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大国重器》读后感摘抄

《大国重器》读后感摘抄

《大国重器》是一本由知乎 编著著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28.00,页数:38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国重器》读后感(一):曙光

几千年以来,我们对未知的憧憬、希望、探索,从未停下过脚步。寄托于嫦娥奔月、火眼金睛孙悟空、蛟龙入海,如今我们传承精神,研发制造了嫦娥号、悟空号、蛟龙号等等。中国风洞、中国温度、中国天眼等,带有“中国”的字眼,支挺着我们的腰杆,夯实着我们民族崛起的地基。

50项覆盖前沿科技和国计民生的“国之重器”,任何一项,都是这个领域理论方面,在现实方面最为极致的产品,甚至可以说是艺术品。现在已经看不太懂里面的物理知识,也不可能亲身参与到重器项目的研发,不太可能亲眼目睹重器的真容,但是当思维矗立在书中的字里行间,一件件重器犹如一道道美丽的风景、一件件精致的艺术品,令人精神愉悦、振奋人心。

里面很多重器,都刷新了我的认知,比如测量“中国温度”。现存大脑的物理知识,仅记得温度是以水的形态作为参照,今天才知道,水,作为温度的参照物,是会变化的。而唯一不变的,就是绝对温度,温度的起点0 K(绝对温标,符号为K)。每一项技术的市场实现,都会带来社会生活方式的革新,带来划时代的影响,比如“人造太阳”。一瓶矿泉水瓶中的海水产生的聚变能量,居然相当于150升汽油。

“仰望星空,宇宙常常给人以平静、祥和的视觉感受,但在人眼可见的范围之外,宇宙还隐藏着狂暴、极端的一面。”如今,长征五号B型运载火箭,带着新型飞船以及空间站,开启了一段全新的旅程,探索浩瀚的星空。

也许再过一些年,我们将有机会乘着更加先进的蛟龙号,在深邃黑暗的海洋深处,探寻生命的“曙光”;将有机会乘着更加先进的宇宙飞船,在浩瀚星辰的夜空深处,接收来自外太空的一缕屡“曙光”……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塔台,始于垒土。向奉献在科技一线的科研人员致敬!

《大国重器》读后感(二):大国重器:繁星与大海

拿到这本厚重的《大国重器》,封面的太空和繁星象征着我们在科学探索和自主自强道路上的星辰与大海,大国重器四个大字在封面铿锵有力的昭示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

序言是知乎创始人周源写下的,这篇序言内的一句话让我们深刻思考良久——以前我们用地大物博来形容自己,历史悠久、人口众多是我们对大国的定位,而现在我们在综合国力上重新回到世界前列,大至宏观世界的天体运行、星系演化、宇宙起源,小至微观世界的基因编辑、粒子结构、量子调控,我们都要走到世界的前沿。

翻开物理、化学和生物的课本,几乎所有的自然科学和现代科学全都是从西方发源的。我们曾经在过去的几百年里完全落后于西方,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除了在综合国力和经济上中国开始回归到世界的前列,而且在科学的技术的发展上,中国也在一步一步卖出自己坚实的脚步。

本书分为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科学篇,虽然这本书的名字叫做大国重器,但是这些科学技术的创造都离不开基础科学的运转。当然我们知道现代自然科学都是在西方人的探索下建立的,但是中国人在后来的旅途中也慢慢发挥自己的作用,并且为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贡献出了中国力量。当然,不仅是在理论上的拓展与进步,而且在器械上中国人也做出了非常多的支撑,比如说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他并不是探索地外生物的卫星,而是在茫茫宇宙中了解我们的生存和发展的世界——毕竟宇宙是从一个大爆炸中生成的,越接近宇宙的原点,越接近暗物质,可能我们就越接近世界的本源和真相。

第二个部分是前沿科技,介绍了我国当下最前沿最先进的一些科技成就。让科学家成为一个受尊敬的职业,这些东西可能看起来与我们的生活并没有非常息息相关,但是正因为有了这些科技的支持,才让我们在国际上有了更多的话语权,也让我们更加有底气去扛起经济发展的重任,让大家过上更好的日子。

