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挑选缪斯》读后感100字

《挑选缪斯》读后感100字

《挑选缪斯》是一本由[美]克里斯蒂娜·库尔森著作,花城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24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挑选缪斯》读后感(一):体验博物馆的奇妙

博物馆对于每个人的意义都不尽相同,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博物馆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途径,但是对于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来说,每一件文物都有它独特的魅力,甚至于是一件有生命的东西,蕴含着自己独特的历史。本书的作者克里斯蒂娜·库尔森在博物馆工作了近30年,所以她对于博物馆的藏品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

文物的生命长度比我们人类要长得多,他们见证了人类历史的兴衰,他们沉默不语,但是并不代表他们不能表达。作家就是他们表达的媒介,替他们说出那些故事,讲述那段历史。

本书是一本短篇小说合集,每一篇都包含了一个或者多个文物,为我们细致的描述该物品的外貌以及他背后的故事,讲述这些历史带给我们的感悟。这种将文物写做人的手法,让我想到了一个系列电影《博物馆奇妙夜》,文物并不是一个冷冰冰的物件,它所包含的历史的温度是值得我们去深究的。这一类题材很吸引我,想象一下在博物馆中,不同年代的文物相互交流的时候,会碰撞出很多的火花,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对于他们来说更为震撼。就像现在网络上有一些段子,描述不同朝代的皇帝对话,他们会感叹自己的朝代会以那种方式消失,现代社会发展的如此迅速,这种年代和历史的碰撞很是很有趣的。可能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和历史接触的不多,这种活泼的讲述方式会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历史,理解文物的创作背景。

例如本书的同名篇章,《挑选缪斯》,其中就讲述了博物馆中所包含的众多缪斯,有的是雕像,有的是画,每一个纽斯都是由不同的艺术家,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虽然都是缪斯,但是却拥有着完全不同的魅力。将这些缪斯汇总到一篇小说中进行对比和交流,读起来十分诙谐有趣。

本书还包含一本小册子,这本小册子是书中所描述的一些文物的照片和介绍,让我们在阅读小说时不需要自己去搜索这些文物的样子,或者自己去想象,我们可以对照着去欣赏书中提到的每一个文物,带入作者的角度去观赏,会得到完全不一样的观感。

但是本书还有有一定的缺陷的,就是本书的深度较浅,并没有我期待中的那么绚烂的火花出现,题材很新颖,但是作者的写作功底使得每个故事都比较平淡。

《挑选缪斯》读后感(二):挑选缪斯是一项重要工作

对于艺术博物馆从业者来说,博物馆的藏品或者艺术品都是心爱的宝贝。此前暴雨引发过洪灾,曾有一则新闻报道某位从业者视藏品为己命,遭到部分大众的嘲笑:“有那么夸张吗?”“有必要吗?”“作秀吧?”

事实是,热爱这一行业的人,确实把藏品看得比自己重要。也正因于此,不久前还有一道选择题摆在从业者面前,考验从业者智商情商程度不亚于电车困境——博物馆发生特大火灾,猫与藏品只能救一样,应该救谁?

猫咪代表生命,藏品代表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历史与艺术价值,而在从业者眼中,它们同样具有生命力。克里斯蒂娜·库尔森写下《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奇幻故事集》正是要说明这一点。这本奇幻故事集让克里斯蒂娜构思了23年,花了1年左右时间写成,内含16个短篇故事,讲述了关于藏品的故事,也展现了在艺术博物馆中工作人员与藏品的关系。藏品是静态的死物,如此看,从事博物馆行业就显得特别枯燥。这本书正是打破这种观念。正如上述,在博物馆中展示的或在仓库里被保管的藏品,都是人类历史的见证者,它们同样具有非凡的生命力。而故事恰恰因为有它们的参与,才显得丰富多彩。

在这本书的开篇《我们》中,克里斯蒂娜就先说明了“我们”(博物馆员工与受艺术藏品影响的人们,这本书以前者为主)与“它们”(艺术藏品)的关系。“它们”被安置在博物馆里,而它们才是博物馆的主人。“我们”则负责展示“它们”,介绍“它们”,让来者爱上“它们”。

