,同名书籍豆瓣评分高达9.1分,画家高更的故事!

《月亮与六便士》是英国作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的一部小说,这本小说堪称20世纪文学史上的一颗明珠,具有深厚的意义和启示。这部小说描绘了一位画家的求索之旅,同时也反映出了现代文明所带来的种种问题和挑战。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主人公斯特里克兰的故事,向读者展示了一种追求真理和美的精神,这种精神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斯特里克兰是一个有地位的伦敦证券经纪人,他因为受到妻子和朋友的误解,才离开家庭,追求真正的艺术理念。纳兰性德写过这样一句诗:“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很多人都以为斯特里克兰在外面有了别的女人,所以才会选择和妻子离婚。

用现在流行的观点,我们可以把斯特里克兰视为渣男,但在这本小说中,作者却用温暖的笔触,描绘了斯特里克兰的艺术气息和艺术家精神。

这本书的主题是真正的艺术家精神和追求美的意义,而斯特里克兰则代表着艺术家追求美和真理的意志。当斯特里克兰离开家时,他开始寻找自己真正的灵魂和存在意义。他在这一旅途中经历了不同的人生阶段,从最初的烦闷和迷茫到渐渐发现自己生命中的意义和价值,最终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这一过程是漫长而复杂的,其中包含了追求与折磨、找到方向与迷失、探索与享受的过程。

《月亮与六便士》是一本孜孜不倦追求美的小说。作者专注于对艺术的探究和描写,有时候回答有关艺术的问题,有时候还提供了一些新的想法,如艺术的本质和最大的价值所在。斯特里克兰最终即便失去了所有的财富,也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因为他得到了对艺术和美的探求。

除此之外,这本书也关注了现代文明中的一些问题和挑战。毛姆的作品反映了英国当时的形势:一战后,人们开始反思文明和社会价值观之间的距离与冲突。经济和文化价值的间隙拉大了社会分化和阶层之间的距离。月亮是象征,六便士也是象征。

这部小说是一部关注艺术、文明和现实主义的杰作。毛姆的小说充满了智慧,他以轻松的笔触为读者展示了现代文明的种种问题和机遇。在当前社会背景下,这本书的重要性和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二):可怕的、可恨的、可憎的理想主义者

理想主义者最可怕的,价值观的单一,彻头彻尾的利己主义者。理想主义者将自己包裹在耀眼的光环之下,冠冕堂皇言之凿凿言说理想的伟大与光明。斯特里克兰是很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他自认为浑噩半生,找到了生命存在的意义,于是抛妻弃子,遵循心灵的指引踏入艺术殿堂的大门。据说斯特里克兰的写作原型是高更,是否超凡脱俗的、崇高的艺术,就需要诞生在罪恶的、腐烂的、邪恶的命运里,总之,是距离“普通”极为遥远的命运,越远越好?

毛姆在评价陀思妥耶夫斯基时,也做这种判断。陀氏经历颇为复杂曲折,贵族出身却被剥夺爵位投入监狱;被砍头前夕改为流放;流放期间遇到寡妇真爱;陀氏卑微,为了贵族头衔对沙皇和皇室阿谀奉承卖弄文采;陀氏滥情,妻子卧床病危,仍在外风流;陀氏嗜赌,债台高驻仍死不悔改……但陀氏作品的经典和其中闪耀的人性光辉,也让毛姆赞叹不已,以至于惊诧“难道唯有卑劣的人性土壤才能开出艺术殿堂的娇艳花朵?”

或许世界是由这些“极恶”的理想主义者创造的,有位商圈大佬曾说: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或是这就是放之四海皆准的道理。但这些理性主义者的另一面,这种破坏性的另一面如何呢?斯特里克兰抛弃了家庭,毁灭了布兰奇的生命和婚姻,带给阿塔疾病和贫困。以我的庸碌眼光来看,这种打破人类基本道德和社会公序良俗的破坏性行为,是要受到因果律武器的制裁的!死于麻风病,死前失明——再高洁的灵魂,也要毁于恶臭的泥潭!

