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节水节粮节电的作文(通用10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作文的形式很常见,但是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节水节粮节电的作文(通用10篇),欢迎大家分享。

第一篇

粮食,是人类生活的必须物。中国有句话说得好:“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现在每个人嘴上都说要节约粮食,可是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呢?

粮食的分类,总的概括来说,可分为:大米、小麦、杂粮等等。在全国各地基本上都按地方性来选择日常的粮食。在北方,主要的都是以小麦面条作为主粮;而在我们的南方,则以大米作为主粮,其中还兼食那些杂粮,如:木薯、番薯和玉米等等。

记得,在我的小时候,妈妈经常对我说那些粮食的重要性,特别是在我们家一起吃饭的时候,她就滔滔不绝、满有文采似的……,就这样形成了一种规律,一顿饭一个故事,讲述着粮食的来龙去脉和那些典故。这些故事,永远烙在我的心中,并将会传颂下去。

但是,经过我的观察,在日常生活中,却随处都可以看到浪费粮食的不良现象。尤其是在学校,每天中午和晚上开饭后,都会在饭堂的饭桌上留下了很多饭粒,甚至有的同学只吃了一两口饭,就把剩下的饭菜倾倒到学校的塑料垃圾桶里,这实在是一种极之可耻的行为。浪费粮食就是等于不尊重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农民伯伯们的辛勤劳动、任劳任怨,在田野里不缀劳作,为的就是让我们每个人都能吃到自己用尽汗水、不辞劳苦才能种植出来的健康食物。

我们的祖国现在国富民强,从整体上来看十分繁荣。但是,我们有没有想到过在祖国的大好河山中,还有一些偏僻、遥远的贫困地方,那里的孩子们吃不饱、穿不暖,都在饥饿中度过。然而,再比较一下我们那些城市里的孩子们,每天都在大鱼大肉,不愁穿、不愁吃的,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完全没有意识到粮食的重要。

因此,生活在富庶文明的我们这一代青少年,感受着物质文明、生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多彩世界,更加要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绝不能浪费每粒来之不易的粮食。我忽然想起了那首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此刻,我已真真正正感悟到了诗中意境。爱粮节粮,从我做起。

云浮市邓发纪念中学

黄婉莹

第二篇

古人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一直在我耳边回响。

往事点点,汇成了我记忆的海洋。心中,每每泛起几朵银白的浪花,让我回味,让我珍藏,让我体会出人生的真谛和乐趣。

我记得有一次吃饭时,由于我吃得狼吞虎咽,饭粒和一些小一点儿的青菜都一一掉出了碗,洒到了桌子上。妈妈见那一桌的米粒,便语重心长地对我说:“饭菜来的不容易啊!你可要好好珍惜呀!在我年轻的时候可都没饭吃啊!农民伯伯种出这些粮食是十分辛苦的。”接着妈妈给我讲来了一些关于我外公的故事,并告诉我外公是怎么种田的。第二天,妈妈要带我、姐姐去乡下吃饭,我们一个个都高兴极了。

到了乡下,爸爸说为了能让我和姐姐知道粮食是怎么来得,专门让我和姐姐去田间看看。

田野一片绿色,就像是一块块交错的大地毯铺在田里。在这绿色的毯子上,许多人在忙碌地干着农活,有的在耕地;有的在挑秧苗;有的在......你瞧,那边一个是十多岁的婆婆正在抛秧呢!她从一块板子上拿出翠绿的秧苗,撒到田中,让它们自己成长。她每撒一把秧苗,额头上豆大的汗珠就随着脸颊流了下去。此外,我还看到一位六十多岁的老爷爷正在除草,爷爷轻轻弯下腰,用那粗糙的双手去接触那肮脏的杂草和污泥。虽然杂草出去了,却红了爷爷自己的双手。火辣辣的太阳照射在每个农民的身上,汗水湿透了每个农民的衣服。

今后,每当我吃着香喷喷的米饭时,不由自主地就会想起农民伯伯用一滴滴汗水换来的粮食。

让我们好好爱惜农民伯伯辛苦耕种出来的、粒粒都含着汗水的粮食吧!

