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关于老房子的高中作文500字

关于老房子的高中作文500字

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关于关于老房子的高中作文500字,欢迎阅读与收藏。

第一篇

早上,阳光从窗户开进来,把我从逆行的梦中撞醒。

十七年前的今天早上,阳光从眼皮开进来,把我从逆行的梦中惊醒。

十七岁的生日这天,最值得纪念的事情将是:老房子------那个见证了我出生的纪念品------要被拆掉了。

老房子比母亲都老,我降生在这屋子里的时候,它的墙就是红的了,因为墙皮斑斑驳驳地掉了很多块,露出里面的红砖。现在的墙是灰色的,待会儿它就要躺下休息去了,终于。

我学走路的时候,就扶着老房子的墙,一边走,一边剥着墙皮。墙根儿有蚂蚁洞,我小时候喜欢的蹲在那儿看蚂蚁进进出出地忙活,没事干就把可乐瓶盖扎个眼儿往洞里滋水,但从没有灌满过,也没见淹死过蚂蚁,可见蚂蚁洞是很深很宽阔的。屋檐上有漏水槽,一下雨的时候,我喜欢打一把伞站在那下面,听着水在伞面上溅起的声音直笑,然后把伞转开,水滑下来的时候就像旋转木马一样。我睡觉的时候喜欢张着嘴,母亲说她喜欢每天早上拉开窗帘的时候,看第一缕阳光照进我的嘴里,我的舌头反射阳光,一点一点地闪,像照在鱼脊上,那一刻,不知是阳光在抚慰我,还是我在舔砥阳光;就像我不知道是母亲一直指引着我,还是我一直在牵引着她。

那么多回忆,关于老房子的,有些是我能记起来的,有些是母亲谈到的,这个屋子,承载着我和母亲的太多回忆。

由于一些原因,生产时母亲没去医院,就在老房子里。她失血很多,伤了元气,人家坐月子,她坐了半年,是老房子把她养回来的。直到我们搬走。老房子一直悉心照拂着母亲,母亲一直悉心照拂着我。

老房子的墙壁,老房子的窗户,老房子的水池,老房子的水龙头,灶台,老爷钟……都印着我的童年和母亲的指纹。

老房子的老物什们,一件件都刻录这我无杂质的快乐和母亲无怨言的艰辛。

现在,它就要被推倒了。这一切承载回忆的物件都要消失了。这是我和母亲在今生相遇的第一阶段的坍塌。

匆匆的,过了这十七个春秋,老房子不在了。我只能透过回忆来寻找回忆了。站在老房子的废墟前,回忆又像老房子的水管里流出的水一样苦涩。

当下,我想的是为什么越是快乐的曾经,回忆起来就越是痛苦呢?

我给自己的答案是:没有水的茶是苦的,失去载体的回忆也是苦的。

也许,当承载母爱的那具肉体也失去以后,今天我感到的这种痛苦甚至会加倍。心里希望思念是物质的而不是意识的,这样就能将它打乱,重组,只剩下快乐。

十七年了,从我出生起就一直在母亲的单行道上逆行,而她又一直忙着转弯,顺着我逆行。

老房子被推倒的瞬间,光洒在墙壁上,漫不经心地反射,像照在鱼脊上,一点一点地闪着,老房子用它的舌头最后舔了舔它的阳光。

第二篇

我已经五年级了,连自己的书房也没有,因为是老房子,加上我们家人多,整天都很热闹。妈妈说,我逐渐大了,应该有自己的学习环境了,于是就买了一套新房子,把先前住的房子整体改造了一下,全部出租。听妈妈说:“我们家新房子在领秀星城,也许住远点就不会被人烦了,有了自己的小书房,你就可以认真学习了。”

新房子就是不一样,以前那个臭气满屋的厕所现在已经变成一个洁净光亮的卫生间;从那油雾满天飞的厨房,现在变成了一个香气扑鼻的厨房;以前那个我和爸爸妈妈睡同一间房的房间,现在变成了三间整洁的房间;还有那已经坐了十年的沙发,现在也发展为三座沙发了;一台二十五寸的电视,现在变成四十寸的夜晶大屏幕电视……

还有好多改变,我非常喜欢现在的新房子,但是也不能喜新厌旧,住了十年的老房子毕竟还是有感情的,所以我经常回“老家”看看,想想以前与哥哥、姐姐玩的时光,真是开心极了,现在住远了,和他们已经三个星期没有见面了,我好想念他们啊!但我只能把这种思念怀在心里!因为我要好好学习了!

