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2013年感动中国人物

2013年感动中国人物

提升写作能力,做到手到擒来,希望这篇文章对您的作文能力提升有帮助,特地精心编写的2013年感动中国人物。

2013年感动中国人物篇一

今天,我在电脑上观看了2013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

花样年华,你却悄然离开,你捐出自己,如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命运如此残酷,你却像天使一样飞翔。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

这是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何玥的颁奖词。她,只是一个十二岁的小姑娘,在这个世界上,她经历了什么?生活的苦乐,人生的美好,她几乎是天边的一颗流星,一闪即逝,但就在这一闪一息之间,她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给其他同样有生命危险的孩子们带来了什么?恐怕比那些年过古稀的老人们还要多吧。

十二岁的孩子,十二岁的偏远乡村的穷苦孩子,懂得什么?面对死亡,她又做了什么?这种坦然面对生死的态度,已属难得。然而在病痛中不忘救济他人,这便足以使我们同龄人望尘莫及了。

我不禁想到了一个故事:

比尔在一次意外事故中眼睛受了伤,实力不断下降,几个月后将完全失眠。妻子为了给他能见到光明的日子里留下什么,决定把家具与墙壁粉刷一遍。

油漆匠工作很认真,他虽是断了半只胳膊的残疾人,但他很快乐,一边干活一边吹着口哨。一个星期

后他完成了粉刷工作,期间也知道了比尔的情况。

比尔对油漆匠说:“你天天那么开心,也让我感到高兴”。算工钱时,油漆匠少算了100美元。

比尔不解:“你少算了工钱”。

油漆匠说:“我已经多拿了,一个即将失明的人还这么平静,你让我知道了什么叫勇气”。

比尔却坚持要多给油漆匠100美元,他说:“你让我知道了残疾人也可以自食其力,活得很快乐”。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生命。命运更是残酷的,然而我们只能去坦然地面对它,我们所能做的,是努力去让有限甚至短暂的生命散发出无限的长久的光芒。

人活着,不仅要追求生命的长度,而且要注重生命的质量,让自己的生命获得更长的延伸——一个十二岁的乡村女孩不懂尚且做到了,何况我们呢?

2013年感动中国人物篇二

感动中国2013年度十大人物观后感

窗外下起了蒙蒙细雨,有点微冷。

一抬头,眼前的屏幕中就出现了一位白发苍苍、瘦骨嶙峋的老人,正带着平和的微笑凝望着照片里一个个孩子的笑脸。这位老人正是感动中国人物之一——刘盛兰。老人本不富裕,家境贫寒,但自从开始捐助贫困儿童以后,就从没有断过。他坚持从很少的工资中挤出一部分用来捐助学子。失业、失火让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人只得返回家乡,靠捡废品勉强度日。老人吃捡来的罐头,几十年没有换过一件衣服,节省出来的每一分钱都捐助给了孩子,但他从不告诉孩子他的家境。尽管生活异常艰辛,老人还是将一份份装满浓浓心意的信封寄向了五湖四海……

刘盛兰老人的执着让我深深地震撼了,他不论自己的贫富贱贵,不管别人的冷讥热嘲,一直用自己最真挚的爱来温暖孩子们纯真的心。望着那位躺在床上微笑的老人,温暖蔓上了我的心扉,那些孩子永远不会忘记,就是这样一位老人让他们获得了希望与关爱。我的心被这种默默、无私的爱触动了,那种微妙的感觉久久不能忘怀。感动竟如此简单,没有华丽的故事背景,就凭一颗充满大爱的心。哈菲兹说过:“伟大总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能够像个最普通的人一样露面、说话与行动。”刘盛兰爷爷就是这样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人,在《三杯茶》这本书中,我同样认识了像他这样的人——摩顿森。摩顿森舍弃工作踏上了一段辛苦漫长的筹资旅程,经历千辛万苦后,他终于成功建立了六十多所学校,一个美丽的承诺,终于兑现。每当想到这些爱的使者,我总会情不自禁地感慨:“爱竟能舍弃一切,竟能重燃希望。”

雨,还在下,屏幕里的叙述声格外深沉。我静静地听,细细地想,正是无数个这样的他们,怀揣着对国家的爱、对学生的爱、对工作的爱、对战友的爱、对研究的爱,甚至对陌生人的爱,如春风细雨般将感动传进了每个人的心。感动源于爱,因为有爱,世界才会更加美好,才会充满温暖。每一份真挚的爱都使我感动,从生活中的“小”爱做起,美好的未来将向你展开怀抱。

