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我与地坛》读后感精选

《我与地坛》读后感精选

《我与地坛》是一本由史铁生著作,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平装-胶订图书,本书定价:28元,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与地坛》读后感(一):地坛在我

久问著者、著作大名,6月26日在新华书店获得,到今天读完正好半年。

快读完时,才发现豆瓣所列各版本有差异,最紧要的同名散文自然都有,怪在其他文章收录时均略有不同,想来是出版社选辑的,并不是著者自选付梓的?

说实话,这一本小书读了半年,着实很难看进去。我想这也是散文的特质,你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其中,跟随著者的思路,在游丝小径中徜徉。倘若你对作者的选题不感兴趣,或者不能很好地引发共鸣,读者甚至感觉痛苦,可以说很多文字段落我是跳读的。但绝不是不说这些文字在无病呻吟或者毫无价值,只是我的人生阅历还达不到。平心而论,字里行间能深切感受到著者的思想之高度,即使有些文字过去几十年依然不过时,超越了空间与时间的局限性。我相信在未来,还能常读常新,持续有所收获。

回头来看,《我与地坛》同文反而印象不深了,一方面是作为头篇时日已长,另一方面很多内容后续文字也有提及,有所混淆,但绝对是佳作,不提。再后面印象深刻的是《好运设计》《合欢树》《奶奶的星星》。

《好运设计》很幽默地给自己重新设计了人生,想来著者当时情绪高昂、精神满满,对比著者的情况让我都感到一丝悲悯。我认为它的核心要义还是希望人能珍惜当下,珍惜拥有,哪怕你想要的都能得到,但是永远都是无止境的,幸福感永远只是相对的、暂时的,要能平心看待,不要自怨自艾、怨天尤人。不知道我理解对不对。

《合欢树》是很短的一篇,让我想到了归有光的《项脊轩志》。

《奶奶的星星》读到一半突然想到迅哥儿的一个词:吃人!封建礼教吃人,六七十年代那会儿不也是吃人吗?或者著者也是想表达这样的思想?这是全书我读得最认真、最聚精会神的一篇,中途甚至感到眼窝一热。向天上的那些星星们问好!

全书终篇《想念地坛》最后一句话,引出了我的标题: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

与读者诸君共勉。

《我与地坛》读后感(二):当牵牛花初开的时节,葬礼的号角就已吹响

你有没有过——哪怕只是一瞬间——想要离开这个世界?觉得人生毫无乐趣,不想继续。坦白说,我曾有过,而且不止一次,但总是没有勇气付诸实践。这样的想法和谁说好像都不合适,但在这本书里,我真的找到了共鸣。所以,《我与地坛》是一本我边读边想着要再一再二再三反复翻看的书。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也不是油腻浮夸的鸡汤,每一篇文章,都仿佛一次平等的对话,一位阅历丰富的智者在平和的分享他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坦诚地说出自己所有完美和不完美的想法,毫不遮掩。

“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地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过之后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这是史铁生对于死亡的感悟。既然结果已定,那为什么还要为此郁郁寡欢呢?起点和终点都是既定的,剩下的问题就是如何让过程快乐,仿佛是色彩填涂,画的形状已经有了,但选择什么样的颜色由我们自己决定,没有标准答案,只看个人选择。

“你总是决定活下来,这说明什么?是的,我还是想活。人为什么活着?因为人想活着,说到底是这么回事,人真正的名字叫作:欲望。”读到这段话的时候,我在心里疯狂点头。可不是嘛,每次阻止我的都是我心里的欲望——我连最简单的吃喝玩乐都没够,太亏了吧!“因为你还想得到点儿什么,你觉得你还是可以得到点儿什么的”,对,我觉得我应该再多得到点儿东西,我所付出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能够配上自己的野心,没得到那就继续走下去吧,不然太可惜啦。

“其实人间的事,更多的都是可以删简但不容删简的。”要删简的话,任何人的人生都可以简化到吃喝拉撒睡,任何历史都可以简化到只有几个符号似地伟人,任何景观都可以简化成山水天地...但这有必要吗?人生之精彩,历史之源远,自然之宏大,不就在于过程吗?我们因过程而欢欣鼓舞或沮丧失望,我们探寻人生如何充实,历史如何发展,自然如何雕琢,这样的探寻让科技发展,让文明进步,“从复杂的过程看生命艰巨的处境,以享隆重与壮美。”

这本书让我内心的许多迷茫、焦虑、不安都仿佛找到了一个出口,也有了一个方向。下一步打算买全集来读[派对R]

《我与地坛》读后感(三):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地坛

在小红书搜《我与地坛》,2万多篇笔记扑面而来,有经典段落的摘抄,更有哭的稀里哗啦的博主。如果要我写这本书的读后,又不能与其他博主写的重复,那我会这么写——

《冰与火之歌》中斯塔克家族的布兰很小的时候摔断了双腿,坐上了轮椅,他常对着冰天雪地里的神树沉思,突然有一天他通灵了,可以看到过去、现在与未来。一扇门关闭,一扇窗打开。

史铁生二十一岁那年失去了行动能力,地坛成为了他最常去的地方,地坛的每棵树下他都去过,每一平米草地都有他的车轮印,他见过地坛的春夏秋冬,他熟悉地坛的每一位常客。

在他的心中,地坛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在那里他彻底安静下来,与自己对话,与上帝对话,思考命运,思考母亲对他的爱,与自己和解,与死神和解,与时间和解。

幸运的是,他找到了一条写作的路,这条路也是通向更有希望地活下去的路,他把内心的能量都倾注于此,因此他的文字格外有真情、有力量。

其实“地坛”就是那些我们最熟悉的地方,住了很多年的老房子、和伙伴们一起嬉闹的胡同、几乎每天都经过的广场、每天上下班都要走的大道等等。这些地方之于普通人,就如同地坛之于史铁生。

不同的是,史铁生在地坛静下来,对生命做了极深刻的沉思。而普通人忙忙碌碌,为生计而奔波,或为享乐而消闲,没有停下脚步,无暇去思索终极问题。

相同的是,这些地方在不同的人们心中都留下了难以忘怀的情感记忆。就如史铁生所写:“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心里)”。

“地坛”仿佛是时间的使者,告诉我们人生很短,几十年很快过去,在时间大帝的眼中,短到可以忽略不计,急匆匆的人们不妨停下来,听听这世间最残酷的真相。

劲书评:聚焦人文与商业领域的书籍推介

更多精彩书评,请关注我的个人公众号:

劲书评(withinsight)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