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拍手为歌经典读后感有感

拍手为歌经典读后感有感

《拍手为歌》是一本由姜淑梅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2.00,页数:36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拍手为歌》读后感(一):平淡故事中蕴含无穷力量

超喜欢姜奶奶的作品,看似平淡,充满烟火气息的,看似悲伤,或无耐的故事里,却蕴含着无穷的力量,触动心弦。读她的作品,让人能在纷繁的世界里静下心来,思考人生,从心里想去效仿她那种举重若轻的人生信念。经历战乱,饥荒年代,笔下却流淌出小唱,歌谣,故事,这不是角度不同,不是题材不同,而是长在骨子里的爱与智慧的结晶。

《拍手为歌》读后感(二):从土地里长出来的民间文学

《拍手为歌》是《乱时候,穷时候》作者姜淑梅收集整理的一部鲁西南老民谣集,也是她的第一本画集。鲁西南老民谣,即当地人口中的“小唱”,曾经是乡间孩子们玩耍、情人们表情达意的一种方式,是农人在天地与四季间随口吟唱的歌谣,如今已慢慢被遗忘。姜淑梅不自知地像三千年前的采诗官一样,去民间搜集诗歌,这些搜集来的“小唱”也有如《诗经》,有言志的传统、比兴的手法,尤其是“情歌杂唱”部分,有很浓的文学色彩。

为了让老民谣更为具象,姜淑梅又自学绘画,将从前的游戏、人物和生活场景,用她独有的绘画风格,为我们一一呈现。展开《拍手为歌》这本书,鲁西南近百年来的乡土图景便跃然眼前。

在《拍手为歌》的后半部分,收录了姜淑梅最新创作的民间故事。一如她往常的写作风格,这些故事的笔墨仍然简洁、冷静,却包含直击人心的力量。可以说,《拍手为歌》里的老民谣和老故事都不是来自学者的汇编,而是生活在民间的人讲的故事,是从土地里长出来的民间文学

《拍手为歌》读后感(三):民谣小唱+老故事+插画集=值得收藏

微博中了@中读 发布的转发抽奖很惊喜,收到书以后发现是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的更觉得喜上加喜。放在办公室里午休翻阅,是很棒的一本书。 在没收到书时想都是民谣会不会很无聊,翻阅发现书中民谣很有趣,融合了当地特色和时代背景,有关于人民公社的、有关于裹脚剃辫子的、有日常婚丧嫁娶的、也有哄小孩儿的和玩游戏的民谣。 民谣的流传是口口相传,每到一个地方便学当地的民谣小唱,回家时再教身边的小伙伴。在一次次传诵里发生了一些小改编但还是能看出是同一首,比如《石头蛋子》和湖南的《月亮粑粑》出自同一首,还有《夜哭郎》(天皇皇地皇皇)与我小时候见到的一模一样,小学时在桥柱上见到以为是哪家染上不干净的东西还要念咒,愣是被吓了好几天。 书的前半部分是采集来的民谣小唱,后面是民间故事,有亲身经历的,也有听别人讲述的。语言并不华丽,没有词汇堆砌,就只是用朴实的语言讲故事,讲大家流传的事。 书中还穿插着许多插图,在没注意到插图也是作者所画时我还在震惊画的真好,有点像金山农民画不过和书中内容结合在一起就更显得独具特色。 民谣小唱是一种文化,各地各有不同,里面不免有生活故事和一些方言。有些词汇和我的方言相同,读时还觉得有些亲切。这些文化编辑成书,从口头传播转变成文字传播,这样才能更长久地保留下来。

