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索福克勒斯悲剧五种读后感1000字

索福克勒斯悲剧五种读后感1000字

《索福克勒斯悲剧五种》是一本由索福克勒斯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35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索福克勒斯悲剧五种》读后感(一):忒拜家族被流放三部曲

“忒拜家族被流放三部曲”一连串真的是魅力惊人,一个家族因为不信日神使者的诅咒,到最后带着诅咒依托冥神正法向王权诸神发起挑战,这种信神者的高贵气质同时不断将他者推入深渊的悲凉感层层显现,比起《俄狄浦斯王》不留情面的对命运“有人皆孽无时不冤”的写实,更喜欢《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那种日暮穷途复归尘土、诅咒延续一世凋零的对白急促而苍凉的英雄晚年写作,如此说来《安提戈涅》几乎就是一种少壮的写作了,里面安提戈涅和妹妹,克瑞翁和海蒙,卫兵和国王,每个人之间雄辩的角力,也跟安提戈涅这样子独有的原始少女英雄气度很符合。悲剧关于是永恒当下人不变最艰难的叙事,既然俄狄浦斯和安提戈涅这对父女承担了命运诅咒者、反抗者、实行者、流传者的四种命运,其实应该还有隐藏的悲剧主角波吕涅克斯,报信人先知以及尾声又引出一故事尽管为后世所熟知,但在古希腊人这里真的已经圆熟了,《厄勒克特拉》重逢戏很好看,原型神话中站在神对立面的弑母少女形象更酷,但欠缺了这一笔交代,尾声在复仇高峰走向未知也挺好,《特剌喀斯少女》很像后世莎翁,这两出都是女性歌队非常慰藉人心。另外对脚注里失传了的《厄里戈涅》(杀人奸夫妇之女)很感兴趣。(索福克勒斯真的很男性英雄主义,男性奇丰满,而他写的女性因为太“完美”反而模糊给后世好多阅读空间)

《索福克勒斯悲剧五种》读后感(二):关于安提戈涅的剧本概要

又名五分钟读完索福克勒斯的著名悲剧(不 做梦XD

古希腊英雄时代,忒拜城国王拉伊俄斯曾拐走珀罗普斯的儿子克律西波斯,那孩子一离家就自杀了,珀罗普斯因此诅咒拉伊俄斯没有好报。后来拉伊俄斯果然被自己的儿子俄狄浦斯杀死了。

俄狄浦斯既是杀人犯,古时认为是不洁之人,便只能用铁制器皿,但他在疯狂中忘记此事,认为这是其子厄忒俄克勒斯和波吕涅克斯(俄狄浦斯与其母伊俄卡斯忒乱伦之子)薄待他,因此诅咒他们日后会用“铁器”(兵器)来瓜分产业。

后来俄狄浦斯被他的儿子们以及克瑞翁(伊俄卡斯忒的兄弟)放逐出国,其长女安提戈涅跟随侍奉,流亡至科罗诺斯,受到雅典城国王忒修斯庇护。俄狄浦斯次女伊斯墨涅前去向父亲报信,称克瑞翁根据神示要将俄狄浦斯接回卡德墨亚(即忒拜城),但不准其进入国境,死后只能埋葬于国界处以保城邦和平繁荣。俄狄浦斯愤而诅咒“我的报冤的鬼魂将永远在那里出没;我的土地,我的儿子们可以分得这么大一块,只够他们两人死在那里。”俄狄浦斯最后神秘地死在科罗诺斯,并且为了报答国王的好意,他被葬在只有忒修斯知晓的地点以保护雅典城邦。

而两兄弟果然反目成仇,厄忒俄克勒斯夺得王位,波吕涅克斯逃至阿尔戈斯借兵反攻,最后他们在战场上自相残杀而死。克瑞翁只为厄忒俄克勒斯举行了葬礼,并下令不得埋葬或哀悼波吕涅克斯,违者要在大街上被群众用石头砸死。安提戈涅孤身一人公然违抗禁令(因伊斯墨涅服从克瑞翁的权力并且劝阻安提戈涅赴死,安提戈涅与之决裂),象征性地安葬了波吕涅克斯,并举行了仪式。为了表明权威,又不至于因杀害亲属的罪恶而遭到诅咒,克瑞翁将安提戈涅关进一座石窟,欲使其慢慢饿死。安提戈涅哀叹自己的命运:“坟墓呀,新房呀,那将永久关住我的石窟呀!”,接着发表了一段该剧著名的演说(详见《安提戈涅》第891行至928行)。

忒拜城先知忒瑞西阿斯前来警告克瑞翁,他做的这两件事已经触怒神明,将要遭到灭顶之灾,必须立刻安葬波吕涅克斯并释放安提戈涅。但克瑞翁赶到石窟时,安提戈涅已经自缢而亡,其子海蒙(安提戈涅的未婚夫)见状,当场举剑自杀,克瑞翁之妻欧律狄刻得知后亦自杀身亡。

