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作文怎样写得深刻

作文怎样写得深刻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作文的形式很常见,但是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作文怎样写得深刻,欢迎大家分享。

作文怎样写得深刻篇1

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作文:学习写得深刻

《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观后感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这次的公益活动深深震撼了我的心灵。

他们孝敬长辈,他们自强不息,他们阳光向上,他们自强自立,他们就是最美孝心少年。

这次活动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通过展现“孝心少年”们的感人事迹与美好情操,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讴歌具有时代感的中华民族传统家庭伦理道德,积极营造尊老、爱老、敬老的浓厚氛围,引导少年儿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为我国未成年教育事业贡献了力量。、

我们都很清楚,在我国的许多地方都还有十分落后的生活,他们贫困、贫穷,生活举步维艰。这次活动选出了实味“孝心少年”,他们每一个人都经历着苦难,却不曾放弃。我想,或许这样的生活对他们来说并不是挫折与痛苦,而是上天送给他们的特别的礼物。在他们以后回想起来,这一定会是难忘且津津乐道的回忆,长大后的生活也会感谢这笔财富,知道它的宝贵。因为这段不同寻常的经历,他们才会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人生的味道与生命的意义,这是许多人需要用一辈子的时光才会感受到的珍贵,是其他人羡慕不来的幸运。白岩松说:“‘孝’上面是‘老’,下面是‘子’,一个字就给中国人定下了做人的规矩。这句话给与我很深的印象。那一瞬间,我好像明白了什么。“孝心少年”中徐力维在日记中写道: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我要与那雏鹰一样,用大自然生存的残酷历练心智,以凤凰涅槃的精神坚定信仰。我坚信,困难只是暂时的,只要自己不放弃努力,笑对生活,残缺的家庭也会充满爱的温暖,也能收获美好的明天。

有时,苦难往往会给与一个人更多财富。

作文怎样写得深刻篇2

今天已是军训第二天,同学们都慢慢投入军训的模式中,

训练过程很累,但大家都咬着牙挺过来了。早上晨跑,两全下来虽然都气喘吁吁,中途过程中虽然累但我们的脸上依旧有笑容。中午骄阳似火的环境下我们站军姿虽然汗水如散落的珠子往下掉,我们还是挺直腰板纹丝不动。下午的训练累的很快趴下了,虽然偶尔有几句小抱怨但我们还是服从教官的指令完成一遍又一遍的动作。为什么要这样做是因为我们班的同学都明白:坚持才能笑到最后,要认真对待才能让自己不后悔,才能为班级增添色彩,才能赢得那一份属于我们班的掌声。

军训中那短暂的休息,一些同学总是用有点小干燥的喉咙唱出激昂的军歌,总是把精疲力竭的我们逗得哈哈笑,我们似乎都忘了军训的累,沉浸在快乐之中。

下训了,总会响起“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总是让旁人投来目光,那一刹那我们很自豪,因为那目光是别人给予的肯定,我们一起加油吧!我们都是最棒的!!!

作文怎样写得深刻篇3

“空白”话题作文写作指导

师:写好这篇文章,关键是要挖掘出“空白”一词的内涵,这个词的生活内涵是很丰富的。就语境义而言,并不难理解,“空白”就是指让土地荒芜。写作中不能就此停步,阻碍思维,因以此为触发思维的契机,扩展思想视野。生活中这样的“空白”,是很多的,同学们能够说说吗?下面老师给同学们出几个句子,同学们试着填一填:

?青藏铁路的建成,填补了我国______________的空白。

?2008年奥运会在北就举办,填补了我国__________的空白。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成功运行,填补了我国________的空白。

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空白,大家想好了可以补充。

生1:生活中还有友谊的空白,成绩的空白,人格的空白,发展的空白等等。

生2:其实“空白”不见得都不好,有些空白还是不要去填空,比如说犯罪,这个空白还是永远留着好。

师:很有辨证思维吗!

