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科技创新思路与方法读后感锦集

科技创新思路与方法读后感锦集

《科技创新思路与方法》是一本由王国全著作,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6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科技创新思路与方法》读后感(一):《科技创新思路与方法》荣获第二届世界华人科普奖

好消息!《科技创新思路与方法》一书荣获第二届世界华人科普奖的佳作奖。

《科技创新思路与方法》一书探讨了创新型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及其培养途径、科技创新的思维模式、新技术开发与新产品研制的思路和方法,讨论了专利技术研发、科技创新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等问题。最后,对未来50年科技发展的热点作了展望。(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年出版)

“世界华人科普奖”由世界华人科普作家协会设立,系全球华语科普创作的最高奖,每两年评选一次,旨在全球范围内评选和表彰以华语创作的优秀科普作品及其作家、编辑和出版单位,展示全球华语科普文化成果。

第二届“世界华人科普奖”共有海内外30部(篇)华人科普作品和5种科普期刊荣获各个类别的金奖、银奖和佳作及优秀奖。

《科技创新思路与方法》读后感(二):读王国全的新著《科技创新思路与方法》

只这《科技创新思路与方法》的书名,就让人肃然起敬了,知道这是作者在如今随处都喧嚣不已的社会环境下静心思考与实践的结果。且如今励志励财的书汗牛充栋,而励智励德的书凤毛麟角。更别说这是长期从事应用技术和应用基础研究的也曾多次获科技奖的硕土导的精心之作了。

随意翻开书页,除了阵阵的墨香飘然而来之外,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笔者平生最喜欢的两句“面壁十年图破壁,迅雷不及掩耳。”虽然科技研究与文学风马牛,但也有相通之处,那就是生活实践是创造的源泉,很多好的文学作品都差不多如十年磨一剑,而科技创新就是长期用心之后的灵光一闪,多次的闪烁就注定会星光熠熠。

再翻,又见一段文字”——虚怀若谷与前面所述的傲然独立的个性并不矛盾——虚怀若谷与傲然独立是光明磊落的内心世界两个相互辉映的侧面——

读着读着感觉这不止是一部只谈科学创新的书,也有哲学那种指导人们生活中的艺术和智慧的作用,也有文学的浪漫和向往真善美的精神贯穿于其中。总之这是一部难得的好书,正如书的封底写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入门的读本,科技工作者案头必备,专利技术研发实用指南“而我认为这一部著作对于文学创作也是大有帮助的。

在此特别感谢本书作者王国全先生,特别感谢其纯净无污染的多营养的精神食粮般的著作。

(秋风)

《科技创新思路与方法》读后感(三):“科技创新思路与方法”教学大纲

“科技创新思路与方法”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课程名称:科技创新思路与方法

学时:24学时

适用专业:理工科各专业

课程类别:通识教育

教材:《科技创新思路与方法》,王国全,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年)

1.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通识教育课程。

2.课程目的及任务

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认识科技发展的动力、了解创新型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科技创新的思维模式、新技术开发的基本方法、新产品研制的基本思路等,开发创新潜能,提高创新素质,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3、教学要求

通过启发式教学和课堂讨论,使学生把握创新型人才的成才途径,对创新思维方式、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思路有基本的了解,并对未来科技发展树立一定的前瞻意识。

二、具体教学内容

第一章 引言:科技发展的动力(4学时)

主讲内容:社会需求是科技发展的第一动力、实践与思辨是科技发展的内在动力、科技发展的支持系统。

授课提示:授课时,注意各部分之间的关联。对于“社会需求是科技发展的第一动力”可简明扼要地介绍;“实践与思辨是科技发展的内在动力”则要详细展开,酌情补充一些本专业的实例。

课堂讨论:从本章思考题中选择1~2个问题进行讨论,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总结。

第二章 创新型人才应具备的素质(4学时)

主讲内容:重点讲述实践精神、思辨能力的培养,学者风范与人文情怀。

授课提示:在讲述实践精神、思辨能力的培养时,请补充本校、本专业的实例。

学生自修:好奇心的培养与延续、独立精神的树立。

课堂讨论:从本章思考题中选择1~2个问题进行讨论,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总结。建议重点讨论实践精神、思辨能力的重要性及两者的关联。

第三章 科技创新的思维模式(4学时)

主讲内容:教材上介绍的各种思维模式、方法。亦可补充一些其他的思维模式。

授课提示:请结合本专业的特点,补充一些实例。

课堂讨论:从本章思考题中选择1~2个问题进行讨论,鼓励以实例说明思维模式的应用。

第四章 新技术开发与新产品研制(4学时)

