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郦波语文启蒙课 一年级上册经典读后感有感

郦波语文启蒙课 一年级上册经典读后感有感

《郦波语文启蒙课 一年级上册》是一本由郦波著作,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页数:2018-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郦波语文启蒙课 一年级上册》读后感(一):循循善诱,娓娓道来,好书

郦波老师是我非常敬重的老师,从百家讲坛的《戚继光》 《曾国藩》《张居正》到《读书-10套暑期少年读书会》还有-诗词大会-每次他深情幽默的话语,真诚又有深度的论点。都让我受益匪浅,在平时教学中也能应用到。

最近偶然知道 郦波老师的 语文启蒙 字字句句非常感动,用心。 等孩子大点就给他讲。 语文不仅仅是学认字,是文化传承,是品德培养,是思维逻辑,是一种母语文化的综合的能力 本书不仅仅对孩子有教育意义,对父母也是很好的一堂课。

每课有二维码可以扫码听郦波老师的录音,故事非常多,语言平易近人还有很多的提问启发孩子思考。

再提点小建议,1.能加入其他老师的声音也许会更好。2.加入生活体验的建议,现在的孩子很难体验到文章里的很多情景。

《郦波语文启蒙课 一年级上册》读后感(二):语文最是能见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由于外来文化的大量输入,很多孩子懂得外国的故事,却对我们自己国家的文化典故知之甚少。所以近几年,语文越来越受到我们国人的重视。但是,怎么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更加生动有趣,改变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让孩子更加喜欢呢?我觉得《郦波语文启蒙课》适合不错的选择。

《郦波语文启蒙课》的作者是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郦波老师。郦波老师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中华诗词大会》《龙的传人》节目,他都是座上嘉宾,他还是“百家讲坛”的主讲人呢。更令人羡慕的是他深厚的文学底蕴、独到的文学见解,优雅的文学气质,真真诠释了那句“腹有诗书气自华”!他那种气度和亲切感真是让人打心里升起好感,不愧为全民阅读形象大使呢!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郦波老师如何来教孩子学习语文的吧。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郦波语文启蒙课》是一套结合统编本语文教材制作的配套拓展教程。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九个学年,一共18本。

其实说到语文,我们最怕的是就是“背”,而最喜欢的就是“听故事”。郦波老师就很好地结合了孩子的这个特点。在《郦波语文启蒙课》的四十讲中,郦波老师都以“郦老师教汉字”结合“启蒙小故事”来为孩子们讲汉字的含义和相关故事,然后再做“美丽的汉字”、“想一想,练一练”、“跟郦老师学古诗”来进行知识拓展。前后知识都有相关联,拓展知识又很生动有趣。我原来以为会很枯燥的辅助学习书籍,没想到竟然会像看故事书一样引人入胜、让人看得津津有味,忍不住一页页地翻下去。

郦波老师说的故事选取地还非常有特色。有古今中外的名人故事、有动画人物哪吒三太子起名的含义、有“买东西”等词汇的故事典故、也有猜谜语斗智等这样有趣的故事内容。丰富的故事内容让人惊叹郦波老师的博学多闻。

在“美丽的汉字”部分,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汉字最初的形态“甲骨文”,甲骨文形象地和图画相结合,精彩的比喻让人很快就记住了这些汉字。

在“跟郦老师学古诗”中,我们还可以学习到一些唐诗、宋词、元曲等。郦波老师经常能通过举一反三,一下延伸出了好几首诗词,讲解也非常精辟,从中还会为孩子讲一些做人的道理。

在“想一想,练一练”中,郦波老师则提出一些问题让孩子结合日常生活的实际进行思考,拓展延伸知识。

更令人惊喜的是,每一讲都配上了郦波老师的解说音频。郦波老师磁性而自信的声音,声情并茂地将书本内容娓娓道来,让人感到亲切动听。

中国的文学知识经常都是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端看你的阅读量大不大。郦波老师以他自己深厚的知识储备为基础,结合了教材的内容,选取了适合孩子学习的,又非常有趣生动的一系列相关知识内容打造成这套书。其中期待孩子爱上语文、爱上中华文化的一片期待之情溢于言表。

《郦波语文启蒙课 一年级上册》读后感(三):好的语文教材长什么样?

