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古都读后感锦集

古都读后感锦集

《古都》是一本由(日) 川端康成著作,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页数:38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古都》读后感(一):所谓的“幻影”

《古都》作者:【日】川端康成 译者:叶渭渠,唐月梅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作者首先通过描写樱花树下的紫花地丁来暗示千重子和苗子两姐妹之间的故事。第一次是原文开头的一次,来自千重子的观察,引发出文章;第二次是“北山杉”这个章节描绘出两处紫花地丁;第三处是在“衹园节”这个章节:在朦胧的灯光下,千重子凝望着这两处紫花地丁;第四处是在“深秋的姐妹”一章最后一次出现这两株紫花地丁时,它们的叶子“却已经开始枯黄了”。作者通过这几次的描写来表现两姐妹的手足之情就好像北山杉的树一样坚韧。两个女孩子的内心都是善良且纯朴的。 文中的另外一篇《名人》的故事是有真实的故事做依据的,其主人公是本因坊秀哉名人。讲述秀哉名人和大竹七段这两个人物的刻画,围棋的一种竞技。这个更能体现出作者的那种力量感的描写。刻画的蛮不错。但个人更喜欢《古都》这篇! 大概是不懂围棋的真谛吧!所以侧重点不同。

《古都》读后感(二):读后感

《古都》里川端康成对日本四时风物的动情着墨使得关于美的感受和由生命力延伸的触角都穿透纸面传将过来了。故事里,有总惦记着去樟木林荫道散步的宗助,想到高雄看枫树嫩叶的真砂子,喜欢仰望北山杉的千重子,对一溜胡枝子白花恋恋不舍的太吉郎,一片热闹里看松树翠绿的秀男,栖身北山杉林、杉树般美好的苗子……对古都的爱,对日本传统文化的不可割舍,也就这样融入故事中了。

《名人》是一部实录小说,对那场“告别赛”的叙写不免涉及到很多让人看不大明白的围棋术语,但棋局的氛围、人物的性格、精神和心理变化才是故事的血肉,所以不妨碍阅读。

围棋是中国传入日本的,但“中国没有专业棋手”,尽管“在中国,人们把围棋看成是超凡脱俗的游艺,充满了天地之元气,三百六十有一路中包含着天地自然和人生哲理”,然而,“开拓这种智慧之奥秘的正是日本。日本的精神超过了模仿和引进。”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

名人身上体现的棋道精神令人肃然起敬,那该如何评价那些绞尽脑汁利用规则、将其作为武器来取胜的人呢?简单下结论是不行的,人真的是太复杂了。那种一心求胜的自信、坚韧和强大未尝不包含另一种美感。

另:看到下面一段是有点儿难过的。眉头打结了,心里酸酸的。《沉静如海》里那位年轻军官在钢琴前弹巴赫的场景涌上心头。

「我从箱根回到轻井泽,学校已放暑假。接受军训的学生队伍开进了这个国际避暑胜地,可以听见枪声。我的二十多位亲友也离开文坛被征入伍,参加了海军入侵汉口的战役。我被淘汰了,没有从军。我在观战记上这样写道:据说从前在战时就很流行围棋,军人在阵地上对弈的情景也为数不少。」

《古都》读后感(三):在《古都》领略人性之美

《古都》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在 1962 年发表的一部中篇小说。这部小说以日本京都为背景,讲述了一对孪生姐妹千重子和苗子的身世之谜和感情纠葛,同时展现了川端康成对于传统文化、自然风光、人性美德等主题的关注和思考。小说中,作者用大量对话和人物内心独白来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性格。千重子和苗子作为同胞姐妹,因缘际会之下走向了不同的人生发展道路。从苗子第一次和千重子相认开始,故事呈现了温馨圣洁的光芒。

看惯暗黑小说的我,总以为苗子要取代千重子的生活,毕竟长得一模一样!或者会和千重子相认,却开始依赖这个新家。然而,川端康成笔下的人物品性之高,性格之好实在令人惊叹。千重子为苗子落泪,并希望把她接回家里,一起过衣食无忧的生活。苗子因为身份问题,自感和千重子难以长久交流,最终在一天踏雪而去。秀男在知道错把苗子当成千重子以后,并不拒绝千重子要他给苗子绣一条腰带的请求,也真心去做了。千重子的父母更是含辛茹苦把千重子养大,又满怀真心地希望苗子也共同生活。无论是哪个人物,都是充满人文精神的形象。

除去故事情节,川端康成对京都城市的刻画也不容忽视。如果你愿意,甚至可以把这些描写当作研究材料来参考。四季走过,故事结尾。在充满魅力的京都,有多少人有烟火气地生活着啊。他们或许会在春天赏樱,在夏天参加祇园祭,在秋天观赏红叶,在冬天品尝寒鱼料理。

浙江人民出版社的这本《古都》,不仅收录了《古都》这篇小说,还收录了《名人》,而后者是川端康成本人极为喜爱和欣赏的作品。《名人》主要讲了围棋手之间的较量。川端康成为什么会写一本围棋小说呢?

