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给孩子讲封神演义》读后感100字

《给孩子讲封神演义》读后感100字

《给孩子讲封神演义》是一本由赵卓筠著作,海豚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68,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给孩子讲封神演义》读后感(一):暑假就让孩子读这版封神演义吧,精彩故事加上正能量导读定会让孩子获益匪浅

姬昌的大儿子为什么不叫姬某某却叫伯邑考? 姜子牙为什么有那么多名字? 鹿台历史上真的存在吗? 易经八卦是骗人的吗? 《封神演义》的故事大家应该都很熟悉,但提起其中历史文化相关的内容,如上面这些问题,你能给孩子讲清楚吗? 儿童节马上要到了,如果你不知道要给孩子送什么礼物?建议送一本特别适合小学生读的《给孩子讲封神演义》。 如果孩子读完一部流传甚广的传统经典书籍,却只记住了几个打打闹闹的故事,相关的历史文化一概不知,那就无异于买椟还珠了。 这本《给孩子讲封神演义》不仅让孩子了解「封神演义」的传奇故事,更接触到相关的历史背景和传统文化知识,以及以今天的价值观,这部古典名著能带给我们的启示。

这本书以《封神演义》原著小说为底本,除去已经不合时宜或者少儿不宜的内容和细节,将整个「武王伐纣、姜子牙封神」的过程整合凝练成52个简短有趣的小故事呈现给孩子。90后作家赵卓筠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流畅的文笔,改编后的故事同样精彩纷呈,引人入胜,我家大宝非常喜欢。

这本书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精彩的导读部分。如果只让孩子读完故事,孩子可能只看个热闹,记住几个核心人物和经典的场面就完了。 但在这本书中,对应每一个故事都有相应的背后的故事解读,以及历史文化方面的引申补充。 解读部分三观很正,实事求是,不粉饰历史和人物,也不一味批判,而是结合当时的习俗观念等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 多读这类书,不仅能拓宽孩子的视野,还能提高思辨能力。

除了列出了完整的《封神榜》名单,以及人物关系图,作者还花了很大的篇幅对全书中值得立传的人物,专门拉出来单独评析。人物性格、行事准则,当时的背景等,让孩子理解一个人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 点评中也渗透了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引导,非常不错。 总之,《给孩子讲封神演义》这本书图文并茂,兼具通俗和深刻,做得很用心,是中国传统文化故事类书籍中难得的精品。

