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不为所动的读后感大全

不为所动的读后感大全

《不为所动》是一本由[美]朱迪斯·欧洛芙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页数:2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不为所动》读后感(一):自卑导致的高敏感患者?

一个播客里推荐的、只能当一本入门级别的书来看。全书看完、不可能每章节都是亮点、尤其其中主张一些玄学来帮助自己改善、让我匪夷所思。若说把他当成一份高敏感人群的为人处事的guideline、我更愿意认为她是给自卑以及高敏感人群的一份鸡汤。

对我而言、我的情绪高敏感源于自卑、因为害怕别人对我指指点点、怕别人对我有不好的评价、怕别人不喜欢我等等、所以我养成一个习惯:对周遭一切的“过分解读”。很累、但是自卑导致的下意识举动完全无法更改。

作者的一些方法论用于自卑患者很是合适:学会接受自己(自卑也好、高敏感也好、正常看待、无需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努力与其和解、努力做到自洽、你的优点就是你的缺点、你的缺点也恰是你的优点。也不用对号入座、每个人的思想都与众不同、作者去强调利用玄学或者类似躲避方式去调节、尽管不太认可、但也算一种缓冲方式了。

不必对此书寄予厚望、只是看完之后会更加理性的看待自己、告诉自己:我、无论怎么样都是正常的、因为我与众不同

《不为所动》读后感(二):对号入座 看了个寂寞

首先承认,这本书没有看完,因为我“不为所动”。很怀疑是否对真正的高敏感人群有用,期待有真正的高敏感人群给出阅读体验。

当别人这样评价我:你太敏感了!我感到的是羞耻和抱歉。因为这意味着,我多想了/反应过度/自寻烦恼。

久而久之,抱怨或者倾诉时会有所保留。不让情绪侵泄而下。而且,无论是多亲密的朋友、伴侣,总有一次是对你的倾诉感到疲惫和不以为然(哪怕是无限包容的妈妈!),敏感人群当然会在第一时间发觉,理解的同时默默受伤。

这本书说,本书的目标是分享如何成为身心平衡、活力充沛、幸福快乐的共感人。对于共感人的定义非常详细准确,易于对号入座。

书里也有些比较奇怪难理解的:共感人能感到他人的能量磁场、能量连接什么的;用能量防护罩(“感觉自己与圣神的生命能量“普拉纳”连接在一起”,并对防护罩说谢谢。)来预防共感超载的问题。

可能是我太唯物,get不到理念。

内容有不少细分场景,包括与伴侣、原生家庭、朋友、自我成长的关系,解决方式基本相同,总而言之就是使用冥想(能量防护罩)、远离、保持距离的方式,不接收过度信息,并且请朋友和家人理解,同时保持感恩的心和规律运动。Over

思维是很难控制的,敏感人群大多知道是自己多想了,就是控制不住。可能冥想是有用的,像锻炼意志力一样,反复地提醒自己,会改善一些吧。

《不为所动》读后感(三):一本高敏感人群的指南

一本我想要背诵全文的书籍。(也没这么夸张)

我一直清楚自己是一个“敏感”的人,容易感官过载,容易受到周围环境气氛的影响,太容易察觉别人的情绪变化,然后太多人告诉我,这就是太敏感了,在生活中会自寻烦恼,好像“敏感”的特性会让人处于一种劣势,很感谢有很多关心、在乎的人会给我这么说,但是我一直疑惑,如果这是一个不好的东西,那我该怎么修正?很多人给的意见就是,不要想太多。可是往往这么给建议的人们,都不会想太多,很大概率他们不是太明白,他们口中的“敏感”是自发的,无意识的。

我一直不太喜欢听到:“你太敏感了。”因为我一直觉得是我察觉到了更多,而不是我太“敏感”了。关于“敏感”这种说法,在我看到这本书之前,隐隐约约觉得不是这么回事,但是我没有办法给人解释,真的不是“敏感”的问题,所以很长时间内我也将自己的一些认知划归为“敏感”的范畴,但我深知不是,因为感官敏锐、容易感知周遭变化不是一种错误,一直以来我都坚信“敏感”是一种力量,只不过这种微妙的能力我还没能够很好的控制或运用。

