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爱与规则》的读后感大全

《爱与规则》的读后感大全

《爱与规则》是一本由七田真著作,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页数:20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爱与规则》读后感(一):为什么妈妈们不能给自己的孩子打满分?

上午遇见一位学生家长,和她聊了一会。没想到在老师们眼中非常憨厚乖巧懂规矩的孩子,在她眼中却是另一番模样,顶嘴、发脾气、写作业拖延、特别爱看电视等等,我们看到的是同一个孩子吗?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妈妈嘴里的孩子和我们看到的孩子大相径庭,没有哪个妈妈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为什么妈妈们会把更多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呢?如果给孩子打分,妈妈们倾向于理智思考后打出一个低分,这是为什么呢?

我在阅读七田真先生的《爱与规则》这本书时,不断在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妈妈们不能给自己的孩子一个满分。

七田真,教育学博士,从1958年开始从事幼儿右脑教育工作,他的教育理论在国际上产生广泛的影响,曾获得“国际学术贡献奖”“世界和平大骑士”等奖项和荣誉。2010年9月1日中国首家教学中心,在深圳市开学,2012年3月,“七田真早教经典系列”在国内出版,越来越多的中国家长接受七田真教育思想,而七田真的教育思想在这本书中可以主要概括为爱、规则、信赖培养全人格的宝宝。

我们每位妈妈绝对是深深爱着自己的孩子的,但是很多妈妈不知道向孩子传递爱的方法,所以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出现问题后没有恰当的解决方式,导致亲子关系紧张,孩子好像变得越来越不听话,变得越来越让人头疼。再看看别人家的孩子,怎么那么听话,怎么那么乖巧,怎么学习成绩那么好,再来看看自己家的孩子,浑身上下都是缺点,没有优点!

看完这本书,我想说,你给孩子找出多少缺点,那就证明你有多少缺点,你给孩子打多少分,那你就是多少分的家长,孩子的减分统统是因为你不会表达爱,孩子的问题都是你的问题!

孩子从呱呱坠地起,所有的孩子都是一样的,“在心底深处都下意识地会有‘想要被认可’‘想要被表扬’‘想要被人爱’的愿望。只要满足了孩子的这个愿望,那么无论哪个孩子都会被培养成具有温柔的心灵、可以为他人着想的出色的孩子”。

本书一共7章节,1.爱、严格和信赖,育儿的3个关键;2.如何让孩子知道父母的爱;3.没有规则的爱是溺爱;4.构建亲子之间的“信赖”关系;5.正面暗示法的运用;6.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不在能力,而在心灵;7.培育孩子即培育梦想。

其中第4章节,构建亲子之间的“信赖”关系,值得每位家长读一读,因为这简直就是中国大多数家长的痛点。比如“不要只盯着孩子的短处”“气势汹汹的完美主义态度,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不要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爱因斯坦3岁时还不会说话呢”……

我们小区妈妈群有将近400位妈妈,时不时就要讨论一下孩子的教育问题,能够在字里行间感受到各位妈妈的焦虑,这种焦虑情绪特别有感染力,看着大家聊天就不由自主地开始焦虑起来,但是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作为妈妈如果都嫌弃自己的孩子不够优秀,那谁还能给这个孩子一些信心?“全盘接受孩子的现状”“相信孩子,他就能变成你相信的样子”。

80后一代人是从小在“比较”中长大的,我们小时候最烦的就是爸爸妈妈说“别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可是现在我们变成了自己小时候讨厌的模样。给孩子时间,他是一棵树,就让他高高兴兴长成一棵树,他是一朵花,就让她开开心心长成一朵花,让孩子顺其天性,而不是按照我们的期待去长成我们满意的模样。“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够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

如果现在很多社会新闻都给我们警醒,如果我们削足适履,不去考虑孩子的感受和特点,一味要求孩子学习成绩好,要求孩子所谓的优秀,违背孩子的意愿,即使他长成了我们希望的样子,他会幸福吗?