主讲内容:以教材内容为骨干,适当补充本校、本专业的科技研发实例。既要明确基本方法、思路,又要有实例作为佐证。

课堂讨论:从本章思考题中选择1~2个问题进行讨论,可结合某一新技术、新产品研发进行讨论。

第五章 关于专利技术研发(2学时)

主讲内容:专利技术研发概论、研发思路与方法、关于专利的误区。重点是研发思路与方法。

课堂讨论:从本章思考题中选择1个问题进行讨论。

第六章 科技创新若干问题的探讨(2学时)

主讲内容:科研团队建设、著作权问题。

授课提示:关于科研团队建设,请重点介绍本校相关情况,侧重于提高学生对科研团队的认识。著作权问题,侧重于提高学生的知识产权意识。

学生自修:本章的其他内容可由学生自修。

课堂讨论:从本章思考题中选择1个问题进行讨论。

第七章 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2学时)

主讲内容:环保问题、企业的“责任关怀”。

授课提示:侧重于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学生自修:教材中关于“无扰论”的论点,可由学生自修。

课堂讨论:从本章思考题中选择1个问题进行讨论。

第八章 未来50年科技发展热点展望(2学时)

主讲内容:教材内容可酌情选讲。

授课提示:使学生对未来科技发展树立一定的前瞻意识。

课堂讨论:从本章思考题中选择1个问题进行讨论。

三、考核方式

从全书思考题中选择1个问题作为题目,写一篇3000~5000字的文章。

《科技创新思路与方法》读后感(四):科技进步应为老年人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空间

科技进步应为老年人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空间

(《科技创新思路与方法》一书第8章选读)

本节探讨令万众瞩目的养老问题,试看科技进步能够为解决养老问题作出哪些贡献。

在金色夕阳映照着的桑榆暮景中,是漫长人生的最后一段旅途。人们经历了青少年时代的梦想、中年时代的奋斗,步入了颐养身心的老年时光。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如何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使亿万老年人身心愉快地安度晚年,正在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科学技术的进步,应该为老年人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空间。笔者提议建立“老人生活自动化扶助体系”,但愿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生活能自理老人的生活自动化系统可以按用途分为六个分支系统:起居系统、进餐系统、治疗及身体状况监测系统、行走系统、信息及娱乐系统、健身系统。这六个系统不是彼此独立的,而是互相关联的。

适合于老人的信息系统的涵盖面很宽,包括信息监测与报警系统、通信装置以及智能化的娱乐系统等。

其中,通信装置包括互联网、手机等。以手机为例,目前已有“老年人手机”,但只是按键、屏幕、显示字体大了一些。仅有这些是不够的,老年人需要全新设计的手机。老年人使用的电子产品,按键要尽可能少,操作要尽可能简便。

老人使用的家电,包括电视机、收音机,应该逐步实现智能化。智能化的电视机、收音机等将成为丰富老人生活的智能化娱乐系统。该娱乐系统应具备语音对话互动功能,由老人口述自己的喜好和需求,电视机、收音机与老人交流问答,选出老人需要的节目。

为了形象地说明设想中的智能化娱乐系统的功能,笔者仅以智能化收音机为例,模拟了一段智能收音机与老人的“对话”:

老人打开智能收音机,收音机开始工作。

收音机:您好!很高兴为您服务。您想听什么?

老人:相声。

收音机:嗯,相声,您想听哪一段?

老人:听个逗乐的。

收音机:好的,先给您播一段×××的相声。(开始播放)

老人(听了几句,不耐烦地):没意思,换一个。

收音机:您想听谁的?侯宝林、马三立……

老人:侯宝林。

收音机:您前天听过侯先生的《改行》,今天想听哪一段?

老人:骑自行车摔沟里那一段。

收音机:哦,是《夜行记》,马上给您播放!