(何郁 北京市朝阳区教研中心语文教研员、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

有幸参加过几种语文教材编写,对编写教材的甘苦,略知一二。说实话,要编写一套好教材不容易,众人千口,性情各异,口味难调;更何况语文教材要体现国家意志,要落实国家教育方针,要渗透学科核心素养理念,要体现语文学科规律,要让教师爱教,学生爱学,着实不易。但尽管这样说,我们也丝毫不能降低对语文教材的期望,仍然要求语文教材要尽善尽美,要成为我们想要的那个样子,因为作为指挥棒的教材,作用实在是太大了!这就像我们对待高考命题的要求一样。所以,我们有时候对教材(高考命题也一样)提出一些意见和批评,甚至意见和批评尖锐一些,我想也是应该而必要的。我甚至建议国家教育部门应专门设置这样的交流平台,既广泛征集来自教学一线的意见和呼声,也积极向广大教师宣讲教材的编写理念,使国家的教育意志和学科核心素养理念,能顺利落地,能有效地转化为师生的学习行为。

那么,好的语文教材长什么样呢?下面说说我作为一个一线教师的一些朴素的想法和期望。

首先,语文教材必须体现国家意志,因为语文教育承担着树魂立根的任务,承担着文化理解和传承的使命。我们都知道,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国家第一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明确地提了出来,在十九大报告中,国家再一次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就从顶层设计上明确了国家意志。具体到语文学科,就是要从语文教育的角度,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017版高中语文课标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应使全体学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人文修养,为终身学习和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看,说得何等清楚!通过语文学习,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人文修养,为终身学习和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这就是我们语文学科的顶层设计,教材编写也应遵循这个总原则。

其次,好的语文教材必须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学好自己的母语。这实际上也是国家意志的体现。2017年开始使用的部编本语文教材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第一,加大古诗文比例,使古诗文的学习成为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这深刻体现了对母语的尊重,体现了复兴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紧迫感。如小学古诗文总数增加了55篇,增幅高达80%,总计124篇,占到了全部课文的30%。初中古诗文总篇数增加到124篇,占全部课文的51.7%。古诗文在教材中占有这样的比例,于百年新语文教育历史,还是第一次。第二,增加了革命传统篇目,明确了先进文化的方向。如小学安排鲁迅作品2篇,初中安排7篇,小学安排革命传统篇目40篇,初中安排30篇,这体现了对先进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追求与坚持。

这是符合语文教育的根本任务的。2017版高中语文课标说,“祖国语文是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的创新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所以语文教材要自觉承担起培育优秀文化家园、发挥语文课程育人的功能,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这一点,部编本语文教材做得非常好。

第三,好的语文教材必须尊重语文学科规律,能有效引导师生有方法地学习。部编本教材按主题组元编选课文,落实“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标,又按语文学科必备的学习品格和关键能力组编语言知识和写作板块,这体现了知识学习的回归,切实探索了语文学习的方法和经验。在具体篇目解读上,我积极推荐上海教育出版社推出的《郦波语文启蒙课》。这套书确有语文启蒙的味道。它虽然是对部编本每一篇课文(包括附录的古诗词)的通俗易懂的解读,但实际上,郦波先生用自己深厚的学养和自然亲切的解读方式,告诉了我们应该怎样读好课文。这套书体现了钱钟书先生所谓的“打通”,既打通读和写的通道,又打通古和今的壁垒,还打通中和外的暗道。每一篇解读,都纵横捭阖,既言简意赅,又融会贯通,非常适合自读自学。

《郦波语文启蒙课 一年级上册》读后感(四):一套学生语文启蒙的好读本

(孙双金 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校长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

国家统编教科书吸纳语文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沉淀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语言文字运用,加强语文和生活的联系,致力于构建开放、富有活力的教科书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新的教科书具有以下特点:(1)自然地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保护学生天性,做好幼小衔接;(3)全面夯实基础;(4)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紧密联系生活实践;(5)倡导大量阅读,加强课内外沟通;(6)引导发现,鼓励探究,倡导自主学习;(7)体现弹性,增加适应性。