《拍手为歌》读后感(四):民谣小唱+老故事+插画集=值得收藏

微博中了@中读 发布的转发抽奖很惊喜,收到书以后发现是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的更觉得喜上加喜。放在办公室里午休翻阅,是很棒的一本书。 在没收到书时想都是民谣会不会很无聊,翻阅发现书中民谣很有趣,融合了当地特色和时代背景,有关于人民公社的、有关于裹脚剃辫子的、有日常婚丧嫁娶的、也有哄小孩儿的和玩游戏的民谣。 民谣的流传是口口相传,每到一个地方便学当地的民谣小唱,回家时再教身边的小伙伴。在一次次传诵里发生了一些小改编但还是能看出是同一首,比如《石头蛋子》和湖南的《月亮粑粑》出自同一首,还有《夜哭郎》(天皇皇地皇皇)与我小时候见到的一模一样,小学时在桥柱上见到以为是哪家染上不干净的东西还要念咒,愣是被吓了好几天。 书的前半部分是采集来的民谣小唱,后面是民间故事,有亲身经历的,也有听别人讲述的。语言并不华丽,没有词汇堆砌,就只是用朴实的语言讲故事,讲大家流传的事。 书中还穿插着许多插图,在没注意到插图也是作者所画时我还在震惊画的真好,有点像金山农民画不过和书中内容结合在一起就更显得独具特色。 民谣小唱是一种文化,各地各有不同,里面不免有生活故事和一些方言。有些词汇和我的方言相同,读时还觉得有些亲切。这些文化编辑成书,从口头传播转变成文字传播,这样才能更长久地保留下来。

《拍手为歌》读后感(五):这本民谣故事画集,告诉我从哪里来

我出生在黑龙江,一句山东话都不会说。

小时候,爹娘每次说起山东巨野那个老家都滔滔不绝,两眼放光。他们没有钱或者没有时间回家,就把每个老乡都当成亲人,素不相识的老乡常在我家吃住,有的没钱回家了,爹娘还要从微薄的工资里拿出一份盘缠。很多年我都无法理解。

1988年,我二十一岁,陪娘回老家看亲人。那时候的鲁西南远不如我生活的黑龙江开放。在乡下,吃饭的时候桌上坐着的都是男人,没有女人的地盘。忙得灰头土脸的女人,只能随便找个地方,凑合着吃口饭。在巨野县城,除了最大的百货商店有牌匾,余下的门市都没有标识,只有进去了,才知道这家卖杂货,那家卖五金。我非常困惑:这就是爹娘念念不忘的老家吗?这里究竟哪里好呢?

1996年,爹娘终于还请了外债,翻盖完房子,两个六十岁的人就剩下一个心愿未了——一起回老家看看。他们没有坐火车,坐的是自己家的客货两用车。几十年没有回来,爹一路心情急迫,到了秦皇岛心里更急,也不休息住店继续赶路。不幸发生车祸,爹遇难身亡。就地火化后,爹的骨灰回到黑龙江安葬,他最终也没有回到老家,把自己留在回老家的路上。

2013年,我娘姜淑梅已经开始写作,写完她亲身经历的《乱时候,穷时候》,还要写她出生长大的村庄百时屯,写小时候的同伴、村庄里的各种人物和故事,为了写好第二本书,我陪娘专程回老家“上货”。我跟娘拜访她童年的小伙伴,回到百时屯给姥爷姥娘上坟,听四方街邻讲百时屯的人和事,一幅老百时屯的“清明上河图”渐渐呈现出来。这次老家行,不仅仅成就了我娘的第二本书《苦菜花,甘蔗芽》。直到这次回老家,我才理解了爹娘,理解了“老家”的含义。老家是爹娘的根,也是我生命的源头。只有在老家,我才被唤作“妮儿”,是四妮儿家的“张大妮儿”。跟小贩打听路,人家放下自己的摊子带着我走到路口才放心离开。老家还是长满传说和故事的热土,很多上了年纪的人,随便说点东西在我眼里都是口吐莲花,这些东西太珍贵了。我真怕它们会随着老人们的离开顺水飘走。

2016年,我陪娘多次回老家上货,那时候的上货主题就是老民谣,还有和民谣民俗相关的故事。娘八十岁从零开始学画画,练习了两年,终于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了一段旖旎的旧时光。从某种意义上说,《拍手为歌》是一部时光书,顺着时光隧道逆行,我清楚自己从哪里来。走出来的时候,很清楚自己要往哪里去。感谢娘!感谢我逐渐走近的老家和亲人!

我终于会说山东话了,可惜只有一句话,其实就是一个字:中!

捅马蜂窝

过去的游戏

过去的集市

民谣‘杀哪个“插图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