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给孩子的哲学探险故事》读后感1000字

《给孩子的哲学探险故事》读后感1000字

《给孩子的哲学探险故事》是一本由海天著作,低音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32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给孩子的哲学探险故事》读后感(一):亲爱的,对孩子真正的爱,是陪孩子慢慢长大

文|琪雪 【原创不易,且看且珍惜】  爱因斯坦曾说:“我没有特别的才能,只有强烈的好奇心,永远保持好奇心的人是永远进步的人。”而一个人最好好奇心的时候,莫过于小时候。 经常会听到身边小孩问爸爸妈妈各种问题:“我们为什么活着?”“人死了去哪里了?”“我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地球是圈的?”这一个个可可爱爱的问题,代表着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 可遗憾的是,很多父母并没有珍惜孩子这珍贵的好奇心。他们或是随意给一个答案,或是干脆不回答。 无论哪种做法,都伤害孩子求知欲,也失去了陪伴孩子长大的机会。 可偏偏有这么一位爸爸,虽然工作很忙,却愿意用另外一种身份引导孩子思考,让孩子学会如何思考。这位爸爸就是《给孩子的哲学探险故事》一书中的人物。 《给孩子的哲学探险故事》被大家称为中国版《苏菲的世界》,被儿童文学理论家方卫平撰序推荐。书中以孩子感兴趣的探险故事为主线,利用游戏和图片引导孩子探索哲学,认识世界。  奇思妙想,勾起孩子探索欲 书中主人公奇奇是一个活泼好动的男孩,每天脑子里都有很多奇奇怪怪的想法。可是,和生活中大部分孩子一样,他没有选择和父母分享他的想法。因为害怕不被父母理解,害怕引来父母的责备,更害怕成为别人眼中不一样的小孩。 因为一场奇怪的梦,让他开始思考人生和死的问题。他认为,既然人早晚有一天要死,那么为什么要辛苦学习,有什么意义呢? 这个想法困扰了他很久,让他失去学习的动力,也没有了探索的欲望。 再一次偶然的谈话中,奇奇不小心透露出了内心的想法,也和父母谈到了不想上学的问题。可奇奇的父亲却没有大发雷霆,反而询问奇奇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 虽然奇奇没有说,可是父亲却意识到,孩子已经长大,开始有自己想法了。为了了解孩子的想法。 父亲化身为网络上的“自由男神”,向奇奇发起冒险挑战的邀请,用另外一种方式陪在奇奇身边。在陪他做游戏的同时,重新勾起他的探索欲望。  循循善诱,引起孩子求知欲 接受“自由男神”的冒险挑战后,奇奇拉上了自己好朋友妙妙一起探险。 他们接收的第一个挑战,便是去图书馆阅读一本书后将世界所有东西分类。 一开始接受挑战的奇奇和妙妙并不能理解这个问题的含义,因为他们重来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在他们讨论后,便告诉了“自由男神”答案。 结果显而易见,他们的答案并不正确。可是,“自由男神”并没有责备他们,而是循循善诱,让他们自己思考进而判断自己结果正确与否。随后,还给出找到答案的建议。  很快,在“自由男神”的指导下,奇奇和妙妙找到了答案。又在与“自由男神”的讨论下,奇奇和妙妙对世界认知更为清晰了。 比起直接告诉孩子标准答案,循循善诱引导孩子自己寻找答案,会更有意义。 每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他们产生的每一个问题,都是他们对世界的好奇,是他们链接社会的锁扣。唯有积极引导孩子探索世界,发现世界,才能让孩子学会思考,学会自己链接世界。  父子重逢,唤醒孩子理性 在探索旅程快结束的时候,奇奇才发现原来一直陪伴自己的“自由男神”是自己的父亲。 原来,当他说出自己不想读书时,父亲便意识到了他到了需要陪伴的年纪了。而他这次出国,是为了交接工作,更好的陪伴奇奇。 每个孩子都是带着父母最美好的希冀出生的,是父母爱的证明。正如奇奇父母在视频中说的那般,他们对奇奇的希望,一直都是健康快乐的长大。 可是,像全天下父母一样,为了给孩子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他们努力工作,努力挣钱,于是,不可避免地错过了孩子的成长。 好在,他们及时发现,及时给了孩子陪伴。在孩子被问题困扰时,给了孩子积极的引导。  奇奇、妙妙和自由男生讨论的每一个哲学问题,都不是一个单独的问题。而是经过考量,由浅入深地设置的,每个问题穿连起来就像一张巨大的蜘蛛网,触动着无数的思考。 每一次独立的思考和探索,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哲学虽然广泛,可是经过探索和思考后,变得更为深刻。 正如《给孩子的哲学探险故事》说的那般,“哲学是智慧的智慧,它不神秘,也不无聊。它能启发你对世界的关怀和好奇,赐予你提问和思辩。” 而父母对孩子最好的爱,产生陪着孩子自己探索,帮助孩子寻找答案。 -END- 【我是琪雪,一个爱阅读,爱写作的理工女,用情打动,用文字温暖你。如果你喜欢我就点赞、关注我吧。】