第三篇

皎洁的月光如素白轻薄的蚕衣一般,轻柔地裹挟着这一片看起来有些年头的老房子。

静谧的夜晚,我抱着书从路的这一头,慢慢踱到另一头。

也许是路太长,抑或是步伐太慢,在这一路上,时间似乎是停留的,让我总能在路过这一片老房子时,把自己拖进无边的回忆。

路边的老房子,沉默地诉说着所经过的岁月。

一扇扇泛黄的玻璃里透出柔和的光,窗外朱红围墙上插着的风车安静地待着,围墙上爬山虎密密麻麻地爬满了整面墙,月光被滤成绿色才允许进入屋内。

人的记忆就像一块容易被消磁的磁盘,突兀地提及,总会有点唐突的莫名其妙的感觉。

记忆中的故乡与眼前的老房子重叠在了一起,多年前那座小城的点滴记忆涌上心头。

我忽然想找一些词来形容那座生活了许久的小城,但搜肠刮肚,却是徒劳,只能从这一片走过相同岁月的老房子中,来怀念过去。

二楼贴着窗花的屋子里,是否充斥着一床的睡前故事,讲故事的声音低沉轻柔,讲故事的人满脸幸福,听故事的人沉沉睡去?

五楼闪烁着灯光的屋子里,是否正播放着精彩的电视,夜深却不愿睡去,是在等待晚归的孩子还是早已在沙发上不知不觉进入梦乡?

四楼仍旧飘着炊烟的屋子里,是否有着重逢相聚,夜深促膝长谈把酒言欢的欢愉呢?

一切一切,都与记忆重叠。

月光下的是我的记忆呢,还是依旧沉默的老房子,抑或依旧沉默的岁月?而再次回到故乡,回到那座小城,什么都不剩了。

拆掉的,曾在那里唱唱跳跳一整个童年的老房子,如今修得那么宏伟,可是再怎样华丽,都不如记忆里泛黄的老房子温馨。

儿时的玩伴早已失散四方,在哪所大学、哪个城市过着自己的生活,而如今的邻居谁也不认识谁。再见面时都已长大。我知道即使再过几十年,见面也许还是会认得出彼此,只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是简单的寒暄。不会再像从前叽叽喳喳吵闹一整个夏天,

一整个年少。

而现在,究竟是过了多久了呢?

曾经深深爱过的这个地方,挥霍了太多时间来怀念的地方,突然发现,已如洪荒般的岁月,随着拆掉的房子,长大失散的玩伴,故去了。

到不了的都叫作远方,回不去的名字叫故乡。

我从未想过以前那些再平凡普通的日子,如今想起来会是如此怀念。

在院子里追逐的人,在草地上躺着数过的星星,就像是晃过去的这些岁月,如何才能够数得清?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还真是有些味道呢。

