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另一颗星球不存在读后感1000字

另一颗星球不存在读后感1000字

《另一颗星球不存在》是一本由未来事务管理局 / 刘茜 / 昼温 / 刘天一 / 提沙 / 赵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39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另一颗星球不存在》读后感(一):关于地下之上

涉及到一些剧透,作者本身是天体物理学家,他设想存在这样一个世界,智慧生命生活在一个水球内部,他们以为的天空是星球核心他们以为的地下其实是星球内壁,是通向宇宙。他们已经有了化学能源,有了物理学,知道了重力,然后在探索过程中发现,其实向地下是通往他们这个世界的外面。设定很棒吧。可是有个小bug。

人类早就理解我们生活在球体表面,一个发现了重力的智慧种族,我不相信没有发现他们居住的球体内壁的曲率。愣是一致认为向上是出去的道路,这个无法合理解释。

《另一颗星球不存在》读后感(二):先预留一个总评标题,后续慢慢更新

1.《星海言灯》

作为开篇,这是一个略失望的开始,我可能完全没有被这个看起来很美的名字和设定之下的故事所打动。

作者应该是语言学背景,拿“语言学”来讲述科幻也似乎是个很独特的尝试,然而作者过于沉浸在“语言学对人类的伟大意义“之中,过高估计了它的存在和读者的接受度,导致逻辑关系崩塌而不自知。

例如,为了阐述“天赐事件”是个祸患,故事必须人为地加速人类的隔阂与战争,于是作者便简单粗暴地告诉你,“人类获得外星改造技术后”,便“五年内就产生了语言异化,几十年就变成了不同的物种”。这转的,我一头问号。恕我完全不能认同这种叙事模式。

事实上,人类的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语言从来不是交流的障碍,而反过来,语言和文化的交流也丝毫无力阻止双方的交恶和侵略(日本侵华抢文物)。这使得作者设定的故事的核心“站在宇宙中心以恢复语言来呼唤爱”变得幼稚…

此外还有一些小问题,属于我个人趣味上不太喜欢的点,例如借“姐姐”的思想倾向来阐述作者的保守主义情节,对语言变迁的恐慌,而语言在我看来只是沟通工具,过度害怕发展和演化,就像现代人早就无法理解古人“珍惜字纸”的想法一样,emm…dinosaur… 再例如,我个人,不太喜欢披着科幻外衣来讲一个亲情伦理故事… 即使在伦理领域,“姐妹情”也并不是一个共情度比较广泛的选项,不是所有读者都是“有个亲姐姐的小妹妹”,作者选了这个选项,就必然要接受很多读者无法产生强烈共情,例如小姐妹反复聊起的“YSL”,在我心中就只是一个莫名其妙且毫无必要出现的元素,我心中只是觉得“哦,知道你喜欢它,下次别往里面写了吧”…

这些硬伤,在阅读过程中严重影响了故事的成立性和/或可读性,简言之,让这个故事变得在我眼中——不迷人。

本篇评分:2星

《另一颗星球不存在》读后感(三):看见又看不见的宇宙

喜欢《星海言灯》和《文明墓碑》,两篇都特别有人文意义。

《星海言灯》讲的是人类共同的基础,在这个短篇中,我们可以发现人类的连接点是如此的薄弱。千年前的文物,今日孩童也能念出上面的文字,这就是共同语境的力量。语言是一种认知能力,语言是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的一种交际策略。语言更是一种人类活动。而不是静态能力的附带现象。它的共性被认为是一种倾向性而不是绝对性,是一种普遍认知型而不是语言的自洽性和特定性。语法和词汇并非刻在人类大脑里的天生语料,要保持特定语言的传承,必须依靠特定的语境。

社群之所以稳定是因为这个社群有一个相对稳定的语言环境。一种语言使用者多,所以它活跃;一种语言使用者越相似,所以它坚固。该语境中,人们沟通无差别,人文环境一致带来的是紧密的联结。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人们在同一环境,却语言不通,只能听着不明白其含义的噪音。这种情况下,我们还能把对面的人当做人吗?当人们无法做到交流的时候,首先崩溃的应该是什么?如果只剩下一些群体,人们应该以什么为集结的标准?性别?肤色?不,一定是语言!然后将语言不通者排外。如果只剩下语言都不相同几个人会是如何,互不打扰吗?或是互相厮杀?如果有两个共同语言和一些单独不通语言者在一起,又会是如何。这些问题让人细思极恐……

如果说《 星海言灯》带来的是震撼,《文明墓碑》带来的就是叹息。有限的篇幅里,写下地球,使其证明存在过,你会如何表述它:用人类智慧所计算出来的公式?用我们的宗教信仰来证明于此?如何才算存在,这是一个问题。最后他们写下了

“地球文明:137亿减300万年——137亿年

孤立系统会自发地朝向熵值最大的状态演化。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如果是你,你如何证明其存在。而且,另一颗星球真的存在吗?