《给孩子的哲学探险故事》读后感(二):让孩子学会思考更重要

每个人在孩子时期都会有一个小精灵或者是守护神陪伴。孩子的各种突发奇想自言自语在大人看来是难以理解的,但是孩子却乐在其中。我们忘了自己孩子时期和他们是一样的,孩子的各种古怪举止都有独特的含义。

《给孩子的哲学探险故事》带我们走进孩子的世界,从孩子的视角来学习了解哲学在我们生活中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在一次次的探险中去明白哲学的存在。

当孩子向我们提出问题,我们是直接告诉答案还是给予线索让孩子根据提供的线索通过自己的探索来寻找到答案。这对于孩子的思维成长有着很大的关系。在《给孩子的哲学探险故事》中通过“自由男神”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并通过一点点的线索让孩子在探索的过程中寻找到答案。

当齐齐在14岁生日时候突然不想上学,对学习有了厌烦的情绪,齐齐爸爸因为工作没能好好陪伴孩子的成长。当孩子说出不想上学时候才发现孩子已经长大,孩子的一些思维和习惯已经在慢慢养成。齐齐爸爸通过“自由男神”利用齐齐的好奇心来引导齐齐形成新的好的思维习惯。

世界的分类有物质和精神两类;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这些哲学形成了世界的起源让孩子正确的认识世界。

世界的发展,一个人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没有两片完全相同和完全不同的树叶;让孩子明白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就像没有后悔药有得卖。

世界的变化无时无刻不在发生,但是所有发生的一切有着必然的联系,有的可能被人发现,有的则隐藏了起来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在齐齐参观故宫时候,故宫的屋顶的有着古建筑所具备的共同点,那就是飞檐,当雨水从屋顶落下聚集在屋檐时候借着从屋顶留下来的势能,顺着飞檐可以落在远离房屋的地方。飞檐因为向上翘起能给屋里更多的亮度。这些都是古人根据自然发展,世界的变化总结出来的规律。

如果直接告诉孩子,他们并不会觉得有多深的印象。但是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去总结,可以加强孩子的记忆。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活动。来让孩子自己主动的去寻找知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给孩子的哲学探险故事》中会给到家长以帮助。

沙子多了就变成沙堆,量变引起质变。一些小的不起眼的东西最后累积在一起却能发出巨大的能量。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养育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黄河的源头只是一个小小的泉眼。最终量变引起质变成为了我们的母亲河。

孩子的一些错误行为习惯如果不及时加以更正,当孩子习以为常时候将变成一个个恶习。“行为日久成习惯,习惯日久成性格。”这是初中时候学过的一句话。这都可以看成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

孩子的成长是很快的,当孩子拥有了自己的独立思维之后,不能再一味的将自己的认知和想法强行加注在孩子的脑海。我们需要做的是如何正确的引导。

《给孩子的哲学探险故事》读后感(三):怎么回答孩子奇怪的哲学问题?看看这本《给孩子的哲学探险故事》

文/吴呱呱

嗨,我是吴呱呱。

前几天,在一家私人超市买东西时,被老板和老板娘的争吵内容惊吓到了,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一开始,我以为两夫妻指着孩子在争吵,是因为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理想,才被老师点名批评的。

