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学习英语与从事英语工作的人生历程读后感1000字

学习英语与从事英语工作的人生历程读后感1000字

《学习英语与从事英语工作的人生历程》是一本由李赋宁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简裝本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31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学习英语与从事英语工作的人生历程》读后感(一):学意深植,惟嫌复沓。

李老中文表达显然力不从心。其清华同学说其英文近于奥斯汀。客气太甚。无谓的图片也打消了许多想象空间。如找人校订一下,篇幅可以删除23,会是一部极好的小书。

回忆的精彩之处在其叙述时,篇幅很短,信手而过,好像不值一提。再结合其夫人的回忆文章【几乎全部篇章尽在】看,心怀可叹。

《学习英语与从事英语工作的人生历程》读后感(二):文风谨慎

1、我们从书籍了解知识分子,如能类似地通过种种媒介了解各行各业的人员,也会发现他们中的庸人和天才,狭隘与坦荡,迂腐与创造。

2、能融会贯通是学者,在此之上又能创造的是大师。

3、老好人是人类中宽厚的基石,却也少了砖瓦的历久弥新。

4、单说经历本身,好玩的片段。1)山东盛产花生,老乡常用框子提着花生在校园里兜售,有时正在上课,老乡推开教室门,大声嚷嚷:“卖花生哦!”2)一日我教研室一位年青教师将正在播放歌曲的小型收音机放在宿舍床上,转身去盥洗室取水,返回宿舍途中见一老乡背的背篓内,放着他的收音机,还在播歌曲哩!这位教师嚷着说:“你怎么拿我的收音机?”这位老乡竟然理直气壮地回答说:“你要听,俺也要听。”淳朴的农民,并未感到做错了事。我们是来向工农学习的,哪敢和老乡理论?这位同志无可奈何地听任老乡大摇大摆地走了。

《学习英语与从事英语工作的人生历程》读后感(三):大师的天鹅之音

相比它的定价,它的内容可真是物超所值。知道李先生是从冯象的木腿正义中,以及记不清是否是北塔所写的吴宓传中提到了李先生与吴宓的关系。当时觉得他就是吴宓的追随者——当然,这是浅薄之见。后来偶然买了一本李先生的纪念文集《回声》,接着往前追溯,看他的回忆录(本书)以及《回声》之前的一本纪念文集。

相比于其文笔,这本书的内容更好一些。怎么说呢,李先生外文极好,通四五国的语言(有很多学者号称如此,却相距不可以道里计),但文笔似乎如其文字(书写),清晰,简单,近乎单调。但恰恰是由于他经历丰富,接触名家甚多,平实道来,真实可信,让人怦然心动。正是由于这本书,我对吴达元先生平生仰慕之情,陈乐民先生在《在中西之间》也提到了吴先生,似乎远不及李先生深情。

从技术上讲,我更喜欢这本书的前半部分,可能是前半部分更多讲自己在语言上的精进和奋斗,以及那些已经绝响但仍然令人神往的人物……

《学习英语与从事英语工作的人生历程》读后感(四):《学习英语方法论》

1,哑巴英语的原因是用中文思维,说话时要先转成中文,说话时先思考语法和单词。

2,12岁之前儿童学习英语是直接吧语言和形象思维挂钩的,成年人学习是另建立起一个记忆区把英文和中文挂钩然后再转成形象思维(形象触觉味觉感觉等)。

3,他们通过一个形象思维片段来说话(形象《——》语言),语言不是记忆,而成人学习语言是通过记忆的

4,语言学习中要有可理解的输入。

-----------------------------------

先听说,不读写,到了高阶段再说,【避免文字性学习,导致错误路径】

英语学习的程度

1 早期

看图片(单一事物)听声音,心里产生图片的形象思维,带动全身感官,不要看中文,不要看拼写,不要说。【只是将声音和感官建立联通】

2提高器

听懂简单的句子,通过行为表达来理解句子的意思【练习听力找打可理解性的输入,但不是中文】

【英语的本质是语音,而不是汉字那样会写】

3听的东西要有可理解性,输入信息要有效

4.学习的时候尽量使用外语思维。而在正常使用中可以辅助使用母语思维,两种过程目的不同

【调动全身的感觉去学习英语,】

---------------

中国古老的先背诵然后再理解的教学方法是不对的。

【听单词--听句子--听对话--学习口语---看简单的阅读--看单词和语法等】

【显然是先要把听力和口语达到一定程度,能够熟练使用的程度,然后再学习读书和写作】

【【 这才是学习英语的 正道和正见】】

《学习英语与从事英语工作的人生历程》读后感(五):学习英语的历程还在继续,从事英语工作的人生历程刚刚开始

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是一个以英语为专业的大学生。如果说有一本书影响了我的人生轨迹,我想一定这本《学习英语与从事英语工作的人生历程》一定非他莫属。

如果没有这本书,我想我大学期间不会沉浸在外国文学的世界;

如果没有这本书,我想我不会坚定的选择英美文学作为自己考研的方向;

如果没有这本书,我想我考研时不会顶着压力选择当年西南联大的三校之一作为自己目标;

如果没有这本书,我想我毕业的时候不会毅然决然要坚持进高校做教师。青年高校教师的清贫可能是外界想象不出来的。但是这种清贫背后的精神上的满足,也是别人无法体会的。

现在一个学期的授课已经接近尾声。从一次次作业中,我看到了他们的文字在提升,他们的思想一次次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每次看到这些闪烁着智慧光芒的作业,当看到他们对一句诗句见仁见智的时候,当他们为小说中人物的选择侃侃而谈的时候,我会突然之间有一种感动。为这帮有思想有深度的即将走出校门的英语专业毕业生,也为我从事的职业,为我热爱的文学。

然而,初登讲台,对于我而言,最重要的不是一个教的过程,而是一个学的过程。在重读英国文学的过程中,我重新爱上了英国文学。弥尔顿的大气磅礴,雪莱的激情澎湃。简奥斯汀的风花雪月,狄更斯的世间百态,斯威夫特的针砭时弊••••••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一次又一次惊叹作家的创作,如同鬼斧神工。我惊叹文学作品的力量,可以振奋人,鼓舞人,让人欢欣,让人落泪,让人沉浸在一个又一个文字的世界中不能自拔,与作品中的人物同悲同喜。在发出这些感慨的同时,我又不得不承认自己知识的浅薄,阅历的寡陋,很多次走下讲台,一篇文章讲完,总会觉得意犹未尽,会重新思考,是不是换个角度说会更好。这就是我热爱这个英美文学,热爱高校教师这个职业的地方。她会强迫我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充实自己。

用自己的工资,买来了这本《学习英语与从事英语工作的人生历程》。工作的间歇,在洒满阳光的单身宿舍,沏一杯香茶,重新读来,细水流云的文字,却能让人热血沸腾。高山仰止,前人的高度是晚辈永远无法企及的。而我能做到的,就是一步一步,走好我的学习英语与从事英语的人生历程。

这是一本好书,但是不一定每个人都能读懂。如同一杯淡淡的清茶,需要用一生来品味。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