直到遇到这本书,这本书像是我的一本指南,告诉了我的“敏感”是什么?那些控制不了情绪从何而来,来时又该如何处置。也告诉我,人类各有不同,大家的打开方式不同,不断认识自己也是人生奇妙之处。

很幸运今年遇到了一些人,能有心与心的对话,能够有机会去接触到他们本真的样子,在和他们的对话中,我逐渐感知到了“敏感”的力量,也从他们身上知道了,我对周遭人事物的敏锐性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天赋,我希望今后我能够控制好我的感知力,再提升我的觉知力,能给周围人带来

《不为所动》读后感(四):被母亲霸占的人生

最近疯狂输入心理学相关的书籍和知识,即使有评论说《不为所动》过于肤浅和啰嗦,但它仍给了作为高敏感共感人的我极大的安慰,可以说是内心的抚慰,这世上有这么多人,唯独《不为所动》坚定地支持我的感受并非“想太多”。当然我也并不极端的认为高敏感型人真如书中所描写的那样是完美的NPD受害者和“异路天才”,它像我童年用过的手帕,紧紧攥在手里就有力量,所以我的五分并不客观,但我推荐给同样脆弱且需要安慰的共感人。最近还看了荣格、马斯洛等等心理学家对于NPD人格分析的理论,我有一个强烈的感觉,那就是我的NPD母亲剥夺了我的人生。从我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就注定是她亲自锻造出来的傀儡。她曾无数次很骄傲的对年幼的我诉说怎样在已经拥有一个儿子的情况下固执己见的要拥有一个女儿,详述她拥有一个女儿的好处,并将对于公婆的愤恨藏在我的名字当中,她很得意的回忆年幼的我怎样在爷爷奶奶面前大声解释自己名字的由来,气的两个老人哑口无言。从小我就听她诉说她爷爷辈,父母辈,远亲紧邻乃至她成长过程中事无巨细的故事,她的工作,爱情,事业上的委屈,姑嫂关系,她朋友的八卦,她的一切我都如数家珍,直到长大以后才发现并非所有人都承担着父母辈的回忆和经历,甚至连一起长大的哥哥也不用。我原本是一个全新的生命,在我的人生前二十年,应该享受着自己的朋友,爱好,学业,爱情,这些才是应该萦绕在我心头的珍贵的经验和回忆,统统被母亲的故事填满。她可以随意处置我的书籍和磁带,去商场退掉我和朋友一起买的少女内衣,重新买回中年妇女才会穿的款式,她把正在院子里和朋友一起玩耍的我叫回家,只为欣赏她刚刚重新摆过的家具格局,她和父亲吵了架,把已经熟睡的我叫醒,叫我和上中学的哥哥在夜里出门寻找负气出走的父亲。在我在写作上显露才华并立志想当一个作家的时候,要求我要为她“坎坷”的一生写一本回忆录。而年少的我单纯的心系母亲的梦想,即使不在她身边,也会时不时的回忆起她的种种“委屈”,为她身边潜在的“危险”盘算对错。她很成功的在我的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她的蔓延的精神的种子,这颗种子随着岁月和她无时无刻地浇灌在我身体里生了根,要想拔掉,我要丢半条命。我呢,作为一个全新的生命的我的那颗种子呢,我把它看作墙缝中的杂草,它没有占据有利的位置,没有得到最好的滋养,但它仍然顽强。我的梦想,感受,爱好,爱情,学业,事业,这些母亲拿来和别人闲聊的八卦,它是母亲眼里的杂草,那也是我的杂草,是我用前半生无数深夜的眼泪和失眠,纠结和反省,读书自救,胆怯尝试,如孤勇者般养大的杂草。我要重新拿回我的人生了,从今天起,做一个自私的人,只写我自己的故事,我要滋养的我杂草,铸成一道高墙,我要拦住那些蔓延的寄生的根系,为我未来的孩子(如果有幸)拦出一片干净的大地,有它自己的土壤。人生短暂,我不要糊涂的活着,我要我是我。