仔细一听,才发现原来是因为孩子在上哲学课程兴趣班,老师布置了一些作业,孩子不会做,问了妈妈。

妻子一看发现不知道怎么和孩子解释,就指着丈夫,让孩子去问问爸爸。

可孩子问了爸爸,丈夫也发现自己不知道怎么解释,就又把孩子推给妻子。

这样一来一去,孩子哭了,两夫妻也争吵了起来。

虽然,以前经常听别人说,再好的夫妻关系,也会因为孩子的学习问题,而发生争执。

但没想到是因为自己和另一半,无法回答孩子的问题,才发生的争吵。

不知道身为孩子父母的你,会不会时常被可爱稚嫩的孩子,带着求知的表情,问的一些关于哲学的奇奇怪怪的问题,而不知所措。

比如,故宫的屋顶为什么是往上翘的?世界是彼此独立,还是充满联系的?一个人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吗?世界的运动是无序的,还是发展的?两片完全相同和完全不同的树叶,是怎么样的?等等。

这些问题,也许是你知道答案的,但是你不知道怎么表达孩子才能听懂。

也有一些问题,是你不知道答案的,可又不想在孩子面前出丑,而尴尬不已。

而且,哲学是一门苦涩难懂的学科,让很多门外汉望而却步。

虽然,我还未曾体会这种窘境,但却常常听到身边已然为人父母的朋友尴尬的事情,甚至亲眼所见那种紧张的气氛。

最近,刚好看了一本很有趣的适合孩子、家长一起阅读的书《给孩子的哲学探险故事》,它巧妙地将哲学知识与探险结合起来,让孩子在学习中,学习到知识与提高思考能力,难怪这本书被称为中国版《苏菲的世界》。

这本书以小男孩和小女孩,以及一位引领他们向前,不停给他们提问题,引发他们的思考的自由男神为主线。

通过有趣的故事、实验、亲身探索,解答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问题。

本书一共有40堂哲学课,以及40幅哲学漫画,让孩子在学习哲学的过程中,以放松的心情探索科学。

这本书的作者就是这本书主人公小男孩奇奇的爸爸海天,本名李灿亮,毕业于清华大学,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市海淀区作家协会会员。

可以说,这本书解决了育儿过程关于哲学的百分之60的难题。

书中非常详细地解答了世界是如何产生的,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分别是什么,一个人能同时踏入两条河吗?人为什么不能同时进入一条河流?世界上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故宫的屋顶的设计原理等等。

其实,认认真真阅读完这本书,我发现这不仅仅是一本写给小孩的哲学故事书,还是写给大人的一本哲学故事书。

愿这本书能解决孩子关于哲学的所有疑问。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

原创首发,侵权必究。

《给孩子的哲学探险故事》读后感(四):学会哲学,学会思考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说: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人都是由于惊奇而开始哲学思维的,一开始是对身边不解的东西感到惊奇,继而逐步前进,而对更重大的事情发生疑问,例如关于月相的变化,关于太阳和星辰的变化,以及关于万物的生成。一个感到困惑和惊奇的人,便自觉其无知。

既然哲学就代表着求知欲,那么,给十几岁孩子普及哲学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哲学思考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可是,究竟应该怎样给孩子们普及哲学知识呢?哲学原典大多艰深厚重,不适合孩子们阅读和接受,可不可以将哲学知识用孩子们易于接受的口吻讲述出来呢?