微凉的风轻轻拂过,我回过神,才意识到已到了路的尽头。

身后的老房子依旧安详得如同老妇人,只是记忆中的幻影已经消失。

我不属于那片安详,那片安详也不曾笼罩我。只是在路过时,拥抱了我的记忆。

我站在原地,有那么一会儿说不出话来,心中有什么在暗暗翻涌。

这一片老房子里的人不知道他们有多么幸福,无论他们何时回到这里,他们走过岁月跨过时间的回忆都在,他们的生命没有断层,每一块砖,每一棵树,每一个人,都是他们的见证。

而我们这些远离故乡、从前居住的老房子早已拆得不见踪影的孩子,连回忆都已遗失了。

我转身,逆着吹来的晚风,离开了这片安详的老房子,连带着我只能用这些文字,零星描述的回忆。

这些经历的过往,这些封存的回忆,有的会沉淀下来,有的也许会遗忘。

沉淀下来的,也不会时时想起,只是在某个喧嚣的间隙抑或某个宁静的夜晚,忽然如晨风夕影般涌上心头。

第四篇

日益繁忙的都市,偶有几处静谧幽深的街道,街道两旁的老房子都有些年头了,隐隐透着一股历史的沧桑,古典的韵味和少有的充实。

推开老房门的一霎那,门板“咯吱”作响,似乎要勾起沉睡千年的回忆。从门口走到门前虽只有短短几步路,似乎有什么要从脚下那凹凸不平的青砖间渗出。绕过第一幢房子,墙角有一个煤炉,即便已经很久没用了,它却一直在那,似乎可以看见从前老人在煤炉边忙碌的样子。转弯便是一条幽深的走廊,顶上三三两两有几个天窗。白天,这条走廊总有几处是明亮的,夜晚却漆黑一片,那明亮处通向的是一个个小院子。走廊中两边的墙十分粗糙,双手贴合墙面,依稀可辨掌下的花纹。顶上的横梁不再精美,却充满古老的气息。老房子里的人家大多都还没有装衣架,几根竹子横跨放两户人家的屋檐,竹子上挂着衣服,同时联络着两户人家的感情。前院房子里的人家,每每听到院子里的人在聊天,会搬着凳子到院中,有时还会捎上些新的点心。每逢过节,一家有好货,几天后家家都有。

苏州的老房子和北京四合院不同,而很多老人依旧愿意绕到房后的院子中,打磨时间。小孩子就直接趴在窗台上,害怕错过好戏。院子中总有几户养花草的人家,老人们或是相互帮忙养着,或是相互交流经验,以至于园中的花草总是那么美丽,那么动人。

许多老苏州不愿搬离老房子,因为这里有一份怀念和寄托。他们不愿离开相伴多年的好友,不愿住进只有钢筋混凝土构建的冰冷的房子里,那种没有人情冷暖的生活是他们所不喜的。他们不愿有住了十几年却不认识邻居的感觉。他们要的是如纳兰容若心中“小构园林寂无哗,幽篱曲径仿人家。”的生活。

当灰黑的砖瓦开始泛红,老头老太便相互搀扶走进厨房,商量着晚上的伙食。苏州人烧菜总按人头算,每个人爱吃什么菜,都刻在老人心中。每天他们都期盼着接到儿女的电话,又害怕听到儿女有事不回家吃饭的消息,害怕面对一张张空椅子,一个个空碗。淡黄色的灯光下,一家人围在一起吃晚饭的情景,总是老房子里最温馨的时候。

每当到俗称“过节”的时候,老房子中的人家都会聚在一块折锡箔。有时小孩也会来凑热闹,学着长辈的样子,可谓有模有样。大人大多不愿从外买现成的,只是默默围坐在一起,怀着一颗对先人的怀念的心。那是老祖宗的日子里,老人心中会不断牵出无限牵挂和思绪。

就是在这样平淡的日子里,苏州人平静地传承着千年的思想和精魂。

第五篇

雨已经停了,太阳却迟迟不肯露面。

老房子的墙上沾满了泥点,还有些泛黄。曾经的老房子青瓦白墙,乌色的门框。门前有一条青色的石板路。现在的老房子黑瓦黄墙,门框上漆已脱落,而青石板路仍是青石板路,却多了一份岁月的沧桑。老房子后面曾有一条河,现在这河里的水已经没了。 老房子作文600字

在老房子的前面新造了一排新房子,样式与老房子一样。站在青石板路上,一边是饱经风雨的老房子,一边是光鲜亮丽的新房子。老房子里的人是老的,新房子里的人是新的。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老房子的曾经也是这么的新,可是三十年了,即使刷过了几遍漆,仍是改变不了岁月侵蚀的痕迹。老房子沉默了,对过去的怀念,对现在的叹息。青石板路和老房子年龄一般大,它也见证了这许多年的变化。老房子的墙上贴满了小广告,新房子没有;老房子的墙角在发霉,新房子没有。直到有一天早上-- 青石板路变成了水泥路,老房子里已空无一人。人们都搬离了老房子,离开了青石板路。水泥路上,一边是嘈杂的新房子,一边是寂寞的老房子。老房子门前少了些“铃铃”的自行车,多了些“嘀嘀”的小汽车。老房子突兀地站在这里:深锁的庭院大门,泛黄的墙面,深黑色的瓦檐,长满青苔的角落……

老房子的现在已是如此的渺小,过路的人已不屑一顾。老房子依然站在那儿,它一直等待着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有人会把水泥路变成青石板路,把新房子变成老房子,把房后的干河变成小河,继续着以前快活的日子……