2013年感动中国人物篇三

王宽:君子抱仁义

【颁奖词】重返舞台,放不下人间悲欢,再当爷娘,学的是前代圣贤,为救孤,你古稀高龄去卖唱,为救孤,你含辛茹苦十六年,十六年,哪一年不是三百六十天,台上,你苍凉开腔,台下,你给人间作榜样。

【人物事迹】郑州戏曲圈里有这样一位老艺术家:台上兢兢业业唱好戏,台下尽心尽力做善事,戏迷们夸他是德艺双馨的好人,他就是74岁的王宽。1998年退休后,王宽夫妇陆续收养了6名老家的孤儿。为了供养这些孩子吃饭穿衣、读书学艺,王宽决定放下自己国家一级演员的身段,去茶楼卖唱,这一唱就是7年。起初,他的“上台率”并不高,每晚冷板凳一坐就是五六个小时。

但王宽依旧坚持每天骑着自行车,一家一家茶馆地跑,常常晚上六七点就去了茶馆,等到天亮才回家。后来为了能够让更多人点他的戏,王宽又学起了川剧变脸。如今,王宽夫妇苦心抚养的几个孩子都已长大成人,自食其力,而老两口却还在坚持资助老家的孩子。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办起一个孤儿艺校,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余热,让这些孩子学到一技之长。王宽老师用他的行动向大家传达爱的意义。

2013年感动中国人物篇四

感动中国人物作文600字 开学第一课:感动中国

今天,我们看了《感动中国》,里面讲述了许多感动的事情,其中,让我最感动的就是救火的事了。

这件事情发生在一个小村庄里。一天晚上,让大家预料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因为电瓶车路面发生火灾。一位年轻人救出了自己一家人;他想到上面还有房东一家和十几个人,要不我上去把他们也救出来?就对他妻子说我去救人。这位年轻人说完便头也不回地走了。他不顾一切地跑进了火海,匆忙地敲着门。咚咚咚,转眼间房东和其他人都接二连三地跳了出来。那位自告奋勇的年轻人最后一个才跑出来,他踏过的脚印都是带着血的。他刚出来,所有人都惊呆了。满身乌黑乌黑的,跟焦碳差不多,他的头发一根也不剩,衣服被烧没了。这个时候,救护车和消防队员都赶到了,救护车将年轻人送到省里的一家大医院,可光靠这点医疗技术还不够,所以医务人员将他送到了首都——北京的好医院。经过几个小时的手术,年轻人也没有一点好转。医院提出来要捐献头皮,他的妻子第一个提出要捐献,并且表示,如果不够就捐献身上的皮肤。紧接着,又有许多有良心的群众赶来,也提出捐献头皮,还有许多慈善人士捐来了一袋袋的人民币。过了几天,年轻人的皮肤变黄了。可是让所有人都痛惜的是,病后106天,他不幸去世了。

他的妻子带着儿子含着悲伤的眼泪,拿着骨灰,坐上大巴回了老家。四面八方的人们都鼓励她。到了老家,婆婆抱着骨灰盒,遥望着天空嚎啕大哭。看到这里,我的眼眶都酸酸的,有一些同学都哭了。长大了我要学习年轻人高尚的品格,也要学习他的这种精神。

2013年感动中国人物篇五

201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晚上,我坐在电视机前,收看一年一度的《201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2012年就悄无声息地到来,而2011年又成为了充满收获的一年。在这一年中,涌现出了一个个令人肃然起敬的英雄人物,这些平凡的生命编织出一篇篇感人的故事,上演着一幅幅和谐的画面,谱写出一首首动人的歌曲。

被称为“最美妈妈”的吴菊萍,在生死攸关的一刹那,她毫不犹豫,本能地挺身而出,举起柔弱的臂膀,托起了小女孩妞妞,也唤醒了人们对传统美德的自觉;来自新疆的“爱心巴郎”——阿里木,辛勤地烤羊肉串,又用赚来的血汗钱只拿出生活费便毫无保留地捐给贫困的学生,他自己都过着清贫的日子,却一心奉献;还有一名时髦女记者张平宜,她跨越海峡从台湾远道而来,心紧紧地系在了四川麻风村,她给了贫困孩子学校,给了教育,更给了他们希望……