生3:光写生活中的空白还是有些浅,还应该写与之相联系的人的精神,奋斗的历程等,才能写得深刻。

师:这是文章的立意问题,思想走多远,文章的内涵就有多深。在写法上,可以以小见大,由生活中的经历,揭示“空白”的内涵,阐述其中蕴含的道理。也可以分析“空白”形成的原因,用发展的眼光来思考问题。老师给大家几个思路,大家可以借鉴,也可以创新。

思路1:写自己的生活经历,具体地表述“空白”的内涵,如《成长的空白》。

思路2:综合人生的各种“空白”比较分析这些“空白”形成的原因,揭示出社会生活中丰富的内涵。

思路3:可以从正面讲,人生需要空白,空白是人类前进的不竭动力。如历史上有许多个第一个,这一个个的第一,填补了人类历史的空白,使人类社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起来。

思路4:可以把这个话题作进一步的引申,由空白想到人的价值,付出的代价。就这个材料而言,可以批判父亲,因循守旧。如题目《终而得始的循环》。

……………………………………………………

学生思考,确定自己的写作思路,老师进行指导。学生确定好了写作思路后,还要引导他们拟出好的题目。

师:现在大家大体都有自己的写作思路了。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文章的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应该让它清亮,富有诗意。这儿,我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题目,同学们看看能不能拟出比老师更好的。

(用小黑板展示拟好的标题)

《不让生命留有空白》、《空白的遗憾》、《在空白中涂抹人生的色彩》《成长的空白》

学生拟定的标题:

《寻梦》、《莫让青春付水流》、《搏击生命的长空》、《让生命留下光辉》

《永恒的追求》、《莫让精神的家园荒芜》、《即使失败,也无怨无悔》、《跨跃》《第一次成功的背后》

………………………………

优秀作文选编

莫用平淡写青春

契诃夫曾说过:“要是已经活过来的那一段人生只是个草稿,另有一段誊写的人生,该有多好。”可是人生永远没有重新誊写的机会。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要好好珍惜,好好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分钟,别让青春留下空白的阴影,莫用平淡来写青春。

时常听别人吟唱,自己也时常唱着姜育恒那首《再回首》,唯独对“曾经在幽幽暗暗反反复复中追寻,才知道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这句不那么认可。

平平淡淡是最真,说到底,不就是自甘平庸,自愿无为吗?曾几何时我们这些带着彩色梦想的莘莘学子们也在高呼什么“与世无争,恬淡一生”的时髦话题,颇有把老庄的“无为”发扬光大之势。的确,我曾也是这么想的,所以我最崇拜东晋的大诗人陶渊明了,把他的诗歌作为自己人生的指针,把他的理想作为我今后要追求的生活。我极力来培养自己恬淡的心境,以致于形成了今天对任何事都漠不关心的思想态度。因首往事,我失去的已太多太多,我不能再这样虚度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了,我不能给自己最灿烂的生命季节留下永远无法弥补的空白。

曾有这样一位农民,他辛勤地耕耘着自己的土地,却没有换来自己满意的收成,但他仍然一如既往,没有撂荒这片属于他自己的土地。相比之下,我们却在偏执和冷默中消磨着美好的青春,自甘平庸,给生命留下了空白。难道我们真的就这样愿意无所事实地将生命延续下去吗?不,我知道心底里有一种呐喊,有一种抗争,那是生命不甘沉沦的呐喊,那是我热爱生命的激情还在燃烧。“忆往者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再回首,不应只是那古老的晨光,也不只是那夜晚的寂寞和冷清;再回首,应该还有生命的执着,应该还有奋斗的心灵路程。

最欣赏三毛的一句话“即使不成功,也不至于让生命成为空白”。成功女神并非垂青每一个过路人,只有那些不甘平庸,永不懈怠的人才会赢得女神的青睐。

虽然我们没有一技之长,不会吟诗作画,不会弹琴作曲,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贝多芬,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够一鸣惊人,只要我们努力过,我们耕耘过,我们的生命就不再是黯淡无光。

不要轻言放弃,不要因一时的阻隔而割舍自己的信念,只要生命还在,我们的梦想就在。再回首,我们没有平淡,没有遗憾,有的只是坚定的微笑和对生命的热爱。

……………………………………………………………

点评:这篇文章通过对时光的追忆,对生命的质问,表达了珍爱生命,不甘平庸的思想感情。文章感情真挚而强烈,有深沉的反思,有真切的懊悔,有急切的心声,语言质朴而优美。引用的经典名句,增加了文章的思想内涵。这篇文章的思想深度在于她在对生命的叩问中揭示了生命的价值,并从青春的迷惘中走了出来,思想昂扬向上,有感染力。

