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存在主义心理学的邀请读后感100字

存在主义心理学的邀请读后感100字

《存在主义心理学的邀请》是一本由[丹麦]博·雅各布森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页数:28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存在主义心理学的邀请》读后感(一):因为存在而孤独,也因存在不孤独。

✨“在决定性的时刻,我们是孤独的”。比如,身边有朋友最近被查出来得了癌症,这时候你会发现,再多的安慰、再多的鲜花送给他,去看望他,他都会觉得自己是孤独的。在决定性的时刻,我们永远是孤独的。

✨“我们不得不选择自己的生活”。就是你有自由,你不能够完全被别人安排,你跟动物不一样,你是可以选择的,这也是一个困境。

✨“我们要在一个没有意义的世界中努力创造意义”。

《存在主义心理学的邀请》读后感(二):困境人生

“人类所有的激情和努力都是在为自身的存在寻找答案。”探索人生意义对我这个年纪的人来说是不是太晚了?不过,这本书还是提供了很多启示和思辨,尤其讲到欧文·亚隆的四种人生困境,即1)人终有一死;2)在决定性时刻,人是孤独的;3)我们不得不做出选择(人们拥有自由);4)人们在一个没有意义的世界中努力创造意义。以及,由此展开的一系列基本的人生困境的讨论。存在主义心理学就是研究人与基本困境的关系。这些看似基本的问题如果能够被不断思考并找到答案,就会感受到生命的宽广与深度,人生的意义也就能拿捏的更准,也会有更大的生活勇气和面对当下的果敢。

《存在主义心理学的邀请》读后感(三):人类是一种意义怪

通常来说我最不想写书评的类型是心理学书籍,还有一个哲学类,因为这两者都和自我认知紧密相关。

一来它非常暴露自我,二来它因人而异: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心理问题,看心理学书籍时就像是医科全书一条条对照症状自我诊断:我是不是在这里有点问题,病因是什么,怎么治?

所以这类书很不好写书评——单纯总结它等于废掉了它99%的功效,它需要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逐一对照自己,一边看一边思索,像一个维修工慢慢检查自己这台肉做的机器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沿着这个比喻,存在主义心理学是一套维修自我的方法论,“我”这个蹩脚的维修师傅会按照它给的修理思路自我检视,以期让自己的身心都达到更好的状态。

每个人都是一台坏掉或者正在坏掉的机器,因为生活在潮湿的环境里,朽坏是不可避免的,不过我们总有办法让自己坏得慢一点,在努力运作时思考一下自己的人生意义——意义真的很重要。

人类是一种“意义怪”,如果当下的生活无法提供意义价值,人就会陷入痛苦的虚无中,这本书能够帮助读者寻找自我的意义价值,值得一看。

《存在主义心理学的邀请》读后感(四):透过现象看本质

机缘巧合之下得到此书,看书名以为是学术方面的,但是细读内容后发现虽说学术,却是取自生活。就像那句话:艺术源自生活。

就像书中表述,当我们与人沟通,无论是亲人、朋友、同事、或者说陌生人,我们习惯的把另一方的世界观作为假设。从而把我我们的观点附加在对方想表达的事物身上。

但是我们并未真的读懂对方想表达的事情,从而让对方误解。

书的顺序很有意思,从第一章的讲义,到之后的幸福与痛苦、爱与孤独、成功与逆境、死亡焦虑与投入生活、选择和责任、混乱与意义。这既是对立,又是伴随人的一生逐渐经历。

本书的内容,非常适合在各个阶段遇见挫折、迷茫、痛苦的小伙伴细读,虽说偏学术,但是一定沉下心仔细品读,书中伴随着生活例子以及调研结果,让人能够深刻了解此刻发生在自己的身上事不顺心、不如意的时候是如何发生,以及如何转变思维。

在我们痛苦的时候,知道为何会出现痛苦,以及自己如何理解痛苦,了解痛苦,从而明白痛苦的产生。

在我们面对死亡的时候,知道无法避免,坦然的对待,让我们把每一天当作人生的最后一天,不留遗憾!

所有发生的事情均为你而发生,只是有些事情不是发生在你身上。

《存在主义心理学的邀请》读后感(五):哲学邀请心理学,存在主义邀请我

看完以后会有想要在职读哲学系的想法。总觉得心理学的学科自己已经到瓶颈,需要一些上位学科进行指导。 一些摘抄: 一、只有把观察的主体纳入我们的思考中,我们才能正确理解这个世界;这是现象学方法的一则信条。这个世界不仅仅是“在那里”,也并非没有我们人类的参与。只有承认人类仅仅存在于我们与世界的关系中,我们才能真正理解自己或他人。我们并不存在于孤立的状态中。 二、现象学方法应用于心理学或治疗时有三个特殊的原则: 1.把你称作心理学家或治疗师的预期和先入为主的观念放在括号里,并敞开怀抱接受当事人弱呈现的特定世界。这个规则被称为括号原则或悬置原则。 2.描述,而非解释;取消所有的解释和所有的因果思考,然后尽可能详细、具体和实在地描述。这就是描述原则。 3.当你的描述包含多个元素时,尽量避免强迫任何一个元素。不要强调某个元素是特别重要。让所有的元素在尽可能长的时间内具有同等的重要性,以免过早地为原始材料强加上某种模式。待时机成熟,重要的东西会显现。这个原则被成为水平原则或平等原则。

三、幸福有两种概念:极度快乐和深度幸福。个人感觉所有重要的需求都已得到满足,所有重要的目标都已经达到是极度快乐。深度幸福是一种持续的平衡状态,在这个平衡中,一方面是个人的愿望、目标和需要,另一方面是周围环境或外部世界。这种状态与个人的愉悦、平静和放松关系密切。

四、在50~100年前,每一件事都有固定的意义。事件的意义被口口相传,每个人的疑惑都会得到解答。生活的规则和意义,预先贮藏在我们的文化模式中。

然而,对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来说,生活的意义是一片真空,必须由我们自己去填补。

所以每个人必须选择一种方式来建构自己生活的意义。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