我家大宝本来就喜欢读书,尤其这种带有神魔传奇色彩的故事,直接能把他的魂给勾走,这本《给孩子讲封神演义》他同样看得不亦乐乎深陷其中。

《给孩子讲封神演义》读后感(二):读好绘本,树立正确史观

小孩子因富有好奇心和童趣,总会用探索的眼光了解我们生存的宇宙和世界,每个人都不例外。小时候总是很好奇那些神,鬼,仙以及遥远时代的我们的祖先,而《封神演义》的故事完全满足了和我一样孩子的需求。在没有读这本书前,我对《封神演义》的故事只停留在小时候看过的几部电视剧上,没有建立体系,电视剧也看得断断续续,不知道故事完整的起承转合。当读完时,有种“哦,原来故事是这样呀”的感叹。 《封神演义》的故事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可见故事富有趣味性。而这正好满足了每个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欲。孩子的爸爸妈妈可以陪伴孩子一起读书或者孩子一个人阅读也可以,故事读起来很有趣,还可以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封神演义》讲述的是仁爱有义气的周讨伐不仁的商纣王和商朝的故事。最为商朝的王—纣王非但不是一位有作为的君主,自身还有很多不足,暴虐残忍,喜好美色,耽误国事,引起了大家的愤愤不满。纣王对此并未有所悔改,仍是一意孤行,惹得民怨四起,哀声哉道。此时,就有仁爱善意的人出现,为了大家能更好地生存下去。诸侯姬昌和儿子姬发,能臣姜子牙等人不忍生灵涂炭,起兵讨伐。在讨伐过程中,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队伍渐渐扩大。在讨伐的过程中,有不少的人因此而殒命,死后被列入封神榜,这也是《封神演义》名字的来源。故事的结尾是正义的周取代了商,建立起仁爱友善的周,百姓因此而安居乐业。 故事不仅靠情节来推动发展,更是需要一个个性格鲜活的人物。姜子牙为了人间疾苦,成为周的谋臣讨伐商朝。“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歇后语大家都听过,姜子牙等待真正求贤如渴的人来拜访,解救苍生大济。姜子牙每次都在紧要关头出谋划策,想办法解决问题,真是辅佐姬昌与姬发的能臣良相。故事在刻画人物时,不仅有好的人物,还有很多反面角色,这也是编者所谈到的“脸谱化人物刻画”。脸谱大家都知道,是戏曲中表达人物的形象一种手法。红脸象征着忠诚,白脸象征着邪恶……我们看戏曲时,通过人物脸上脸谱的颜色就能够知道这个人的好坏,从而有鲜明的喜好和厌恶的感情区分。 这本书中还有很多的历史知识的科普,不仅读了故事,还能增加自己的历史知识。编者对于“伯邑考”这个名字提出来自己的疑问,我小时候也在想“为什么姬昌的儿子一个是姬发,另一个却是伯邑考”。作者对此提出来自己的看法和推测。古代对兄弟按大小依次有“伯,仲,叔,季”的称呼叫法。伯邑考是姬昌的长子,所以称为“伯”,而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也被称为“刘季”;推测“考”字则可以想想“如丧考妣”这个成语,这个成语意思是“好像死了父母一样伤心难过”,“考”可能是后世对姬昌长子去世的一种说法。所以,编者根据以上推测,姬昌长子的名字可能是“姬邑”。在当时,都城被称为“邑”,虽然伯邑考离去的早,商朝还没有被推翻,也不可能有自己的国都,但却可以看出姬昌对儿子伯邑考抱有很大的期望这一事实。在编者讲述这个事时,我就学到了很多的历史小知识,古代人称呼的排序,现在的一些成语的含义与历史来源有何关系。一边读了历史故事,又可以增加很多历史知识,学习的过程不会有任何负担,并且还十分有趣,何乐而不为呢。 在这本书的前面,作者就写出《封神演义》的故事,艺术造诣很文学造诣很高,但因为时代与思想的限制,有些不足之处。给每个将要读这本书的人一些提醒,小孩子在读时不仅仅满足于故事的趣味性,更要通过看故事,来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和价值观念,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作者把这一观念贯穿全书的始末,每篇的故事的旁边都有作者作为一个如今时代的人对这个故事的评价和分析,让我们从阅读历史和神话故事中,树立自己的正确的历史观念,成为一个价值观向上的人。我们不仅仅要读书学习知识,更要借助书本的知识成为一个好的人。

