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下班后开始新的一天》的读后感大全

《下班后开始新的一天》的读后感大全

《下班后开始新的一天》是一本由[韩]柳韩彬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页数:23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下班后开始新的一天》读后感(一):从晚上开始重获新生

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我一定会准时下班。当然,每个月可能有一两次突发事件,不得不加班,但我不会因为毫无意义的拖延或是周围同事的眼色而刻意加班,毕竟还有专属于我的一天在等着我。

大多数人下班后都会舒舒服服地休息一番,回到家喘一口气,然后就瘫坐下来开始刷手机,以此犒赏辛苦了一天的自己——从前的我也是这样。学生时期,我曾幻想过理想中的上班族生活:下班去锻炼,做些自我提升,最后以一杯啤酒痛快地结束这一天。然而当我真的成了一名上班族之后,才发现不管是要认真完成工作任务的责任感,还是体力和精神上的消耗,都远超曾经的想象。

上班第一年,我感觉所有前辈的视线似乎都集中在自己身上,好像只要喘口大气就会挨训。每天好不容易熬够9 小时才下班,回到家连吃饭的力气都没有,只想一动不动地躺着。但好像闭上眼睛刚刚睡着,就传来了一阵刺耳的闹铃声,只好哭丧着起床,准备开始新一天的工作。两点一线的生活持续得久了,我觉得自己好像变成了一台工作机器。不知从哪个瞬间开始,我意识到这有点不对劲,好像迷失了自我。于是,我开始迫切地想要为自己而活,而不是每天只以上班族的身份麻木地存在着。但是出于现实的考量,我又不能马上就辞职,于是便开始思考如何把下班后的时间变成有意义的时光。

从唱迷你卡拉OK和逛书店开始

工作一天筋疲力尽,回到家后想要再做些什么,真的很不容易。但是我想向自己证明,下班之后我也是有能力做些事情的,无论什么都好,于是我开始尝试不再一下班就直接回家。

刚开始我会一个人到迷你卡拉 OK 唱上几首歌再回家,虽然在旁人看来这可能有些可笑,但对我来说,这却是一天之中我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的最宝贵的时光。令人惊讶的是,这么做之后,我的身体逐渐放松了下来,也开始有了多做一点其他事的勇气。

之后,我每天下班都会顺路去书店逛逛,这也是我第一次有了独属于自己的晚间日程。虽然只是花上十五分钟看看书和漂亮的文具然后就回家了,即便只是如此,我也莫名觉得这一天充实了不少,心情也更加愉悦。后来我还开始买书,去咖啡店阅读一小时,再之后甚至开始阅读一些和工作相关的资料。

我切实体会到了“动物不论何时都能适应它们所处的环境”这个道理。就这样,我渐渐步入佳境,开始把下班后的时间放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和自我提升上,到现在,晚上的大部分时间都能够为我所用了。

恰好在这个时候,大学时期的剧团团长问我要不要尝试出演话剧,于是在上班第一年快结束的时候,我参加了话剧演出。那段时间我一下班就去剧团练习,一直排练到 10点才回家,这样的生活足足坚持了两个月。在为期十天的演出圆满结束后,我开始有了下班后不论做什么都能坚持下去的自信——从那一刻开始,晚上的时间就完全成了只属于我自己的时间。

把一天当成两天过的平凡日常

下班后,我便开始了自己全新的一天。

若是从前,吃完饭我就会头脑发昏,躺上床开始刷手机,傻傻等待第二天的到来。现在我则会利用这段时间编辑要上传到YouTube的视频,学习提升工作能力的专栏内容或论文资料。这几年我也一直在坚持读书,最近还对手语产生了兴趣,也开始上手语课了。

每天睡前,我都会回顾当天的每日计划表,看看自己哪个时间段注意力更集中,什么时候因为什么事情浪费了时间。之后,我会把当天写的记录表上传到我在网上运营的“每天写每日计划表小组”上。为了能够元气满满地迎接第二 天,我一般到了11点就会准时睡觉,最晚也不会超过12点。

这就是我每天晚上的日常。

我想做的事情有很多,除了兽医这份本职工作,还想做话剧演员,也想做线上培训讲师。当我接了广告视频制作、话剧演出或者线上课程这些长期项目时,晚间的安排多少会发生一些改变,但这只会让我更加合理地安排时间,并不会因此忽略原有的安排。因此,即便一个阶段性的小项目结束了,我的晚间时光也被“想做的事情”填得满满当当。

就这样,下班后开始新的一天,把一天当成两天来过,便成了我的平凡日常。

晚上的时间是让我们重获新生的礼物

随着五天工作制的推行,上班族拥有了周末这一固定休息时间,而每周工时限制的出台,则保障了我们每天晚上的固定业余时间。这些年来,不仅是生活和文化环境,人们的个人价值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人们从终日埋头苦干、认为工作就是自己的全部这一观念中解放出来,开始思考工作以外的生活,积极探索不是作为公司职员的“我”,而是作为个人的“我”到底喜欢做什么,还具备哪些潜能。有了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后,人们便能在下班之后尽情做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事情。