近期出版的《郦波语文启蒙课》就是一套极富特色的学生语文启蒙好读本。它与国家统编新教材相配套,突出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用郦波老师的话说:“与课堂教学不同的是,我希望在这套书中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读;从审美的角度、思维的角度、发现的角度来读,让语文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孩子们内心的领悟力,提升孩子们的语文能力与母语素养。”

通观《郦波语文启蒙课》,可以看出这是一套极富特色的丛书,它的鲜明特点表现在:

第一,它与统编新教材紧密配套。

譬如一年级上学期,安排了开学第一课“我上学了”,然后是第一单元识字单元,第二、三单元汉语拼音单元,第四单元课文单元,第五单元又是识字单元,第六、七、八单元均为课文单元。《郦波语文启蒙课》结合每一课安排相对应的启蒙讲解内容。有的是一讲对应一课,也有的是两讲对应一课。如“识字”第一课“天地人”郦老师就安排了两讲:第二讲“天地人——伟大的创世纪”,第三讲“你我他——一起幸福生活,一起奔向未来”。一年级上学期教材编排了八个单元37堂课,郦老师就对应教材安排了四十讲。这样和教材一一对应,有利于学生学好教材,用好教材,也有利于老师和家长帮助孩子拓展教材丰富语文素养。

第二,它有自己独特的逻辑体系。

翻开这套丛书可以发现,本书每一讲会分成几个板块,首先是用微信扫一扫“和郦波老师一起读”,马上就能听到郦老师充满魅力的范读。然后是“郦老师开讲啦”或者是“郦老师教识字”,对文本作精要的讲解。接着是“启蒙小故事”,精选和课文有关的启迪智慧的小故事。或者是“文化小知识”“跟郦老师学古诗”,提供和课文相关的语文知识、历代名诗,丰富孩子的文化素养,增加传统诗文的经典诵读,练好学生语文童子功。最后是“想一想,练一练”,用中国历史上名人学习语文的好方法或有趣味、能启智的语文小练习去开启学生的心智,达到于无声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化效果。

第三,它充满了思想、文化、审美启蒙的色彩。

“蒙”字上面是个草字头,代表草木遮蔽,中间是帽子,帽子下面是个“豕”字,代表“猪”的意思。“蒙”字就是把帽子套在猪的头上,并且把它放在草丛里,这样一来猪就什么也看不见了。

启蒙,就是摘掉猪头上的帽子,拨开遮挡猪视线的草丛,让猪能发现周围世界、感知周围世界的过程。引伸开去讲,启蒙的过程就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解放的过程,去蔽的过程。

郦老师把此书定名为《语文启蒙课》,我想它的核心价值就是“启蒙”。

用什么去启蒙?其一,用思想去启蒙。郦老师把自己几十年语文治学的经验,对语文的理解、体悟、感受都融化在一堂堂讲解之中,郦老师是用自己的思想的火种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其二,用文化去启蒙,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纵横数万里,诗词歌赋,故事传说,谜语对韵,传承了丰富深厚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令人回味无穷。其三,用审美去启蒙,郦波老师特别重视审美教育,他反复强调语文是美的,一个汉字就是一幅图画,一个故事;“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每一首诗词中既有形象之美,更有音韵之美,意境之美。美的思想,美的语言,美的情感内蕴在历代名人佳作之中,需要我们去感悟、去体验、去鉴赏。

《郦波语文启蒙课》是一套面向学生、家长和老师的语文读本、文化读本和审美读本,值得大力推荐。

《郦波语文启蒙课 一年级上册》读后感(五):通读经典文本,直达学生心灵

(范守纲 编审,沪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主编)

自2017年秋季始,全国统编语文新教材正式起用。与之配套的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郦波语文启蒙课》(下称“启蒙课”)近期也同步发行。“启蒙课”是一套全新的语文辅导读本,由著名学者、南京师范大学郦波教授著述。

书名题为“启蒙”颇含深意。表明意在唤醒学生的母语感知能力,养成学生的母语思维习惯,强化母语素养并最终形成健全的人格。

这套读本紧扣新教材所选的经典作品,适当又有新的扩展。以七年级上册的一本为例,原册课文22篇,“启蒙课”扩成 48讲,即将原一篇课文《<论语>十二章》,化成12讲,一“章”一“讲”,如此等等,大大增添了中华优秀文化的容量,让学生能去更多地吸取中华文化的精华。

