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妈!这是我的人生的读后感大全

妈!这是我的人生的读后感大全

《妈!这是我的人生》是一本由王食欲 / 永爱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80元,页数:44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妈!这是我的人生》读后感(一):什么样的教育是好的教育?

大一暑假,我在北京的美丽中国实习,这是中国最大的教育类NGO。对于我这个从小梦想着做教育和NGO的人来说,没有比这里更适合的地方了。然而,实习结束后,我发现这并不是一份适合毕业生的工作。我突然陷入了迷茫,不知道自己以后要做什么。于是我开始尝试各种不同实习,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领域,希望能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

毕业后,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纽约做投行,当时我以为自己会一直呆在那里,按部就班地工作。这家公司的名声很响亮,同事们都是名校毕业生。纽约也是全世界金融业的中心。很多人认为这是毕业生最好的起点之一,是一份光鲜的工作。但现实是,第一年结束时,同届同事已经走了一大半。对我们这一代来说,职业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它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关乎着拥抱什么样的自我,过什么样的生活。

其实我很早就知道王食欲这个人。在她还是高中生的时候,因为她当时拍了一部尘肺病题材的纪录片。后来过了很多年,我偶然在豆瓣看到她的主页,才知道她去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又去了伦敦留学,现在成了一名作家。对于一个之前只知道她高中生涯的人来说,她后来的发展可以说是意外之外,情理之中。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不同,我喜欢那些能够自我和解的人。起码在她的文字里,我看到了一种和解。

过去这些年,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教育是好的教育。目前我的答案是:“好的教育是因材施教。”每一种植物都适合不同的土壤,每一个孩子也都适合不同的教育方式。无论采用哪种教育方式,生涯教育都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期待王食欲的新书!

《妈!这是我的人生》读后感(二):这本书让我们照见自己

2021年,我在豆瓣上读到一篇题为《北京第一代「鸡娃」给大家讲讲内卷教育的切肤之痛》的文章,当时就被作者王食欲的故事所吸引。

在“鸡娃、内卷”讨论不绝于耳的当下,市面上充斥着各种关于教育方法、育儿攻略的图书,却鲜有“当事人”现身说法的真实范本,向大家展示鸡娃教育的“买家秀”。我想,兴许大家都可以看看鸡娃女孩王食欲的成长故事。

一年以后,这个一闪而过的念头变成了眼前这本书。

《妈,这是我的人生》

就像助产士看着鲜活生命的诞生一样,我手捧这本书,难掩心中的感动和惊喜——感动于食欲和母亲永爱的真诚书写,惊喜于她们的故事大大超越了我最初的期待。

抱着对“内卷教育”探讨的初衷,食欲和永爱母女俩展开了双盲视角的有趣写作。但,这并不仅仅是一个关于“教育”的故事。剥开教育的外壳,是更多丰富且引人深思的主题:自我认知、个人成长、小镇青年在大城市的发展、亲密关系的选择、女性的困境和自我觉醒、自我价值与职业发展等等。

而这其中最让我意外的是,永爱的书写。在她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女性“选择成为母亲,又选择成为自己”的过程:

作为小镇做题家,她靠自己的努力到了一线城市;作为妻子和母亲,她在家庭和孩子身上倾注了全部时间和精力,甚至忘却了自己。在“鸡娃”的过程中,她又和女儿一同成长,女性的自我意识从她的身体中又一次醒来。年届中年,临近退休之时,她找到了自己热爱的写作,拿起笔写下了自己和女儿的故事。

她的笔触细腻而生动,就如她本人给我留下的印象一样,温柔而有力量,感性又不失逻辑。

阅读这本书,相信你也会和我一样,不断地转换角色,代入不同的视角,时而被感动,时而觉得好笑,时而拍案叫绝,时而又陷入沉思:

如果换作是我,我会怎么办?

如果我和王食欲一样被鸡娃长大,我还是现在的我吗?如果我是母亲永爱,我也会用同样的教育方式来对待我的孩子吗?

如果你当下已为人父母,这本书会对你的教育方式以启发,如果你的家庭角色依然是他人子女,这本书会唤起你成长和受教育的记忆以引发共鸣和反思。总之,不管你处于人生哪个极端,都可以在食欲和永爱的故事中找到自己,进而审视自己人生中关于成长、教育、职业发展、家庭中那些大大小小的选择和决定,并获得或深或浅的启示。

一本好书仿佛一面镜子,让我们照见自己——这本书便是如此。

购书链接

《妈!这是我的人生》读后感(三):除了祝你成功,更要祝你幸福

从加上王食欲的联系方式,到说服王食欲成为我们的作者,一切都发生在24小时之内!