《索福克勒斯悲剧五种》读后感(三):命运与崇高

在阅读索的悲剧的时候,大概很能理解为什么柏拉图会提出“净化说”,因为它确实让人感到一种亘古的,根源性的崇高。

《安提戈涅》可以和之后的《厄勒克拉特》做一个对比。索氏实际上是把安这位女性视作一位高贵的(男性)公民来描写,所以安可以很自主的采取高尚的行动,因此安的形象会非常深入人心。而厄实际上只会哀叹自己的命运,而她所欲采取的行动也是冲动不合理的。索大概还是没有太多两性平等的概念的,安的安排更多是出自于一种强烈的戏剧效果的需要。当然,它在后世良好的影响无疑是值得赞美肯定的。而《厄》的大段独白的模式实际上更像后世的心理小说,这个剧若写成《俄瑞斯忒斯》说不定会更有意思。

《俄狄浦斯》的真正悲剧大概在于俄狄浦斯自身的矛盾,阿波罗所说的只是他看到的预言,或者说他需要负责的是,赐予了这个孩子矛盾的性格。俄有极伟大的智慧和极暴躁的性格。仔细观察,他几乎对里面出场的大多数人物都曾语出不逊,他绝忍不了一丝违逆。不过这也不影响他对待命运时的崇高,和后面的赫拉克勒斯一样。俄的观念始终是,他在法律上是无罪的,因为他是无心之失,他只是于神有罪,他认为神厌弃他。

《俄在科罗诺斯》使俄成为了一个英雄,个人认为这部剧是五部剧里最精彩的,人物的对比和联系、内在的复杂性以及层层嵌套的戏剧冲突都很棒。这部里,波吕涅科斯也很好的诠释了什么叫“命运”,他和他的父亲一样坦然的接受了他的命运,在不能更改的轨道上,尽可能的展现自己的崇高——他也为他的父亲尤其是妹妹赐福。

不过在戏剧里的神似乎也有种令人啼笑皆非的特性——耳朵很灵,行动却很慢。凡是有不敬于他们的,他们立马知道并着手报复;倒是要他们履行自己职责、实行他们的神力的时候,便态度暧昧,行动迟缓。

《特剌喀斯少女》这部不太喜欢,这个名字似乎起得也挺随意的,这些特剌喀斯的少女只是其中的歌队,并没有太多推动作用,讲的是赫拉克勒斯和得阿涅拉的故事。这个故事似乎是在告诉我们,一个人并没有爱上两个人的能力,即使你是宙斯和赫拉克勒斯也会引起祸端。我并不喜欢这个没有人情味的赫拉克勒斯,他比神还像神,他于广大的希腊人有益,却似乎在自己的事情上极度个人主义,不管不顾。这部剧里只有得阿涅拉的形象塑造的是成功的。

另外,读完似乎才意识到一件事——古希腊的演员们都是男人。不知道他们是否会像中国戏剧里的演员一样拟声。另外,其实希腊的戏剧也有很多象征性的程式化的东西,例如左上下是乡野,右侧上下是城镇与海洋。真想看看古希腊人到底是怎样表演的。

《索福克勒斯悲剧五种》读后感(四):关于索福克勒斯悲剧五种的一点感想

读了埃斯库罗斯,欧里庇得斯再来读索福克勒斯能明显的感受到戏剧语言的变化。埃斯库罗斯的悲剧情节人物都很简单,人物性格贯穿始终,有的的神明或者人物都算不上性格明显,诗人所表现的是一种宏伟的气势,悲剧中的人物与我们并不亲近。而到后两位诗人时,剧中人物明显的更像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人,有血有肉,有自己的性格。尤其索福克勒斯悲剧里人物之间性格的反差,比如《安提革涅》中安提戈涅的不畏权势就和妹妹伊斯墨涅的谨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说起来,这是第二次读《安提戈涅》,上次只觉得语言生涩难懂,这次反是觉得轻松了许多,能去细细品读人物的性格。剧中安提戈涅所敬奉神律和克勒瓮想要坚守的法律形成了强烈的矛盾冲突,这也是这场悲剧的祸源。从诗人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他是同情这不幸的一家人的,他写道人们会赞扬安提戈涅的作为,另外又写了一个让克勒瓮家破人亡的结局。在这场神律与法令的斗争中,事实上是神律赢了,安提戈涅虽是失去了她的生命,然而却是同爱人一起长眠,她始终的愿望埋葬哥哥最终也得以实现。她并不畏惧死亡所以我倒觉得这对她来说算不得悲剧,反而应该是一个令她满意的结局,反观克勒瓮,不仅失去了自己的儿子,妻子也自杀,这才是一处悲剧,并且造成这场悲剧的不是别人,而是他自己,恰恰是他的专横,不听人言,造就了这样的局面。我们说忠言逆耳,更是说君王要能听得进不同的声音,而克勒瓮,他否决了一切反对的声音,一意孤行,最终毁了自己的家庭。