“启蒙课”最鲜明的特色是每读一篇作品,集中一个话题,同时介绍研读方法,并提供丰富资料,引导学生慎思明辨,力求读通、读透一篇课文。

例如,讲《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一章。郦老师指出,阅读重点在于理解“逝者”两字的意义。按《说文解字》解:“逝,往也。”而“往”又有两解,一是前往,二是既往。解“前往”者,一并列举先秦诸子直到唐宋各家的论述,表达的是积极进取之意。取“既往”义,则列举魏晋郑玄直到当代歌手罗大佑《光阴的故事》,表达的是伤逝之情。郦老师动情地说:“同学们看,汉字、中文的美妙、奥妙、微妙就在这里。”在这一讲中,郦老师同时还告诉读者:“水,同山一样,是中华文化元素中无论如何绕不过去的意象。”他之所以这样解读经典,是“希望帮助学生们通过精读的学习,一方面珍惜眼前时光,汲取向上的力量;同时,也能逐渐掌握爬梳文献、发现问题的一种本领。”真可谓用心良苦。

再说说郦老师是怎样解读鲁迅作品的。“启蒙课”七年级上册选讲《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诚然,鲁迅散文不好讲,一是文章语言多半文半白,一是多用曲笔。郦老师告诉学生说:“如何接入自己的人生体验,是阅读经典、领会经典的关键所在。”他还说:“标题,其实就是一篇文章真正的主旨与灵魂。”他此时指导阅读方法,既讲精读,又讲泛读,明了这一点,不论所阅读的现代文篇幅是长还是短,大家就都能够很好地把握它的要旨。

据此,郦老师解读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讲的“其实是一个少年成长的故事。”文章“选取了两个非常好的切入点,两个与每一位少男少女都密不可分的兴趣点,那就是——游戏与学习。”成长,在文学创作中,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鲁迅文章写道:“我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段话是对充满欢乐的百草园的不舍,同时也见出他对未来新生活的莫名恐惧。鲁迅文章关于三味书屋的描写,表达了一个青涩少年面对未来的不安。这也让我们理解,为什么鲁迅到了三味书屋会是那样一种感受,又会是那样一种做派。鲁迅描写先生的神态:“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这位先生的形象,不是冷酷的,而是有着温暖的;是在委婉的叙述中点缀轻松的幽默。鲁迅先生这篇回忆既体现着少年的反抗与顽皮,又满含着对青春年少的留恋之情。郦老师如此引领阅读鲁迅作品,既有深入分析,又有方法指导,应该说是十分到位的。

指导学生写作历来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经典作品是指导学生写作的最好范例。郦老师解读经典作品时,告诉学生经典作家之所以有生花妙笔首先是因为投入了高尚而强烈的感情,写作“要走心”。“文章要让读者感动,首先要感动自己”。还结合作品解读,提供一些写作的具体方法,如:“朱自清特别善于用最通俗易懂、最生动形象的口语来表达。”“同学们写作文经常有一个困惑,就是写不长,其实只要你放松心情,事先在脑海里反复揣摩,然后把心中所想用排比、反复的方法,一点一点地呈现,很快就会‘下笔如有神’”。“有机会一定请拿起笔,写一封信,写一首诗,给你的好朋友,给你温暖的家人。”

这套“启蒙课”的作者郦波教授有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修养,拥有丰富的知识资源,视野开阔,观点独到,又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热心于教材配套课程的研发工作,这是这套“启蒙课”具有高质量的保证。在解读经典作品时,他能统揽全局,广征博引。如解读李白诗《峨眉山月歌》,他从现存李白千首诗中统计出直接或间接写月亮的竟有三百首之多。可见其底气之足,涉猎之广。如此识见非专业研究者不能及。作者这种深广的学术背景,几乎在每一讲中都有体现。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这套“启蒙课”不仅于学生阅读大有益,对教师“传道受业”也大有促进。在这套书的首页,郦波教授将“写在前面的话”同时献给同学、家长、老师,正是期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联手,共同为提高语文教育质量作出努力,成效当可以预期。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