所以调整我们的状态,少一点焦虑,多一点“佛系”,完全接受孩子现在的样子,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关注,当然在爱的前提下制定清晰可行的规则,用鼓励和信任让孩子每天保持放松快乐的状态,从而建立信赖的亲子关系,孩子只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好!

愿我们每位妈妈都能给自己的孩子打出满分!

《爱与规则》读后感(二):爱应深、责应切

七田真博士是日本有名的教育学者,创办了“七田真”早教机构,七田式教育法至今已在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中国等多国推广。这本《爱与规则》就是七田真博士教育心得进行的汇总。

全书核心:爱、严格、信赖

每个孩子心底深处都会有“想要被认可”、“想要被表扬”、“想要被人爱”的愿望,期待着父母包含爱意的语言。孩子对于认可、表扬、爱着自己的父母,会完全敞开心扉,不会感到抵触;如果感到父母对自己不认可、不表扬、也不爱,孩子就会变闭心门,生出不信任和反抗之心。

若只在心里默默的爱着孩子,是很难将爱传递给孩子的,所以必须通过语言和态度表达出来。两种方法有助于父母传达出孩子的爱:1、紧紧拥抱,或者抚摸孩子。2、仔细倾听孩子说话。通常父母在对孩子说话的时候都会非常用心,但是在听孩子说话的时候就不怎么用心了。

严格

要培养孩子成为一个意志坚强的人,使孩子拥有面对艰难险阻也决不会气馁的坚韧性格。事事满足孩子的愿望,只会养成孩子肆意妄为的性格,要让孩子从幼儿时期便习惯于等待、忍耐一些小事情。

批评孩子的诀窍:1、时间控制在1分钟以内。2、不翻旧账。3、就事论事,不批评孩子本身。培养孩子对自己的过错能反省并坦率承认错误。

严格教育不是训斥教育,过多的训斥孩子只会使孩子丧失独立性或者增强逆反心。严格不仅对于孩子,父母也要对自己严格。

要注意的是,如果没有充分传递出去爱,只一味严格要求的话,是无法正确培育好孩子的。同时,父母应该自始至终耐心的陪伴在孩子身边。不要过于急切。

信赖

1、不去看孩子的短处和缺点,把目光焦点聚集在孩子的长处和才能上。

2、不将现在的样子看成是孩子已经定了型的样子,而是作为成长的过程来看待。

3、温和的接受孩子不完美的地方。要时刻记得“孩子现如今的样子就很好”,要认可他现在真实的样子。

4、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较。

5、不要以学习知识为中心去培养他。教育不是灌输知识和技术,是要培养出能够自己思考、自己行动、承担自己责任的孩子。注重孩子思维能力的培养。“努力之后拿到的60分和100分是一样的”。

以不失败为目标培养孩子,这样的孩子往往长大会因为一点失败而备受挫折,这样的培养方式是十分危险的。培养孩子即使受到挫折也要努力、坚韧不拔的性格。

6、无条件全盘接受孩子。无论他是一棵树,还是一朵花,或者只是一株小小草。能发自内心说出“只要你在我们身边,爸爸妈妈就会很幸福哦”这样的话。

有用的TIPS:

1、尊重孩子,不要用长幼有序的上下级关系来对待孩子,不要毫不在意的用严厉话语批评孩子。

2、5分钟暗示法。在孩子入睡后10分钟左右,在孩子耳边轻声表达对孩子的爱,说出对孩子的期许和鼓励,可以有效帮助孩子成长,纠正孩子让人困扰的问题(原理是潜意识、脑电波等,不多展开)。

3、多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拜托孩子做一些小事情,及时和孩子说谢谢。孩子做事的时候,父母也要一起做,否则就成了命令。

4、时常问自己:你的教育是否常常让孩子哭泣?孩子忘了如何笑呢?你的教育里是不是充满了训斥?每天和孩子的相处中,孩子是否都很快乐?你是否觉得育儿是很快乐的吗?

