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皇帝的鼻烟盒读后感锦集

皇帝的鼻烟盒读后感锦集

《皇帝的鼻烟盒》是一本由[美] 约翰·迪克森·卡尔著作,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2.00,页数:2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皇帝的鼻烟盒》读后感(一):讲故事的人

约翰迪克森卡尔非系列代表作之一,最早读卡尔的时候,以为卡尔是个诡计流,确实,卡尔在不同的作品中用到的手法几乎都不一样,但是卡尔也是个讲故事的高手,所以这本书无论是看故事,还是看诡计,都是非常优秀的小说。

译本沿用了旧版的译本,只不过译者在有些地方进行了修订。说到这里还闹了一个乌龙,由于我阅读国外小说时遇到不是很好理解的语段时会翻看别的译本做对比,我发现这本的翻译和旧版的翻译很像,还和朋友说有抄袭的嫌疑,我朋友说是同一个译者,只不过译者改了名字而已(尴尬。

让人欣喜的是这一本没有用轻型纸,封面依旧是和之前出过的几本是相同的风格,我不是很喜欢,感觉有些简单。

下一本听说是瘟疫庄杀人事件,希望可以早日买到。

《皇帝的鼻烟盒》读后感(二):不要看标题如同不要在意书名

铁粉推荐理由:一个很简单的故事,很明显的杀人动机,可以写成这样,这就是牛批。

普粉推荐理由:古典推理小说的大放异彩在于,所有的现场,所有的人物内心,所有的对手戏都告诉你,然后和你开始比赛看谁先找到凶手,还要说出理由来。结果往往是读者惨败,同时也是俘获读者一颗崇拜之心的开始。

路人不屑理由:这。。。这还敢妄称“三大家”,都什么呀。一开始作者已经很明显的告诉了一切难道还不能够知道凶手吗?而且,中间穿插的弱智三角恋爱,额不,四角恋爱,不就是一颗颗烟雾弹嘛,还有个什么妈妈,舅舅,姐姐,仆人,都是干扰视线呀。不要在意他们,肝主角就对了。

以上就是看完这本书的不同的感受,有一点要肯定,很流畅,很丝滑,没有一点卡顿、抽帧的出现。

千万不要用后来欧美、日本许多作案手法来框架这本书,那肯定会失望。重点在于,要品卡尔渗透在每一句话上的细节,可以说,要精确到每个字,甚至是每个标点符号。

而且,这本书,和卡尔的“密室之王”的头衔没啥关系,街演式的凶杀现场,一个没有个人感觉很睿智,激进的破案高手,也没有华丽的做派和外观的世外高人,但是,可以很舒服的让你一步步走进那段“解谜时刻”。

外研社的其他几本卡尔的作品,依旧期待。

《皇帝的鼻烟盒》读后感(三):随便记录一下一些有趣的地方

泄底警告

泄底警告

泄底警告

泄底警告

泄底警告

泄底警告

泄底警告

泄底警告

妙的地方:

1、

原文:除非迫不得已,他并不想让伊芙出丑;而且伊芙现在的表现让他安心了。

笔记(?):确实都是真心话,只不过“安心”另有所指。

2、

原文:“莫瑞斯爵士还没有睡吗?是吗?” “是的,他还没有睡。不过他并没有往这边看。他正拿着一个放大镜,在看一个鼻烟盒之类的东西﹣﹣等一下!” “怎么啦?”

笔记:伊芙没有看到。不过这算是最简单的基本功了,没啥好说的。

3、

原文:尽管她反复试图忘记,那个画面却总是会回到她的脑海里。在奈德的注视下,她仿佛再次看到了左手墙边宽大的工作台,看到罗斯老爸举着放大镜,翘着胡子。在他的脑袋被打破之前,伊芙曾经无数次看到过这样的场景。渐渐地,她的视线中出现阴影,画面变得模糊了。

笔记:“仿佛”“再次”用的妙,尤其是后者。伊芙没有再次看到鼻烟盒,“再次”,“再”的是曾经看到的无数次。

4、

原文:但是书房里的景象和他几分钟之前第一次望过去的时候不一样。

笔记:确实不一样,但是原因和读者想象的恐怕不太一样——不是因为谋杀而是因为小偷。

坏地方/不太理解的地方:

原文:现在房间中央的枝形吊灯明晃晃地照亮了四周,让两名观察者清楚地看到了令他们难以承受的场景。

笔记:只有两人,用的是“他们”,所以当然是包括了奈德。意外对他来说是好事,真要说难以承受就只能是因为他心理太脆弱。虽然后面确实提到过,不过都过去一段时间了,当时也正是计划关键的时候,而且刚刚还有好事发生,个人觉得这里还是有点坏(

《皇帝的鼻烟盒》读后感(四):经典的作品历久弥新,推理还是要逻辑与公平

虽然最近几年看了很多推理作品,有天马行空的宏大诡计,有匪夷所思的奇妙设定,让读者体会到推理小说无限的新可能。但是那些诞生于上个时代经典的推理作品,完全不逊色于现今五花八门的各种作品,这些作品无论何时读来仍旧酣畅淋漓,它们散发的魅力历久弥新。