生命是一曲优美的乐章

生活中有一种美,那就是空白。留下空白,生命是一曲优美的乐章,是一幅华美的画卷。

生命中有了空白,我们才能将生活填充得五彩斑斓,灿烂多姿。

厌倦了城市喧哗的生活,可以找一个静谧的地方,让烦躁的心安静下来,去倾听海的呼啸,鸟的鸣叫。不好名利,不喜争斗,。少了分烦恼,多了一分轻松和悠闲,乐哉!留下空白,就有了“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情操,就有了“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精神境界。

人的生命是短暂而又美好的。如果人们都一味地去弥补生命中的空白,而错过了仔细品味生活的乐趣,那么,即使你的生活比较富足,又有什么意义呢?留下一些空白,去感受生命的真谛,当岁月无情地划过时,总有那么一段值得让你去珍惜,去铭记的时光。

每个人都满怀希望地耕耘着自己的土地,这注定了以后的道路是漫长而充满坎坷的。一个人终其一生,也就能做成几件事,当我们的生命结束的时候,能完全实现自己心愿的人又有几个呢?在这个世界上,许多人都是带着希望而来,又带着遗憾而去,这样的生命难道就没有意义吗?我们真实地生活过,爱过,恨过,即使一无所获,生命也无怨无悔。

蓝天和大海用几乎单调的颜色来诠释美丽。那淡蓝色的韵律给人以宽阔、博大的美感。生命何尝不是如此,留有一些空白,生命并不会因此黯淡无光,而是更加宽容和博大,它会包容更多的内涵。

苍天付予每个人以生命,而每个人的生命历程是不一样的,正因为如此,世界才会丰富多彩。生活中的空白其实就是一个个梦幻的摇篮。艺术家用空白来揭示美的真谛,短臂的维纳斯不就包容了更多美的形象了吗?文学创作中有很多作品在艺术情节之后创设了一个个耐人寻味的空白,这不但没有降低这些作品的艺术价值,反面给人以美的遐想,收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生活中的空白,不也一样可以令我们遐思迩想,使我们的创造力更加蓬勃昂扬?

有了空缺,才有了完美,史铁生的残疾,使他爆发了生命活力,张扬出生命的锐气;海伦的失明,让她用拥有三天光明的祈求,给我们揭示了生活的美好,生命的可贵。生活不可能是一张完美无缺的画卷,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有空白,不管你怎样走过,你都无法在生命落幕的时候,让所有的心愿都梦想成真。

生命是一块美玉,因为有了瑕,才会更加美丽。

点评:这篇文章没有停留在一般的思维层面上,具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深刻的思想。文章抓住了生命过程的真实感受,由一般到特殊,用典型的事例,揭示了“空白”的美和独特内涵。语言精致华美,思路清晰,结构匀称。

教学后记:

写作实践是语文教学活动中难以操作和把握的一个课题。但它也是一块创新的乐园,只要我们能够用心去做,我们就一定会有收获。就这个案例而言,我没有停留在一般的写作指导的层面上,而是精心设计,深入挖掘,最大可能地实现了课堂的最优化。这里有对思维层面的深刻剖析,也有对学生写作认识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步步经营,把学生引导到一定的生活层面和思维层面。从课后的习作不难发现,许多学生的作文都有一定的深度,而且认识问题的角度也不尽相同。我想,只要作文课能够紧密联系生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就应当能够把他们思想触角引导到生活的各个层面,写出具有深刻内涵的文章。

作文怎样写得深刻篇4

我们出生在中国这片热土上,我们是龙的传人,我们继承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梦—中国梦。

一个民族,必需有一个坚定不移的梦想,这样,社会才会进步,国家才会发达。同样,每个人也有一个梦想,有了梦想,促使人积极向上。

同样,我也有一个梦想。也许,这个梦想并不是很伟大,但它在我的心中依旧不平凡,我的梦想就是通过这三年的努力,能够给未来带来光明。呵呵,虽说这个梦想很平凡,但却也是许许多多普通学生的梦想吧。