如果你知道川端康成本人的经历,就会明白这个起源。川端康成从小就开始学习围棋,对围棋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热情,写了很多与围棋相关的文章和小说。他的围棋水平虽然不及职业选手,但也算是高手。后来,他和“棋圣”吴清源成为了好友。现实中,他应《东京日日新闻》之邀,负责撰写“本因坊秀哉名人围棋引退战”的观战记,这时吴清源担任解说。一来二去,由观战记开始,他最终写出了《名人》。或许是他们私交甚好,吴清源的所思所想也被川端康成融入了小说中。

看过一个动漫《三月的狮子》,主人公下棋,不过下的是将棋。我一向对这种棋类一无所知,但每当看到文学和影视作品,都不禁心生艳羡。羡慕什么呢?我羡慕棋手极为专注的精神状态,又羡慕他们找到了人生挚爱。下棋是一个不确定的活动,赢棋,输棋,在终局之前,谁都说不清楚。为了不确定的结果而专心奋斗,这或许就是它的魅力。

川端康成文字清幽,故事纯洁,读完故事甚至感觉都被净化了一番。《古都》之美,《名人》之精彩,都令人印象深刻。作为诺贝尔奖获得者,川端康成风格独特,他将自己化为故事,永恒地活了下去。

《古都》读后感(四):在唯美纯粹的樱花雨下,阅读这本突破次元壁的浪漫之书吧

老枫树树干上的紫花地丁开了花。

在树干弯曲的下方,有两个小洞,两株紫花地丁就分别寄生在那儿,并且每到春天就开花。

上边那株和下边这株相距约莫一尺。

虽然仅仅一尺的距离,对于紫花地丁来说,却十分遥远,哪怕开的再绚烂,哪怕再顽强的生长,两朵花也许永不会相遇。

很少有人注意树上还开着紫花地丁。

那长着老树瘤子的粗干,直到高处都长满了青苔,更增添了它的威武和雅致。来来往往的行人,很少会有人注意到寄生在上面的小小的紫花地丁。

紫花地丁开花时,在院子里低低飞舞的成群小白蝴蝶,从枫树干飞到了紫花地丁附近。枫树正抽出微红的小嫩芽,蝶群在那上面翩翩飘舞,白色点点,衬得实在美极了。

白色蝴蝶会注意到这小小的紫花地丁,千重子也注意到了这两株小花朵。

千重子生长在优越环境中,被养父母视为掌上明珠,但她却时常哀愁,少女的情怀怕是叫她自己也不明白吧。

千重子就像那一株紫花地丁,她觉得自己渺小,感慨韶光易逝、好景难留,尽管被爱环绕,她却认为自己是弃婴。

而真一的存在,就像关注紫花地丁的白蝴蝶,作为千重子的青梅竹马,俩人相伴长大,互诉着青春的点滴烦恼。

而另一株紫花地丁,则是千重子的孪生姐妹——苗子。

苗子虽然没有被父母遗弃,但由于双亲过早双亡,她不得不独自生活在北山的小村庄里,靠做些伐木的苦力来养活自己。

谁曾想,被遗弃的婴儿,最后竟然过上了锦衣玉食的生活,而被留下的孩子,却从小经历着苦难的折磨,谨小慎微、卑微讨好的活着。

《古都》为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创作的中篇小说。书名“古都”指的是日本京都。该作在1961年10月至1962年1月《朝日新闻》连载,1962年1月出版。该作是川端康成1968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三部作品之一。

在阅读这部作品前,我读了川端康成的《睡美人》,二者反差之大,令我十分惊讶。

在我看来,《睡美人》满含龌龊卑劣,而《古都》则十分纯粹简单。

在这部小说中,川端康成运用细腻的笔触,叙述了千重子和苗子这对孪生姐妹的悲欢离合,以及少男少女之间的情愫。

美,太美了。

我在鄞州公园晒太阳的时候,抽时间读了《古都》中的部分情节。

正值春暖花开之际,这里郁金香、樱花、梅花都在盛开着,在《古都》中有这样一句话形容真一:

真一躺在这些垂樱下的草坪上。他双手交抱着放在后脑勺下面,闭上了眼睛。

无论是文学作品中,还是影视剧中,这一幕都非常的美,非常的悠然自在,可是,每次我也想这样模仿的时候,总觉得衣服会脏,地上有虫子。但是在公园闲逛正好遇到了句子中的场景,随手拍下,照片中只差一位翩翩美少年了吧?