然而,最让我受感染的,是那位90后的女孩——孟佩杰。5岁那年,父亲遭遇车祸,母亲将她交给别人领养,在新的家庭里,她不仅没能得到幸福,生活反而更加艰难。她的养母卧病在床,养父承受不了生活的压力而一走了之,母女只能相依为命。她弱小的肩膀不得不支撑起这个家庭,担当起重任。当别人家的孩子在撒娇,享受宠爱时,八岁的孟佩杰早已独自上街买菜,放学回家给养母做饭。“那时的她个头没有灶台高,她就站在小板凳上炒菜,摔了无数次却从未喊过疼”听着孟佩杰养母含着泪感激地回忆,我脑海里仿佛浮现出一个柔弱的小女孩站在板凳上,顶着脚尖吃力地拿起锅铲翻炒的情景,心里不由得阵阵酸痛。孟佩杰每天起早贪黑,帮养母穿衣、洗漱、换尿布、为早饭,然后才安心地一路早跑着上学。晚上回家后,一大堆家务活等着她,服侍养母睡后,他才开始学习功课,那时已经九点了。就这样,孟佩杰在艰苦的生活中勤奋学习,考上了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由于放心不下养母,她竟下定决心:带着养母上大学!

命运对待孟佩杰是残忍的,无情的,而她却从来没有抱怨过命运的不公,以灿烂如花的微笑回报这个世界。她面对逆境,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的朝气驱赶种种不幸,硬是打败了厄运的痛苦。她的存在,成为养母生存的勇气。当人们对她惊叹不已时,她淡淡地说了一句:“我只不过做了每个女儿都会做的事。”

而我,同为学生,常常抱怨作业太多,考试太多,学习累人,玩得太少;同为儿女,我又常常和妈妈顶嘴,总是看到妈妈生气又失望的表情,我也不想这样啊,却老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坏脾气冲撞妈妈。妈妈那因为我长出几根的白发,是那么的刺眼。今后,我也应该想孟佩杰姐姐学习,做个恪守孝道的女孩,不让父母生气,好好学习,不辜负父母的期望!

《感动中国》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那一霎那间的震撼和感动,也给我们进行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当我们扪心自问:身处于和他们一样的困境时,你是否也可以像他们一样坚强乐观?

2013年感动中国人物篇六

林俊德,中国工程院院士、总装备部某基地研究员林俊德,2012年病逝。

林俊德入伍52年,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在癌症晚期,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林俊德的中学和大学都是靠政府助学金完成的。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从事核试验研究。由于核爆炸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测量仪器研制一直存在很大难度。林俊德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独立创新制作了钟表式压力自记仪,为测量核爆炸冲击波参数提供了完整可靠的数据。在之后40多年的科研旅途中,他先后获得30多项科技成果。

2012年5月4日,他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拒绝手术和化疗。5月26日,因病情突然恶化,他被送进重症监护室。醒来后,他强烈要求转回普通病房,他说:“我是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

林俊德住院期间,整理移交了一生积累的全部科研试验技术资料;多次打电话到实验室指导科研工作。5月31日上午,已极度虚弱的林俊德,先后9次向家人和医护人员提出要下床工作。于是,病房中便出现了震撼人心的一幕:病危的林俊德,在众人的搀抬下,向数步之外的办公桌,开始了一生最艰难也是最后的冲锋……

5小时后,心电仪上波动的生命曲线,从屏幕上永远地消失了。这位军人,完成了生命中最后的冲锋。

临终前,林俊德交待:把我埋在马兰。马兰,一种在“死亡之海”罗布泊大漠中仍能扎根绽放的野花。坐落在那里的中国核试验基地,就是以这种野花来命名的。

他死前还想着国家,我们应有他这样伟大的人物儿感到骄傲!虽然他的生命已经结束,但是他爱国的精神我们永记在心!就像我们写给他的颁奖词那样!

大漠,烽烟,马兰。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战士自有战士的告别,你永远不会倒下!

2013年感动中国人物篇七

吴锦泉:高节卓不群

【颁奖词】窄条凳,自行车,弓腰扛背,沐雨栉风。身边的人们追逐很多,可你的目标只有一个。刀剪越磨越亮,照见皱纹,照见你的梦。吆喝渐行渐远,一摞一摞硬币,带着汗水,沉甸甸称量出高尚。

【人物事迹】2010年8月9日,吴锦泉收听广播时得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将磨刀挣来的硬币凑上1000元钱送给红十字会捐给灾区。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吴锦泉得知此消息后,将两年来走街串巷替人磨刀挣下的1966.2元辛苦钱,通过红十字会捐给灾区。自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累计捐款37000多元钱。吴锦泉,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五星村一名普通村民,如今年过八旬,仅靠磨刀为生,生活并不富裕,老两口还住在三间破旧的瓦房里,但他关心社会,为村里修桥补路,去福利院看望孤儿,将自己的辛苦钱毫无保留地捐献出来。