一开始我们所求的只是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勿忘初心。

***************************************************

越来越觉得,繁衍使人进步。

如果没有孩子,每天的我在做什么?除了基础工作生活,可能看遍了各大综艺,追遍韩美剧集,也可能很多闲钱去买包包项链,有一搭没一搭读读书旅旅游,甚至可能养一条小狗。

现在的我,每天除了基础工作生活,还要思考孩子吃好睡好运动好了吗,英语、绘本、数学思维锻炼了吗。现在的我也越来越知道,育儿先育己。想让孩子爱看书爱学习,要先成为爱读书坚持学习的父母;想让孩子独立、自律、有韧劲,要努力成为独立、自律、有韧劲的父母;想让孩子快乐、善良、包容,也要让自己快乐、善良、包容。

看了一些育儿的书籍,提升的却不仅仅是育儿的技巧。其中一些对待孩子的准则,也适用于爱人、亲人、朋友和同事。比如说在《PET父母效能训练》中提到的,表达你遇到的问题时,重点说明你的感受,不要去抨击对方的行为。再比如本书中提到的“每个孩子心底深处都会有想要被认可、想要被表扬、想要被人爱的愿望,若只在心里默默的爱着孩子,是很难将爱传递给孩子的,所以必须通过语言和态度表达出来”,把其中的孩子换成爱人、父母,都是合适的。甚至“批评孩子的诀窍:1、时间控制在1分钟以内2、不翻旧账3、就事论事,不批评孩子本身”可以瞬间改写成批评老公的诀窍。

育儿让人自省,书中有两段话我很有感触:

所有事情中最让人烦恼的,就是父母必须要教导孩子的这种心情太过于强烈了。教导知识这件事一旦成为培养孩子的中心内容,育儿注定是失败的。

不成熟父母的标志在于,他们觉得自己明明已经在殚精竭虑的培养孩子了,但是孩子却没有很好的回应自己,于是她便觉得错在孩子。

与诸君共勉。

《爱与规则》读后感(三):成绩之外,我们还应培养孩子什么?——《爱与规则》

七田真,日本教育学博士,主要从事幼儿右脑教育工作。作者认为,现代社会左脑主管的智力,电脑都能取而代之,毕竟阿尔法狗都战胜了李世石。而右脑主管的才智,包括创造力、共情力、整合力等等却是目前智能产品无法取代的。所以,右脑开发尤其重要。

本书是七田真早教经典系列其中的一本。说是早教,我认为小学、中学的家长都值得一读。因为此书的最后三章阐述的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及其方式。或许当家长明白了教育的真谛后,目前大环境下所产生的焦虑会减半。

书的前五章,主要讲述“在爱的基础上严格教导,才能建立亲自间的信赖。”以及如何去行动,并结合了一些现实的案例来阐明观点。关键词是爱、严格、规则和信赖。大体和正面管教的教育理念相差无几。(注:正面管教的主要原则是“和善而坚定”,和善即爱与信赖,坚定即严格与规则)

那么为人父母该如何在爱孩子的同时,又教育孩子严格遵守规则呢?“认可、赞赏、爱护”是前提。首先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这就需要表达出来。我们这一代与上一代普遍存在隔阂,能好好沟通的凤毛麟角。原因在于传统的育儿观念让父母从来不会当面和我们说:“我爱你”。我们只能通过父母的日常行为来观察爱,感受爱。但是父母生气时,发脾气时我们根本感受到不到爱,我们会怀疑,会害怕,特别是在青春叛逆期时更不易感觉到父母的爱。其实,很多的时候一句“我爱你”可以让坚硬的心变得柔软,可以让对立的心达成和解,这就是语言的魅力。因为父母爱孩子,必定是真实的,发自心底的,所以说出来的话,孩子肯定能感觉到。一直感觉到爱,孩子才有自信面对人生的曲折和困难。试着看着孩子的眼睛告诉TA“我爱你”,让表达爱成为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再慢慢观察孩子的变化。