川端康成的《古都》读完后倍感落寞,通过对京都大量的景色描写,尤其是樱花和一些节日氛围的烘托,仿佛穿越了次元壁,来到了樱花满天的动漫,穿梭在了和服游行的日剧中,美丽的千重子小姐,自卑善良的苗子妹妹,以及淡淡的爱意,哪怕有一段曲折的三角恋也描绘的很淡,就像千重子的和服一样素雅,如同初恋般纯粹,太美了,除了“美”字,不知道该如何形容是好。

《古都》读后感(五):读《古都》,领略日本美学的“风雅”

你是从哪里认识川端康成的? 是《伊豆的舞女》?是那部叫《古都》的电影?还是他获得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的三部作品《雪国》、《千只鹤》和《古都》中,《古都》是发行时间最晚的一部作品,也是最好看的,尤其是改编而成的电影。 老旧、狭窄,处处透着着古典美和现代美的古都,承载着遗弃、孤独、离别和哀伤。 那画面,美而忧伤。 有人说,孤独是人的常态。 这话对于川端康成来说,再合适不过了。

《古都》看完,那份孤独久久不散。才明白,人生海海,一个人也要好好活着。 正如书里说的: 也许幸运是短暂的,而孤单却是长久的。 作者川端康成,毕业于东京大学,日本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一生创作小说100多篇,中短篇多于长篇。 川端康成的孤独是深入骨髓的,在他成长的过程,亲人接连离去。 两岁丧父,三岁丧母,然后是奶奶、姐姐、祖父,15岁,他已经孤身一人。他甚至称自己为“参加葬礼的名人”,调侃中,充满无尽的孤独和哀伤。长大后的川端康成情路依旧坎坷,他偏爱少女,是因为初恋的伤痕还在。

《古都》是少有未言及死亡的“温情之作”,其故事内容很简单—— 京都和服批发商的女儿千重子,自幼被遗弃,得知身世后自怨自艾,感到如落叶飘零。后来遇到孪生姐妹苗子,渴望亲情却不敢面对。最终,善良的苗子不想打扰千重子的生活,没有相认,退回到自己的生活中。 书中以姐妹相遇为线索展开叙事,随着四季风景的不同,人物的内心也起了微妙的变化。 千重子虽然和苗子长相相似,两个人的性格却完全不同。 由于生长环境的差距,千重子虽备受宠爱却免不了自卑、失落,养女的身份始终如一团黑影笼罩着她束缚着她,她执着、纠结于“被遗弃”的事实,高贵、美丽又敏感。 苗子因为从小孤苦,特别渴望亲情,害怕孤独,但她性格坚强,淳朴善良,她不想做千重子的影子,她要做自己。 梁文道曾说: 川端康成用一部小说,定义了一座千年古都。 姐妹俩的相遇、回忆,穿插着几段感情,这些人和情就发生在美丽厚重的古都。 随便翻开哪一页,都可以感受到川端康成文字的无限魅力。 比如: 那边的红色垂樱美丽极了。它也是有名的樱花树。枝丫下垂,像垂柳一般,并且伸张开去。千重子走到樱花树树荫下,微风轻轻地吹拂过来,花儿飘落在她的脚边和肩上。花朵稀稀疏疏地飘落在樱花树下,有的还漂浮在池子的水面上。不过,也只有七八瓣的光景…… 春天和煦的斜阳柔和地照在招牌的旧金字上,反而给人一种寂寞的感觉。店铺那道厚布门帘,也已经褪色发白,露出了粗缝线来。 还有古都的文化、习俗、日式风物、节日场景……好一座古朴神韵的京都啊! 阅读文字,仿佛置身于哀怨细腻的画卷中。 日本美学的“风雅”,必定连接着“物哀”,川端康成式的唯美、纤细而幽怨的情调,随景徐徐酝酿开来。 除了“物”,千重子的父亲太吉郎,也是一种“哀”。 他一直在逃避现实的无奈。他始终怀着对过去执着的怀念,不时流露出一种暮年的悲哀之感。

川端康成的好朋友三岛由纪夫也说: 正所谓“大道至简”,这一点是别人想要模仿却模仿不来的。 简单的情节,不简单的高超表现艺术,这就是川端康成的作品。 莫言说过: 我对文学的觉悟,就得之于对川端康成的阅读。 川端康成不愧是日本的情欲大师,他笔下的种种,无不令人唏嘘不已,他笔下的古都,更是温润柔和、精美之极,令人神往。 这本书推荐给你。 我是影半夏,陪你读书。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