现在作为一名高一年级的我来说,离我的梦想还是有一段距离,正处于现在的我,即将面临着一个神圣的选择—文理分科,这次选择,也许会改变你一生的命运,可是它却是梦想道路上的一个小小的分岔口而已,需要我们审时度势,与时惧进的超前思想,但是,正处于青春期的我们真的可以做出正确的决定吗?青春期的我们,那么张狂,那么义气用事,那么的不让父母省心,那么的情绪化。说实话,我个人很讨厌做选择,因为选择,必将放弃某一方,所发我真的束手无策,同时,我的成绩也是平平,并没有严重偏科现象,所以这就更影响我的选择了。

可见梦想的实现,需要我们稳重,脚踏实地,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与家人,同学的共同思考来决定。

梦想的路上,需要汗水来灌溉,才能盛开出娇艳的花朵。

倘若文理。已经做出了选择,有的同学也许会心猿意马,可能遇到点挫折就打退堂鼓,或者后悔当初的选择,那么,在梦想的道路上,前途是很渺茫的在这拼博中,我们必需一心一意,全力以赴,当我们遇到了人生中的暴风雨时,我们要学习苏轼先生一样:“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至高境界面对极喜或极悲要学习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心态。

没有汗水就没有成功,梦想的路上少不了置疑和嘲讽,你们闻到了我的香水,却没有看到我的汗水。我会用行动向你们证明这是谁的时代。

带着梦想,我们的路上。

作文怎样写得深刻篇5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运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对事例进行分析,深入探求隐藏在事例表象后的本质特征;

2、训练学生展开联想,找出与事例相联系的其他现象,运用由此及彼、探究原因、预测未来(分析结果)等方法深入分析事例

教学设想

1、温故知新:从对经典课文的回顾重温中,借鉴缘事析理的思维方法

2、训练思维:将思维训练与作文训练相结合课堂中大部分时间始终围绕一件典型案例,对该案例进行深入探讨,在分析的过程中渗透以小见大、由此及彼、探究原因、分析结果等方法,同时培养学生辨证地看问题的能力

3、师生活动:采用讨论的方式,激活课堂,增大课堂容量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导入课题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很多同学都在感叹作文素材的匮乏其实,大千世界,万象世态,在我们的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着纷繁复杂的各种事情可是,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觉得这些事情琐碎平淡,而只有独具慧眼的人,才能依据事例分析出其中蕴涵的道理,写出深刻的文章

二、温故知新,以读导写

写作不仅仅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思维水平的考查要学习写得深刻,首先必须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那么,怎样才能从普通的事例中挖掘出深刻的道理呢?或许,我们课本上很多经典篇目能给我们以启示

思考:《邹忌讽齐王纳谏》《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剃光头发微》等几篇课文,在写法技巧上有哪些可供我们借鉴的地方?

1.以小见大

2.由此及彼

3.探究原因

4.分析结果

三、剖析案例,训练思维

1、出示典型案例

故宫里的“星巴克”:在故宫一座古香古色的大殿一角,星巴克咖啡店——一家美国咖啡店——开门营业了六年

2、以小见大、揭示本质

师问:大家如何看待这件事情的性质?

引导并明确: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它很有代表性故宫,可以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而星巴克咖啡代表的则是美国消费文化这件小事表明,外国文化已大举进入我国

3、由此及彼,横向拓展

师问:同学们以小见大,由表及里,从现象看到了本质,认为这则事例反映的是文化问题但仅就此一个事件来谈文化问题,显然是单薄而没有说服力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与之相关的同类事例呢?