(噢,接下来的事实证明,开始是我鸡食欲,后来都是食欲鸡我,不得让人慨叹,调起高了,让我们这样互鸡互助,且鸡且行吧)

最初的起源当然是那篇朋友圈热文——《北京第一代“鸡娃”给大家讲讲内卷教育的切肤之痛》,朋友将这篇文章转发给我,当时的心情已不可考,但我一下子对王食欲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我们都出生在1995年的那个夏天,往后推算的话,我们也在同一年参加中考、高考……只不过她过得是一种被加速的“鸡娃人生”,而我则一路被“放养长大”。阅读她的故事,我内心的弹幕仿佛闪过一个个“天哪,还能这样吗?”那种感觉是很复杂的,就好像我有时会设想:倘若自己踏上了不同的受教育之路,那现在的“我”会是什么样子的?我想知道,教育能够怎样塑造一个人?

带着这样的趣味,我读起了王食欲的故事,但渐渐的,除了最初的好奇与新鲜,我发现虽然走了截然不同的路,但我们依然有相似之处,我们都意识到自己的身体里藏着一根“绷得很紧的弦”,都在选择未来职业方向的道路上迷茫过但也朦朦胧胧地坚定着,都认为自己肩负着巨大的责任与使命但也感受到自身的渺小……撇开这些表面的浮萍,在人生之海的深处,还藏着一个共同的问题等待我们回答“一个人究竟要怎样度过这一生?”除了追逐所谓的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这还以为意味着该如何追寻、建造并守护属于自己的幸福与快乐。

那么,是不是不仅我与王食欲,而是我们这一代人,甚至接下来更年轻的Z世代,甚至每一个人都面临类似的问题,于是我们策划了这部作品。

除了缘分使然,我们之所以能达成合作,还是因为对这部作品有着相似的理解。

第一,我们希望这本书要真实,真实自有力量。在这部非虚构作品中,作者王食欲和母亲永爱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了自己的养育与成长经历,就早教、升学、职业选择、爱与家庭等十二个热门话题展开双盲写作。虽然在编辑工作中,我已经读过本书不下十遍,但每次都会被一些细节打动。

第二,我们希望这本书要有趣,不要说教式地给出许多建议,毕竟这样的事情已经有很多人做过了!本书精心设计了双盲写作,只制定话题,两位作者各自写作。在完稿前,她们彼此都不知道对方会写什么,于是对同一件事,她们的观点和视角居然完全不同。作为能看到这种“矛盾冲突”的第一人,我看到了亲子教育中很有意思的地方:你认为你了解你的孩子或父母,但其实你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了解他们。

第三,我们希望这本书要有用。最直观的有用是帮助家长们调整自己的育儿方式。”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朵积雨云大概率在每位家长的心头都飘荡过。但“鸡娃”究竟是为了什么?“鸡娃”到最后,娃和家长又会发生什么?想弄清这件事,总要亲身尝试,不过现实世界可没有时光机,尝试后再想改变也常常为时已晚。所以,不妨听听孩子是怎么想的。千万别小看 “小孩子懂什么”,小孩子什么都知道。当 “小孩子”王食欲长大后再回望,事实证明,她对5岁的事情都印象深刻,正是那些小时候的耳濡目染串起了她人生的草蛇灰线。

除此之外,这本书也适合和我们差不多大的年轻朋友们阅读,你既可能从食欲的故事里看到很多似曾相识,也可能在母亲永爱的故事里触景生情,那是一个女性的成长,一个女性在妈妈之外的很多面,她有意气风发,也有迷茫无措,妈妈也是第一次当妈妈,不是吗?如果你想起了自己成长里开心的事,记住它!如果有什么不开心的,失去的,错过的,尝试自我治愈吧,我们既可能在一个故事为人子女,也可能在另一个故事里为人长辈,总之,我们还有机会再踏入一条相似的河流。

第四,我们希望这本书要有生命力。感谢二位作者的写作,食欲作为职业选手,文笔不必多夸,令我们惊喜的是永爱阿姨的写作,她不是简单地敲下一个个句子,而是仿佛捧出她的心来讲述。虽然从商业角度,本书最直接的目标读者是家长朋友们,尤其是妈妈们。但我发自内心地期望妈妈们能够收获一些育儿指南之外的东西。当然,我也发自内心地期望年轻读者、对社会文化感兴趣的读者都能关注到这本书,我们记录的一对母女的故事,或许是当代教育的一个切面,那从这个切口望进去,可能还能窥见时代的印记。

第五,我们希望这本书要有意义。当然,有意义是一个很虚无缥缈的词汇。坦诚来讲,在与王食欲相遇的时候,她已经是一个颇有名气的写作者,而我还是个初出茅庐的编辑,要感谢她的理解、尊重与信赖,促成了此次合作;也要感谢我的老板和同事们,帮助我将本书推向神秘莫测的市场。在出版这本书的过程中,我那个一生的母题——“一个人究竟要怎样度过这一生?”已经得到了启发。于我而言,已经意义非凡了!如果本书能引发您在阅读过程中的一点会心一笑,甚至一点感动,一点思考,那实在是对我们的无上鼓励!

相信我,您正在读的是一本不错的书,我以编辑的身份承诺!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