从上述模拟对话中可以看出,智能收音机与老人的交流问答需要收音机具备语音识别、分析判断和自动搜索等功能。其中,语音识别功能是近年来许多公司大力研发的技术,已经有相关产品问世;分析判断和自动搜索等功能也有成熟技术。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怎样把这些技术整合起来。智能收音机还需要与网络联通,才能实现其功能。目前有关企业正在大力开发的“云计算”技术,可以为智能收音机(或智能电视机)提供技术基础。

智能收音机等只是智能化娱乐系统的初级产品。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开发出陪老人聊天的智能装置。可别小看这个“智能聊天装置”,它或许是未来数十年电视机(或收音机)功能进化的路径之一呢。老年人的生活往往是寂寞的。试想,如果有一个智能装置陪老人聊天,这位“陪聊者”古今中外无所不知、天文地理无所不晓、文学艺术样样精通,而且能耐心倾听老人的述说,善解人意、不急不躁,还能适当地给老人一些精神慰藉和生活提示,对于解除老年人的寂寞该是很有益处的。

附带说一句:这样的智能装置研发出来之后,相信也能获得一部分中青年人的青睐。现代社会有不少“宅男”、“宅女”,他们的寂寞也需要排遣。

——引自《科技创新思路与方法》一书第8章

《科技创新思路与方法》读后感(五):《科技创新思路与方法》主要看点与内容选读(之一)

《科技创新思路与方法》主要看点与内容选读

看点之一:少儿教育思路

人的创造能力要从小培养。本书中关于少儿教育的见解,对启迪少儿教育思路(包括家庭教育)很有益处。

本书虽不是少儿读物,但由于作者认为创新型人才培养要从小做起,所以书中有多处涉及到关于少儿教育的内容。

本书预见了未来50年的科技发展,而正是今天的少年儿童将在未来50年的科技发展中担当栋梁重任。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说本书也是写给少年儿童一代人的。他们的创造力应该从小得到呵护和培养。将来他们要上大学、读研究生,成为青年科技工作者,都可以从本书中汲取精神力量和智慧。

相关内容选读:

记得上大学时有一门 “科技英语”课程,课文的第一个单词就是“curiosity”(好奇心)。

拥有好奇心是一种颇为可贵的素质。有强烈好奇心的人往往较为敏感,富于探索的精神和发现的能力。反之,对周边事物都熟视无睹、麻木不仁的人,很难会有创新的冲动与才思。

好奇心是要从小培养的。小孩子往往遇到什么事情都要问一个为什么,这就是好奇心。对少年儿童的好奇心给予关注和扶植,而不是漠视和搪塞,就能让这一美好的品格素质在少儿内心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0世纪60年代有一本少儿读物《十万个为什么》,是针对少年儿童爱问为什么的特点而编写的。让少年儿童的好奇心得到充分的满足和正确的引导,好奇心就会在他们心里深深地扎下根。

在科学名人的成长过程中,也能看到好奇心的影子。让我们来看爱因斯坦童年的故事。爱因斯坦5岁的时候,对袖珍罗盘着迷;6岁时,他开始练习小提琴;10岁,阅读通俗科学读物和哲学书籍;11岁,自学欧几里德几何学,感到狂热的喜爱,同时开始自学高等数学。在网上,可以看到一幅爱因斯坦4岁时的照片,幼年的爱因斯坦天真、聪慧、可爱……

少年儿童的好奇心需要呵护。如果对少年儿童的好奇心持漠视的态度,不予扶持,好奇心可能就会夭折。笔者在这里大声呼吁,千万不要把少年儿童的好奇心扼杀在萌芽之中!

(以上内容见本书24~26页)

在大学里指导过学生的老师大都会有这样的感触: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差别甚大。再进一步考察,青年学子在步入工作岗位之后,在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上差异就更为明显了。

这就涉及到实践能力的培养问题。

实践能力应该从小培养,学校和家庭都要负担起重要的责任。其中,家庭的影响不可忽视,家长可以起示范、表率和督促的作用。有的年轻人,上了大学之后还不会自己叠被子、洗衣服,等到他们进入实验室之后,怎么可能有较强的实验动手能力呢?

让孩子从小就接触一些需要动手的活动,譬如手工模型的制作,对培养动手能力很有好处。精美的模型在自己手里制作成功,能让孩子享受到成就感,培养出自信心。让孩子适当做一些家务,除了培养动手能力之外,还能让孩子体会家长的辛苦,有利于父母与子女的互相理解沟通,也是颇有裨益的。

(以上内容见本书33页)

接下来,我们讨论思辨能力的培养。

思辨能力应该从小培养,从小学甚至学前就要培养。培养思辨能力的方法其实是多种多样的。譬如,要鼓励孩子的思考。这通常是与培养、保护孩子的好奇心联系在一起的。有了好奇心,就会进一步产生思考,思辨能力的萌芽就破土而生了。还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信心。缺乏自信的孩子,往往也缺乏自主思考的能力。思辨能力是个人素质的一部分,所以,加强素质教育是培养思辨能力的必由之路。

初中和小学阶段的课程所讲授的是启蒙知识体系,这是科学文化的基石,也是人类智慧的源头。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去面对这个弥足珍贵的启蒙知识体系:是把它导入应试教育的轨道,成为获取考试分数的法宝;还是回归它的本真,把它真正当作人类智慧的源头,用它来启迪青少年的心智呢?

