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柳林风声诺顿注释本》读后感精选

《柳林风声诺顿注释本》读后感精选

《柳林风声诺顿注释本》是一本由[英]肯尼斯·格雷厄姆 著 / [美] 安妮·高杰 编著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浦睿文化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8,页数:58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柳林风声诺顿注释本》读后感(一):《柳林风声诺顿注释本》:不止《柳林风声》及其注释

《柳林风声》似乎是名声不显,或许是我的错觉,但这本书我是在大学才接触并且阅读,在此之前,《小王子》的名声绝对是盖过《柳林风声》的,我或许是通过学习儿童文学的同学才了解有这么一本名著。

《柳林风声》讲述的是一群小动物的故事,有鼹鼠、河鼠、獾、蟾蜍。印象最深的应该是蟾蜍,这家伙很能折腾,会开车,也很有钱。这本“注释本”的“推荐序”开篇就说了,《柳林风声》具有“拟人化”的特点,并且是非同一般的拟人化,把动物与人相提并论,一些动物还自称“人类”,或许会让一些读者感到不爽,但对这一态度的人,序作者直言道:“我呸,那些蔑视拟人化动物的笨蛋,要我说啊,让他们全家都见鬼去吧。”

“注释本”并非只是《柳林风声》的原文加注释,乃至序或者后记,而几乎是包含了格雷厄姆背后创作《柳林风声》的所有故事。

“注释本”主要有四个部分,正文之前的部分,正文“柳林风声”部分,“信件”部分和“附录”部分,此处不记末尾的“致谢”和“译后记”。

在《序言》中,讲述了格雷厄姆一段人生,出生、成长,遇见妻子埃尔斯佩思,生下孩子阿拉斯泰尔,昵称“小老鼠”。他是《柳林风声》得以创作出来的重要人物。《柳林风声》的故事起先是格雷厄姆讲给“小老鼠”的睡前故事,随后经历一番波折,修修改改变成了我们看到的《柳林风声》。实际上,让格雷厄姆写一本新书,把这个故事出版,背后“小老鼠”的功绩很大。

但是《柳林风声》的出版并不顺利,虽然有人向格雷厄姆约稿,但是这些稿件在杂志所有者那里并瞧不上,几次三番被打回。《柳林风声》同时在英国和美国寻找出版商,但这两个地方要出版这一本书,都需要大费周折。拒绝一次又一次。但是转机出现了,美国在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表示对这部书的手稿很喜欢。鉴于此,美国的出版商同意了。当然,书籍的出版发行并不畅销,但并不妨碍之后,这本书成为了杰作。

阿拉斯泰尔是格雷厄姆和埃尔斯佩思的独生子,格雷厄姆十分喜爱这个孩子,但是阿拉斯泰尔不幸早夭。在“柳林风声”部分前,《序文》后,本书用《阿拉斯泰尔和〈乐思〉》较为详细地介绍了阿拉斯泰尔,同时还提及格雷厄姆故事中的原型。在这一篇文章的结尾处,作者如是写道:“《柳林风声》多亏了阿拉斯泰尔·格雷厄姆——此书的首任编辑和合著者。有了他,做父亲的那个男人才得以开始讲述有关鼹鼠、河鼠、蟾蜍、水獭、獾的故事。”

其后,文章《〈柳林风声〉:不同插画家的不同版本及其他》有对《柳林风声》的插画进行了梳理,图文并茂。

在“柳林风声”部分后的“信件”,有格雷厄姆给儿子阿拉斯泰尔的信,有家庭教师写给阿拉斯泰尔母亲埃尔斯佩思的信,我们可以近距离地看到格雷厄姆和阿拉斯泰尔的故事。

在“附录”部分,还有文章《阿拉斯泰尔·格雷厄姆的书架》、《相关评论》、《肯尼斯·格雷厄姆谈删节》和《乡村的潘神:四月随笔》四篇文章,更像是此书的“番外”,但对了解本书也极有意义。

总之,《柳林风声诺顿注释版》不止《柳林风声》以及注释,还有背后的创作故事、人物等等。要读懂《柳林风声》,了解《柳林风声》,此书是必不可少的。

《柳林风声诺顿注释本》读后感(二):柳林的风声,孩童的心声

其实,关于这本儿童书籍《柳林风声》,我早就有所耳闻,知道它是一部十分了不起的儿童文学经典。但种种缘故,一直未能拜读,这次有幸湖南文艺出版的诺顿注释本,实为幸事。本书的作者肯尼斯·格雷厄姆,是英国一位极具影响力的童话作家,生于英国苏格兰爱丁堡,不幸的童年使得他自幼经历颠沛流离,父母的早逝几经辗转最后由外公外婆抚养。他小时候流连的田野风光,后来成为《柳林风声》中鼹鼠、水鼠、獾与癞蛤蟆先生结伴畅游的世界。