《给孩子讲封神演义》读后感(三):读好绘本,树立正确史观

小孩子因富有好奇心和童趣,总会用探索的眼光了解我们生存的宇宙和世界,每个人都不例外。小时候总是很好奇那些神,鬼,仙以及遥远时代的我们的祖先,而《封神演义》的故事完全满足了和我一样孩子的需求。在没有读这本书前,我对《封神演义》的故事只停留在小时候看过的几部电视剧上,没有建立体系,电视剧也看得断断续续,不知道故事完整的起承转合。当读完时,有种“哦,原来故事是这样呀”的感叹。 《封神演义》的故事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可见故事富有趣味性。而这正好满足了每个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欲。孩子的爸爸妈妈可以陪伴孩子一起读书或者孩子一个人阅读也可以,故事读起来很有趣,还可以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封神演义》讲述的是仁爱有义气的周讨伐不仁的商纣王和商朝的故事。最为商朝的王—纣王非但不是一位有作为的君主,自身还有很多不足,暴虐残忍,喜好美色,耽误国事,引起了大家的愤愤不满。纣王对此并未有所悔改,仍是一意孤行,惹得民怨四起,哀声哉道。此时,就有仁爱善意的人出现,为了大家能更好地生存下去。诸侯姬昌和儿子姬发,能臣姜子牙等人不忍生灵涂炭,起兵讨伐。在讨伐过程中,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队伍渐渐扩大。在讨伐的过程中,有不少的人因此而殒命,死后被列入封神榜,这也是《封神演义》名字的来源。故事的结尾是正义的周取代了商,建立起仁爱友善的周,百姓因此而安居乐业。 故事不仅靠情节来推动发展,更是需要一个个性格鲜活的人物。姜子牙为了人间疾苦,成为周的谋臣讨伐商朝。“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歇后语大家都听过,姜子牙等待真正求贤如渴的人来拜访,解救苍生大济。姜子牙每次都在紧要关头出谋划策,想办法解决问题,真是辅佐姬昌与姬发的能臣良相。故事在刻画人物时,不仅有好的人物,还有很多反面角色,这也是编者所谈到的“脸谱化人物刻画”。脸谱大家都知道,是戏曲中表达人物的形象一种手法。红脸象征着忠诚,白脸象征着邪恶……我们看戏曲时,通过人物脸上脸谱的颜色就能够知道这个人的好坏,从而有鲜明的喜好和厌恶的感情区分。 这本书中还有很多的历史知识的科普,不仅读了故事,还能增加自己的历史知识。编者对于“伯邑考”这个名字提出来自己的疑问,我小时候也在想“为什么姬昌的儿子一个是姬发,另一个却是伯邑考”。作者对此提出来自己的看法和推测。古代对兄弟按大小依次有“伯,仲,叔,季”的称呼叫法。伯邑考是姬昌的长子,所以称为“伯”,而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也被称为“刘季”;推测“考”字则可以想想“如丧考妣”这个成语,这个成语意思是“好像死了父母一样伤心难过”,“考”可能是后世对姬昌长子去世的一种说法。所以,编者根据以上推测,姬昌长子的名字可能是“姬邑”。在当时,都城被称为“邑”,虽然伯邑考离去的早,商朝还没有被推翻,也不可能有自己的国都,但却可以看出姬昌对儿子伯邑考抱有很大的期望这一事实。在编者讲述这个事时,我就学到了很多的历史小知识,古代人称呼的排序,现在的一些成语的含义与历史来源有何关系。一边读了历史故事,又可以增加很多历史知识,学习的过程不会有任何负担,并且还十分有趣,何乐而不为呢。 在这本书的前面,作者就写出《封神演义》的故事,艺术造诣很文学造诣很高,但因为时代与思想的限制,有些不足之处。给每个将要读这本书的人一些提醒,小孩子在读时不仅仅满足于故事的趣味性,更要通过看故事,来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和价值观念,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作者把这一观念贯穿全书的始末,每篇的故事的旁边都有作者作为一个如今时代的人对这个故事的评价和分析,让我们从阅读历史和神话故事中,树立自己的正确的历史观念,成为一个价值观向上的人。我们不仅仅要读书学习知识,更要借助书本的知识成为一个好的人。

《给孩子讲封神演义》读后感(四):看错眼缘非常可怕!商纣王的一次出访,埋下王朝覆灭的地雷

无论大人还是小孩,在中国,大家都听说过《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这四大名著,他们也以英雄基调,或者历史故事、儿女情长等特色,俘获了很多人的心。

不过,今天笔者要说的是另外一部古典巨著《封神演义》,它兼具历史性与神魔属性,详实具体地刻画了很多英雄,也成为近年来影视剧取材的重要出处。

但跟《西游记》类似,甚至还有超越的是,《封神演义》里有很多不合时宜的宣教成分,大人可以注意区分,三眼两眼并过去,孩子如果看,可能就会不加思考地全盘接受,这显然是不可取的。

幸运的是,笔者最近看到了一本《给孩子讲封神演义》,这本书是由新锐儿童文学作家赵卓筠所著,通过改写《封神演义》,抛去原著中陈腐的封建思想与不适宜儿童阅读的细节,并附上引申解读,包括对原著深意和传统文化内涵的解读,呈现《封神演义》本身的文化内核,兼顾趣味性和知识性,让古典名著呈现出新的风貌。

这本书共52个分镜,每个分镜相应的故事以原著为主,再配以精美的插图,是非常不错的亲子读物。

我们以书中的第一分镜“纣王题艳诗”为例,来给大家解析一下书里的好处。

这一部分改自《封神演义》“第一回 纣王女娲宫进香”,原文刚开始是一首长诗,回顾了从盘古开天辟地到商周交替的历史,接下来还有一长段讲述殷商开国之君成汤和纣王继位的过程,给孩子看的当然不能这么讲,略去大半的内容正合适。