第六篇

父亲热衷于探究历史,追本溯源。周末,我常常跟随他穿梭于厦门的大街小巷中,寻找一些历史浪潮中有幸存留下来的线索。

有一回,父亲在一些文献中发现了一个与老家祖屋有关的老房子,就在离我家不远的一条巷子里。当晚,我们一家人散着步来到了那条巷子。小巷两旁都已经是两三层的小楼。我心想:“或许它什么时候就已经变成一片断壁残垣,甚至被人拆除了呢!”我们顺着巷子慢慢地走,看到一个岔口就钻进去看看。终于,在一个很不起眼的窄巷中看到了一片废墟,边上有一个关于它的石碑。

“不,不是我们要找的。”我们失望了。

就在我们准备离开时,正巧碰上了一个熟人,他就住在这条巷子里。父亲向他说明了目的。他说,那个房子还在,而且离这里很近。我们随着他来到了一个小小的院落前,听说里面住了一个老人家。不过,时间不早了,这时候去打扰人家,很是无礼。

第二天,我们再次来到院落前。院门虚掩着,我们轻轻的敲了敲门,出来了一个老奶奶,我们说明来意后,老人家迎我们进去。

走进小院,我发现,这院落的格局有些类似四合院——进了大门是外院,栽种着花花草草;主人居住的地方在内院,还需再过一道门,内院两侧是厢房,大厅正对着第二道门。我绕着内院转。和老家祖屋很像——在梁上檐下这些小角落,有一些很是精致的雕刻。父亲则是绕着整个房子转悠。他在第一道门口,看到一幅残缺不堪的壁画,隐约可见是一株兰花,和老家祖屋门前的一样。老人家惋惜地说:“这壁画原本十分精致漂亮,色彩也很鲜亮,却在‘’时期被破坏了。”

老人家沏了茶,和我们聊她所知道关于这个房子的故事。不知不觉,一个下午就过去了。她说,她所知道的并不算多,这些都是她的丈夫告诉她的,可惜他已经去世。我们对从老人家口中得到的故事已经很满足了,在向她道谢后就离开了。

历史的洪流不断推进,有些故事正在不断的流逝,我们所能够做的,就是把这些故事流传……

第七篇

我、祖母和老房子似乎有一种天经地义的关联。在我开始有记忆的印象里,我们之间就牢不可分。

此刻的我,静静地站在街角的拐口,看着那灰白干净的外墙,似乎听到了稚嫩的声音在轻声地念着:“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烧不尽,吹又生,哦,不好不好,杂草若是拔不尽,阿娘(浙江方言,意为“奶奶”)蹲得太久,背肯定会酸疼。

阿娘总喜欢在空大的院子里栽满蔬菜瓜果。

院中辟出的几块地里栽种了细长碧绿的韭菜,青翠欲滴的香葱,鹅黄粉嫩的小蒜苗,让人满目都是鲜活灵动的颜色,拂走了夏日的炎热和烦躁。年幼时的我,总是分不清青草和韭菜,同样的青绿,同样的纤细,指尖一掐,淡绿色的汁液沾满了手指。于是拔走菜丛里的“草”,邀功似的跑去献殷勤,却惹得阿娘哈哈大笑,指着我兴兴头头拔下来的草说:“这可不是草,是菜!晚上拌了肉泥给小崽子做韭菜馅饺子,好不?”阿娘于是去菜地里割几畦韭菜,细细地理清了,择好了。是夜,便端上来一笼香喷喷的韭菜肉馅蒸饺和飘散着葱花的紫菜蛋花汤。自家的半垄三分地里长出的蔬菜格外地鲜嫩可口。因而夏日里的灶头,矮小的气窗总是飘出馋人的饭菜香。

灶房矮小,年迈,却丝毫不影响它散发出迷人的生活气息。

这烟火的气息飘荡在我的记忆里,糅合了桐子油刚下锅时四溢的油脂香味,醇厚浓重;糅合了红薯刚出蒸笼时迎面的水木香味,清丽芬芳。简单粗陋的灶房糅合了太多的气味,是深深融入生活的细枝末节后的人间烟火气。灶房是简单的,一盘土泥砌成的大灶是最主要的陈设,虽不华丽贵重却质朴实在。早年间老练的泥水匠挑拣了乡间山坳常见的黏性泥巴,和水泥石浆抹出了光滑熨帖的灶膛,这样盘出的灶历经柴火噼里啪啦地燃烧仍然坚固。灶房是粗陋的,除了滑溜溜的灶头便只是搁置在墙角的矮柜,矮柜有八只木脚,本当稳当当地站立,却因凹凸不平的地面使得东北角摇晃起来。矮柜上的清漆已有些脱落,四角因为磨损变得光洁顺手,柜面斑斑点点的。