《另一颗星球不存在》读后感(四):畅想未来的星球

收到了未来事务管局的一本新书,也是科幻类型的文学作品。是一系列短篇组成,比较好读,大体上围绕星球、宇宙和生命的话题展开,都不长。

我最喜欢的还是其中的太空传票和文明墓碑这两篇。那就先谈谈这2篇罢了。如今火箭科学可不好找工作,资本可躲着太空呢让人莞尔一笑。好奇心是宝贵的,星空和现实那个距离真理和仁德本质更近一些,我们并不清楚,作者讲述了未来的极端的可能性。想象力十分丰富,充满了一种悖谬的感觉。但我们拿不到那张门票的时候会如何呢?谁也不知道?

科学进步使许多曾经被认为不可能的想法变为现实成为可能,而另一些则被证明是完全不一致的。不受我们技术甚至概念范围内的限制,科幻小说可以通过与我们与未知、无限、未来、危险,对于“完全不同”的东西。科学和科幻小说有什么关系?它的魅力秘诀是什么?

通过阅读这些短小精悍的作品都能得到一个你觉得比较满意的答案,但人类探索未知的追求却永远不会止步。这本不厚的小册子收录刘宇昆、罗伯特·西尔弗伯格、德里克·昆什肯、吴季、昼温等作者的作品,无论正着读还是倒着读挑选着读都很有意思。科幻小说是文学中最具创造性的体裁之一。科幻小说将读者带入从遥远的星系到海底世界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任何地方的冒险,一路向他们介绍超凡脱俗的人物和技术。详细了解这一迷人流派的历史。通过阅读冰期里的春天仿佛又触摸到冰雪里的浪漫和残酷气息。繁衍宇宙一文则充满了生命的张力和矛盾。

无论未来这颗星球如何变化,科幻都是指引我们畅想未来、反思人类现实的一个有利的类型文学,这也是这本书的一点意义。总之,读下来,除了有篇幅比较大的不错的作品,也有甭管它篇幅长短但是妙趣横生的短篇中篇——因为有大量的想象力但瑕不掩瑜。

《另一颗星球不存在》读后感(五):关于另一颗星球,我们所关心的那些事

未来局“不存在”系列Mook第四本!前面三本《时间不存在》《未来人不存在》《猫不存在》都看过了,之前最喜欢的是《时间不存在》,现在《另一颗星球不存在》和《时间不存在》并列第一。毕竟,去往另一颗星球,简直可以说是科幻的初心。那代表着一种向外探索的精神,以及对无限可能性的畅想。从凡尔纳到黄金时代,从后现代到新浪潮,对外星球的想象未曾停止。

从2016年关注未来局,最突出的感觉就是,他们一直努力为大家带来全世界的好故事。而这本选集在宇宙和星球的主题之下,将“多元”方针贯彻到底。它可以是关于“去往另一颗星球”的道路,也可以是关于“改造另一颗星球”的方法;可以是“另一颗星球长什么样”,也可以是“另一颗星球上有什么”;可以融合中国古典元素,也可以加入天文地理语言等各个学科的专业知识;可以书写姐妹深情,也可以书写青涩的爱恋……总之可以说是包罗万象。

除此之外,作者的性别和国籍配比也很均衡。科幻这种东西,很难说什么才是正统,也不应该让一群人的声音应该大过另一群人。一本选集最重要的就是让所有人讲自己的故事,发出自己的声音。

具体到篇目的话,我最喜欢的一篇是昼温的《星海言灯》(好像很多人都是最喜欢这篇!)昼温的小说总是关于语言的,这篇语言学知识也堆得很扎实,又是双女主,情感细腻催人泪下。读完唯余一句话在脑海中回荡:当你听不懂对方说话的时候还会当对方是人吗?当人类的足迹遍布宇宙,语言如丝将我们紧紧相连。一旦细丝断开,人类就会走向分裂。姐妹俩最终选择将自己化作宇宙中的语言灯塔,为终止战争而努力。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结局。

其他比较喜欢的还有刘天一的《有狐》(这篇好长!)小刘的《太空船票》(这篇好短!)(“多元”的证据又增加了!)等。

说实话,因为最近太忙还没有读完,但目前还比较满意,4/5。(待我后面看完了再回来继续完善书评➕打分(逃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