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心安即是归处(精装典藏版)》读后感锦集

《心安即是归处(精装典藏版)》读后感锦集

《心安即是归处(精装典藏版)》是一本由季羡林著作,古吴轩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26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心安即是归处(精装典藏版)》读后感(一):《心安即是归处》读后感

季老的这本《心安即是归处》,我带着它去了贵安新区华为云上屯,也带回了绍兴,还带到二姨妈家里,都希望可以百无聊赖地翻翻,直到看完。这说明了什么?这是一本跟季老一样,很平易近人、容易阅读、容易理解的书。 回想一下,书里写的都是季老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思考,但都是很平实、很接地气、很真诚的。里面季老写到了自己的年龄,以及如何面对死亡,还有好多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思考。或许我自己标榜,我觉得我三观可正可正了,而且我觉得自己也挺高尚的,所以对于季老传达的价值输出,我都觉得挺正儿八经的,确实需要酱紫嘛!哈哈哈! 书中季老平实的笔触虽然没有给我带来太多震动,但字里行间都悄无声息地透着力量,传递着朴素、真实、勤勉、善良…… 另外,季老的心态,我觉得是需要我们去经历、去体味、去沉淀的,可能年轻人无法具备他的豁达,但这就是需要去努力追逐的方向。 最近公司内部关于工作流程机制颁布了新的规则。虽然领导的想法是好的,但是具体执行层面存在着许多问题。我也是略有纠结,到底该如何去应对。从目前的考虑来看,我该顺应当前的形势,明晰以及聚焦的工作,但同时也该记录看到的问题并思考解决建议,待到日后我的目标达成且时机成熟后提出意见建议。以上,我认为是最成熟的处事方式。 把心修炼好,让内心强大。加油!永远是最年轻、最棒的自己!哈哈(ღ˘⌣˘ღ)

《心安即是归处(精装典藏版)》读后感(二):心安即是归处

有人说,当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生活本身就是一场修炼,内在的平静与喜悦才是我们真正应该追求的。

最近我读了《心安即是归处》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季羡林是国际著名的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而他本人也非常通透,朴实,纯粹,一生不为外物所扰。

在这本书中,季羡林先生用一篇篇短文向我们传达了他的人生理念,他的文章朴实又深刻,宛如一位长者坐在我们对面,向我们娓娓道来。

人活一世,虽然长短不一,但都会在这人世间有自己的成长,自己的感悟。对世间真相看的越透彻,对自己的了解越深入,或许我们就能够更加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生命的意义。

“人活得太久了,对人生的种种相,众生的种种相,看得透透彻彻,反而鼓舞时少,叹息时多。”但即便如此,我想我们还是应该清醒一些,而不是混混沌沌地过一生。

作者建议我们多读书,因为开卷有益。自己专业的书当然要读,这不在话下。自己专业以外的书也应该“随便翻翻”。知识面越广越好,得到的信息越多越好,否则很容易变成鼠目寸光的人。

我也特别喜欢默默地读书,我喜欢享受这样的时光,遇到喜欢的书便多看几眼,细细揣摩,倘若遇到自己不喜欢看的书,便随时可以放下。

每个人的人生都不是完美的,这是多么明显的一个真理啊,可是很多人意识不到,总要去羡慕别人,贬低自己。我们应当意识到自己的普通,自己的平凡,与此同时,依旧默默努力。

生活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心安即是归处!

《心安即是归处(精装典藏版)》读后感(三):心安即是回归

《心安即是归处》是季羡林先生的作品,也是对季羡林先生人生的一种缩写,这是经历过人生大起大落的人对人生最广泛意义上的感悟,是人生的最深刻体悟。全书向读者传达了——心安即是归处这个核心理念,生活之道唯有心安。 我们在读书时也应该保持一种超然物外的感觉,要做到心无旁骛,才能真正的融入书籍的世界。 在处事之道中,心安才是王道。一切的为人处世都要以自己的心安为基础,心安才能无愧,才能见到真正的朋友。 人应该活在当下,过好当下。当下发生的许多事情,有许多人会因为种种原因而后悔,这是一种辜负当下的表现,心安才能过好当下的每一天,才不会因为种种原因而追悔。 人在面对生死的时候有时难以心安,特别是面对一些至亲的离世往往这种内心的感情是难以平复的,这也许就是人对于生死最本质的感情吧,生死是人人都要面对的问题,其实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的看待,不能在这种环境中保持心安,将自己的心情和生活带入了一个低谷,请记住心安即是归处。 心安是一种说起来容易,但付诸实践极其困难的心境,是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情怀,是一种面对人生逆境淡然处之的心境,是一种了然世间万物本真的智慧。只要万事安然于心,一切都可从容前行,不惧前路艰难困苦。