本书目录的设置是从抽象到具体,从宏观到细微的。到了第三部分,与我们的生活就逐渐接近。第一篇文章介绍的是我国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然后是我国的中国大飞机C919和水电站、港珠澳大桥等科技成就。这些科技成就可能并不如前面的介绍的成就那么宏观和伟大,但是它们真真切切的服务和提升了我们的生活,改善了我们的生活品质,让我们真真实实感受到中国科技进步给全体国民带来的福祉与便利。

而第四部分就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了。今年是新冠三年,虽然我们仍然没有完全摆脱这个看似渺小的病毒,虽然抗疫已经不再是一个纯粹的科学问题,但是对病毒的探索和对生命的尊重仍然是所有人类应当坚持的价值取向。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医疗方面的成就,我们逐渐掌握了高端医学的设备生产,服务更多需要帮助和救治的人们。

这本书中也有很多有趣的插画,帮助我们直观了解这些精密仪器的运作和科学知识的原理。另外每一篇都配有大事年表,

斗转星移,科技的进步给了我们大国的底气,希望越来越多的大国重器支撑起民族发展的脊梁,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走得更加踏实和迅速。

《大国重器》读后感(三):身处尘埃,胸怀星海

放眼历史,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现代科技的发展,为人类的文明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生命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星辰大海。

本杰明·富兰克林曾经说过:人类的知识将会大大的增长,我们想不到的新发明将会屡屡出现。我有时几乎后悔我出生得过早,不能知道将要发生的一些事情。

可是,关于现代科技,你到底了解多少呢?

载人登月计划的成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投入使用、中国量子技术的领先等等新闻,或许你都有所耳闻,但是,你了解它们所涵盖的理论知识吗?你知道它们成功的背后有多少科学家长年累月的付出吗?

知乎策划出版社立足知乎社区优质内容,囊括了从2011年—2021年中国杰出科技成果和突破,邀请了30余位一线科技工作者深度剖析50项“国之重器”,让读者尽享这份科普的饕餮盛宴。

刘慈欣在《三体》中曾经说过一句非常振聋发聩的话:“基础理论决定一切”。科技、科技,它即包括科学也包括技术。没有科学理论基础,技术就是空中楼阁,无根之萍,随时会倒塌,奔溃。

《国之重器》的第一部分就是基础科学篇,编辑选取了十四个篇章让读者跟“核聚变”“中子源”“暗物质”等世界发展最前沿的科学来一个近距离的接触,大至星系演化、宇宙起源,小到粒子结构、基因编辑,用最浅显的语言,解读最深奥的理论,让普通的读者也能洞察天机,了解科学的魅力。

第二部分前沿科技篇,编辑则是用了十五个篇章介绍了中国利用最新的理论知识开发出来的世界领先的“国之重器”,比如量子计算机“九章二号”,“祖冲之二号”,以及“墨子号”量子卫星。

美国对华为的打压,让国人知道了光刻机和芯片的重要性。书中也介绍了中国研发的“超分辨光刻装备”,和预示中国芯片设计领域能力不断提高的“天机芯”类脑芯片。

还有可以将“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等神话变为现实的“天问一号”,“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研发过程等等。书中还精选了大量插图,帮助读者在理解制造重器的科学价值的同时,更好地欣赏重器之美。

第三篇经济助力篇和第四篇健康保障篇,则是介绍这些高精尖的科技产品对我国经济和医疗卫生方面的应用。科技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也提升了民生福祉。

本书特别设计的“大事记”栏目,记录下科学家研制重器过程中的一个个重要里程碑。一代又一代科学家呕心沥血的付出,才换来中国国力的强盛,可以抵御欧美帝国主义的不断打压,使中国崛起于世界强国之林。让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

哪有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国之重器》让人动容,也让人热泪盈眶。我们虽然都是一个个普通人、平凡之人,可是每个人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涓涓细流,终将汇聚成大海。

《大国重器》读后感(四):最硬核国家重器科普书

我国在诸多领域的技术实力都已领先世界,跻身顶尖之列!但是普通人非常好奇,但是没有渠道了解。很多资料和专业书籍非常晦涩难懂。

最硬核国家重器科普书《大国重器》就非常适合我们普通人了解国家前沿科技。大众最关心的航天科技;全球首颗量子通信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和目前性能最强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二号”,它们在微观量子领域的探索举世瞩目。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将助力基础科学领域“暗物质”“引力波”“脉冲星”等热点概念的研究。还有用于探测暗物质的贵州锦屏地下实验室、观测引力波的“太极一号”卫星——每一个都让人大开眼界!还有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具有极高技术含量和专业壁垒的“光刻机”成功研制,可用于制造10纳米级别的芯片;深海可燃冰的试采、第四代核电技术的开发,试图高效、安全地解决清洁能源问题……

