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李白》影评摘抄

《李白》影评摘抄

《李白》是一部由纪录片执导,中国大陆主演的一部2021-12-01(中国大陆)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李白》影评(一):李白

纪录片讲述了李白人生的四个阶段。 少年之志—— 李白拜师学习纵横理论,志向远大希望成为天子近臣。但是由于唐朝政治生态处于半开放状态,李白的政治抱负注定无法施展。 在四川时,李白曾经拜谒李邕,之后写下了著名的诗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自此,李白边将大鹏视做自己的精神象征。 长安泥沼—— 李白第一次来到长安却屡次碰壁,甚至差点与长安的权贵子弟起争执,在友人的帮助下,李白从狱中离开,回到家乡蜀地。写下了著名的《蜀道难》。 天子传召—— 第一次从长安离开后,李白在家乡隐居了十年,只爱清风与明月,写下了众多诗篇。如"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在这一阶段,诗人潜心写诗,名声逐渐传播。于是唐玄宗下诏封李白为翰林供奉。接到圣旨的那一刻开始,李白的内心狂喜,以为自己终于可以实现早年等等抱负。可是第二次到了长安之后,李白在政治上的不成熟导致了其无法成为天子近臣。 最终,李白厌倦了长安表面的浮华,再次离开,云游世间。 暮年动荡—— 安史之乱爆发,李白卷入了永王李璘谋反的政治风波,一度下狱性命堪忧。好在皇帝因天灾举行大赦,李白得以恢复自由身。 经历了种种坎坷,李白在人生的最后写下了绝笔诗歌《临路歌》,不久便溘然长逝。 在纪录片中,我最欣赏李白那颗自由的灵魂。初离蜀地,李白不久便将三十万钱花的一干二净,那种"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气势和潇洒令人羡慕。李白认同"四海皆兄弟"的观念,他一生漫游众多山河,结交了无数朋友。 李白具有剑客和天才诗人的双重身份,每当这颗不羁的灵魂和现实、名山大川相撞,总能升腾起绝妙的诗句。 李白虽逝,可他的诗歌会永远流传。他身上的自信与豪情将会影响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直至人类命运的终点。

《李白》影评(二):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虽然这部纪录片没有提到这首诗,

但我想把它放在这里

因为这首诗,仿佛就是李白的一生!

鲜衣怒马,醉酒放歌,

游历四方,仗剑江湖!

但在这一放浪不羁的游子心中,

却一直有着治国理政的远大抱负…

对这位心系社稷的诗人而言,

求仕的理想,人生的抱负,

就如蜀道一般,难于上青天!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这是李白心中对自己梦想何去何从的呐喊!

而他也用了,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来回应自己的坎坷与满腔失落,

既伤感,又豪迈,既悲苦,又雄壮!

虽然在他有生之年,

“直挂云帆济沧海”从未到来…

但这句诗,

以及李太白的所有诗句,

皆照耀千古!

一千多年后的今天,

我们时常会通过这句诗,

来勉励自己,或激励身边的人!

这“长风破浪”之精神,

这“仰天大笑出门去”之豪迈,

这“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之自信,

已经成了中华大地的文化翘楚!

已经成为了所有中国人的精神脊梁!

李白,

终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直挂云帆济沧海!

他来到人世间吟唱,

谱下一个盛世精神的壮美篇章!

时代辜负了他的理想,

历史回应以万丈光芒!

《李白》影评(三):这部史诗影片,再现李白做官不成愤懑写诗,3首千古名作幕后故事

他在不同人眼里,有着不同的身份。

他是诗仙、酒徒,侠客、旅人。

他是李白。

2022年1月上映的纪录片《李白》,以壮阔雄浑的拍摄风格,讲述一生挣扎向上的普通人李白,如何成为盛唐时明亮的诗星。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很多诗人写蜀道难,唯有李白的诗让人荡气回肠。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咏叹月亮的诗歌也很多,只有李白的《月下独酌》,有和月亮同饮酒的奇异想象力。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盛唐时,文人有饮中八仙之名。只有李白写的《将进酒》气势磅礴,最让人难忘。

从这部影片,我们可以看到,这三首奇特雄浑的千古诗作,都诞生在李白仕途失败的失意时刻。

我们一起来看看李白做官不成,愤而作出3首千古名作的幕后故事。

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真实的蜀道,高耸入云的青山,登山之路奇绝,看弹幕有人惊呼,这样怎么敢上去。

可以想见,李白途经蜀道的心情,也是如此,才会感慨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影片里我们看到这首诗的幕后故事,24岁的李白,第一次千里迢迢从蜀地,来到长安,在附近的终南山等候玉真公主。

他安静等待数月,希望重视人才的公主,能举荐他入朝为官。可是空等数月,他并未得偿所愿。

心底郁结的李白,只能选择离开。

自小在蜀地群山长大的他,用乐府古题《蜀道难》书写心情。

自南北朝就有很多文人写蜀道难,李白一写,其他诗作黯然失色。

为什么,李白的诗作流传最广?