《不为所动》读后感(五):记录一些有启发/共鸣的点

1. 远离“能量吸血鬼”

书里提到,和某种类型的人相处会更容易让高敏感人士感到疲惫,心灵更容易受到伤害,作者把这类人叫做“能量吸血鬼”。

比如自恋狂就是其中一种“吸血鬼”。自恋狂常常过度膨胀自己的重要性,随时都要成为注意力的焦点,需要别人无止尽地赞美他们。如果我们没有顺着他们的意,就会被他们冷漠以对,或者用其他方式惩罚我们。他们会打击我们的自尊心,永远把问题怪罪到另一方头上,从不觉得自己有什么责任。而共感人偏偏同理心强,能轻易察觉到他们的需求,同时善于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长此以往,自恋狂只会让共感人感到身心俱疲。

针对此,书里提到了一些应对自恋狂的具体方法,比如:不要期待自恋狂能理解别人的感受;不要爱上自恋狂;尽量切断联系,继续前进,不要回头等等。

这一部分让我很共鸣,因为自己在生活中确实接触了有“自恋狂”属性的人,和他们相处让我倍感疲劳,这让我苦恼了一段时间,反思自己是不是不够包容,但读到书里的这一段,让我意识到,原来是因为性格的原因,和这类人相处确实会令我疲惫,我让我应该做的,不是指责自己,而是尽量保护自己。

另外,书里还提及了其他几种“能量吸血鬼”,包括:愤怒狂;受害者;热爱小题大做的人;控制狂与爱批评的人;讲个不停的人;消极反抗的人

同为共感人的你,如果在生活中遇到了这种类型的人,记得不要过于向内自省,寻求相处之道了,有的时候,在不伤害对方的情况下适当远离,然后去寻找那些正能量的,同类的,或者能“看到”你的敏感灵魂的人,他们会给你带来极大的抚慰。

·

2. 坚持和善但坚定的界限,遵从内心,说出自己的需求

高敏感人常常会把别人的痛苦和需求也当做是自己的分内事,所以常常沦为“滥好人”——过于nice地承担下太多自己不该承担的事务,让自己辛苦劳累,但不一定能得到对方的尊重和感谢。在这点上,设立明确坚定的界限是很有必要的。

另外,一定要学会说出自己的需求,这也是我近期正在练习的。自已一直在努力做懂事的乖宝宝,但是有时候会委屈于“我为什么没有糖吃”。观察那些“有糖吃”的人,发现他们常常会明确地说出自己的需求。其实有时候对方想对你好,或者对方没有那么敏感,没有及时体贴到你的需求都是正常的,对方可能并没有想要伤害我们,只要我们可以真诚地说出自己的需求,就会好很多。

·

3. 疗愈自身的情绪问题,是减少外界影响的第一步

书里反复提及,共感人越是有自己尚未排解的心结,就越是容易吸收到他人情绪上或肉体上这方面的痛苦。我们可能更容易感知到并且在意那些自己本身尚未疗愈的情绪问题,或者我们可能和对方有共通的、存在畸形安慰的情绪关系。所以,想要减少外界情绪对共感人的影响,就需要我们首先主动去处理自己的恐惧、愤怒、焦虑,当我们解决了自身的问题之后,可能回头会发现,那些我们曾经在意的情绪,如今已经不再会引起我们内心的波澜了。

·

最后,想用书里的一段话结尾,希望善良温柔的高敏感朋友,可以感知到你们的珍贵(隔空拥抱~)——

“你的存在、你的温柔、你对天地万物的喜爱,对你自己、对他人来说都是一份美好的礼物,你的直觉、善解人意,能够抚慰人心。我希望各位爱惜自己,欣赏自己的真诚,喜欢自己感知万事万物的能力。你要知道自己是一个很独特、很完美的人。当你看见真正的自己,就能成为一个完整而有深度的人,让共感成为一种美好的能力——那是最关键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