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穿越古今的中医器具》读后感1000字

《穿越古今的中医器具》是一本由北京御生堂中医药博物馆 组编 / 高栋 主编著作,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3.8,页数:8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穿越古今的中医器具》读后感(一):古人的生存智慧,都藏在中医里

小时候看电视剧,但凡主角中了毒箭,旁人一定会四处寻找草药,嚼吧嚼吧,附在中了毒箭的伤口处。 抑或者,背着背篓,拿个铲,去山上采草药。 如果家里恰好是开药铺的,还会把药材拿回家,洗洗晒晒,依法炮制,看起来分外有趣。 在由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医药传统文化科普系列丛书》之《穿越古今的中医器具》这本书里,就系统地展示了各种各样的中医器具,配上彩色插图,生动形象。 古代的时候,如果需要挖取药材,大多需要去深山密林,甚至悬崖峭壁上。 而现在,为了保护大自然的生态环境,药材大多采用人工种植的方式。 采集药材之后,需要经过特定的加工工艺才能制成中药,这种工艺叫做炮制(炮炙)。 炮制大体可以分为五大类:修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和其他制法。 不管是用以上哪一种炮制方法来制作中药,都需要相应的器物和工具。 这些个与中草药相关的器具,统称为中医器具。 比如采药用的铲子称为药铲,采药用的镰刀称为药镰,背药的篓子称为药篓,采药、制药用的刀具称为药刀等。 以上统称为药用器物。 中医器具不仅有药用器物,还有医用器物,还有场所器物。 医用器物有砭石、针具、火罐、脉枕等。 场所器物包括教学用的经络图,针灸铜人,塑像与模型,医学经典书籍,还有药馆专用的牌匾、招幌等。 此外,还有很多珍贵的中医器具具有其独特的美感,被各大博物馆珍藏。 金银九针,汉代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金银九针,现收藏于河北省博物馆。 针灸铜人,公元1027年,北宋翰林医官院的医官王惟一设计并主持铸造了两具针灸铜人,被称为“天圣针灸铜人”,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针灸铜人。 唐代越窑纹胎灵芝纹伏兽脉枕,中医诊病时垫在患者手腕底下的“小枕头”,宁波博物馆藏。 等等,每一件都是国之珍宝。 看到这里,真的为我们古人的生存智慧和刻苦精神所折服。 中草药知识是几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在与疾病做斗争中积累起来的丰富的药物学知识,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更好地了解、发扬和传承。

《穿越古今的中医器具》读后感(二):中医器具,穿越古今

网侵删

古色古香的四合院门口矗立着一个2米左右的铜人,上面密密麻麻的穴位让我大开眼界。那时我第一次接触到中医的针灸铜人,瞬间让我感觉到中医器具的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有五千年的历史,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天然的组成部分。

本书作者北京御生堂中医药博物馆主要介绍从古至今的中医器具,分为中医药用器物、中医医用器物和中医场所器物三个部分。

首先,第一章分别介绍了药铲、药镰、药篓、药曰、药刀、药盆、药流等药用器物,井配以图片,方便读者对照阅读。

第二章重点介绍了医用器物,如砭石--最初的类针灸、针具、刮痧工具、火罐、串铃、熏炉等。中医的手法可以通过砭石的按摩刮痧、针具的针灸、刮痧工具的应用、拔火罐的消肿止痛、串铃、熏炉的芳香疗法等。

第三章重点介绍场所器物,如经络图、针灸铜人、医学经典书籍、牌匾、招幌等。书稿整体阅读起来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对于弘扬我国传统中医文化具有很好的作用。

北京御生堂中医药博物馆是一个集中国老药铺历史文物、药械器具、医案医书和中药标本收集整理为一体的中医药博物馆,是目前北京规模最大,藏品最为丰富的中医药文化博物馆。

作为国内三大中医药博物馆之一,它被称为“中医药文化瑰宝”和“世界的中医药百科全书”,也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称号。

身配串铃的杏林高手带领着中医器具,穿越古今,它上通经络图,下行针灸铜人,中行拔罐,刮痧等特殊疗法为人们祛除病痛,这些特殊的中医器具在他们的手里宛如行云流水的魔法一样,为病人带来希望和光明。

希望我们的特殊魔法也能跟随这杏林高手代代传承。

《穿越古今的中医器具》读后感(三):原来隋唐就可以做“接肠”手术了!