所以,“我们”大部分时间都与“它们”相对。“我们”也会因为“它们”而驻足,忘了自己正在工作;“它们”也看着“我们”每天遇到的或做的正事或糗事……

大概是因为日夜相对,即使不是专业的工作人员,也能对馆内藏品如数家珍,侃侃而谈。所以,博物馆内的藏品信息也在“我们”的对话里穿梭,与此同时,读者也会通过“我们”,获得某些对藏品的审美的认识。

但是,如果要与《博物馆奇妙夜》这类奇幻故事性强的题材比,这本《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奇幻故事集》其实算不上奇幻,如果读者想要在里面寻求更多关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品的信息解读,怕是要失望的。但是,在这些故事里,因为有一部分是藏品的自白,这些自白正是藏品的由来与历史,并且这都是克里斯蒂娜泡在档案馆与图书馆里搜集、整理的资料的结晶。书中的故事,有“我们”的原型。

总而言之,读者若想在这本书里寻求对艺术品的喜爱似乎有些难,但它不失为让读者了解艺术博物馆从业者工作与生活状态的好读物,因为这些故事都在告诉我们,为什么“我们”会那么喜爱“它们”,为什么会认为“它们”特别重要。

《挑选缪斯》读后感(三):每一件艺术藏品都拥有自己的生命

看这本《挑选缪斯-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奇幻故事集》的时候,我很容易就想起了一部电影《博物馆奇妙夜》。

《博物馆奇妙夜》讲述的是一个博物馆工作的保安在夜间发现博物馆的藏品们都活起来了,而引发的一系列的故事。

这本《挑选缪斯》则是把博物馆里面的藏品都拟人化了。每一件藏品都拥有自己的生命。它们从被制造出来也就是出生开始,经历了被挑选,被买卖,被珍藏,被审视,被修复的过程。最后它们汇聚到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这个他们可以一直存在的地方。

这种感觉有点像看《哈利波特》里面那些能够自我活动,有自主意识的艺术藏品们。

作者克里斯蒂娜·库尔森,她从1991年开始在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工作。2019年她离开博物馆开始全职写作。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你能感觉到作者对于博物馆藏品有一种非常深情的感情。

在作者的眼中这些藏品不是没有生命的物件,而是承载了历史和人们审美的一种载体。如果赋予它们生命的话,它们也会有自己不同的性格。它们会滔滔不绝地和你阐述他们曾经发生过的事情,那些在他们身边经历过的悲伤的、快乐的历史,对于曾经的主人怀念、爱惜、包容、友善的感情。

他们见识过历史上的种种变迁,也感受过人世的酸甜冷暖。

作者在博物馆中认识到,所有去博物馆参观的人,每一个参观的人都竭尽所能歌颂这些人类艺术的结晶,或者从中得到启发和鼓舞,临走之前再在纪念品商店买一个纪念品,证明自己来过,然后就高高兴兴的回家了。

等到入夜博物馆打烊,只剩下那些艺术品在博物馆的时候,作者才觉得那是一段段历史在自己面前徐徐打开。

他们曾经经历过那么多的时光,但是现在却成为了供人观看的展览品,对于他们本身的功能来说,不啻于进入了墓室。

作者写这本书除了想要替这些艺术品发声之外,更多的是想要展示这些艺术品承载的那些岁月情感。

即使是一张小小的椅子,它也能清楚记得那些曾经在自己椅子上哭泣,寻求关爱的孩子们以及最后成为皇后的小女孩儿。

小女孩儿成为皇后之后,那些恐惧、悲哀、伤心的时光,对于椅子来说也是一段无法与人诉说的心事。

作者说这本书构思了二十三年,写了整整一年。这本书其实并不是很长。作者居然用了一整年的时间来写,我觉得非常的惊异。但看过作者的履历之后,我就明白了。作者有三十年的时间在艺术博物馆工作。可以说这三十年的时光,他与这些艺术品朝夕相处。可以想象他在夜半无人时,盯着这些无人参观的艺术品,在思考一些什么。

和其他工作人员不一样的是,他把这些思考最终集结成了这本书。

这本书是一本阅读感非常奇异的书。表面看起来是一本关于博物馆藏品的幻想故事,而实际上是作者这么多年在博物馆工作的总结。其中包含了他对工作的思考,对于艺术品的热爱,以及对艺术品介绍的畅想。