《心安即是归处(精装典藏版)》读后感(四):在书中领悟,让心安得归处

人生在世,有起有落,没有谁是一帆风顺的。正所谓《真心英雄》歌中所唱的: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 风雨中,我们将怎样度过呢?有满腹牢骚的,也有无言静默的,有停滞不前的,也有奋力拼搏的……并不是熬过了风雨,就都是成功的。因为有不一样的态度,才有了不一样的人生。 季羡林先生经历过人生的大苦大悲,生命的跌宕起伏。然而先生的一生,不争不辩,不怨不艾,满怀天真,执着自己的执着,安于当下。 季羡林先生被奉为中国大陆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可见其文学造诣至深。他是世界上仅有的精通于吐火罗文的几位学者之一,他用质朴的文字将其对自我的这份坚守向世人传达一个理念——心安即是生命的归处。 于是诞生了《心安即是归处》,这是一部季羡林的作品集。本书旨在阐释先生的生命智慧,从谈人生的意义到分别谈读书、处世、行走、当下、孤独、生死等跟生命密切相关的话题。 读其书,感觉内心很平静,或许是“心安”二字在不停地给予暗示,或许是书中文字慢慢流淌的结果。总之,读书的好处很多,先生也不止一次提到,读书是好事。 有一种态度叫——生命不息,读书不止。愿我们多读书,在书中领悟人间万相的本真,拥有应对世事的智慧。

《心安即是归处(精装典藏版)》读后感(五):纵浪大化,不喜不惧,吾辈亦当如是

这是我第一次看季老的散文。不能说极好,却看得让人熨贴,其中的“真”和“善”,还有耄耋之年的人生体悟尤为可贵。

老先生自小打下古文功底,文章中遣词用句却都浅白,只偶尔可见峥嵘,像一泓清澈见底的溪水,静静躺着五光十色的鹅卵石。

文字虽浅,用意却深。他以鲁迅对“隔膜”一词的生发为引,将那些以个人主观愿望或猜度去了解对方、要求对方的人称为“隔膜党”,调侃自己年轻时也是其中一员。这样的“隔膜党”如今仍俯拾皆是,开口“我认为……”“我觉得……”“你应该……”,很可引以为戒。

他的文字寓意中亦颇有趣味,读来不禁莞尔。在《三论人生》中,他说,猛兽饿了就要吃别的动物,不会有什么恻隐之心或良知,吃的时候也不会像人吃人的时候那样,还捏造些我必须吃你的道理,它们只是吃开了,吃饱为止。这样的话读起来多么有趣,细细品味却大有内涵。

说到吃,老先生在延吉吃鱼的故事颇为可乐。活生生的鱼端上桌,鱼头还恰好对着他,估计内心受到不小的震撼,于是脑补了一大篇人和鱼的对话,令人捧腹。

笑过之后却又觉得,季老那一片光风霁月的赤子之心殊为可贵。对鱼尚且不忍下箸,自己养的猫更是从不责打。在他看来,一个人若自认为有点力量和权威,应该向敌人和坏人施展,向弱者发泄不是英雄好汉。当了一辈子教书匠,季老对青年人尤其关爱,八九十岁时仍尽自己仅存的精力来帮助他们,“必要时要躺在地上,让他们踏着自己的躯体前进”。这种精神,与“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先生隔空映照,令人感怀。

善良的季老早已将人世看得透彻,却并未灰了心。他坚信世界会越来越好,大同之域并非空想,但需要无数代人共同努力,如同接力赛,每一代人都要跑好自己这一段。他自己正是这么做的,别人含饴弄孙的年龄,他还在向科研冲刺,日日风雨无阻地步行七八里路去图书馆查阅资料。

这让我想起明清史学者顾诚,一样的甘坐学术冷板凳,只是顾诚少了季老的通透和豁达,学问做得深,却不谙处事。季老早已概括出人生需要处理的三大关系:天人关系、人人关系,以及个人思想和感情中矛盾和平衡的关系,当真是活得明白。

季羡林老人的文章字浅言深,值得细读,他一生的座右铭“纵浪大化,不喜不惧”,又何尝不是吾等后辈需修行历练之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