其次是严格,即在爱的基础上坚持原则。“不允许做的事情就是不允许做”。这是为了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锻炼能力,培养韧性,明白对错。有些事情是不容商量的,比如涉及安全、公共礼仪方面的事情。当然在说“不”的同时也要给孩子解释不能这样做的原因,而不是生硬的说“不”。不要认为孩子小,无法理解。把孩子当独立的个体,用平等尊重的语气告诉孩子。即使孩子似懂非懂,也会更好的配合父母的要求。

那么在孩子违反规定时要怎样批评呢?七田真说批评也是有诀窍的。我将其归纳为三个“一”。即批评时间控制在一分钟内,勿喋喋不休;只针对犯错这一件事批评,不翻旧账;只批评孩子这一行为,切忌上升到人品道德。在孩子道歉或反省后,要真心地进行表扬,强化他反思的行为。

最后三章,七田真说道:“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自出生之时就拥有了各自独特的,令人惊奇的个性和成长的可能性”。这话可能每个家长都明白,但是在面对同一种竞争模式——高考时,大部分家长都会不由自护的拿别人家的孩子来和自家的孩子比,然后感慨那都是别人家的孩子。在激烈的竞争下,完成忽略了孩子的独特性。书中说:“没有一个孩子是低人一等的,这都是父母设定了竞争的标准,所以错看了自己的孩子。”所以作者又说:“育儿中最重要的不是和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而是将自己孩子一直拥有的个性引导出来。”为人父母,最重要的是发掘出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引导和鼓励孩子朝着自己喜爱的方向发展。书中还以爱迪生、牛顿和爱因斯坦这些天才为例子,他们学习成绩很糟糕,爱因斯坦甚至3岁都不会说话。

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不是灌输知识和技术,不是获得学历,而是培养孩子的心灵,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培养孩子的梦想,终极目标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该如何去培养孩子成绩以外的能力呢?书中讲到几个方面。第一,认可过程比肯定结果更重要。要认可孩子在做一件事情中的努力,而不仅仅拘泥于结果。孩子本身就是一直处在一个成长的阶段。目前的成绩并不代表以后的成绩,如果在他取得60分的时候,看到他付出的努力,赞扬他奋斗的过程,而不是严厉批评和残酷的比较,这样孩子才能拥有继续努力的动力,持续进取的内劲。而在这拼命努力的过程中,他自然会学到成功所必备的要素,即有不断进取的心态、坚持不懈的努力和突破自我的能力。

第二,正面暗示法。书中提到家长相信孩子,孩子就能成为家长所相信的样子。母亲的话语是积极的,就能打开孩子头脑中的肯定回路,而肯定回路能分泌出使学习轻松的β-内啡肽。反之,母亲的话语如果是消极的,就会打开否定回路,会分泌出让孩子学习更加困难的肾上腺素。所以母亲的话语、态度决定了孩子的心灵、学习状态。要想让孩子改变,家长自身先得改变。试想,整天接受家长负面评价的孩子,如何拥有快乐的心情,如何能好好学习。

书中提到神奇的“五分钟暗示法”即在孩子入睡后十分钟左右,在孩子耳边轻声说出对孩子的期望,说出对孩子的爱。通过这种潜意识的输入,便可以让孩子慢慢朝着家长的期望成长。其实我个人认为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家长在使用正面暗示法的过程中,自己变得放松,家长本身先接受了这种正面暗示,不再纠结和焦虑。孩子受到家长的影响,自然也得到放松,而一旦心情放松,便会自发做出改变,从而达到一个良性循环。

第三,让孩子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要想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就得从小事做起,从小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且让孩子参与到家务劳动中来。当然这也讲究方法,切忌用命令的语气,而应用拜托的语气,用求孩子帮忙的语气。孩子帮助完成事情之后,要真心感谢孩子的帮助。这会让孩子很有成就感,会让他觉得自己是有力量的,是可以帮助家人的。这不仅能增长孩子的自信,也会让孩子更加有责任感,会培养孩子勤劳的精神和能力,从而培养孩子的心灵。

最后说到培养梦想。七田真说当孩子问你“为什么要学习?”时,不要说为了找更好的工作,赚更多的钱,为了更好的将来。有一天,孩子会发现光是为了自己,无须努力也可以。赚钱和学习没有直接的关系。七田真认为应该学习犹太人的教育方式,从4岁左右就开始培养孩子们改变周围世界的义务感。让孩子从小拥有帮助他人改进的使命感和价值观。

