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读后感精选

《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读后感精选

《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是一本由[日] 山口拓朗著作,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27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读后感(一):《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书评∣想写好文章,你一定要看看这本书

走过,路过,不可错过,这本书能坚定,你写作的决心。

在看这本《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前,我以为自己是有写作基础的。现在,我觉得自惭形秽。

书中,介绍了很多写文章的技巧和方法。不管对于初学者还是文字工作者来说,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写作教科书”。

在读了书中的一些想法后,我对自己说:“原来写作还可以这样,我应该早点看这本书”。以前写文章没有思路,想到什么写什么。根本不考虑什么内容,也不会去想文章会给谁看。一直是一种自嗨的感觉。

现在看了这本书,发现原来写作就和考驾照一样,一开始需要老师指导,在摸索到窍门后,就要不断练习,找写作感觉。

在阅读过程中,我脑子里就蹦出来一句话:这就和去商城买东西一样。找到自己对写作的需求,就能在这本书里找到自己想要的。

想写好文章,无论是有基础,还是没有基础,在看了这本书后,会有写文章的冲动。有些人天生是写作的高手,而有些人可能需要努力学习,才能掌握写作技巧。

书在每个人手里的作用,是看你有没有用心实践。我看完这本书,就感觉找到了写作的说明书,一下子开阔了视野。

我们找到一种兴趣很简单,要坚持,却需要不懈努力。希望我们都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文字工作者。

《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读后感(二):如何开启一段写作人生

我本以为这又是一本自吹自擂,满满的铜臭味的工具书,就跟某些网红大v的书籍一样,教的不是写作,而是如何捞钱。

但没想到我被打脸了!

从书本第一章开始,我就深深的被吸引了。一口气读完,更是觉得受益匪浅。

这真是一本好书!正是我一直寻找的那种,真正教你如何去写作,如何让训练写作,如何开始写作的好书。

我32岁,我渴望能够开始写作,好好写作。这是我从小时候的梦想,直到几个月前,从疫情泛滥的上海逃回到家乡,我终于有时间可以让这个梦想好好生根发芽了。

这之前我也看了某些其他作者的书籍,但没看多少就放弃了,这不是我想要的写作。

从标题开始,满满的都是“算计”(挺讽刺的是我自己就是做了十多年的营销策划和运营,书里的内容很多也是我常用的伎俩,但现在,我反感我曾经吃饭的家伙)

与其说是写作指导书,不如说是“消费者心理应用”更贴切。

山口拓郎先生的这本《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不动笔就能学会写文章的训练法》对于要写作,训练写作的人来说,不可不看。

原谅我现在才找到你。

区别于其他书籍,这本书有个独特的“训练”部分尤为亮眼。

比如书中有个部分是【通过描写细节来吸引读者兴趣】

在理论与举例结束之后,还会给到一个【细节描写的训练】内容。

不仅会将前文中的理论再细化成具体的指导性方法论,还会就身边的场景进行练笔和实例。

在此之前,我从未感觉到:

生活处处有文章,生活处处都是好文章!

《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读后感(三):简评➕笔记

与其说叫你如何写文章,不如说是告诉你如何思考,从哪些方面思考。其中有好些观点都令我醍醐灌顶,比如标准的建立,以前在做出选择和判断时总是犹豫不决,不知道该如何决断,大脑是处于一团毛线打结的状态,即使偶尔做出本能的判断,也不会去反思自己究竟是如何去选择的,而建立标准和衡量事情的角度,令一切都豁然开朗,原来所有事情都是有迹可循的。

写文章是输出,就是大脑思维的事情,作者授之以渔,从根源出发,很好的解决了一部分大脑中关于写的问题。

一、思维训练

1、说和写的训练:理解信息到整理信息,就是从短期记忆转移长期记忆的过程;

2、向自己提问,5个为什么,直到发现根源问题、深挖某种情绪的由来

3、列举近义词的训练:词汇描述和方式描写;