外来饮食:星巴克、肯德基、麦当劳等;

外来服饰:耐克、阿迪达斯等;

外来节日: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父亲节、母亲节等;

外来影视:好莱坞大片、韩剧日剧等;

……

4、纵向延伸,探究原因

师问:确实,近年来,外来文化对我们可以说是屡见不鲜,比如以上大家所说的外来饮食、服饰、节日、影视等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下,外国文化在我国为什么会如此风行?(学生讨论并归纳)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与其他国家各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而文化方面的交流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很容易在身边看到这样的例子

●外来服饰、饮食满足了人们群众日益丰富的物质生活需要,也满足了国人追求时尚、享受品位的心理需求,而且也更适应现代社会紧张高速的生活节奏

●……

5、辩证说理,预测结果

(1)外来文化的涌入,看来已不可避免,你觉得外来文化涌入会带来怎样的结果?我们对外来文化应持一种什么态度?请大家来结合你熟悉的外来文化涌入的实例,谈一谈外来文化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外来文化

(对外来文化大量进入我国,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甚至会形成完全对立的观点只要学生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教师都应予以充分的肯定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学会对事例作点分析,教师可以让尽量多的学生发言可能的观点如下:)

●很多外国品牌的服饰大量进入我国,比如耐克、阿迪达斯等,这样的服装样式新颖、穿着舒适有品位,它们让我们的生活更多姿多彩我们理应持欢迎态度

●外国产品对国产品牌是强有力的冲击,很多人宁愿花高几倍的价格去购买洋品牌,对民族品牌的发展很不利韩国人就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只购买本国产品来支持民族品牌,应当学习这种精神

●近几年韩剧日剧大在我国很流行,这些影视作品很感人,充满积极向上的力量,吸引了大批观众,观众在娱乐的同时得到思想教育

●很多青少年喜欢的日本动漫作品充斥着色情与暴力,毒化人们的思想,让缺少分辨能力的青少年误入歧途,我们应该坚决抵制

●现在流行过洋节,比如圣诞节、情人节、感恩节等,这些节日比传统节日更关注亲情,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生活,不应当制止

●人们在过洋节的同时忘掉了本国的传统节日,甚至春节在洋节面前也黯然失色,民族文化特色逐渐丧失比如韩国最近端午节申遗成功,它将被国际公认为韩国节日,这正是中国人不重视本国节日的后果

……

(2)(过渡语)刚才大家所谈的观点有很大的分歧,对外来文化的进入,有的同学欢迎,有的同学反对那么,外来文化进入我国,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下面请大家就此展开课堂小辨论在学生辩论的基础上老师概括为以下两种观点:

●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汉民族的文化会被其他强势文化同化,甚至会逐渐走向消亡历史上就有过类似的现象,比如我国很多少数民族文化到现在已经逐渐萎缩消失,被汉文化所同化

●汉文化不但不会被其他文化同化,相反会吸取其他文化所长,继续发扬光大,甚至会进一步在全球范围扩大自己的影响,如近年来流行的汉语热、儒学热等

(3)文化领域中的“入侵”现象,其影响也许我们还无法预见,其利弊也很难判断那么,在其它领域,比如生物界,有没有这样的“入侵”现象呢?生物入侵又会带来怎样的的影响呢?它能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食人鲳入侵:原产于亚马逊河中一种凶猛鱼类食人鲳,被引入我国内陆河流后,疯狂地捕食其他鱼种,导致其他鱼种大量减少甚至灭绝启示:任由外来文化肆虐,对传统文化是不小的冲击,后果十分严重

鲶鱼效应:挪威渔民在装沙丁鱼的鱼舱里放入一条鲶鱼,由于环境陌生,鲶鱼四处游动;而沙丁鱼发现这一异已分子后,也会紧张起来,加速游动这样,可以避免沙丁鱼在运输途中死去启示:外来文化的涌入,带来了良性竞争的机制,能促进中国传统文化更健康地发展,使古老的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

6、课堂小结

我们生活中所遇到的多是些平凡小事,它们粗看毫不起眼,细究大有深意我想通过这堂课让大家学习运用以小见大、由此及彼、探究原因、分析结果等方法去缘事析理,并将自己的感悟记在练笔本中

(四)学以致用,拓展迁移

针对下面现象,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2008年,在中国的大街小巷,在网络平台,有一股风迅速蔓延,这就是“山寨风”从山寨机、山寨艺人、山寨门到山寨话剧、山寨音乐等,无不充满山寨的身影随着“山寨春晚”在网络的亮相,关于“山寨文化”的讨论再度成为网友热议的话题2008年12月2日,“山寨现象”甚至上了《新闻联播》这是国家级电视台首度关注网络时代所形成的草根文化,也意味着由这一新兴词汇所代表的民间现象,第一次进入官方视线

对这一现象,有人认为,“山寨文化”是民间创新力量的表现;也有人认为,“山寨文化”就是盗版文化、侵权文化、强盗文化

附温故知新:

1、提问:我们学习过的杂文《剃光头发微》就是一篇“缘事析理”的文章这篇文章由什么事想到了什么理呢?