待到纣王在群臣进谏下去女娲宫,其中也有多段诗词来展示景象和他的内心独白,这显然对孩子来说是多余的,需要进行合理的删减。

而在写道纣王看到女娲美貌,起了色心进而题诗时,原著中的言辞比较大胆,这对孩子来说也是不合适的;女娲发现纣王的艳诗后,召集狐狸精等妖怪对付他,这其中的曲折原著也花了不少笔墨,赵卓筠进行了适当删减和改写。

从内文中的取舍就能看出作者的确是读懂了《封神演义》,也深知孩子的心理需要,留下了最好的那一部分内容。

而在后续的各个分镜里,作者也果断把那些稀奇古怪的神魔情节删去,保留和补充了大量历史文化因素,使得孩子在读书的过程中,能够学到最多的知识点。

学习古代的优良文化,是时代的需要,而《给孩子讲封神演义》就做到了这一点,再加上大气精美的配图,让这本书成为阅读的精品,同时也值得珍藏。

《给孩子讲封神演义》读后感(五):《封神演义》的深度演绎

前些日子读过这个系列的《给孩子讲西游记》,翻开这本感觉更加惊艳!封面上群仙斗法的热烈场面精彩纷呈、夺人眼球。哪吒、太乙真人、杨戬这些我们小时候在动画片和小人书里经常见到的人物栩栩如生地呈现在面前,一种亲切感扑面而来。 从前并没有完整地读过《封神演义》原著,这部作品在中国古代文学历史上的地位总是比四大名著要差一些。但是看到这四个字就不禁想起小时候看过的电视剧《封神榜》。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当看到纣王暴虐,设计了炮烙之刑、虿盆、把人剁成肉酱等残忍的刑罚时,电视剧里的那些情节就清晰地浮现在了脑海里。可见当时幼小的心灵受到了多么严重的震撼!当然在这本书里作者对这些暴力情节都进行了删减,所以绝对是健康的。

本书在一开始的导读里对《封神演义》这本作品的来历和内容进行了概括。这部作品本没有什么正式的作者,是对于宋朝说书艺人的说书内容所进行的整合。其主要内容是在武王伐纣的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加入神话成分融合而成。最大的看点是神仙们分成阐教和截教两个阵营,分别帮助周族和商王朝,互相斗法布阵,最后阐教协助周族伐纣成功之后立了封神榜,将战死的人全都封神。本书在最后还列出了封神榜的名单。 这本书的开本相当大,与作品的知名度特别相称。正文中左页是根据原著进行的适合青少年阅读的改编,右页是对应内容的精美插画。改编后的内容读起来非常顺畅,过于暴力或价值观有偏差的部分都进行了调整,特别适合小学生阅读。插画质量极高,色彩饱满,人物生动,十分吸引小孩子。虽然孩子对于《封神演义》这整个故事还不太了解,但是其中哪吒闹海、姜太公钓鱼等故事是小孩子们所熟知的。所以可以通过亲子共读的方式来阅读这本书。

此外在左页上除了一半原著改编内容,还有作者根据相关内容提出的问题及解答。比如在“哪吒闹东海”一章,作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哪吒其实是个‘熊孩子’?”因为在我们一般所接触到的有关哪吒的神话故事中,特别是在动画片里,都将他塑造成了一个活泼调皮但是敢作敢为、有情有义的孩子。但是在这里作者却根据原著内容揭示出哪吒其实是一个杀心比较重的有些乖张的孩子。但是作者对于原著这样的刻画是持肯定态度的,因为很多古代作品在塑造人物时都非常脸谱化,非黑即白,非善即恶。但是《封神演义》在刻画哪吒等人物时赋予其优点但是同时也有缺陷。这样人物比较饱满、立体。在这一点上做得最好的名著作品应当属《红楼梦》了。除此之外,原著在某些观念上比较陈旧,作者也对其进行了抨击。比如邓婵玉嫁给土行孙,龙吉公主嫁给洪锦,这其中凸显着很强烈的宿命论和贞洁观。这都是不可取的。

特别喜欢这个“给孩子讲名著”系列,它让我们对中国古典名著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非常期待其他三本名著的精彩演绎。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