再来就是想聊聊关于俄狄浦斯的一些列故事了。我不大喜欢把它们分成一个一个单独的故事,就算是两位不同诗人写的,我也乐得把它们建议在一起来看。关于俄底浦斯的传说,这个杀父娶母的故事想必大部分人都是知道的,心里学上说的俄底浦斯情节也是从这个故事发展而来。在索福克勒斯的笔下,他认为这个人是不幸的,是无罪的,他杀死父亲时不知道那是父亲,娶了母亲时也并不知道那是他的母亲,这是命运的安排,又怎么能说他有罪。在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中,诗人巧妙安排,让这不幸的人一点点地了解到自己的身世,他一开始只是怀疑,到后来完全确信无疑,他是个敬神的人,却又无法就这么简单的为自己开脱洗罪,于是他选择刺瞎自己的双眼,被流放。在另一篇《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当中我们看到他已然被流放,身边只有安提戈涅照顾,后来我们也看到了另一个女儿伊斯墨涅出场。在这里我们看到他们对父亲的敬畏,孝顺。安提戈涅在两个剧本中的的性格倒是始终如一,但是在这里能看到一些伊斯墨涅性格中其他的东西。在《安提戈涅》中,伊斯墨涅是胆小懦弱或是说谨慎,严守法律的,而在后者中则能看到她勇敢的一面。所以说我是乐于把他们当作一个系列来看的。

《索福克勒斯悲剧五种》读后感(五):忒拜三部曲的诅咒

在文景的这本《索福克勒斯悲剧五种》里,除了《厄勒克特拉》与《特剌喀斯少女》,剩下的《俄狄浦斯王》、《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和《安提戈涅》在内容上形成闭环,悲剧情绪相异而层层递进。依私人之见《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这出剧是悲剧家索福克勒斯现存剧本中最出彩的一部作品。

索福克勒斯与埃斯库罗斯一样,抛开悲剧家的身份不谈,还都是冲锋陷阵的雅典战士。索福克勒斯更是在公元前440年被选为雅典十将军之一。索福克勒斯的中年是雅典民主改革的全盛时期,这场由梭伦发起的运动在希波战争结束以后经伯里克利接手,在对象和内容上都更加注重人本思想,索福克勒斯显然受到了时代风尚的影响,脱离了埃斯库罗斯身上纯粹的高尚、雄伟,转而投身于伯里克利保守而矛盾的民主思想。这种思想与埃斯库罗斯的主张有相似之处,例如共同地,他们都无一例外地反对僭主政治。但索福克勒斯的矛盾在于民主精神与传统宗教和国家精神的冲突,这种冲突在他的《安提戈涅》中反映地尤其深刻。与此同时,这种看似偶然的冲突,给希腊传统宗教精神的坚冰钻出裂缝的同时,继承了赫拉克利特的遗产,为“本体论”和巴门尼德的主张在接下来几个世纪的显著影响开了绿灯。

在上文提及的忒拜三部曲中,最具文本深度和思辨价值的一篇无疑是《安提戈涅》。克尔凯郭尔、黑格尔、柏克都对《安提戈涅》的文本进行过或浅或深的解读与分析。从传统戏剧和唯物的角度来看,安提戈涅是“好”的,而克瑞翁明显是恶霸,这种观点一定也受强势和非强势的对比冲突之影响,是激发“哀怜癖”的主要手段;柏克和黑格尔一派认为,克瑞翁和安提戈涅的冲突是“正义与正义之间的冲突”,他们用唯心主义的“绝对观念”,超越时代地去解读本剧,得出安提戈涅和克瑞翁都有功有过的结论。因为安提戈涅求良心安定违反了国法,克瑞翁求秩序稳定背离了神律。而将国法或阿尔戈斯的神律提炼为“绝对观念”私以为是不实的,在这样的思辨里,“绝对观念”只能有一个,当国法成了克瑞翁的绝对观念,他必将不惜一切去维护他的根基,反之亦然。这样一来,争辩就没有必要了,因为结论很明显:《安提戈涅》预示的恰好是根基的猛烈对撞。

克尔凯郭尔在他的《非此即彼》中对本剧也作出了精彩的诠释,他用现代主义的观念阐释《安提戈涅》,原文摘录如下:

如果将安提戈涅和克瑞翁之间的矛盾冲突归纳为俄狄浦斯死后“产后痛”所强化的“自然权力”,《安提戈涅》在它的独创性和现代意义上都难以置信地再攀高楼。也就是说,《安提戈涅》预示的是客体的悲哀,而这种悲哀在拉伊俄斯的后代中以俄狄浦斯的认亲为起始点,蔓延到了整个家族的角角落落,从而毁灭了这个“小小的世界”。

《安提戈涅》 Frederick Leighton (1830-1896) 私人收藏

至于我本人最欣赏的《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在形式上继承了最完整的埃斯库罗斯的衣钵,凭借它的雄伟动人和神秘给俄狄浦斯的一生画上了句号。《译后记》写道《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不如《俄狄浦斯王》的情节布置完美,但也正因为此才具备埃斯库罗斯作品中那样浑然一体的原始之美。俄狄浦斯是一个面对命运积极行动的人物,也恰恰是因为他的积极行动形成了克尔凯郭尔口中所提到的“辜”,并且延续到了俄狄浦斯身后的整整一代人。《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具备《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一般的史诗气魄,勾刻的是苍凉的英雄迟暮,在这背后屹立着命运和不止休的反抗者。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