他喜欢自然和文学,业余研究动物和写作,很早就是一位很有名气的作家。《柳林风声》是英国作家肯尼思•格雷厄姆的代表作,以他讲给天生患有眼疾的儿子的故事为基础创作而成。在他的独生儿子6岁时,他为儿子编讲故事,儿子听得入了迷,暑假也不肯到外地去过,他只好答应用写信的方式把故事继续写给他看。1907年他写给儿子的一扎信,就是童话《柳林风声》的基础。虽然肯尼思·格雷厄姆的童年充满烦恼,但他创作出的《柳林风声》的基调却是甜美的。或许肯尼思·格雷厄姆发现,唯有在这些林间动物的身上,生命里蛰伏的希望与爱才能萌芽。柳林间的风声,其实在每颗心上吹拂。格雷厄姆酷爱大自然,在他的笔下,对自然的描写及其流畅、丰富。《柳林风声》在1908年出版,被誉为英国散文体作品的典范。

《柳林风声》是以动物为主角的童话,文笔典雅,描写细致,富含哲理。书中塑造了几个可爱的动物形象:胆小怕事但又生性喜欢冒险的鼹鼠,热情好客、充满浪漫情趣的水鼠,侠义十足、具有领袖风范的老獾,喜欢吹牛、炫耀、追求时髦的蟾蜍,敦厚老实的水獭——他们生活在河岸或大森林里,有乐同享。有难同当。故事主要讲述了一只靠祖产过活,挥霍浪费,追求新鲜事物的蟾蜍,因任性妄为而锒铛入狱,家业也被坏人抢走。最后,蟾蜍在鼹鼠、河鼠和獾的帮助下,智斗黄鼠狼,把家业夺了回来。后来在朋友们的帮助下,蟾蜍改过自新,改掉了胡乱挥霍、任性自大的坏毛病。

本书是深沉父爱的见证,是关于家园的绝美童话,让心灵在无尽幻想中获得自由。书中以四个拟人化的小动物为主角,描绘了森林里的几个动物伙伴之间的故事。他们在野林中从互相结识,在冒险中不断地认识自我,改正缺点,加深彼此的友谊,最后共同冒险合力保卫家园。全篇通过小动物的视角,生动、细腻地呈现了美丽的田园风光,而作者笔下小动物之间的友情和关爱更是纯真动人,充满了真挚而深刻的生活哲理。

《柳林风声》用诗意的语言,洗涤了世俗的尘埃,为孩子们营造一片纯净的天地,让孩子们在温馨的故事里体会友谊、成长、爱与力量,学会爱朋友,爱自己,爱动物,爱自然。愿柳林和畅的风,吹拂在每个孩子心上……本书从动物的视角来观察和感受大自然及人类社会,逆转了动物被客体化的传统叙事。整个故事夹杂着泥土和原野的气息,展示了一幅悠闲惬意的乡村画卷。

《柳林风声诺顿注释本》读后感(三):不仅是经典文学重版,也是很好的文学史、文献研究书籍

笔记

.

鼹鼠、河鼠、蟾蜍、獾……

这些动物,仿佛人类小男孩,在成长过程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柳林风声》唤醒童年记忆,英美读者,包括我们,都能从中发现许多熟悉的、亲切的象征意义。

小男孩们有些闹腾、有些鲁莽、有些爱吹牛皮,但本质都憨厚淳朴,根植于旧世界的品格。

.

河畔是人类的栖居地和历史的发源地。从《奥德赛》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与这些伟大的冒险故事一样,《柳林风声》的背景地也设置在河道。

鼹鼠、河鼠、蟾蜍的遭遇,让我想起一连串画面,从中世纪骑士的倒霉旅行到爱德华时期由乡郡初抵都市的笨拙大学生,那些难以融入其他阶层交际场合、努力保持体面而又不时惹人发笑的年轻人们。

.

蟾府、鼹家,堂皇的高宅和静谧的农舍。“紫色对叶莲蕞早露面,在镜子般的河水边沿抖动着团团簇拥的花朵……柔肠百转的柳草,宛如一抹粉色的落霞,也款款登场了。”

随便翻开一页,就能找到“湖畔派”式的浪漫笔调。这是华兹华斯的世界,是莎士比亚式的遥远故园,是为“伊萨卡”情结的读者所构建的桃源。

.

童话回应了现实的场景。从鼹鼠离家开始,这段欢快的书写是以维多利亚时代的玩笑话开场的,随着故事的推演,爱德华时代的现代化气息逐渐取代了维多利亚式的鸣响。年轻人已经不愿意像他们的祖辈那样安逸地待在世传的乡村生活了。

蟾蜍不再划船了,现在,他迷恋“扑哧扑哧”吐着黑气儿的大铁兽,汽车成了渴望的对象,甚至不惜为此犯/罪,这是工业文明时代的欲求。

.

格雷厄姆以野外丛林隐藏的危险喻示现代危机,小伙伴们团结一心重新夺取蟾府,则意味着他所维护的阶/层理想与价值观的回归。

蟾蜍的历险带我们走遍了现代英国的几处重地:酒吧、监/yu、洗衣房、铁路。每段历险都切入了历史的一个侧面,该书的注释有详细的解说。

.

诺顿注释本非常好,从序言和附录的信件,我理解了格雷厄姆的亲子关系,为“小老鼠”掬泪,《柳林风声》诞生于格雷厄姆对儿子的私语。

全书插图丰富,每章注释翔实细致,包括写作历史背景,暗语俚语的解释,对于其他作品的借鉴和化用,各版本的对比研究,等等。这些注释不是简单的词语解释,就像是历史文化小随笔,本身也具有可读性,从中可见作家生活与时代风貌。

它不仅是经典文学重版,也是很好的文学史、文献研究书籍。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