《给孩子的哲学探险故事》就是面向十几岁的孩子所写的一本通俗易懂的哲学故事书籍。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两个十几岁的孩子,一个男孩一个女孩,男孩叫奇奇,女孩叫妙妙。奇奇的爸爸是一个知识渊博的学者,他在书中扮演了一个名叫“自由男神”的神秘网友。“自由男神”给奇奇和妙妙建立了一个神奇的哲学迷宫,还给他们出了很多思考题,让他们四处奔走,去了很多以前没去过的地方,做了很多以前没做过的事情,让这两个孩子通过对这个世界形形色色的亲身体验去感受和领略哲学这门学科的奥妙之处。

“自由男神”给孩子们出的第一道题是:“去图书馆看完一本书,回答下面两个问题:如果把世界上所有东西分成两类,且只有两类,要怎么分?”在没看书之前,孩子们想当然地回答说世界可以分成实体和虚空。但是“自由男神”告诉他们这是不对的,因为这个世界上既没有绝对的实体,也没有绝对的虚空。把水滴到白纸上,它会渗下去,说明白纸上有肉眼看不到的间隙;在宇宙的虚空中,也有引力场、磁力场和各种暗物质。孩子们后来读了霍金的《时间简史》,领略到了人类思想的美妙性和不确定性,他们终于明白了世界上的东西可以分为物质和精神,物质就是现实世界中存在的事物,而精神则是人们脑海中存在的观念。

那么世界上究竟是先有物质还是先有精神呢?这就是哲学迷宫的起点了,不同观念的人将走向不同的岔路口。认为先有精神后有物质的人就是唯心主义者,认为先有物质后有精神的人就是唯物主义者。唯心主义又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有点像是掩耳盗铃,肯定是不正确的,而客观唯心主义则是相信世界上存在一个神明了。奇奇和妙妙不愿意相信世界上存在神明,他们不想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一个虚无缥缈的上帝身上,所以他们加入了唯物主义者的阵营。

唯物主义又分为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诡辩论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由男神”让孩子们去观察古建筑的屋檐,让他们认识到了房顶的形状和当地的气候特点有关,这说明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然后他又让孩子们去参观博物馆,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了人类所使用的工具是不断进化的,这说明事物是不断向前发展的。然后他又让孩子们去观察树叶,孩子们发现没有两片树叶长的完全相同,但是所有的树叶又都有它们的共性,这说明事物是有一定规律性的。“自由男神”就是通过这些问题,将两个孩子不断地“诱导”到了标志着“辩证唯物主义者”的迷宫出口。

《给孩子的哲学探险故事》这本书活泼生动,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将哲学的种种基本概念“植入”到孩子的头脑之中。奇奇和妙妙的经历会让孩子们深深地体会到“实践出真知”这句话的重要性,孩子们会自然而然地以奇奇和妙妙为榜样,也不断地对自己身处的这个世界进行探索、发现、归纳、总结和思考,从而变得更加有思想,有智慧,有活力。哲学不光教会孩子们认识这个世界的方式,也教会了他们塑造自己人生观、价值观的方式,他们会初步明白世界是多样的,是矛盾的,从而成长成为一个更为包容随和的成年人。

这本书的最后还附了一个哲学迷宫游戏,里面有好多选择题,孩子们可以自己玩,也可以和家长一起玩;书里还附有好多有趣的漫画,每一篇上的对话都非常幽默。《给孩子的哲学探险故事》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们将书中的知识记得更清楚,更牢固。十几岁孩子们的家长一定不要错过这本好书哦,孩子们有了好奇心和掌握了正确认识世界的方式方法之后,妈妈爸爸终于可以不用为孩子的学习问题发愁啦!

《给孩子的哲学探险故事》读后感(五):与其给出“标准答案”,不如让孩子学会如何思考

对于孩子来说,这个世界充满了谜团。孩子天生好奇,面对新奇的世界,他们总想搞清楚、弄明白,于是就有“十万个为什么”。弄得家长们都很烦躁。而且所提的相当一部分问题是大人回答不了的,原因不是缺乏相关知识,而是没有任何知识可以用作答案。因为,世界没有简单到可以使用自然科学解答一切的问题 。

