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魔戒》读后感精选

《魔戒》读后感精选

《魔戒》是一本由[英] J. R. R. 托尔金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28.00元,页数:202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魔戒》读后感(一):魔戒中当下最好的版本,整体收藏级,尺寸小方便阅读,缺点也有。。。

版本较新,制作精美,尺寸顺手,手感肌肤感,唯一的缺点是把七本书装进书盒难度较大,相互粘贴的过紧,这个盒子应该略做大一点点,或者内盒做些滑滑的薄就好了。

我不知道大家的情况是怎么样的,所以每次拿出来同样困难重重,好大大多人不会平凡去拿出放进。

魔戒这个系列的确是一个相当感人的故事,场景人物设计相当丰满,与之能比的估计是中国的《封神榜》了。希望中国作家能系统的写几部影响深远些的箸作。

《魔戒》读后感(二):魔戒

有人说这部电影是表达了环境保护的思想,也有人说是为了表现人对权力的渴望和贪婪,同样有人说它是一部哲学内涵比较高的文艺类作品,我不能肯定的说写这本小说的作者想要表达的目的是什么。我想说的是我从《魔戒》里感受到的:《魔戒》是给善良的人的精神良药,给被欲望驱使的人的一枚警钟。

人类都有欲望,有些人对金钱和权力的诱惑不能阻挡,但也有人能比较好的控制自己的欲望。幼小的孩子会希望得到更多的来自其他人的关注和爱护,参加工作的人希望比他人更多的得到上司的赏识,大多数女人希望另一半用更多的时间来陪自己。从年幼到成人,都希望自己得到,有时用一些比较偏激的行为,于是,容易被邪恶利用,比如“戒灵”的出现。

《魔戒》读后感(三):为本版翻译打call

这是一部应该同时被记录为“读完”&“听完”的小说。

过去的一个半月时间,每天中午一边听着姜广涛用他可塑性超级强大的声音一字一句、一页一页地朗读这部2026页的中文版小说,一边对照着一页一页地读完了英语原版。一次次地为邓嘉宛、石中歌、杜蕴慈的联合翻译叫绝,于是,又下单进了这套典藏中文版收藏,表达对译者的致敬。

可以说,本中文版的《魔戒》因翻译而增色许多,无论是故事部分(邓嘉宛译)、诗歌部分(杜蕴慈译),还是整部书翻译风格的整体性把控、故事语言与诗歌语言风格的协调、地名、人名翻译的妥帖舒服等等(石中歌全书校核)。读着原版的每一句每一段,都觉得听到的中文翻译是如此的准确顺畅,断句是如此的恰当,文字是如此的充满诗意。感觉不能有比这样的翻译更好的表达了。 姜广涛的声音则更是锦上添花,甚至觉得没有更好的声音来演绎这个宏大的传奇故事了。通过姜Sir的声音塑造,比电影更加令人深刻地让我记住了“山姆” – 这位甚至比主角弗罗多更加勇敢、坚韧且具有伟大的自我牺牲精神、对朋友宽厚忠诚的夏尔伙计。佛罗多的“天选”使命,没有山姆是完全无法实现的。 一次极其美妙的阅读体验。

《魔戒》读后感(四):《魔戒》精装插图本第二刷修订简评

文景的《魔戒》译者和编辑都是务求完美的托迷,每次加印都会做一些译文修正。修正幅度最大的,当属2021年11月出版的《魔戒》精装插图本第二刷。有百余处修订,包括以下译名调整:

Stoors 斯图尔 > 壮躯 Puddifoot 圆足> 泥足 Goatleaf 金银花 > 山羊叶 Banks 河岸 > 山坡 Whitwell 白井地 > 白泉地 Rowan 罗恩 > 罗宛

大部分修订都对文意影响不太大,最重要的一处,大概是旧译文没表现出米那斯魔古尔的塔顶会旋转,像人头一样扫视四方。

但如果你想钻研滕格瓦或奇尔斯,则务必要参考本版本的附录五。它修正了旧版《魔戒》“文字与拼写”附录中的几十处错误,包括英文版里的一处持续了近七十年的错误。

本版本还修正了戒文中一处持续近三十年的印刷错误:

从上图可见,戒文最后一个辅音字母的那笔横,在1995年之后就断开了。按照滕格瓦字母写法,这一笔应该是连着的。据 D. Anderson ,1994年HC版《魔戒》是第一次采用计算机排版,想来是扫描原图或拍摄母版时出了纰漏。

以及矮人族谱中一处持续几十年的错误:

图中红框的两条线,都已改为虚线,表示隔了若干代。这是根据《中洲历史》卷12做的修改。

本版本的其它译文修订内容及原因,可参考拙作“《魔戒》翻译刍议”,不过《魔戒》精装插图本的修订方式与我在该文中提供的建议译法不尽相同(比如上面列举的“壮躯”)。此外也有好些翻译问题是译者或其他读者独立发现的,未曾在《刍议》中讨论。