《挑选缪斯》读后感(四):如果它们会说话,一定会告诉你,人人都寂寞,人间很值得

「因此我们只能孤独的行走,尽管身体相互依傍却并不在一起,既不了解别的人,也不能为别人所了解」——毛姆

你看过那部系列电影《博物馆奇妙夜》吗?没看过也没关系。但你有想过吗?所有的博物馆里的收藏品都是活的,它们看见过历史,也正在看见当下,比如我们在钢筋水泥的都市丛林里的孤独寂寞。

我们的故事,从1749年西班牙的帕尔马公爵夫人路易丝-伊丽莎白的一把扶手椅讲起,那是一把身上刻着盘盘卷卷的藤须的华丽雕工,出生在巴黎的扶手椅。

它在科洛尔诺公爵府的那些恪尽职守的日子里,看过小主人伊莎贝拉蜷缩在它身上大声哭泣,泪水涟涟的样子。看过小主人费迪南德和玛丽亚就会在扑进它怀里,拉扯它的绯红色丝绒的金花边的笨拙样子。

它也见过公爵府邸冷清的阁楼和仓库,拥挤不堪的屋子里堆放的全是被遗忘的物件儿,荒凉、黑暗。它也体验过,在那薄如蝉翼的寂静中,落在它每一寸表面上的灰尘,逐日飘落,仿佛一场绵长的灰雾。

哪怕后来它被捐赠到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它也仍然觉得公爵府邸的才是它真正的家。因为它见证过女主人的不幸婚姻带来的疲惫和孤独,也陪伴了小主人玛丽亚那桩没有爱情的政治婚姻的全过程,看着她结婚28年里怀孕24次,郁郁终老。

这就是克里斯蒂娜·库尔森这本《挑选缪斯: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奇幻故事集》的其中一个故事,如果那把陈年老椅会说话,它会不会告诉你,曾经很心疼那个寂寞的主人。它会不会告诉你,失去了主人的它有多寂寞。它会不会告诉你,富贵尊荣,贫穷普通,从前现在,每个人都寂寞,只是我们看不到。

我喜欢的另一个故事,是关于「一个叫梅尔文的失业中年男子变成了透明人,最终留在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里」的故事。没人注意他的失踪,除了公寓大楼的保洁员兼门房,还记得,他欠他们的小费。

这是个都市伤心人的故事,与国别国籍肤色无关,他就在我们身边,中年,胖,其貌不扬,被服务了22年的公司解雇,每天仍然准时假装去上班,只为了在公寓门房面前保持所剩不多的体面。

坐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门前台阶上,看时间流过,除了自己的其他人看起来生活一切照旧。坐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里,猜想为什么那个叫「罗伯特·雷曼」的人能在大都会博物馆拥有一块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极大空间的展馆,而他只能每晚在租来的公寓里数着,他那孤零零的DNA沾染上的灰尘颗粒。

繁华大都市里的小小个体的共通的悲哀在于,当梅尔文眼看着自己消失那一刻,他居然感觉到解脱,再也不需要做什么决定、付什么账单、面对什么未知的未来。

如果展馆里的那些艺术品会说话,会不会告诉他,有句话叫「好死不如赖活着」,还有一句叫「跌到谷底就该开始向上走了」,还有一句叫「逃避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最近感觉孤独寂寞冷吗?最近感觉熬得很辛苦吗?推荐你这本《挑选缪斯: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奇幻故事集》吧,包裹着奇幻外衣的温暖治愈。如果那些几百几千年生命的艺术品会说话,一定会告诉你,少年,撑过去,你才会有机会,笑看风云起。

《挑选缪斯》读后感(五):挂在墙上的沉默证人,就是他们爱过恨过活过的最好证据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卞之琳

那个外号叫‘橡皮筋老爷子’的人去世了,那个在大都会博物馆工作了68年的老人,那个直到死去才被同事知道他的名字其实叫康斯坦丁·斯洛西科。他没有家人,只能由博物馆来替他办葬礼。