即便如此,仍然有很多人不知道下班后要做点什么,即使准时下班了,也像加过班一样,到家就开始发呆,无所事事地打发时间。很多人觉得早早睡觉有些可惜,但是真要做些什么又觉得累,很有负担,最后经常是刷着视频、不知不觉就睡着了——本书就是为了这样的人而写的。

晚上的时间是让人重获新生的礼物,你可以在工作赚钱之余,专注于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以此获得改变人生的机会。

如果你也认为“工作与生活平衡”(work-life balance) 中的“生活”不只是躺在床上看短视频、看电视剧打发时间,如果你也希望拥有更充实,甚至更有收益的生活,不妨参考一下我的晚间时间管理秘诀。因为现在的我比任何人都能更加充实地利用晚间时光,至少不会让你觉得自己在浪费时间。

(以上摘自本书前言)

《下班后开始新的一天》读后感(二):“打工人的夜晚管理术,下班后开始新的一天!”

“”

这是一本自我提升,无需钢铁意志也能轻松上手的时间、精力管理手册。

不打鸡血,不反人性,尤其适用“想躺躺不平,想卷卷不动”的当代年轻人学习和实践。

▪️你认为新的一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不妨把下班后的时间当成新的一天,上班的时间出卖给老板换取生存所需,下班的业余时间则由我们自由支配。

▪️8小时之内求生存,8小时之外求发展。

人与人的差距,往往来自于8小时之外,所以下班后的几个小时才显得尤为重要。

▪️下班后不被工作时受到的压力所束缚而是把精力全部集中在自己身上,在每天晚上的自由时间做让自己有热情的事,能够扫除身心疲惫,对第二天的早晨也充满期待。

▪️每天晚上都并非为了迎接明天做准备的时间,而是属于今天的我的时间;时间管理并非塞满日程表,而是建立有弹性的节奏。

▪️去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始终保持进步的姿态。

▪️按照制定的计划行动,寻找自己喜欢并能做好的事,不要抓着迟早要做的事一直考虑,考虑的时间越长紧张感就越大,忧虑的时间越长就越难开始。

▪️为了实现目标,要立刻付诸行动。不必完美,你只要做一点点就可以,尽了全力就表扬自己,实现了就是好事,实现不了也没关系。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怎么伟大而困难的目标,归根结底都要从小事开始,从小目标开始,利用固定日程的力量顺势而为。

▪️就这样,把一天当成两天来过,让“想做的事情”填满晚间时光。喜欢的事情认真去做,把不喜欢的事情变得轻松一点。

▪️每个人的一天都是24小时,但拉开差距的是对时间的态度,你浪费时间,时间就会忽略你。

你跑到了许多人前面,成为了更好的自己,这就是时间给你最好的回馈。

▪️今天做不到的事,明天就能做到吗?让你成为更优秀的人的时候,正是现在。

出众没有捷径,你尽管努力,时间看得到!

每日计划表

曼陀罗计划表

《下班后开始新的一天》读后感(三):唯有意义才是一个人前进时无法被量化的终身动力

看到《下班后开始新的一天》这个书名后,我的想法是:下班了还需要管理时间和精力吗?过好晚间时光真的就会开启新的一天吗?

读完全书,我对书里的方法产生兴趣,但最吸引我的却是本书作者:那个名叫柳韩彬的韩国女孩。

柳韩彬生活在首尔,平日的工作是在宠物医院给小动物看病。学生时代的她曾幻想过理想中的上班族生活:下班去锻炼,做些自我提升,最后以一杯啤酒痛快地结束一天。结果当真成了上班族后,才发现自己想得实在太简单。

尤其是上班第一年,新人总感觉前辈的视线集中在自己身上,压力造成的体力和精神上的消耗都远超想象。好容易熬够时间下班,回到家连吃饭的心思都没有,只想躺下刷手机,就这样度过一晚上。可好像闭上眼睛刚睡着,就传来了一阵刺耳的闹铃声,只好哭丧着起床,开始又一天的工作。

柳韩彬的经历和很多年轻人差不多,他们渐渐感觉迷失了自我,只是以上班族的身份麻木地行走在人群中。想辞职,从现实角度考虑又不太可能。怎么办呢?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柳韩彬一开始时会一个人到迷你卡拉 OK 唱上几首歌再回家,只因为想用喜欢的方式度过下班后宝贵的一点时光。令人惊讶的是,这么做之后她的身体逐渐放松,也开始有了多做一点其他事的勇气。