因为他不仅写亲眼看见的蜀道艰难,更写亲身经历的世道不易,仕途险恶。

就像大片中的航拍镜头,让我们感受到蜀道的高深不可测。

有人说,这首蜀道难是在青年李白第一次入长安,求官失败写成。

也有人说,这是李白辞别皇帝第二次离开长安,讲述仕途艰难之作。

无论是在李白的青年,还是中年入宫后所作,都是他遭遇仕途挫折,愤懑情绪下写成的。

可是李白的《蜀道难》有悲歌慨叹,却没有伤感,就像中国民族大学教授蒙曼的解读,李白的诗,始终有一种壮气在。

他用散文化诗句,层次错落,极尽变化,书写秦蜀间的高山峻岭奇峰险壑。

就算道路艰难,仍有壮阔之气,并不会深陷郁结,走不出来。

今日的我们,遇见人生的各种艰难,忍不住慨叹世道艰险。我们也可以大声吟诵《蜀道难》,开解自己。

哪怕道路难于上青天,我们也可以直面壮阔的人生,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如果说,李白写《蜀道难》是愤懑不得志的,书写世道艰难的作品。那么《月下独酌》就是他在看似得意,最靠近皇帝身边时,写下的寂寞作品。

42岁的李白,被唐玄宗召入宫中,他内心非常喜悦,终于可以靠近自己的政治理想。

纪录片中再现了,李白从快马入长安的雀跃欣喜,到后来失意,月下独酌的孤寂。

就像研究唐诗的蒙曼教授说的,李白志向是政治报国,皇帝看重的只是他的诗才。

他的翰林供奉职位,更像是一个艺术家职位,并不能干涉朝政。

在皇帝身边时,李白也写了一些佳作,比如赞叹杨贵妃的《清平调》,是流传至今的诗词名作。

为君王随时提供诗才赞颂盛世和佳人,这并不是渴望建功立业的李白内心所想。

他的诗中有三人,李白,他的影子,还有月亮。真实的世界只有他一人,诗中他看似自在饮酒,却充满孤寂无人理解的苦闷。

已在皇帝身边,李白依然做官不成,还因为他的倔强傲慢,得罪不少宫中红人,其中有高力士甚至杨贵妃。

就算是《月下独酌》这样的笼鸟之作,李白也写得超出常人,从对影成三人的奇特想象,到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仿佛就要冲出牢笼。

《月下独酌》诗作诞生后不久,李白就向皇帝请辞,唐玄宗赠金还乡。

当人们慨叹李白再次成为官场的失败者,他自己却转身走向壮游之路。

他的诗更加自在抒发壮阔豪情,再无笼中鸟的郁闷之情。

今天的我们,就算身处重重束缚,也可吟诵一首李白的《月下独酌》,相信自己可以跳出牢笼实现真正的人格独立。

从向往长安的愤懑,到身处长安的寂寞,再到离开长安的豪迈。

李白在人生不同时期的诗歌,都有盛唐气象。

为什么这样说?

最初渴望做官不得赏识,李白慨叹蜀道难,一唱三叹,如咏叹调一样气势磅礴。

长安寂寥,写明月,依然有奇异的想象力,自然抒发郁闷之气。

当时李白远离长安近八年,他和朋友曾夫子,丹丘生一起,来到黄河边。

更是表现出他的波澜壮阔的心境来。

纪录片《李白》为我们呈现了最精彩的黄河奔腾景象,我们仿佛能够理解诗人为什么会写出如此豪迈的诗句。

遥远的时空,黄河之水从天上来,奔流到海。父母的头发早上青丝,晚上就变成白发。

李白的诗歌,像是蒙太奇,从不同的空间传来。又像是穿越,从不同的时间来。

这种壮阔之感,几乎再无其他诗人能做到。

在刘慈欣的一部小说《诗云》中,一个宇宙超人的生命,展示近乎神创作诗词的星云,有人问人工智能,是否能写出超越李白的诗,它把所有汉字罗列出来,说一定可以有超越李白的诗,可是它无法检索出来。

李白的诗,就算是在未来超越人类的人工智能,也很难写出他的气势和精神品格。

李白在最失意的时候,依然写出得意须尽欢,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诗句。

这种心胸气魄,不可能再有人超越它。

当李白一次次求官不得,他写出一首首传颂千年的诗作,有的抒发愤懑之气,有的开解寂寥之心,有的抒发壮怀豪情。

今日的我们,同样可以在人生挫折时,像李白那样,走向更广阔的世界,有足够的自信超越自我。

人们说,诗仙李白只有一个,官员却有很多。

李白一生,求官不得,求道不易,最后他成就的不是道名官名,而是千古诗名。

看似并不坚定,却一生受到师傅道家纵横家赵蕤影响,他终其一生都渴望功成,然后身退。

50多岁的李白曾雄心勃勃加入永王幕僚,反而因犯案被流放夜郎,后特赦。

60多岁的李白依然想要应召入伍,建功立业,渴望功成身退,后病重去世。

李白一生,虽然没有达成功成身退的心愿,但他看似洒脱的诗作背后,其实有着一颗执着建功的入世心,也有修道的出世心。

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入世出世的矛盾冲突,让李白的人生充满了蓬勃向上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我们的人生,亦是如此,哪怕努力未必实现理想,心中信念依然不灭,未来终有所成。

今日话题:

你喜欢这部李白故事的纪录片么,为什么?留言区交流互动。

@怡儿话书影,用故事力,给生活加点能量。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