李沧东笔下的“龙川白”, 借用革命者后代的眼光,审视和控诉革命者“理想主义者”行径的破坏性——家庭的破碎、妻子的无奈挣扎、子女在屈辱和自卑中长大……但吊诡的是,往往是这些理想主义者会吸引无数的扑火飞蛾,一如布兰奇。也不知道在垂危之际,布兰奇是否会后悔自己的选择……

我还是喜欢庸碌之人:倚仗情爱、友谊、血缘生活,为灿烂骄阳、皎洁月光、巍峨群山、磅礴河川、幽深丛林、萋萋芳草、雀跃生灵而感动的那种庸碌,舒适至上、追求财富、勾心斗角、蝇营狗苟、奔波劳碌的那种庸碌。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三):勿忘心中那枚明月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这一句话便概括了《月亮与六便士》一书最核心的内容,可即便是在故事中,“抬头看见月亮”也并非平常之人所能做到的事情,主角斯特克里兰德不仅看见了月亮,还付出了半生的精力去追逐它,彼时,他的行为难以为人们所理解,今天,我们大概明白他所追逐的是什么,但对于芸芸众生来说,那追逐梦想的勇气到底从何而来,恐怕并不容易弄清楚。

作为普通人,在读完整个故事后,我也首先是为斯特克里兰德感到惋惜,40岁的年龄,为了梦想抛妻弃子,遭受世人的唾弃,而后为了画画一直过着颠沛流离、温饱都难以得到保障的生活,历经磨难终于达到了自己所追寻的创作巅峰,却在麻风病的折磨中惨死而去,而他永远都没能享受到离世之后的他和他的作品在世界上所处的成功地位。但理智的我站在他的角度,能够明白他的心无旁骛,能够理解他在创作中的沉醉其中,更能想象在人生最后的时刻,他所体验到的是何等崇高的精神满足状态,于是,终究还是能释怀,他并不在乎凡人所在乎的一切,他只在乎心中的那枚月亮,拥有它,便是拥有了一切!

虽为故事而感动,虽每每想起斯特克里兰德的故事都忍不住觉得震撼,虽也会因此而时不时提醒自己勿忘心中的梦想,可惨淡的现实是,我好像都并不清楚我的梦想到底是什么。人生大概是一直在随波逐流地活着,小时候遵从父母的指导,尽可能认真地学习,努力考出好的分数,进入大学,修满学分毕业,或凭着能力或凭着运气,找一份能够养活自己的工作。而后,因为生活逐渐稳定,内心也更加波澜不惊,只是按部就班地活着,结婚生子,然后督促孩子重复如自己一般的人生,或因不满自己的人生,便用尽余力鸡娃,期待着他们能达成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生活。这就是最惨淡的,大多数人的普通生活。

诚然,在现实的生活中确实不太可能如斯特克里兰德那样抛弃一切去追寻梦想,但不放弃梦想并非难事。当我在生活中感到迷茫之时,经常会冷静下来,想一想倘若不是为了生存,我会想要什么样的生活,这种时候,我会惊喜地发现,原来我离梦想并不遥远。我希望可以自由、开心地工作;我希望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时光,做自己想做的事,比如读书、做一份美食,抑或是不慌不忙地将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我只是普通人,并没有特殊的天分来召唤我,所以我所爱的,都只是平凡之事。

说我离自己的梦想并不遥远,便意味着还有距离。而这距离并非是现实的残酷所致,根源在于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中描写过太多的世俗观念,或者说是人性吧!正如文中最经典的一句话所说“那时的我太年轻了,还不清楚人性本来就充满了矛盾,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真挚中也包含着一些做作,高尚中也有一些卑鄙,即使是邪恶,也蕴藏着一些美德。”

在盼望着可以快乐工作,享受其中之时,我却无法摆脱偶尔窜出来对金钱的欲望,所以在选择是否接受新的工作时,内心有无数纠结,也仍然会有屈服之时。而在希望自己拥有“岁月静好”的安宁之时,却常常忍不住关注身边之人的成功,最后陷入可怕的对比中,误以为别人拥有而自己没有的,才是自己想要追寻的。

传奇人物的梦想于普通人而言,始终过于遥远,但自己的梦想是什么,只有我们自己能够知道,但愿心中的那一片明月始终清亮,我们也不要停下紧追其后的步伐。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