提起外科手术很多人觉得这是西医的专利,其实中医在很早之前就有手术的记载了。隋朝有一本医书叫《诸病源候论》中就有记载:

“金疮肠断者,肠两头见者,可速续之。先以针缕如法,连续断肠,便取鸡血涂其际,勿令气泄,即推内之。”是说用针线缝合肠的方法。

可见那个时候就有了外科手术,不仅如此,河北还出土了商代的砭镰,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手术刀。

看来中医文化不仅反应在那些医书、名医身上,这些器具也是中医文化的一部分,而且很多器具不止一种,远比现代人用的要复杂、精细得多。

就拿药锅来说,现在为了方便很多医院、药方都有代煎药服务,在以前都是拿回家自己煎药的,所以老一辈的家里还有专门的药锅,而药锅其实又分为很多种。

在古代,不同的药材要用不同原料的锅,不同煎制方法要不不同形状的锅。比如煮制的药材的药锅就要又深又大,而且要有锅盖,而蒸制的药材就要有出气孔。

除了药锅,火罐、针具、药铲……这些药具每一种都很讲究,越了解越觉得中医博大精深。

如果是初读者,推荐这本《穿越古今的中医器具》,一本很简单的中医科普书,全书不足百页,但包含了从药用器物到医用器物再到场所器物三个部分,有文字有图片,对中医文化初读者很友好。

这套书一共三本,除了这本还有一本介绍中药材,一本介绍中医名家,三本读下来对中医文化就有了初步的认识。非常喜欢这个系列,期待编辑出下一套更加详实的中医科普书!

《穿越古今的中医器具》读后感(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古董局中局》中的“鬼门十三针”来源于哪里? 葫芦口小肚大,为什么会成为装药的器具? 为什么在古代,医者身上都会有铃铛呢?

如果你也有疑问,都可以从这套书里找到答案。

说起中医文化,自豪感就像是天生在血脉中一样。回顾中医的历史,从伏羲至九真到神农尝百草,再到所著的《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等等充分说明中医文化源远流长。 这套中医药传统文化科普系列丛书由首都师范大学联合北京御生堂中医药博物馆共同编写。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教育始末,从孩子抓起,增强文化自信。

《穿越古今的中医器具》分了三章,分别是药用器物,医用器物,场所器物,给我们介绍了器具作为承载和治疗之物在中医中的重要作用。 • 九针:古代针灸用的针包括镍 针、圆针、缇 针、锋针、镀 针、圆利针、毫针、长针、大针共九种。 "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各有所施也,不得其用,病弗能移" 这九种针主要是用来针刺治病的,可以用于外科和按摩。 葫芦:口小肚大,天生就是个完美的容器,不但密封性好,还有一股清香。 串铃:串铃有大有小,有铜质的也有铁质的。古代医生行走乡里,很讲规矩,那些举过肩晃动串铃的是经验丰富的老医生,而那些在胸前晃动串铃的一般是江湖游医。

三本书都为1/16开本,图文并茂,印刷清晰,字行间隔得当,纸张光滑,阅读感很好。 三本书虽分为三部分知识,但其编写结构科学,知识脉络清晰。 虽然是中医药知识,但书中不乏神话传说、历史典故,通俗易懂,生动有趣,让我们从故事中学知识,从历史中找答案。

《穿越古今的中医器具》读后感(五):中医入门书

这套书是中医文化的科普入门书,为了继承传统文化而诞生。我们的祖先对于中医的研究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今天就让我们翻开这套书,走进中医博大精深的文化。

《穿越古今的中医器具》 中医的器具有很多。但我们蕞常见的可能就是火罐,我想很多人都拔过火罐,拔完后背上一块块红色的,还有点吓人。 火罐是一种中医方法,通过负压对于皮肤的吸着,造成局部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 另外,刮痧也是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刮痧使用的工具很简单,只要刮痧板和刮痧油就好,刮痧板可选用牛角,刮痧多常用于普通家庭,其方法简单易学,所以在民间被广泛使用。 我第❶次刮痧的时候,看到背上红红的一片,被吓到了,在想要是这些不褪散可怎么办?那不毁容了吗?还好后面淡淡的就消散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