「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见《大国重器》第116—117页

《大国重器》可能会面对两个挑战,一个是「如何保证知识的权威和专业性」,还有一个是「如何能不枯燥地将科学知识传达给读者」。

为了解决第一个问题,知乎团队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邀请 30 余位各领域一线科学家、工程师、科研人员组成「豪华作者团」,其中包括数项大科学装置的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从科技工作者的视角为读者解读重器的基本原理及应用,包括 50 项国之重器的建设与发展时间线、具体应用场景,以及前沿科学研究进展等。

为了加强理解,书中还特别准备了150余幅特色手绘信息彩图,而这些图片的绘制也得到作者们的反复确认和修改,保障了科学性细节;每一篇文章后还有“大事记”栏目,记录重器研发过程中取得的重要里程碑,让读者清晰看懂这些前沿科技的研究历程。

这本书不仅可以了解国家的前沿科技,也可以字里行间感受科学家们对祖国发展的自豪感,更是我们对国家发展突飞猛进的民族骄傲。

《大国重器》读后感(五):我哭了,但我的孩子却笑得很开心

每个人的知识都会存在盲区,作为文科出身+科学盲的我,第一次如此热血澎湃地通篇读完了这本科学大作《大国重器》。

和孩子共读这本书时,我对祖国2011-2021年10年间,50 项科技前沿取得的伟大成就而感动得落泪了;孩子见证了大国重器,扬我华夏威仪的自豪感让她开心得笑了。

十几年前日本留学时,有一件事让我至今难以释怀。打工时一次休息闲聊,一个日本人问我:“你们家有冰箱?能看到电视?”刺痛了我的自尊。现在巴不得能找到那个人,给她读完整本书,让孤陋寡闻的她看看中国到底有多强大!

以前,我们落后过,曾经用地大物博来定位我们是“大国”;现在,我们走在世界科技发展的最前沿,立于世界前列,担负“大国”责任。

万元熙院士,周忠和院士推荐的《大国重器》由30 余位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一线科技工作者撰文, 50 项科技前沿成就 ╳ 150 幅手绘知识图解,让普通大众读懂大国重器背后的科学原理,见证中国科技力量崛起之路。

推荐理由1:这是一部热血激昂的成长史

中国科技发展从一穷二白起步,到“两弹一星”奠定大国基础;从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超级计算机、人造太阳,到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可上九天揽月,能入五洋捉鳖,威威苍穹,壮哉神州

推荐理由2:这是一部丰富有趣的科普读物

以文字做为载体,把一个个抽象的科学术语,整合成可触可感的如在眼前的具体物象,《大国重器》 采用了图片和精美插画来普及科学知识,直观且艺术化地展现了新时代的国之重器。我们即可在文字中品读我国当代科技之进步、社会之发展,又可以在图画中领略这些大国重器的风采。

推荐理由3: 这是一部通俗易懂的科学名作

把陌生的科学,循序渐进地分了四个部分:基础科学,前沿科技,经济助力和健康保障。

配合着文字,将一项项科技成果徐徐道来,详尽细致,展现暗藏的玄机,展望未来的突破与发展。

书中尽可能地为我们普及了科学成果对日常生活的帮助,不悬浮,不空泛,切实地让我感受到了祖国强盛带来的变化。

推荐理由4:这是一部爱国情怀的典籍。

《大国重器》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科学知识,更是字里行间所流露的不服输的中国精神,激发着每位读者的民族自豪感。

有很多故事是开发者亲历的,他们持之以恒的信念,让我们感受到“大国重器”这个沉甸甸的词,背后承载着的中华民族精神。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大国重器》这本书,显示了当前的中国正在积聚着无比强大的发展力量,每一个中国人都适合阅读此书,为生为华夏人而自豪,并从中汲取奋斗的精神力量。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