前不久,一位刚参加完清华大学高考前动员大会的领导回来感慨说,那些孩子层次高啊,努力学习是为了改造世界,而不是像我们周围的凡夫俗子,学习是为了考个好学校,找个好工作。

书中也提到诺贝尔奖的获奖者中有高于20%的人是犹太人,而犹太人的总人口不足两千万人。以此肯定犹太人的教育方式。

套用现在极流行的一句话“没有梦想,何必远方”,梦想,是一个人能走多远的指路灯。

当然,书中有些观点我也不赞同。像是第二章有一句话“孩子,好或不好都是母亲养育的结果”。即使放到日本都是家庭主妇在教育孩子的大环境下,我也不能苟同。父亲在孩子的养育过程中,绝不能缺席,父亲是山,是孩子的偶像,是孩子年少时心中的英雄。孩子,是所有养育者,是环境,当然最主要是父母养育的结果,而不是母亲一个人养育的结果。

另一点我不大赞同的是,书中第三章提到应从孩子出生时就应训练孩子等待、忍耐的能力。婴儿哭泣时,不用马上飞奔过去,让婴儿哭够之后再出现,不是马上伸手抱TA,而是要面对面地询问他“怎么了,肚子饿了吗?”。我认为婴儿哭,便是向大人求助,是饿了、困了或者尿了。家长应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安抚孩子,这样孩子才有足够的安全感,才会感觉到足够的爱,才会有足够的勇气和力量面对日后的挫折。训练孩子等待、忍耐的能力,我以为过了一周岁之后再训练也不迟。一岁的幼儿,对这个世界有了一定的认识,明白一定的道理,此时训练才会有良好的效果。

第六章提到有一名暴力团组长的高二学生,所有人都惧怕他。学校调来一位懂少年心心理的老师。他以尊重的心情和少年进行平等的对话,不戴有色眼镜看他。少年马上毫不留恋不再做暴力团的组长了。对这种立竿见影的效果我深表怀疑,也许少年当时是退了。但要马上毫无留恋,多少有些夸张。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甚至是反反复复的过程,成长亦如此。没有什么事情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由坏变好。否则教育也太轻而易举了。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家长都应有耐心坚持,有信心孩子会改变。

当然,这些我个人不赞同的地方,并不是真的不对。只是我看法不一样、角度不一样而已。整体上瑕不掩瑜。最重要的是,此书改变了我对学习目的的认识,改变了我对教育最终目标的看法。

此外,家庭才是培养孩子最重要的地方。即便孩子上了学,学校培养的只是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在高考的大前提下,学校不得不如此。而家庭培养的则是性格和能力。所以,家庭教育始终是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的。

愿你有所获。

《爱与规则》读后感(四):让孩子在爱和正能量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大家是不是有过这样的烦恼?不想让孩子做的事情,并没有因为父母的训斥而减少;对孩子的任性哭泣束手无策;孩子习惯将自己的失败归咎给别人,却不知道怎么引导;担心自己的严格管教会引来孩子逆反;我们会思考,究竟怎样去养育孩子才是好的呢?如何对孩子灌输礼仪、教养等正确的育儿方式呢?

其实关于培养孩子的秘诀,如果知道了原则,那么就会简单很多。秘诀就是把握好爱与规则,以“认可、赞赏、爱护”的态度去培养他们就可以了。大多数的孩子都是一样的,从小孩子到大孩子,在心底深处都下意识地会有“想要被认可”“想要被表扬”“想要被人爱”的愿望。只要满足了孩子的这个愿望,那么无论哪个孩子都会被培养成具有温柔的心灵、可以为他人着想的出色的孩子。请母亲满足孩子的这个愿望,将满满的爱传递给他。只不过,现实中常常发生的状况却是,由于母亲不知道向孩子传递爱的方法,所以在培养子女方面一直都有很多问题产生。