第三篇

粮食,这个让人们熟悉的不能在熟悉的名字,可能你是富人,天天不愁吃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浪费的粮食也就多了。可那些穷人、乞丐,他们每一年中又能吃上几顿饱饭,鱼和肉对他们来说只是一种奢望。每天,饭店里、粉馆里,哪里不会有你吃剩的粮食。粮食这时可能对你一文不值,吃与不吃都没有关系,甚至有的小朋友绞尽脑汁想要趁父母不注意把饭倒进垃圾桶。

可你有没有想到粮食它是农民伯伯的心血,每一粒米,他们都需付出很大的努力。如果有一天世界上没有粮食了,无论你身上有几亿,几十亿甚至上千亿,你也买不到一顿饱饭,那时你才会知道当初的一文不值,到现在是何等宝贵!建议大家一定要好好珍惜粮食、节约粮食,不要浪费粮食。

相信只要全世界人民都不浪费粮食,我们的世界一定会更美好!

第四篇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题记

现在我们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父母的呵护,却有人不知父母生活的劳累艰辛,每日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把勤俭、节约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全部抛于脑后。在吃、穿方面攀比现象非常严重,他们根本不顾及家庭经济状况,挑吃挑喝,感觉不可口的饭菜随意丢弃,食堂餐桌剩莱、剩饭比比皆是。有的同学刚买的带有很好包装的食品,不小心掉在地上,不但不弯腰拾起,甚至还踏上一脚,以此满足虚荣,感觉有点“酷”。种种现象,不但严重浪费、糟蹋粮食,而且污染了生活环境,尤其是给家庭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负担。须知,倒下的是剩饭,流走的是血汗。古诗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诗无不道出“粮食是来之不易”的道理,让人明白爱粮节粮的重要性。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本”;“无粮则慌”;“仓廪实而知礼节”。粮食是人们生存的必需品,又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是维系社会稳定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是国家立国安邦的基础。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也是最大的粮食消费国。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还远远低于世界水平,每年都要进口大量的粮食才能满足需求。目前世界粮食年贸易量仅为2亿吨左右,中国倘若大量缺粮根本无法通过国际市场达到满足。有人打过这样一个比方,13亿人口的嘴加在一起,比世界上最大的广场——天安门广场还要大。可想而知,一旦缺粮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在全球粮食危机日益加剧的情况下,中国不能坐以待毙,坐食山空。必须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及时做好准备,那就是要求国人爱粮节粮。作为青少年,我们更应该成为节约粮食的表率。平日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偏食,不挑食,不倒剩饭菜;到饭店要有节制地点菜,若有剩余要打包回家;做个节约宣传员,向邻里倡导节约,监督身边的人,及时制止各种浪费现象。

“节粮”是对劳动的尊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良作风,这种美德就像清泉,永远清澈见底却永远执着;又好比宝石,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熠熠闪光。我们要以节约粮食为荣,以浪费粮食为耻。减少和拒绝浪费,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职责。从孩子抓起,让青少年从小就有拒绝浪费的意识,让我们人尽其力,物尽其用,对浪费说“不”! 爱惜粮食,从我做起!

第五篇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当我想起这句话时总是想起农名伯伯十分辛苦的工作,供应大家的需要,而我却在下面这件事浪费了一些粮食。

一个星期天,我和爸爸妈妈正在吃饭,妈妈给我夹了许多菜,其中就有青椒,我看见以后马上把青椒扔进了垃圾桶,妈妈看见后立马责问我:“为什么不吃青椒?”我说:“我不喜欢吃。”“不吃也不应该就这样把食物扔到垃圾桶啊!”“我不想吃,才扔掉的,我要是喜欢吃,早就全吃了!”“那你也不能扔掉呀!可以给爸爸妈妈吃呀!而且你知不知道那可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用血汗种出来的,要是人人和你一样浪费食物,那农民伯伯付出的血汗不是白费了吗?”我对妈妈说:“对不起,我以后再也不挑食了,把不喜欢吃的扔掉,只吃自己喜欢的。”妈妈看了看我说:“这才是好孩子!”