这次真的非常感谢外研社和新星,再版了诸多卡尔的经典作品,让读者能够再次体会“密室之王”带来的精彩。而外研社目前已经出版了四部作品,就这几部作品来看,无论是在装帧设计和翻译上都相当用心,较之前的版本有了质的飞跃。

下面的内容我尽量避免泄底,但字里行间可能会给有经验的读者一些暗示,还是建议未看完本书的读者绕行。

这本《皇帝的鼻烟盒》并不是“密室之王”卡尔最经典的密室作品,相反的是,案发现场非常开放,开放到甚至被人目击到了犯罪过程(但事实确实如此吗),案件的侦探也是出场频率不高的犯罪心理学家肯霍斯医生,印象中在我之前阅读的卡尔作品中这位侦探并没有出现过。因此,这部作品无论如何都不算是卡尔的典型作品或者系列作品,但这部作品毫无疑问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杰作!

像卡尔和奎因这样大师的推理作品,我觉得最可贵的就是逻辑和公平,就逻辑来说,卡尔在这部作品中的发挥完全可以和以逻辑见长的奎因相媲美,虽然作为抓手的点不多也很小,但是整个逻辑链完整且很容易让人接受。而就公平来说,在揭开真相之前,虽然没有挑战读者环节,但是用于破案的线索确实已经完完整整的体现在前面的情节中了,抓住几个细节就能直指真相,可自己就是抓不住呢。

整个故事中出现的人物并不多,其中有的人物是可以直接排除嫌疑的,因此最后要产生出乎意料的效果还是挺难的,但卡尔还是做到了,至少我完全没有想到这个凶手,最后的反转相当精彩,当然卡尔在故事中设置的误导也起到了关键作用,其实真相揭晓后想想,通过一点就能判断出凶手,但阅读时就是想不到。

总之,这本书又让我体会到了最纯粹的推理的快感,另外,外研社近期还有再版的《瘟疫庄谋杀案》和第一次出版的《四种错误凶器》要上,也是相当期待了!

外封

内封

《皇帝的鼻烟盒》读后感(五):"发出充满钦佩之情的诅咒并放下书本"

有泄底。

约翰·迪克森·卡尔出生于1906年,是美国著名的推理小说家,被后人誉为“密室之王”。卡尔和阿加莎·克里斯蒂、埃勒里·奎因并称为“黄金时代三大家”。1963年的时候,美国推理作家协会(简称MWA)还一致通过给卡尔颁发了“终身大师奖”。

其实这种介绍看了很多次,但还是忘记他是个美国人,因他的文风真的很英国,案件发生地也多设在英国,娶了英国人做太太,后面定居英国,且他确实是个亲英派。甚至还在博尔赫斯的日记中看过啼笑皆非的内容:

1969年8月9日,星期六。博尔赫斯:“我读了狄克森·卡尔的《宝剑八》。我不认为在阿根廷文学中有这么智慧、富有创造力、细腻的小说。但是,狄克森·卡尔的在英国文学中算什么呢?什么都不是。无足轻重。”

喜欢卡尔的和喜欢英国文学的都沉默了。

回到作品本身,卡尔闻名于世的特点是:密室杀人、对恐怖神秘气氛的营造和渲染,以及追求读者解密时的公平竞争。《皇帝的鼻烟盒》这本不算是典型性的卡尔小说,一则没有恐怖的场景和神秘主义的气氛,故事是发生在安宁闲适的海滨别墅中的一桩谋杀案,一个离婚女子在再婚前夕被闻讯赶来的前夫纠缠,在此过程中两人目睹了一桩凶案;再则这部作品不算是卡尔极擅的密室杀人。

但是,卡尔强调的解谜过程中的公平性和他对气氛的渲染还是同其他作品如出一辙。

解谜的线索就埋在女主和前夫在纠缠反复、动作互动的那场言语交锋之中,也正是这同一过程,卡尔通过对窗帘被关上、拉开这一反复进行的动作拉满戏剧性张力,并通过这种紧张的气氛把读者注意力拉过来、混淆他们的注意力,进而使其错失关键的情节信息。

看完全书内容之后,细细回想那个解谜关键点,我知道自己确实看见了,但也确实忽略了……

套用卡尔自己的一段话来如实表述我心情:“当我们发现自己被小说大师那些精心巧妙的描写所蒙蔽,自以为充分合理的怀疑其实完全投错了方向时,只能向作者致以敬意,发出充满钦佩之情的诅咒并放下书本。”

这就是卡尔的魅力。

另,除了故事本身的严谨、精巧和好看之外,卡尔书中有个关键人物也很耐人寻味,女主那个宛如晦气之神的恶魔一样的前夫也会有下意识保护女主的某个瞬间,这种很难归到人性的层面,我自己更倾向于这还是老派推理小说中那些如今不大时兴的,但有种隐微的古典气质充斥其中。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