我在此只能送给关心素质教育的教育工作者和莘莘学子们四个字:标本兼治(治学之“治”)。考试是标,素质是本。在满足考试需求的同时,不要忘记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以上内容见本书40~41页)

让我们来读一个美国男孩的故事:

那是一位小学四年级的男生,虽然小小年纪,却对图书馆有特殊的兴趣。他主动要求到图书馆来帮忙。图书馆的管理员很热情地接待了他,给他讲图书的分类方法,然后让他把读者已归还图书馆却放错了位置的图书放回原处。男孩儿对这个工作特别感兴趣,不遗余力地在书架中穿来插去,不一会儿,他已经找出了三本放错地方的书。此后,男孩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来图书馆帮助整理图书,图书馆管理员也非常喜欢这个孩子。

过了一段时间,男孩邀请图书馆管理员到他家做客。吃晚饭时,孩子的母亲告诉管理员,他们要搬家了,要搬到另一个住宅区。孩子听说要搬家,却闷闷不乐起来,他问道:“我走了,谁来整理那些站错队的书呢?”

图书馆管理员以为男孩不会再来了。但是没过多久,男孩又在出现在图书馆门口,并且欣喜盈盈地告诉管理员,由于新家那边的图书馆不让学生帮忙干活,妈妈把他重新转回到这边来上学,由他爸爸用车接送。男孩还说:“如果爸爸不能带我,我就是自己走路也要来。”

后来,这个男孩长大成人,干出了一番令世人瞩目的辉煌事业,成为信息时代的巨擘、电脑软件行业的奠基人。

他是谁呢?相信你能够猜到。

(以上内容见本书59~60页)

补充内容:“家庭作业”

作业1. 请按书中26页的图片,用两面有不同颜色的纸制作一个“拓扑圈”(可以由家长裁好纸条,让孩子自己粘贴)。想象一只小蚂蚁沿着纸圈向前行走。小蚂蚁不需要翻越纸圈的边缘,只要一直向前行走,就可以走遍纸圈的两面。然后,将纸圈收起来,让孩子看着26页的图片想象小蚂蚁的“转圈”行走。

这个“作业”可以培养孩子的空间想象力。告诉孩子拓扑学是数学的一个分支,可以诱导孩子对数学的兴趣。

作业2. 请按书中110页的图片,分别在平面物体上滴出左右两种不同形状的水滴。“平面物体”可以选用平整的塑料片。这个实验,在实验室中是用滴管进行的。家里没有滴管,可以用喝酸奶的吸管代替。将吸管有尖的一端插入水杯,入水深度约1厘米,手指按住吸管上端,提出水面,移动到预先准备好的塑料片上方,将按住吸管的手指略微松开,就可以在塑料片表面滴上一个水滴。试一试,什么情况下可以形成110页左图那样的水滴?什么情况下可以形成110页右图那样的水滴?提示:可以在塑料片表面薄薄地擦上一层食用油,再看看水滴有什么变化?

这个作业可以使孩子对“表面张力”这个物理概念产生初步的认识,同时可培养孩子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作业3. 请参照书中91页的三幅照片,给孩子讲讲黄金分割。引导孩子认识生活中与黄金分割有关的事物,譬如五角星。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可以启发他们在画图画时运用黄金分割。对于年龄较大、会使用照相机的孩子,可以启发他们在拍照时运用黄金分割。会上网的孩子,可以引导他们从网上了解与黄金分割有关的知识,以及作业2中的“表面张力”知识。

作业4. 请参照书中22页的照片,给孩子讲讲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时间观。图中,甲乙二人各持一面旗帜分别站在遥遥相望的两座山顶上,乙方看着甲方,在甲方举起旗帜的同时也举起了自己的旗帜。这其中,“同时”的概念就有了问题。因为光线的传播需要时间,乙方看到甲方举旗之时,应该是在甲方举旗之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建立了新的时间观。“光线的传播需要时间”,应该是不难理解的。

这个作业不仅有助于让孩子初步了解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便于他们迈入现代科学的门槛,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