综上,本版本是目前译文最佳的版本。如果你想收藏精装本初刷,得赶快下手了。但如果你想入手本版本,可能得过一两个月,等电商手里的初刷卖完了才能买到。

Rayner Unwin曾说过, 得到没有印刷错误的魔戒需要几百年。托学权威Hammond & Scull夫妇也断言,永远不可能存在毫无错误的《魔戒》版本。事实上,就在这个版本付梓之际,托尔金基金会就要求英国出版社在最新版《魔戒》(托尔金插图版)中作了一处文本修正。所以中译本的修订也永无止境。感谢译者与编辑的精益求精,让我们能看到日趋完美的译本。

《魔戒》读后感(五):中土世界的希腊史诗

在我心目中,《魔戒》毫无疑问是当代最优秀的中土世界长篇小说。

第一次接触魔戒,还是2011年躲在深中宿舍的被窝里,拿着电脑独自看《指环王1》,接着一发不可收拾,顶着白天上学的困意,接连在大晚上看完了第二、第三部电影。

十六岁的我,在那时已经隔着小小的屏幕和糟糕的声效,隐隐约约感受到了魔戒背后中土世界无穷的魅力,但是出于高中生的叛逆之心,我不愿意承认自己喜欢这种主流的大片,逢人就说自己爱的是冷门点的《奇爱博士》、《奥林匹亚》、《蓝白红三部曲》,于是《指环王》成为了一部从来没有被我挂在嘴边的电影。

后来,随着年纪变大,人变得更加温和,遇到越来越多喜欢魔戒的朋友,重温了很多电影的情节和片段,情不自禁地开始喜爱这部作品。

这种情绪,直到十年后的2021年由于《指环王》在大陆重映而激烈地爆发。我几乎是第一时间地冲进电影院,独自在福州、宁波、嘉兴的IMAX大屏上重看了护戒使者、双塔奇兵和王者无敌的三部剧,每次看完都要激动地在影院里坐上半天。接着,我又在六月买了世纪文景出版的全新精装版《魔戒》,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慢慢把这本近2000页的巨著读完。

我反复地思考,作为一名大部头文学阅读爱好者,《魔戒》最为吸引我的魅力是什么?

我回想起俄国文学中,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字里行间,将尖锐的道德审判的矛头指向自我,反思何为好坏对错、何为正邪善恶,在这个混乱的世间怎样才能去做一个道德意义上正直的人;托尔斯泰在战争年代里,埋下宿命论的基调,暗喻着哪怕是再伟大杰出的人物,在历史洪流之下也不过发挥了微小的作用。

我也回想起拉美文学中,波拉尼奥在碎片化的叙事里,将每个身份模糊、捉摸不定的小人物拼凑起来,营造起整个充斥着智利历史和政治底色的现实生活,最终一切都消散在无边界的拼图之中;马尔克斯在几代人的传奇命运中,将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各种神秘符号糅合进了现实与梦境之间,吹起了整个魔幻现实主义的泡沫。

最后,我想起了奥德修斯 (Odysseus in Odyssey), 阿喀琉斯 (Achilles in Iliad), 埃涅阿斯 (Aeneas in Aeneid),终于在古希腊文学中寻到了一丝线索。

《奥德赛》讲述的是奥德修斯,无论是否在上帝的指引之下,决议走上回家的征程,并且途中重建自己作为伊萨卡国王的身份。《伊利亚特》讲述的是在特洛伊战争中,迎接着宙斯和诸神的旨意,人们在亲历战争、在生命和死亡面前,选择推翻恐惧和悲伤,为荣誉而战。而它们背后所共通的,都是一种英雄主义的宿命。

而就如同这两部希腊史诗一样,《魔戒》讲述的正是每个平凡的人物选择走上一条宿命式的征程。

当佛罗多从比尔博·巴金斯手中接过戒指、离开夏尔、奔向瑞文戴尔的时候,他其实并不真正清楚这枚至尊魔戒意味着什么。

当护戒使者一行九人决议将魔戒销毁、出征远方时,他们中的任何一人,即便是甘道夫,也无法预知他们将如何越过索伦的注视、穿过魔多的黑门,最终赶赴末日火山。

当萨鲁曼的大军兵临海尔姆深谷,洛汗国被蜂拥而至的奥克包围,阿拉贡与希奥顿国王冲出号角堡扫荡敌人时,他们并不知道此举能否拯救自己的子民,打败艾森加德的首领和勇士。

当赢下帕兰诺平原一战、成功保卫刚铎后,众人在不知道佛罗多和山姆的生死安危时,依旧选择出征魔多,挑战戒灵那兹古尔和索伦的仆从。

是什么驱使了人类、巫师、精灵、矮人、霍比特人、恩特,这些不同种族、谱系、家族的生物,不约而同地走上抗击黑暗魔君索伦的道路?

我的答案是:所有的人物早在最初的时候便明确地知道自己的命运。但是,他们决定走向征程,并不是因为他们被动“接受”了这种宿命;相反,为了心中的荣誉,为了自己的国家,为了普世的存亡,他们主动“选择”了自己的征程。换而言之,在生命与死亡面前,他们已经选择了自己的命运。

对于我这样的普通读者,不知怎么,我感到一丝嫉妒。

在这个充满未知和不确定的世界里,史诗中的每个人都遵循了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完成了一趟英雄主义的伟大征程。

而我仍需要在生命长河中,寻找并选择属于自己注定的命运。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