4、建立判断标准,确定优先顺序,推出结论;增加不同视角和方面去描写;

5、抽象到具体的训练:抽象词语➕具体说明、模糊时间以及名词的具体说明和解释等;

6、准确描述传达信息:比较并设定范围、5Y3H(what、why、when、where、who、how、how many、how much)、信息➕原因、事实➕结论、总结和概括别人话语(抓住核心目的)、举例

7、区别目标和目的:目标是为目的服务,是实现目的的一段段过程的完成。目的到目标的反推导训练可以更好的明确目的

8、区别事实和判断,就是区别主观和客观;

9、提升比喻的能力;

10、细节描写力(整体描写到列出细节):感冒时的症状,小酒馆的陈列,美女的样子等;

11、提高发现力(外部素材✖️自己擅长的素材),找出两者之间的本质共同点,发挥想象力;

12、故事三要素(有时间流动的连续性、有情节高低变化的起伏性、有信息鲜明表达的重心);

13、逻辑和情感相结合;

14、鸟眼和虫眼的思考视角,积极和消极、宏观和微观等。

二、写的训练

1、以读者为中心(写有目标的文章时候);

2、写作开关动作,形成习惯,提高专注力;

3、设定截止日期,提高写作速度;

4、热情的下笔,冷静地下刀:修改删减;

5、开头吸引人,广告词的想象;

6、用引号表达心情,用拟声拟态词增加情景感。

《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读后感(四):造一艘自己的船

这本书对我最大的启示有两点

第一是自问自答

第二是建立标准

说起来很羞愧,我虽然在中文专业待了七年,但却始终觉得自己的文章写的很糟糕,但“感觉糟糕”还不是最糟糕的,更大的问题在于写不出来。

这本书所讲的东西虽然非常基础,但却解决了我“写不出来”的问题,帮助我打破了束缚自己的“诅咒”。

我的第一个诅咒是“拥有标准答案的老师”。过去,当我面对一个问题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不是“我”怎么看,而是“老师更喜欢怎样的答案?”,我几乎是无意识地去寻求“老师”的认可,有时候求到了,但是属于我的答案却找不到了。

而自问自答的好处在于,问题是自己提出的,答案是自己给出的,能评判回答好坏的只有自己,所以是自问自答,让我成为了自己的阅卷老师。

第二个诅咒是“被他人的思路包围”。我总是轻易地被书上或论文里的观点说服,以至于有时候我不觉得自己在原创,而只是在别人的观点里兜圈子。

“为什么我无法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呢?”

难道真的是因为自己没有天赋吗?

我很想承认这个事实,但又没有办法就此说服自己,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坚信奇怪观点的无知者,如果我连观点都没有,那我是什么?用棉花填充起来的空壳吗?还是由每个人的血肉组成的没有自我的奇怪东西?

当然我并不是因为这本书顿悟了这个道理,而是在经过了一系列探索后,在这本书中最终明晰了这个答案——解开咒语的关键并不在于天赋,而在于对自我的觉知。

要形成观点,必须要有自己的标准,而所谓标准,本质上来说就是“我”,如果曲解一下的话——当然我并不觉得这是曲解——那就是主观。可是一直以来我都是一个谦逊的学习者,我努力地理解他人的观点,想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然后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当然要始终秉持着客观中立的态度。

其实客观中立没有问题,但是你不能让一个还没有主观概念的人去做到中立,因为面对人类智慧与知识的海洋,唯有“我”才是航行的船,没有船,结局只能是被这片海吞没,成为某个学派的附庸者,有了船,才有行稳致远,劈风斩棘。