之后增加的日程是每天下班后顺路去书店逛十五分钟,看看书和漂亮的文具。后来又开始买书、去咖啡店阅读一小时,再之后甚至开始阅读一些和工作相关的资料。

晚间的时光出乎意料地开始变得吸引人起来。

再之后就有了这本专门讲年轻人如何度过晚间时光的书。

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期出生的人被称为“千禧一代”——这代人不再认为工作就是全部,追求工作与生活平衡,不想把所有能量都消耗在工作上。

柳韩彬就是个标准的千禧一代。她不喜欢那种把工作日定义成上班的日子、把周末定义成不上班的日子的两分法。因为这样把平日的存在目的限定为工作,就真的会产生一种24小时都在工作的心情,好像一连5天都没有下过班。

公司是工作的地方,家是休息的地方,早晨是准备上班的时间,晚上是下班后休息的时间——从这样的固有观念中跳出来并觉察到可用时间的存在,正是她走出的第一步。

柳韩彬决定不把时间捆绑在一起、当作很长的连续段落看,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瞬间,放大下班后属于自己的每个瞬间。

比起什么时候能下班,下班后做些什么是她更在意的事情。另外,她发现别人要求做的事和自己本来喜欢做的事,这两者完全不一样:下班后用自己喜欢的事情来充实时间并非消耗,反而是在积攒能量。

如果说在充分利用晚间生活这件事上有什么困难,柳韩彬认为最大的困难,或许在于“选择”。

学生时代大家都按照父母和老师的要求按部就班,就业后则完全按照上司的要求工作。做一个听话的乖学生、乖员工,不必想太多,这样的人生与其说是沉闷,倒不如说是舒服。因为即使出了事故,埋怨做决定的人就可以了,不用承担责任——拥有这种惯性的人应该不在少数。

正因为之前被动地生活了太久,轮到自己做决定并付诸实施时,真的会感到困难,甚至连自己做什么会觉得开心这种事都不记得了。

所以,决定下班后去随心所欲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这也是一个练习主动的机会——哪怕是再微不足道的小兴趣,也需要自己决定才能启动。

不是别人叫你做什么就做什么,或者盲目跟风、做时下流行的事,而是靠自己寻找自己喜欢和想做的事,这样的经验是非常珍贵的。

在上班第一年快结束时柳韩彬参加了她喜欢的话剧演出,一下班就去剧团练习,每天排练到10点才回家。这样的生活足足坚持了两个月,让她有了下班后不论做什么都能坚持下去的自信——从那一刻开始,晚上的时间就完全只属于她自己了。

下班后一天就结束了吗,那退休后可怎么办?一辈子光靠一份工作就能养活自己吗?想做的事情只有辞职才能做吗?上班族就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了吗?

——和好多年轻人一样,柳韩彬的内心也被这些问题所纠缠。

她每天在宠物医院上班,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晚上也会花时间钻研专业相关知识。但是,她并不想投入全部精力去成为最好的兽医。想到这一辈子只能当兽医,她觉得自己可能会变得很不幸。

有一次她偶然看到一个 TED 演讲,题目是《为什么我们当中有些人没有天职》(Why some of us don't have one true calling)。 演讲者艾米莉 · 瓦普尼克认为,社会构建出一个框架,期待我们在有限的生命中找到唯一使命,并为它而生活,但并非所有人都一定要这样做。世界上有许多好奇心强、爱好广泛、富有创意的人,如果你也是这样的人,大可以在生活中尽情挥洒热情。

看完那场演讲后柳韩彬释然,并产生了信心,下定决心即使不能成为最精英的上班族,也要做一个下班后能够活力四射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人。

韩国现在出现了一个叫“辞职预备役”的新名词。某次问卷调查显示,有46.1% 的上班族对工作的满足感低,缺乏成就感,表示只要有机会就随时准备辞职。

可是,即使辞职,也要生活,因为厌倦职场而想自己创业的人也是困难重重。原本是上班族,一直作为组织内部的成员工作,突然需要独立处理大小的事务,还要获得收益,对于从前没有自主工作经验的人而言是件很困难的事。这也是很多冲动创业者最终失败的原因。

对柳韩彬来说,新鲜的事物虽然很有趣,但要是看起来很危险,也会浇灭她的热情。她很清楚,人远比自己想象中坚强,但有时也会比想象中更脆弱。在斩断退路之前,总要事先了解一下自己是否真的拥有背水一战也能取胜的力量。另外,虽然被逼到绝境的人未必失败,但做起事来也很难优雅从容。

思前想后,她不想成为冒冒失失的“辞职预备役”,更愿意把注意力集中到下班之后的时间,去主动寻找一份可以不用退休,并且是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事情。

她想把宝贵的晚间时光当作让自己重获新生的礼物。

如果你有很多想做的事情,但是却没有足够时间,那就应该思考一下时间是不是成了一个借口,应该问问自己是否有勇气为了最想做的事而去放弃一些不那么重要的事。

在安排晚间想做的事情时,柳韩彬首先为自己确定了几条规矩:

在选择过程中,柳韩彬经过仔细思考和尝试后陆续排除了如下选择:

种种尝试和可以接受的绕路之后,她终于开始了自己作为YouTube博主、线上课程讲师、话剧演员以及日程管理类产品设计师的晚间副业,成为了她想成为的Hobby-preneur,也就是“兴趣创业者 ”。

一开始柳韩彬并不是为了赚钱才想到要利用晚上的时光。毕竟这是和上班同时进行的事情,本身不必太执着于收入的多少。另外,无论多么喜欢的事情,只要目的是赚钱,就会觉得那是作业,因此感到疲惫。

虽然不断地提醒自己不必在意收入,但神奇的是,每当她按部就班,努力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做好的时候,自然就会产生收入,并且没有她带来什么负担。三年后她的副业收入已经超过正职收入,视频累计观看突破400万次、她主讲的时间管理课程也连续15周登上人气课程榜单。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机会如今总是主动找上门来,而她也已经有足够的力量能抓住它们了。

有句谚语说:“没有痛苦就没有收获。”但柳韩彬讨厌这句话,因为痛苦并不是自己选择的,为什么要一味忍耐呢。在年轻时就开始做的副业,它们说不定就能养活60岁以后的自己。 总之,快乐和收入,现在她都不想放弃。

其实,对柳韩彬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不管有没有收入、收入有多少,这晚间的副业都必须有意义——因为唯有意义才是一个人前进时无法被量化的终身动力。

事实上,她运营 YouTube 频道的大部分工作都很无趣:为制作20分钟的视频,常常需要编辑三四个小时;单是把自己说的所有话做成字幕,也会打字打到灵魂出窍——这些都是令人厌烦的机械化动作。之所以能够克服对编辑工作的厌倦,也是因为想到那些观看了视频并留言说有所收获的人,正是他们让她再次感受到动力。

做本职工作时也是一样。问诊时柳韩彬常遇到一些骄纵蛮横的宠物主人,简直不想接诊。能让她从负面情绪中抽离出来并专心于工作的力量,其实只来自一个念头:“我是否真的能帮到生病的动物?”

价值观也会随时间而改变。但这随时可能发生改变的价值观并非没有意义,因为它帮她抓住了当下生活的重心,让她获得了坚持下去的力量,最终也成为她身份认同的一部分。

柳韩彬在《下班后开始新的一天》中记录了自己探索如何度过晚间生活的种种有趣尝试,在讲述遇到的困难时也很坦率——毕竟,人们想要努力坚持的事,本身通常都不那么令人愉快,所以她才强调每个人应当调试心态、放松地执行。

只要开始主动规划时间,就能够一步步找回生活的掌控感。

不催促自己,而是慢慢地、持续地进行,直到所做之事被身体习惯,成为固定日程的一部分。那时即使没有很强的意志力,也能长久实践了。

总之就是像大人一样思考,又要像孩子一样行动。也就是说,不论如何都要有趣!

因为时间管理并不是逼自己自律——明明不开心却还要强迫自己,只会愈发疲惫,行动力降低,最后责备自己是世界上意志力最薄弱的人。

面对自己发自内心想做且必须要做的事,就努力让它变得有趣,或拆小单位、降低难度。如果这两种方法都行不通,不如就此放手――能做到毫不留恋地放弃,也是一种可贵的能力。

周围也有人不同意柳韩彬这种斜杠青年的生活方式,还对她说出了“你这样做,以后的丈夫不会满意“这样的话。可她觉得,所有那些向自己提出建议的人们,即使他们真的有过担心、觉得有责任提醒她,那种担心和责任从讲出来的那个瞬间也就结束了,且并不会帮她解决、或负责她以后的人生。所以,现在如果有人对她已经考虑清楚的问题说三道四,她绝不会反驳,而是笑着回答“是的,哈哈,就是这样”,然后把这些话丢到一边,照常做自己该做的。

有多少欲望,就有多积极去做。她抱着这样的想法,对自己的人生真心实意、全力以赴。

不管外界的噪声有多响,也认真听清自己心里的声音。这本书就是这样一个人为过好晚间时光/或说是为了不成为社会的工具人/或说是为保有真实的自我而亲力亲为的各种实践、体验,以及她诚恳的总结。

在书的最后,柳韩彬这样写道:“我衷心地希望读到此书的朋友们,不要为了今天比昨天过得更好而自我逼迫。即使现在的自己可能有诸多不足,但也请不要觉得必须加倍努力甚至改头换面, 人生才能变得有意义……我也是一边想象着有人会在读过这本书后变得更幸福, 一边愉快地写下这些文字的,最后也用轻松的心情放下了笔。”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