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红楼梦》的读后感大全

《红楼梦》的读后感大全

《红楼梦》是一本由曹雪芹著作,理想国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98,页数:184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红楼梦》读后感(一):谁都不喜欢花袭人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二佳的汽水”(erjiaqishui),欢迎关注。

《红楼梦》读后感(二):爱具体的人

俄罗斯伟大的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说,“要爱具体的人,而非抽象的人,爱生活,而非生活的意义”;德国著名女性的思想家汉娜·阿伦特说,“我从未爱过任何抽象的民族,只爱具体的人”;其实曹雪芹早在三百多年前就在他的小说《红楼梦》中告诉我们,“没有对个体生命真正的疼惜,其实所有的爱都是假的,再大爱也是假的。”

缺少细节的宏大叙事注定无法深入人心。不要狭隘的民族主义,远离病态的民粹主义。理性,宽容,可以有爱恨,但对象一定是具体的人。

《红楼梦》读后感(三):乾隆年间的一部“青春偶像剧”

说有些景点没有去过会后悔,去过看了会更后悔。前不久,看了一遍程乙本校注版《红楼梦》,总的感觉是失望。《红楼梦》有太多荣誉、太多赞誉,被各路文人大咖加持,王国维、林语堂、脂砚斋、胡适、周汝昌、刘心武、白先勇、王蒙.......一度被宣传为中国小说之最,”天下第一书“。

田晓菲(宇文秋水)在《秋水堂论金瓶梅》中说:《金瓶梅》里面的人物是“成年人”,和《红楼梦》的世界十分不同:在红楼世界里,“好“的角色都还不是成人。

宝玉、黛玉、宝钗........这波少男少女都还是未成年呢,《红楼梦》里面的主角们都生活在一个被保护的世界里面。

《红楼梦》是乾隆年间的一部”肥皂剧“”青春偶像剧“,它既是响应了一般人对富贵豪华生活的幻想,也是满足男女老少对故事中少男少女精神恋爱的永恒渴望。

《红楼梦》读后感(四):多样化的《红楼梦》

多样化的《红楼梦》

就我多次阅读脂抄本和程高本《红楼梦》的直接体验来看,当然脂本更好看,更精彩,有对人性的深入透视,读起来过瘾,文本质量更高,叙述风格文言化,文化内涵更为厚重。程乙本的语言明显女性化、过于情感化,人物性格改变了,宝玉变得更加“娘炮”化,叙述风格口语化,有时感觉很恶心,突兀,很不习惯,简直不堪卒读。

《红楼梦》和程高本的作者肯定不止一个人,有曹雪芹的亲人或朋友,但是脂本是曹雪芹所作。

我有个疑问,如何解释脂本里面的大汉族主义?

近年来,周汝昌走的是一个极端,凡脂必佳,忽视程高本和后40回的价值,脂本越古越好的“返祖”论。相反,近年来程甲本的地位在上升,程甲本是“新新红学”的最好切入点,有欧阳健,还有曲沐、陈林等人的“程前脂后说”的另一个极端,认为全部“脂本”都是后人作伪。也有一般的拥程派,包括一些文化名人,如林语堂、钱钟书、白先勇。

冯其庸算是走中道,前80回肯定是脂本(庚辰本),但也没有忽视程高本。这个我还是比较认同的。

对于不同的版本喜好,可能是每个人的先入为主才有不同的阅读体验吧,然后,就千方百计找理由为自己辩护。

《红楼梦》读后感(五):也谈秦钟“遗言”——对白先勇先生解读的不同意见

白先勇先生是小说家,本身也教授《红楼梦》课程多年,通过他的研究,他认为《红楼梦》程乙本要优于庚辰本。2017年6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的以程乙本为底本的《红楼梦》中,收录了白先勇先生所作的前言,在这篇前言中,他用了不短的篇幅论述了程乙本优于庚辰本。今天来谈谈他其中的一个论据,即秦钟遗言。涉及本部分的内容,全录如下(见该书前言第13页):

对此,我有一些不同的意见。白先生说,秦钟遗言对《红楼梦》有主题性的伤害,我认为恰恰相反。在我看来,我们论述一部作品的主题时,一定要摒弃自我偏见、自我观念认知,而要回到作者本人所处的时代与文本中。因为,假如不这样做,往往便如黑格尔所说,“人们总是很容易把我们熟悉的东西加到古人身上去,改变了古人。”

实际上,在阅读《红楼梦》的过程中,这种“改变了古人”的错误并非没有犯过,所谓“一部《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我们现在解读《红楼梦》所秉持的宝黛叛逆、唱响了封建社会的挽歌、阶级斗争等等观点,往往是几十年前意识形态在这部伟大作品上的反应,而并非作者的本意。

那么,这部作品的主题是什么呢?我认为,即便《红楼梦》的主题不单一,也至少包含了这一层的意思,那便是作者曹雪芹的忏悔。作者这种忏悔的心态,在小说重要的第一回,已交代明了(以下引文均出自人民文学出版社红研所1996年版):

在写到不得补天的石头时:

石头上的一首偈云:

甲戌本在此处批曰(以下批语均出自吴铭恩《红楼梦脂评汇校本》):

《红楼梦》第三回,有《西江月》二词批贾宝玉:

之前有论者说,这两首词是“寓褒于贬”,这么说是在夸赞贾宝玉了。今天我们读来,未尝不可以作为作者的无奈自嘲,而并非褒扬。

类似上文所举的例子,还有一些,已能说明作者创作的主题,其中便有忏悔。这么说来,秦钟遗言于贾宝玉,让他“立志功名”便不奇怪了。而就在秦钟的遗言处,有脂本批曰:

实际上,秦可卿与秦钟皆“钟情”,说二人都是因情而死也不为过。姐姐秦可卿临死托梦,嘱托脂粉英雄的凤姐预备家族衰败的对策,而弟弟秦钟临死返魂,嘱咐最像国公爷的贾宝玉立志功名。秦氏姐弟完成了对最有可能振兴家族的两个人物的告诫与嘱咐。作者这样运笔,或有深意存焉,也更可能如此写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