2013年感动中国人物篇八

那些人的名字永远刻在亿万人民的心里,那些人的事迹换来了亿万人民的泪水,那些人的精神又使亿万人民敬佩,那些人的生命闪烁着金子般的光芒!他们的故事传遍中国,被人歌颂。他们的生命是不可衡量的。他们就是2004年度感动中国的一个个伟大的人。

梁万俊的生死8分钟,使我们惊讶。在万米高空上,面对飞机漏油,他仍能英勇镇定,将飞机平安降落在机场,他创造了奇迹!田世国的孝心又感动了天下,他毅然将自己的肾移给了母亲,身体较为虚弱的38岁的田世国用孝顺与真诚感动天下,他让所有的母亲都收获不小。还有两位敬忠职守的警察,任常霞、明正彬;为人民奉献出生命的牛玉孺;有着医生良知的桂希恩;中国奥运的骄傲——刘翔,女排;中国的伟大外交官孙必干;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和一个为山区孩子开创美好未来,放弃学位的年轻人——徐本禹。

徐本禹的感人故事深深打动了我,我不得不从心底里敬佩他。他小时侯也很穷,靠别人的资助才读上了大学,到了北京,他又考上了硕士,但他却放弃了。因为他看到山区里的孩子也渴望读书,所以他去了没有水、没有电的贫困地区教那些孩子学习、读书,母亲也希望他能做一个会感恩的人。他做到了,他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伸出了自己的的手。他点燃了火把,刺痛了我们的双眼,他扛起了一个不属于他的责任。

还有很多很多感人肺腑的事迹,他们给我们带来了真诚、勇敢、敬业、孝顺、努力、奉献等许多宝贵的人生财富,他们也将我们富有情感的泪水一滴滴滴落,他们的生命光辉照耀着整个中国,他们的高尚心灵永远是我们的人生指南。2004年度感动中国的人物,感动我心!

2013年感动中国人物篇九

张宝艳,秦艳友:阳春布德泽

【颁奖词】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宝贝回家,路有多长?茫茫暗夜,你们用父母之爱,把灯火点亮。三千个日夜奔忙,一千个家庭团聚。你们连缀起星星点点的爱,织起一张网。网住希望,网住善良。

【人物事迹】1992年,儿子的一次意外走失,让张宝艳、秦艳友夫妇体会到了走失孩子后的焦急,此后他们开始关注寻亲信息,并尝试为丢失孩子的父母提供帮助。2007年,夫妇二人建起“宝贝回家寻子网”,帮助家长们寻找孩子。为了运营好网站,张宝艳辞去工作成了一名全职志愿者。2009年,张宝艳提出的“关于建立打击拐卖儿童DNA数据库的建议”得到公安部采纳,DNA数据库为侦破案件、帮被拐儿童准确找到亲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成立8年来,“宝贝回家寻子网”不断壮大,志愿者发展到15万多人,遍布全国各地,成为照亮宝贝回家路的一支中坚力量。目前,“宝贝回家”寻子网是唯一与公安部打拐办合作的全国性寻子网站,截至2015年11月,“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帮助超过1200个被拐及走失的孩子寻找到亲人。

2013年感动中国人物篇十

郎平:雄心志四海

【颁奖词】临危不乱,一锤定音,那是荡气回肠的一战!拦击困难、挫折和病痛,把拼博精神如钉子般砸进人生。一回回倒地,一次次跃起,一记记扣杀,点染几代青春,唤醒大国梦想。因排球而生,为荣誉而战。一把铁榔头,一个大传奇!

【人物事迹】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女排决赛,中美巅峰对决,身高1米84的中国女排主攻手郎平击溃了美国女排的防线,帮助中国女排登上了冠军的宝座,赛后诞生了一个流行词——“铁榔头”。“铁榔头”郎平两次在中国女排最困难的时期,主动接下了中国女排主帅这个“星球上压力最大的职业”:第一次是1995年女排生死存亡之际,她毅然归国,担任女排主帅,累倒在工作当中;第二次是2012年中国女排伦敦奥运会被日本队淘汰,2013年同年龄队友陈招娣撒手人寰,这一系列的悲痛触动了郎平内心深处的女排情结。于是她冒着“一世英名可能毁于一旦”的风险再次走马上任,仅仅一年半时间,郎平就带领中国队于2014年时隔16年重返世锦赛决赛舞台,最终夺得亚军,并于2015年重夺世界杯冠军。30年来,从担任主攻手时的“五连冠”到任教练率中国女排重返世界之巅,“铁榔头”似乎已经是奇迹的代名词。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