明确:由理发匠不肯给“乡下佬”剃平头想到掌权者如何使用权力的问题

2、过渡:由理发这样的小事想到的是社会上权力使用的大问题,这就是——以小见大那么,作者是如何由“理发”想到“权力”问题的?文中几句话表明了作者思维的转换过程,是哪几句?

明确:“当然,问题不在于什么标准,也不在于这位城里人的理发师为什么瞧不起‘乡下佬’(那里面当然大有文章的),而在于为什么他可以任意决定谁该剃平头,谁只能剃光头,可以这样为所欲为?

原因简单之至:剃头刀在他手里”

3、提问:作者在这几段中是如何深入思考理发匠不肯给农民剃平头这一事例的?

明确:作者思考理发匠可以任意决定给“乡下佬”剃什么头的原因,是因为剃头刀在他手里,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就是探究因果

4、提问:这篇文章作者还联想到了古今中外许多与头发有关的事例来比较鉴别,如清朝“留发不留头”、旧社会理发工人社会地位低、石达开的对联、古代的髡刑、许多国家罪犯剃光头,作者这样比较鉴别的用意是什么呢?

明确:比较以突出相同点,头发自古以来就与政治相关,那么,本文由理发想到权力不至于被读者说是小题大作

范文例析:

从“故宫中的星巴克”说开去

在故宫一座古香古色大殿的一角,一家“星巴克咖啡店”已开设了六年这家披着西服的洋店,鹤立在长袍马褂的建筑群里,格外醒目,不,应该是格外刺眼它仿佛向前来故宫的游客诉说着什么……(在描述与评论中引出事例)

星巴克咖啡店是美国消费主义、实用主义的象征,“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它能在故宫生存六年,说明它迎合了许多游客,尤其是外国游客的消费心理故宫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圣地,将“星巴克”开到故宫,却令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它象征着外国文化的“软力量”在我国——一个五千年文明古国的渗透与扩张(析例,以小见大)

近年来,外国文化的渗透与扩张的事例比比皆是:那耸立在大街小巷的一家家国外品牌服饰店;那一层层张贴在学府校园里的英语补习海报;那一部部占据着电视屏幕的日剧韩剧还有那五花八门的西式快餐店、日本料理、泰式推拿,真是欧风美雨,铺天盖地,日剧韩剧,遮天蔽日(横向展开,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扣题“说开去”)

面对软力量的强大攻势,许多同胞,尤其是青少年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自我他们花大量的时间苦读英语却忽视自己的母语;他们熟知比尔·盖茨、乔丹却冷落了老舍、巴金;他们迷恋日本漫画却不读《诗经》、《离骚》……(再引例,展开对比,已现观点)

外国文化正一步步蚕食着我们原本有限的心灵空间自然界中有“生物入侵”一说,武汉东湖的水面就曾被从国外引进的水葫芦——一种生长极迅速的猪饲料侵占,导致其他物种的萎缩甚至销声匿迹文化也是如此当人们只满足于声色大餐的感官刺激,心灵就会被金钱物欲所填满今天,有几个人能静静地坐下来与古典对话和传统交流?传统文化正渐渐被我们抛弃山东曲阜孔庙恢复祭孔仪式竟然要跑到韩国去学习程序不正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吗?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假如有一天,我们斩断曾滋养我们的传统文化的脐带,斩断将我们紧紧联系的民族文化纽带时,我们的民族凝聚力在哪里呢?我们灵魂的根又在哪里呢?杨叔子博导说得好:“科学落后,一打就垮;人文缺失,不打自垮”(再析例,比较鉴别,分析任其发展的后果)

这绝不是杞人忧天危言耸听,最高意义上的侵略就是文化侵略歌德曾经说过:“文化的衰落表明一个民族的衰落,这两者走下坡路的时间是齐头并进的”(补说一层,论证严密)