而这样的问题正是不折不扣的哲学问题。哲学开始于惊疑,孩子心智的发育进入旺盛期,就自然而然地会对世界感到惊奇,对人生产生疑惑,发出哲学性质的追问。

提问题是思维活动的起点。好奇、好问,不满足一知半解,是一种非常可贵的思维方式。而童年处在创造力的萌芽阶段,好问好学能够提高孩子的创造力。

回答孩子们的提问,并且能够解决孩子们的哲学问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时候,我们可以借鉴一些书籍来帮助孩子们。《给孩子的哲学探险故事》就是一部以探险故事形式展开的青少年哲学普及读物,书中试图以一种通俗有趣的方式传达哲学之美,引导孩子思考和探索世界、认识自己。

我们大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哲学家。提问和思考是孩子的天性,使得他们有了哲学思辨的能力。

书中有两位主人公,其中一位是中学生奇奇,他最近总被噩梦惊醒,而噩梦的源头是困扰着他的死亡问题。他的爸爸在和他交流中,察觉到他内心的问题,于是在奇奇14岁生日时候,送给了他一部手机,让他多和好朋友妙妙交流。后来,手机微信中有个叫“自由男神”的人加了他微信,他邀请奇奇完成一个迷宫探险游戏,完成任务后会送他一个特别的礼物。出于好奇,奇奇带着妙妙接受了这个游戏。

接下来的整个暑假,奇奇和妙妙每天兴致勃勃地去完成“自由男神”的任务。奇奇、妙妙一次次的探险闯关,每走一步都是一个哲学问题。

世界是实体还是虚空?世上的事物是彼此孤立还是相互联系的?世界能完全被人类认识吗?……这些哲学难题,都将在主人公奇奇和妙妙的探险故事中一一呈现。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顺便解决了问题。

探险结束后,奇奇也发现原来“自由男神”就是他的父亲。在父亲帮助他们设计的探险的过程中,他们懂得了很多课堂中没有接触到的知识,也开始了解自己和生活,并且对自己的生活、学习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本书共40章,每章都会解答一个经典哲学问题,并搭配一幅六宫格漫画,以引导小读者思考和理解。另外,本书还附带了一个迷宫游戏,可供小读者与同学、家长一起玩、一起读,让孩子在游戏中体会哲学之美。

罗素说:“当有人提出一个带有普遍性问题时,哲学就产生了,科学也就有了开端。

这个世界充满了谜团,世界没有简单到可以使用自然科学解答一切的问题。对于孩子来说,了解和接触哲学家的思考方式可以在年幼的心中埋下思考的种子,获得自由思维的能力。

讨论哲学不但可以提高孩子们的智力,还可以赋予他们成为积极的、有想法的人所需的技巧和信心。

哲学,往大了说,就是有严密逻辑系统的宇宙观,研究宇宙的性质、宇宙内万事万物演化的总规律、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等一些很基本的问题。往小了说,哲学思维其实就是理性思考:思考世界,思考生活,思考学习。

孩子会经常问起,“我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有贫穷和富裕?”“我们为什么必须上学?”……孩子们提出这样的问题,并不是谁教的,而是源于他们对世界的惊奇,是天性使然。所以从天性来说,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

美国儿童哲学家马修斯指出:“在真正的哲学讨论中,儿童可以成为出色的讨论者。儿童可能没有成人对手的丰富信息和老道的语言能力,但是他们的想象、他们的困惑和发现意识,他们对不和谐、不恰当的敏感,他们对认识事物的急切热望,都特别有利于哲学思考。

哲学被称为“一切科学的基础”,在英国、美国、法国、加拿大、德国,儿童哲学教育已经相当普及。而在我们国家儿童哲学教育也越来越被重视。在2020年度教育部发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中,在小学阶段的110种推荐书中,出现了很多儿童哲学书。

因为读书不单单要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还要培养出一个心灵健全,精神富足,富有情感和思辨能力的人。而哲学类书籍,恰恰能够帮助孩子们。使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会结交朋友、独立思考、正确理财、善于发现美、珍惜和尊重生命等。同时,也为孩子构建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启迪孩子心智,引导他们向世界有更多维度的探索。

《给孩子的哲学探险故事》采用探险故事加游戏和漫画的方式,可以让小读者们感受刺激的同时,能够轻松地把哲学知识一起掌握。这种新颖的阅读方式,会激发很多小读者的阅读热情,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