关于如何建立标准,作者已经给出了具体方法。

但是我认为建立标准和其他技巧不同,因为它是永不间断的探索自我之旅,所以比起那些具体的操作方法,我认为四种品质才是最重要的。

它们是:勇敢、诚实、耐心、包容。

所以最后,我想写一段祝福,给自己,也给可能看到这篇评论的人。

愿你有勇气面对自己的内心,因为在这个宇宙里,最在乎你的,永远是你自己。

愿你诚实地表达自己,尽管他人不知真假,但是这对你来说,很重要。

愿你耐心地探索自己,永远永远不要放弃认识自己的尝试,尽管这可能很艰难。

愿你包容地对待一切,尽管你已经建立了自己的标准,但请保持谦逊开放的心态,做一个倾听者,唯有如此你才能继续前行。

《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读后感(五):通过“说”和“写”完成输入到输出的过程

春节档电影《奇迹笨小孩》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易烊千玺饰演的景浩手指受伤,高空擦洗玻璃时桶掉下来,章宇饰演的马越在车里怒骂景浩那场戏。

章宇叼着烟怒吼,暴躁、性感,又极具正义感,太帅了。千玺说“钱多了”,迎来的又是章宇的怒吼。千玺咬了下牙关,沉默片刻拿着钱下车,让人心酸又心疼。

看完电影很久了,其他很多情节会比较模糊,但唯独这个情节始终忘不了。

其实,读书常常也是这样,有些书读完可能只记得一个场景,其他的内容未必记得住,甚至书读到第二章的时候,第一章的内容都想不起来了。

为什么有些事物会长久留在记忆里,而有些却转眼就忘?

日本畅销书作家山口拓朗在《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一书当中,对上述现象做了详细的分析。

我们来看看,为什么大脑对有些东西敏感,有些却雁过无痕?

书中指出,大脑记忆的动作就是输入信息,将我们看到的、感受到的、思考的内容输入大脑。我们看书,看电影都是输入的过程。

但“输入”不等于记住。大脑的记忆功能分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两种。

顾名思义,短期记忆只是暂时保存在大脑里的,而长期记忆是能够保存较长时间的。

通常大脑会自动从短期记忆里筛选重要的信息,转存为长期记忆。但有时候大脑难免会偷懒,有些本应该记住的,大脑却任其在短期记忆里很快消散。

那这个过程是否人为可控呢?我们能不能把短期记忆转移到长期记忆呢?当然可以。

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学习和写作,需要长久记忆某些东西,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在输入的同时保持输出。

如何输出呢,方式有两种:说和写。

在说和写的过程中,我们的大脑会对输入的信息做理解和整理。同时,我们如果能反复进行这项目练习,我们大脑中的信息量会越来越多,记忆也能得到巩固。

比如读书时写读书笔记,读后感,书评;看电影后写观后感,影评等等。

那我们重点来分析下读书笔记。

我们读书的时候读到自己觉得比较重要的,或者是比较有感触的句子,喜欢在书上划线或者是在笔记本上摘抄下来。但其实,划线和摘抄的内容通常不容易长久记住,这就是因为这些内容只是短期记忆。

要想形成长期记忆,最好的办法,刚才讲过:说和写。

具体怎么做呢?

“说”其实就是费曼学习法

读了一本书之后,尝试给身边的人说下书里都讲了什么。我们日常交流是用口语,不同于书籍里的书面语,所以当你要向别人口述书中内容时,必然要先读懂书,也就是就理解其中内容,然后在大脑中经过整理后用口语来出来。这就是一个完整的信息输入到输出的过程。

其实这也就是很多人所熟知的“费曼学习法”。

当我们能顺利用口语来讲述时,我们就会对书中内容记得更牢。

而写呢,比如做笔记。写读后感,写书评等等。需要注意的是,写并不是原文摘抄,而是在阅读之后,把自己理解的意思记录下来。原文摘抄不利于记忆巩固,因为在摘抄的过程中,我们不需要去“理解”“整理”,大脑基本不用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所以只能是一种短期记忆。

就算是抄,我们也最好把自己对摘抄内容的想法,观点写下来。这样经过思考的内容才会记得更牢。

好啦,以上就是《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的一点读后感。这本写作入门书籍当中,知识点很多,其实未必要每个知识点都学会,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去阅读、学习其中某些章节。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