诚然,外国文化也有精华值得我们吸收在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再也不能闭关锁国固步自封;但我们要牢记,在对外来文化实行“拿来主义”时,一定要将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一定要保持本国文化的特色(得出结论)

作文怎样写得深刻篇6

人就像一口井,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枯竭点在哪里。而生活中的磨难就像几年不遇的大旱,滴雨未下,为了不沦为一口枯井,只有改变自己的方式,向更深处挖掘,等待甘露的降临。

岁月如歌,刻出光阴的痕迹,缔造更美的传奇。黄绮珊,一个沉寂十七年的歌手,她有着金子般的声音,却是埋没在沙砾中的黄金,如今,却在人们眼中,大放光彩。在我们未出生之时,她因为自己的样貌被人嘲笑,因为自己的脾气被人讥讽。歌坛留住了她的声音,可是,人们却将她冷藏。可是在这十七年的光阴中,她学会了平静,也更加懂得了如何用心灵去唱歌。她洗去一生的浮华,用她那不算美丽的面庞,歌出一曲沁人心脾的旋律。人们记住了她,因为她接受了生活的困顿,明白了自己的缺点,用岁月的针线,织出一身新的面貌,让观众们从此再也忘不掉她。承受他人的否定,褪变更美的人生。

青春如诗,留下青涩的文字,完成最真的梦想。刘伟,无翼的天使却带来了最真的感动,他因为事故失去了双臂,走向游泳却身染重病,命运的不平却没有让他气馁。他一次次从低谷中走出,接受命运对他的摧残。可是,他还有一份音乐的梦想。他改变人生的足迹,走向钢琴的道路。最终,他用双脚做到了常人用手都难以做到的事情,在人民大会堂奏出一曲令万人起立的钢琴曲。当命运的锁链无情地束住双手,又为何不用双脚离地飞翔,不要让自己的生命毫无意义,接受生命中的苦难,改变自己,寻找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铭记生活的苦难,造就更美的人生。

我相信,每一个人都是在苦难中成长,打磨掉自己的棱角,接受命运对我们的改变,也许我们无力挽回,却可以乐观接受。命运不是一个人的狂欢,苦涩又充满孤单,改变是人生的风帆,飘摇又充满希望。

人的一生,如果没有打掉牙往肚里咽的酸楚接受,就不可谓来过;如果没有破茧化蝶的华亮改变,就不可谓活过,因为他们,永是伴你左右。

作文怎样写得深刻篇7

第六堂课,回到高中赛场,作文课《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

执教者,来自西藏,拉萨北京实验中学的黄欣老师。

相较头一天的传统经典,作文课更不好上。

一个强调浸润和积累的内容,要在四十五分钟得到很好的展示,太难。

一直觉得,作文课不适合上公开课。

第一,一节课所能展示的内容太有限,作文水平的提升更多靠日常的积累和感悟。

第二,课堂所能展现的更多是所谓的作文方法和技巧,而非指向学生的写作素养。

第三,好作文注定是个性化的产物,而我们的作文指导则更多是“化异为同”。

很难相信,短短四十五分钟,一个陌生的老师可以将学生的作文水平“点石成金”。

前段时间,山中无事,以抄唐宋诗词为乐。

兴趣渐浓,又读古代诗话,读到很多关于“一字师”的故事。

元萨都剌有首《送䜣上人笑隐住龙翔寺》,中有“地湿厌看天竺雨,月明来听景阳钟”一联。

颔联中的“厌看”原作“厌闻”,这两句诗在当时倍受赞赏。

但诗人的好友虞集却认为,两句中的“闻”、“听”意义相重,建议改“闻”为“看”。

为了说服朋友,举出唐人“林下老僧来看雨”之句为出处。

萨都剌听后为之“叹服”,尊其为“一字师”。

其实,细想之下,改“闻”为“看”,绝非意义相重那么简单。

中天竺寺在杭州西湖外的山中,其地湿润多雨,足可令这位“隐者”静静地细看。

看雨至“厌”,可见看雨时间之长,更可知他清心寡欲,其明镜心台已被拂拭得何等干净。

将诗句中的“闻”改为“看”,避免了两句中“闻”“听”的重合,使语句更为精粹;