《爱与规则》中就是告诉母亲向孩子传递爱的方法就是“认可”“赞赏”“爱护”。知道并能够应用此法的母亲,就会成功地改善同孩子的关系,构建出完美的母子信赖关系。在考虑如何教导孩子的礼仪、如何培养孩子的能力之前,最为重要的是构建好母亲和孩子的信赖关系。以认可、赞赏、爱护的态度来培养孩子的话,母亲的心也将与孩子共同成长、相知相通,从而形成母子之间的信赖关系。若是能做好这一点,那么之后和孩子的所有一切就将能够顺顺利利地进行下去。

本书作者七田真,是日本岛根县人,教育学博士,曾任美国纽波特大学日本分校教育系教授。七田真博士从1958年开始从事幼儿右脑教育工作,1978年成立了七田教育研究所,并建立了实施右脑教育的七田真教室。目前全世界已建立起500多所七田真教室,学生总数近4万名。他的教育理论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因为在右脑教育领域的卓越贡献,七田真博士获得了日本政府颁发的“社会文化劳动奖”,世界学术文化审议会颁发的“国际学术贡献奖”,并被世界知识产权协会授予“世界和平大骑士”勋章。

01. 在爱的基础上严格教导才是真的会爱孩子

做父母的很少有不爱孩子的,但是,怎样才是真爱孩子,却大有学问。现在普遍方式是,物质上无微不至,功课上步步紧逼。这样做不但不是爱孩子,而且是在害孩子。

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说起爱孩子,每个家长都会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是如何如何爱孩子。其实不然,爱孩子并非那么简单,但也不是想像中的那么深不可测,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懂得爱和是否会爱。

七田真告诉我们育儿有三个关键:爱,严格和信赖。在“爱”的基础上“严格”教导,才能建立亲子间的“信赖”。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自己明明已经在殚精竭虑的培养孩子了,但孩子却没有很好的回应自己,于是便觉得错在孩子。其实孩子只是镜子,映照出的是我们自身的样子。当育儿过程变得不快乐,孩子有了抵触抗拒或者漠视的态度,我们其实应该自我反省。若是父母改变了,孩子也会改变。

书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孩子原本一直就拥有能自我成长的潜能,父母若是向这种本性中倾注爱的光芒,那么必然能够柔化其内心,触动其心灵。

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要给予孩子他自身很好的印象。孩子若是对自身有一个好印象,就会发生相应改变。那将使孩子精神抖擞,可以轻松地融入群体之中,不会再挑剔别人,变得和善,并能够和其他孩子进行交流和协调。若是常常被父母压抑、惹怒的话,孩子将无法融入群体之中。

某位心理学家曾说过:“培养孩子,一点都不难。只要表扬就行了。”孩子会站在姥姥身后,用小手轻轻的给姥姥捶背就要表扬; 会帮妈妈端来洗脚水给妈妈洗脚要表扬; 碰到好吃的东西,知道给每个人都分一份也要表扬; 碰到好玩的玩具,可以和小朋友一块玩也要表扬; 玩完玩具,能主动把玩具收拾好还要表扬; 从外面回来,能够自觉地洗手,晚上睡觉前能自己洗脸、刷牙、洗脚更要表扬……

培养孩子本身是一件快乐的事情。父母能够将爱正确地传递给孩子的话,孩子的心灵就会得到滋养,状态也会为之改变。表扬要具体,表扬的越具体,孩子越容易明白哪些是好的行为,越容易找准努力的方向。

但是,在培养孩子的时候,要记住爱与规则需要同时存在,没有规则的“爱”是溺爱。

意志、耐力与韧性几乎在孩子3岁之前就会成形。若是过了3岁,在有了分辨能力之后,才开始进行这方面的教育的话,就太晚了。这种最初就已经形成的性格是很难加以改变的。在孩子3岁以前这段时间里,最重要的就是考虑如何教导他们规则。而且规则的制定一定要具体,比如: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不可以伤害自己的身体,未经别人的允许,不可以随意碰触别人的身体等等。