能有一方不大的地盘,能为身边的人制作美味,对于阿娘来说就是一种幸福。

青梅转黄的时节,太阳因为五月的离去变得温和羞涩,转眼便是淅淅沥沥的梅雨。绵长的雨水阻拦了阿娘上山劳作的脚步,却让少不更事的我欢欣跳跃。黄梅时节家家雨,闲敲棋子落灯花。阿娘自然是不会下棋的,倒会摊开一方白绢,取了明矾,挑那红艳明丽的凤仙花,细细地捣碎明矾,搅成了红红的花汁水,轻轻地捏着我的十指,挨个地涂。小时候的我,总有些爱炫耀,还未等花汁凝结就急急地跑出院门,只想着在邻家的孩子群里展现指尖的美丽,往往就不注意脚下的门槛,扑通一声摔倒。跌了也不哭不揉,还眼巴巴地查看我的花儿从指间跑走了没有。

女子的美丽便是勤恳,温和,细致。

这种美和时光流逝带来的皱纹毫无关联,反而在岁月的浸润下愈发显得独特、炫目。

长大后的我站立在街角,就是看着那灰白干净的外墙,不用碰触它的一瓦一草,目光的流转也看到了满院溢出的温情,洒满了整条通往庭院的巷道。

第八篇

我给大家介绍一位朋友:“老房子”,你千万别认为他是楼房,嘘,别让他听见,他听了会生气的噢!

他,长着一个非圆非方的大脑袋,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一根一根全都竖起来,像刺猬背上的尖刺。一双黑黑且稀疏的眉毛下有着一双小眼睛,眼睛虽然小,但却透着几分威严呢。他胖胖的身体很壮实,第一眼看见他就像个威风凌凌的小将军,他最有趣的是他那肥肥的手指与手掌的连接处变细,像5根短香肠。

他性子比较急,不喜欢别人跟他开过分的玩笑,记得有一次,同桌找他讲话,班长发现就想提醒一下他,把他的名字写在了黑板上,可是,这是要写说明的啊!突然,我听见他小声嘀咕:我没有讲话,我没有-----,声音越来越小,我发现有些不对劲,回头一看,只见他的眼圈红了,脸涨得红红的,得象个大苹果,只见他两只手握得紧紧的,一触即发的样子,气呼呼地瞪着班长。我们班长也哭了,跑回到座位上。正巧,关老师来了,了解事情原因以后,把他们叫到跟前,不过一会儿,他就破涕为笑了。他就是我们的情绪多变的“老房子”。

你们猜出他是谁了么?不错,他就是我们班上的同学方欣林。

第九篇

“吱——”一辆客车停在了一个偏远的小村庄前,从车里走出一位少年。他面容清秀,衣衫整洁,谁也不知道他为什么要到这样一个偏远的小村来。他叫日新。村里人向他投来好奇的目光,他则用微笑来回应他们。日新一直往前走,房屋越来越少。到了村子尽头的一座红瓦房前,他停了下来。这座房子已经有几十个年头了,加上七八年无人居住,这座房子显得更加老旧。

这座看似古老的房子却有着一段不为人知的秘密:它原是清代一—文学家的宅邸,后因革命时期家主遇刺,这幢房子便荒废了,直到七年前日新一家搬进来。红瓦房因长时间与文学家共处而有了灵性。简单说就是跟人一样会思考,会说话。

“好久不见呢,日新。”老房子招呼道。

“是啊,”日新拿出报纸铺在地上,坐了下去。“但让我郁闷的是这儿的人都不认识我了,也就过了三年而已嘛,唉。”他叹了口气。

一阵沉默。

“聊点什么吧,老房子。”

“呵呵,那就说说你小时候的事情吧。”

“不说!”

“说!”

“不说!”