如果九月份我只有一次五星推荐给你一本书的份额,那一定是这本《挑选缪斯: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奇幻故事集》。别被艺术、博物馆、奇幻几个标签劝退。除了无数件艺术品会在书里现身之外,其实这还是一本写人和人的书。

歌神学友有首歌叫《纽约的司机驾着北京的梦》,那这本书就是纽约的人有着跟我们一摸一样的彷徨无措和孤独寂寞。唯一不一样的是,书里那些在大都会里工作的各类人等,有每天靠近无数艺术品的机会。

比如这位橡皮筋老爷子,工作其实只是为博物馆整理购物袋,看似并不重要的职位,却因为他的死导致博物馆的所有商店因为没有合适的购物袋用而乱成一锅粥。

但在兢兢业业的无用位置上工作了68年的奇怪老头这个身份之外,老爷子还有另一重身份,非著名纸雕艺术家。用白纸复刻了一间十八世纪的法式八角形会客厅的精致繁复的立体雕花装饰。

像不像金庸小说里的扫地僧?看似平平无奇,其实大有造诣。也像极了那些看起来普普通通的老人,哪怕不知道他们经历过什么,见证过什么,也最好保有一份对他人的尊重。

再比如这篇「当我们谈起亚历山大·费里斯」,有一天当我们新来了一个俊美优秀的同事,很难不聚在他的背后窃窃私语,猜测对方的身份来历。

作者把那点复杂微妙的人和人的关系描写的淋漓尽致,比如「我们好奇他是哪里人。有一次,我们听说他是从俄亥俄州来的,可这样的家乡听上去太普通了。我们不去采信那些不符合我们幻想的信息,在一鳞半爪的细节中精心挑选,就好像在田野中采摘鲜花,从盒子里挑选巧克力。」

比如四年后,费里斯从大都会辞职之后,「但是我们没有让他走。我们会给每个新员工介绍他泡沫般的名气,就像放映至关重要的迎新片一样。每逢有活动,我们都会把他的故事拿出来讲,直到他的故事变成了一首博物馆之歌。」

人只相信自己想相信的故事版本,也只接受自己愿意接受的故事版本。于是,变了形失了真的故事开始流传,直到某天,有可能那个跟事实完全不符的版本传到当事人耳朵里,也只能一笑而过,不是吗?

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你真的确信你知道的就是事实的全部吗?反正我是不大敢信了。

这书有趣就有趣在,虽然写的是大都会博物馆的奇幻故事,但你就是像在看你的身边人身边事,也就是,当纽约大都会的奇幻故事照进你我的现实的故事集。

这里有因为小时候被父亲家暴而一直怕黑,做了博物馆点灯人的穆迪·拉塞尔。有五十岁了仍然活在强势妈妈阴影下的策展人尼克,可以摆平任何难搞的捐赠人而摆不平同事之间的纷争。有也同样被老之将至的恐惧笼罩的馆长米歇尔。

这里还有506岁的亚当雕塑,会在每个晚上偷偷移动,想要跟试图跟那个叫拉迪什的保安做朋友,然后在某个想要救拉迪什的晚上把自己给摔得粉碎。也有一幅威尼斯画家丁托列托的著名油画《面包和鱼的奇迹》里,一个被藏起来的画中人,喜欢每天在博物馆的地下食堂里,跟员工们聊天。

推荐其中一篇《夹层女孩》,那个不讨人喜欢的海福林太太在见到了死于1901年的雅各布·罗杰斯的幽灵之后,第一反应是希望她的丈夫莱纳德的幽灵也能在这个展厅出现。

写她像个孩子一样紧紧抓着莱纳德的晚礼服,拼命想把他留住,把头埋在莱纳德的胸口,告诉他,我不喜欢和不认识的人待在一起,我想,你是我这辈子唯一真正认识的人。

像电影落幕一般,最后的镜头定格在赖特斯曼太太沉静的身影上,静静看着海福林夫妇拥舞,像极了那尊创作于公元前2世纪末的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大理石头像。

那些自创造出来,就见证过无数的荣耀、战争、品味的波动、王朝的湮灭的艺术品们,存在的最大意义也许就是,代表了人们存在过的证据,哪怕人早就不在了,但人来过的痕迹还在,人爱过的记忆还在。你说对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