事事满足孩子的愿望,绝对不会得到你想要的结果。孩子的意志力不会增强,只会养成任性的性格。若是放纵孩子,不教孩子自我约束的话,孩子的欲望会逐渐膨胀起来,并且不知道如何去压抑它。孩子的欲望膨胀并不是源于父母让孩子进行自我约束,实际上反倒是因为父母未曾教导孩子进行自我约束。

我们必须要知道的是,欲望膨胀不是父母给予的太少,相反正是由于父母给予的过多才导致的。懂得自我约束的孩子是不会欲求不满的。经研究表明,法国的中产阶级家庭中几乎不会出现失足少年。因为从小时候就一直受到严格的自我约束的教育,所以孩子们事先已经知道抑制自己的欲望,不会抱有欲求不满的心态。所谓严格的教育就要让孩子产生良好的自我感觉,培养他自信,使他具有坚定的意志力、坚持不懈的韧性、努力到最后的执着等等。

02.创造出亲子之间的信赖关系,让育儿变得快乐

在养娃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母子之间的信赖关系,父母正确的向孩子传递,他们的爱是养娃的基础。在养娃过程中,有的父母认为很快乐,而有的父母则认为不快乐。如果觉得养娃很快乐,那说明母亲与孩子已经培养出了亲子一体感,孩子经常笑呵呵的,不怎么哭,亲子之间建立了很好的信赖关系,这样孩子的接受能力非常强,不论母亲教什么,他们都能很快学会,如此一来养娃也就成了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

快乐与不快乐的差别在于,母亲与孩子之间是否建立起了信赖关系,那么亲子之间应该如何建立信赖关系呢?其实信赖关系的构建,关键在于要在养娃过程中,让孩子从父母那里获得充足的爱。父母和孩子虽然天天在一起,如果没有建立起信赖关系,所有传达的信息都会受到阻碍。只要父母善于向孩子表达爱,孩子就会信赖父母,并把自己托付给他们,亲子之间的信赖关系是通过父母与孩子爱的传递建立起来的。

孔子《学记》中说“亲其师,信其道”,意思是说“学生只有和老师亲近了,才会信任老师,相信老师所说的,接受老师的教育”。其实,这话对教育孩子的父母同样适合。要先获得孩子的亲近、信任,才能让孩子主动听你的教导。

要想建立亲子之间的信赖感,让育儿变得轻松起来,只需要做到6个条件就好:

第一,不要去看孩子的短处和缺点,而是多把目光的焦点聚集在长处和才能上。

第二,不要将现在的样子看成是孩子已定了型的样子,而是作为成长的过程来看待。

第三,要温和地接受孩子不完美的地方。世界上所有的母亲都希望孩子具有健康的身心,还要聪明伶俐。

第四,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

第五,不要以学习能力为中心去培养他。

第六,要无条件地全盘接受孩子。不要追求孩子的完美,即使他有缺点也是很好的。

无论多么难培养的孩子,若是父母能变成以上这样想法来看待孩子的话,那么孩子就将会改变。不要去想孩子能做到什么,不能做到什么,自己应该如何更好地去教导他,而是要以尊重的态度来对待孩子。让我们不要忘记要将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人,是和自己平等的,要尊重他。

无论是怎样行为不当的儿童,只要父母以尊重的态度来对待他的话,他的不当行为将会消失无踪。若是能被尊重的话,无论是哪个人都能正确地成长起来。用心去构筑亲子间的信赖关系。若是能建立起亲子间的信赖关系,那么此前一直困扰父母的问题就都会迎刃而解。

《爱与规则》讲述了如何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同时告诉父母,对孩子没有“规则”的爱是溺爱;帮助父母明白如何去构建亲子之间的“信赖”关系以及什么是能让孩子充满正能量的“正面暗示法”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培养优秀孩子的秘诀,让父母更理解孩子,让孩子在一个充满爱与正能量的环境里健康成长。以爱和认可的态度培养孩子,父母的心将和孩子相知相通,从而将自己的理想和期待最大限度地传递给孩子。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