······

最后,日新摆阵了下来,老房子便开始聊起日新的童年。

“小时候的你,是个很调皮的孩子呢。”老房子一副陷入沉思的样子。

“小时候吗?都忘得差不多了。”日新努力地想着儿时的事。

“记得最开始,你老是惹事。每次被父母教训之后都用石头砸我发泄。直到有一次,你和别人打架被妈打了一顿后,因太气愤而用菜刀向我扔去时······”

“我想起来了!”日新接过话茬“然后你痛得大叫一声,我被你吓呆了!没说错吧。”

“嗯。”

“然后,然后——”日新绞尽脑汁也想不起后面发生了什么事。

“然后我俩就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老房子接着说。“我还经常教你各种知识呢。”

“后来啊,你教我学习,教我做人的道理。我变得非常优秀,考取了市里的重点中学,爸妈便带我搬走了。”说到这儿,日新的脸上浮现出一丝忧伤。“我直到现在还在想,如果当初我没考取重点中学,没有离开这儿,是不是仍然和你每天如此聊呢?”

“或许吧,这就是你们所说的人生吧!”老房子感慨道。

······

就这样,他们从童年聊到理想,从家庭琐事聊到风景名胜。直到夕阳西下,日新不得不回家。

“再见了,老房子,我期望下次来时你没被铲平。”日新用幽默努力掩盖自己的不舍。

“放心,我可不是一般的房子。”老房子打趣道,“不管何時何地,我們永遠是朋友。”

“嗯!”

尽管有所不舍,但日新还是离去了。夕阳将他和老房子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

深圳市龙华新区清湖小学六(1)班 余景 指导老师:郑银

联系邮箱:

第十篇

在我从小生长的地方,有着许许多多的老房子。特别是一条巷口的一大片老房子,更是让我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在我的记忆中,老房子就开始伴着我成长,直到现在,我居住的地方,也是一座有着20多年“历史”的老房子呢。

在老房子的环境下,我已经生活了12年了。虽说我一样羡慕其他同学家宽敞而漂亮的大房子,可是老房子却一直陪伴着我。毕竟,这座房子里记载着我的童年。老房子散发出那股熟悉的味道,确实让我感觉十分亲切。

爬上二楼,迎面而来的就是一大箱子的书籍。那是因为我十分爱看书,大大小小的杂志订了一大堆,名著小说也买了好几本,可是我却一直没有书柜,因此也只好拿来几个大箱子来装。这样,箱子里的书不仅排放得整齐,要看的时候也很方便呢。

墙壁的蜡笔画就是正读幼儿园时我的“杰作”。什么数学的加减乘除和一朵朵小红花,都是我用那时唯一的蜡笔一笔一画仔细地画的。看来那时候我简直把这墙壁当成幼儿园里的小黑板了!记得当天我画完以后,妈妈看到的表情就是惊讶,接着就是狠狠地揍了我一顿……

最后一间房间可以说是我小时候的“天地”。这间房间里只有简单的一张床,还有一个笨重的衣柜。其实,最吸引我的就是那两扇窗户外的风景。真不知道那时候我的想法是怎么样,反正只要一到星期六日的下午,我是一定要到窗户前去看风景的。其实那也不算是什么风景,顶多有鸟儿飞过,一大丛的小花小草罢了。可让我印象最深的一次就是看日落。那次,我本来想着一定要看看太阳是怎样落下的,可没到的太阳落下的速度那么慢,后来我干脆就睡着了。还是妈妈叫我吃饭时,我才惊醒过来,睁开眼睛时,天已经黑了。

走到了厨房的餐桌上,这里似乎并没有太多的趣事。只是在每年的新年时,全家人都会快乐地在餐桌上吃火锅,只可惜,我的外婆外公与阿姨叔叔都在另外一个地方过年,团圆的只有我们一家三口。但是我想,跟爸爸妈妈一起过年应该就是最快乐的事情了。

难忘的还有夏天。夏天的时候,三三两两的老人都会拿着小扇子出来乘凉,聊聊家常。夏天的时候经常停电,所以爸爸妈妈经常会到阳台上去睡觉。可能我有恐高症吧,读幼儿园的时候,我还不敢从二楼往下看。(我胆挺小的。)这时,我就可以惬意地躺在竹床上进入梦乡,一阵风吹过,顿时就感到凉丝丝的。

……

对我疼爱有加的家人,可爱的同学,这一切的回忆好像都浓缩在了老房子里。它就好像一个盒子里,把我的童年装在了里面。老房子里熟悉的味道,让我感觉到温暖……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