下面这件事我也差点浪费一些食物。星期天我和爸爸一起到同煤快餐吃饭。我们到了那里以后开始点菜,饭菜上来以后我和爸爸开始吃饭。不一会儿,我吃的就剩下一点了。可这是我肚子饱了,我自言自语道:“剩下的这点不吃了。”我正准备走时爸爸拦住了我说:“张昊,别走,把这点吃完了再走!”“肚子饱了,不想再吃了。”“你不可以浪费食物,难道你忘了“悯农”这首诗了吗?”我想了一下说:“噢,想起来了,对不起爸爸,我不应该剩饭,要不农民伯伯就白工作了!”我赶紧回到坐位上,开始吃剩余的饭。爸爸边看边说:“对,好孩子,人人都应该尊重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

同学们,通过上面这两件事的教育,使我深刻的明白浪费食物是可耻的,我们一定要珍惜农民伯伯们的劳动成果,珍惜每一粒米,做个真真正正的好孩子。

第六篇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你听过吗?这就是讲我们要爱惜粮食。不能因为你家里粮食多久随便浪费,这样你污染了环境,也浪费了粮食。等到你真的需要粮食的时候,后悔都来不及,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每一粒米饭或者其它食物。

记得在一个阳光灿烂的中午,我独自去朋友家玩。过了一会儿,她家吃饭了,我就在门外等她,她拿着饭来找我。

我对她说:“我们一会儿一起玩捉迷藏吧!”

“好啊!”

“你在吃饭,我多给你点时间吧!”

不一会儿,我就数完了100声,立即跑去找她。当我找到她时,发现她正要把饭倒掉。我连忙阻止到:“喂!别倒!”幸好喊得及时,她没有这么做,我耐心地告诉她:“小红,你倒了这碗饭,就代表浪费了许多粮食,你可别忘了李绅写的那首诗啊!”

听了我的话,小红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表示以后再也不浪费粮食了。

经过这件事后,我们更加懂得珍惜粮食的可贵性,这个中午发生的事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

第七篇

俗话说:“一粒粮食一滴汗”,这句话我永远也忘不了,因为我亲身体验过收稻谷的滋味。

记得去年八月份,我跟着爷爷和爸爸去田里收稻谷。我心想:不就是收稻谷吗?我又不是不会。我刚一下田,手和脚就被谷子刺得痒痒的。我嘟着嘴,有点不高兴。这时,爷爷在一旁笑着说:“傻孩子,这么急着下去干什么?”

过了一会儿,我们开始收稻子了,爷爷和爸爸拿着镰刀不停地割着稻穗。我看他们都下去了,我也只好忍者痛下去,心想:我不能被这点痛就吓跑了,不能被他们比下去。没过多久,我已经是汗流浃背了,头上的汗珠也顺着脸庞滑落。这点苦还不算什么,几天过去了,稻谷总算是收完了,可我们的手和脸被晒得黑黑的,像个非洲人似的。

从这件事以后,我体会到了农民伯伯的收稻谷的辛苦,况且谷子还要晒干,其中有多少艰辛,要流多少汗啊!以后我要行动起来,爱惜粮食,从不乱倒剩饭剩菜做起,以节约为荣,以浪费为耻,自觉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对得起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

第八篇

爱惜粮食、节约粮食是我们的传统美德。

我每次吃饭总是吃一半剩一半,吃不完干脆倒掉,十分浪费。终于有一次,妈妈实在看不过去,严厉地批评我,说:“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苦播种、施肥、拔草、除虫、浇水……经过很多的程序才收获到的,你怎么能这样对待他们的劳动成果呢?”

从那以后,每次我都会把碗里的饭吃得干干净净,再也不倒掉一粒米。我还经常提醒同学们不要再浪费粮食。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午。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都要牢记这首诗,养成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好习惯。

第九篇

有很多小朋友没有养成爱粮节粮的好习惯。那你们是否知道粮食从哪里来的呢?就让我来告诉大家吧!它是农民伯伯经过播种、施肥、除草……直到收获,再经过加工,才成为我们现在吃的粮食。

我们吃的每一粒粮食,都是辛勤的劳动人民用血汗换来的,是来之不易的。如果我们不爱惜粮食,把吃剩的饭随便倒掉,那就太对不起农民伯伯了。

小朋友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养成爱粮节粮的好习惯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