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家庭教育》读后感100字

《家庭教育》读后感100字

《家庭教育》是一本由陈鹤琴著作,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22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家庭教育》读后感(一):理论类的教育书籍,值得一看

这本书主要分为十三个章节,包括教育孩子的卫生、游戏、待人接物等方面,涉及范围广,方法介绍详细,并且例子十足。从编排方式来看,现在市面上大部分所谓的教育书籍都有仿之嫌疑。书中的文章多发表于20世纪3、40年代,里面的语言观点现在看来都有借鉴意义。整书篇幅不长,年轻的父母、教师都可阅读。

《家庭教育》读后感(二):家庭教育非常重要

相信有孩子的朋友们最头疼的事情就是孩子的教育问题了。没有哪个人天生是教育家,有了孩子以后,都在不断地试错,不断地摸索。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链的基础、关键,是任何学校及社会教育所代替不了的。家庭教育有着自身独特的方式和优势,它通过家长的语言、行为和家庭环境氛围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的是非观念、善恶标准、为人处世原则,在无形中塑造着孩子的人格与基本素质,影响孩子的一生。在某种程度上说,孩子一生的命运掌握在家长手中。所以,古人讲:“至要莫如教子”,“养不教,父之过”。意思是,教育好孩子是家长最重要的事,只养不教是家长的过错和责任。家庭教育,事关孩子一生的吉凶祸福,事关家庭的幸福和谐,也事关一个家庭的兴衰;往大了说,还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孩子教育好了,事业有成,家庭和睦,家长也放心;孩子教育不好,不成器、不争气,家长不能不跟着操心。教育不好的孩子还可能给他人、社会、国家造成严重的危害。今天看了这本《家庭教育》,我感觉我和我的孩子都是幸运的,能够让我及时地看到这本书。书中的智慧和方法对我触动很深,希望大家有空都来读读这本书。

《家庭教育》读后感(三):教育即生长

《家庭教育》这本书的作者是陈鹤琴老先生,他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我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

陈鹤琴曾于1914年夏天至1919年夏天在美留学,期间深受西方教育理论的影响。他是中国“新教育”最早的推动者、实践者,从“民主化”和“科学化”两方面起步,开启了“中国化”教育改造的进程,他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吸收借鉴创新,在1940年正式提出“活教育”这一教育理念,在中国本土教育学说当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陈鹤琴于1947年回顾自己倡导“活教育”的初衷时写道:“今天,中国的社会以及世界的趋势都是复杂而多变化的,我们中国人民的生活,不论在意识上和方式上都是多样的。在今天,我们还要求读书人闭门读书,把教育的意义停留在书本上或学校圈子里,这是不合公理也不可能的事。我们希望中国人民的教育是在生活中获得知识,以丰富的知识来提高生活,失去了生活的意义也就失去了教育”。

在“活教育”理论体系中,家庭在幼儿教育当中担有重要责任,1927年陈鹤琴发表《我们的主张》一文,在文中提出中国现代幼稚教育的最早宣言,其中提到“儿童教育是幼稚园与家庭的责任”,这是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明确肯定,对于中国教育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记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国务院在2019年6月23日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重视家庭教育。可见家庭教育的基础性作用、战略性意义不断上升,家庭教育是我们每个人接受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础和出发点,那么为人父母如何担负起家庭教育的责任呢?《家庭教育》这本书从理论到实践给出了具体的指导。

此书自1925年出版后已再版十余次,是我国现在家庭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开创性著作,我国另一位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在给本书作序时说“这本书是儿童幸福的源泉,也是父母幸福的源泉,著者既以科学的头脑、母亲的心肠做成此书,我愿读此书者亦务须用科学的头脑和母亲的心肠去领会此书之意义。”

在书的开篇,作者阐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提到“对于知识之丰富与否,思想之发展与否,良好习惯之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实应负完全的责任”。

那么家庭教育的目标是什么呢?我们可以从全书的编排,以及”活教育“理论当中找到答案,家庭教育的目标同作者提出的幼稚教育的四大目标是一致的,即:

一是做怎样的人,包括合作精神;同情心;服务的精神。

二是应该有怎样的身体,包括:健康的体格;卫生习惯;技能

三是应该怎样开发儿童的智力,包括:有研究的态度;有充分的知识;有表意的能力

四是应该怎样培养情绪,包括:欣赏;快乐;打消惧怕

怎么在家庭教育当中实现上述目标中,作者在书里给出了方法?作者说“家庭教育必须根据儿童的心理始能行之得当”,身为父母,我们要了解幼儿的心理和学习方式,在心里上小孩子是好游戏的、好模仿的、好奇的、喜欢成功的、喜欢野外生活的、喜欢合群的、喜欢称赞的,在学习上孩子是通过感觉、联念、动作进行学习的,这三种学习能力在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表现。有效的好的家庭教育要以此为基础。在基础上,作者还帮父母整理了一些通用的教导法则,比如对于教育小孩子,做父母的最好用积极的暗示,不要用消极的命令,这条法则放在当今社会也不过时,罗森塔尔效应和归因理论都能给予其理论支持。作者在书里边讲了发生在儿子一鸣身上的一件事,一鸣用破烂棉絮裹身体玩,身为父亲是很想让儿子不要去玩破烂棉絮,他是怎么做的呢?大声呵斥命令吗?完全没有,他对儿子说“这是很脏的有气味的,我想你一定不要的,你要一块干净的,你跑到房里去问问妈妈拿一块赶紧的”,既表明了父母的立场,又没有破坏孩子当下的学习体验,孩子大人都开心,双赢,这就是家庭教育需要的智慧啊!

曾经在豆瓣上看到一个话题“你所遭受过的语言暴力”,有个留言是这么说的“初中的时候我妈打我比较狠,一次她打完我,没多久我就又去跟她说话,她说:’刚打过你,你就跟我笑,一点骨气都没有’”。这个留言可能是很多中国人曾经遭受过的来自父母的语言暴力之一,不少人的成长环境当中也充斥着这样的声音,也许直到成年还愤愤难平,要不然《都挺好》也不会成为爆款。

看这本书不光是学知识,还有就是本书文字质朴,案例来源于日常,童年的回忆不断被勾起,流淌在书中的父母对于儿女热切的爱,将愤愤难平一一感化。

当今社会,家庭教育是一门艺术,日渐成为共识,这本书从1925年开始一版再版的原因是本书是从儿童心理发展规律与特征出发,通过长期追踪观察,总结出的儿童教育与家庭教育实施原则,也正因为如此这本书至今仍具有适用性和推广价值。遗憾的是,虽然这本书1925年就已经出版,但是因为经济等各方面的限制,家庭教育的理念的推广和普及还不够。

陈鹤琴在1937年发表的《怎样做父母》一文的最后提到“做父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实在负有极重大的责任,惟有能好好教养儿女的人,才配得上做父母的资格。”教育即生长,希望每个孩子都能被善待,希望每个父母都能不辜负孩子选择你做他的父母。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