而上半联的“看”字隐“眼”意,下半联的“听”字隐“耳”意,更符合诗的“工对”。

同时,“看”字更刻画了上人伫立窗前、看雨消遣的形态和神情,比“闻”字给人的视觉形象更为鲜明。

清代学者顾嗣立在《题元百家集》中专门提到:“天竺雨淋看点笔,上林花满听鸣珂。”

这个故事似乎也可以算一个关于“如何锤炼语言”或者“如何缘事析理,写得深刻”的写作课例子。

举这个例子,无非是想说明,任何的作文教学都需要有一个合适的载体来进行分析修改。

同时,更需要进入到这个文本载体之中,入其境,悟其情,空讲方法,能有何用?

如果虞集只是空洞地说理,无论是萨都剌,还是我们,听起来会有多么无聊。

课堂导入。

教师用名家论写作的句子引入。

曹丕《典论·论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刘勰:“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

杜甫《偶题》“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教师归结,明确:文章重要,可以与生命相比,言为心声,文品即人品。

喜欢黄欣老师亲切的教态和温暖的普通话,只是觉得导入稍显啰嗦,明快不够。

教师点出作文(材料作文)的要求:充实,深刻,有文采,新颖。

教师指出:深刻,是最重要的。

品析这个开头,在貌似丰富的背后,含金量太少。

导入,重在“导”而轻于“入”,重在“神”而轻于“形”。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常常重心偏移。

一开始学生接触的不是鲜活的例子,而是冰冷僵硬的理论,毫无疑问,初步感知无法形成。

同时,引用的写作名言也值得商榷。

刘勰之言,更多是谈文章形式和内容的问题;杜甫,则是谈创作态度问题。

严格来讲,和“深刻”都关系不大。

而教师所言“文章重要,可以和生命相比”,稍显过重。

至于“充实”“深刻”“有文采”“新颖”哪个更重要的问题,仁者见仁,关键置于什么标准之下。

教师解题,导问:“缘事析理”是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答不上要点。

教师解说:缘事析理,就是根据事情来分析其蕴含的道理。

教师导问:“深刻”是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同样答不上点。

教师明确:应是思想深刻。

教师出示网络图片:哥刻的不是木头,是梦想。

屏幕出示“深刻”含义: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揭示事物的内在因果关系;

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学生朗读。

品析这个板块,不得不感叹,执教老师太老实,一板一眼,拘泥于教材而不善变通。

越是简单的概念,有时候越是无法很好地解释。

这个作文训练主题本不应该单独解释。

它应该合起来理解:同样的事情,但是因为分析的道理不同,深刻程度也就不同。

这样理解的话,更能为后面的教学环节张本。

同时,关于“深刻”的理解,教师出示的第三种理解也存在问题。

“观点具有启发作用”就叫“深刻”吗?

有时候,“新颖”的观点是否更具有启发作用呢?

还有一个至为关键的问题:脱离载体讲概念,是作文大忌。

好比不在泳池学游泳,身在三亚讲雪花。

看了看时间,快十五分钟过去了。

紧接着,教师带领学生进入文本,《必修5》的相应章节。

看到执教者的这一举动,听课的我暗自着急。

教材里提供的是一个关于如何“写得深刻的”话题,而非一个“写得深刻”的文本。

我们需要的是以它为线为点,而非为本为纲。

教师要求学生朗读第一段,导问:“深刻”是什么?

学生朗读之后,回答:说正确、透彻的道理。

听到这里,有咯噔了一下:前面讲了那么久的“深刻”就是为了告诉学生老师的表述和教材不一样吗?

还有一个隐忧,教师在逐渐偏离主题,本节课不是讲“如何深刻”,而是“如何缘事析理”,写得深刻。

课堂进入方法介绍。

先说“以小见大”,教师请学生朗读相关内容。

扫视四周,闷然的夏日,满满的会场,多人恹恹欲睡。

学生朗读完毕,教师请学生朗读“箕子论说纣王”的故事。

教师导问:这个背后有一句话,你们知道是哪句么?

天啊,最害怕这样的提问,站在学生的角度想:我怎么知道是哪一句?

课堂教学不是综艺节目,不是“我猜我猜我猜猜”,没有角度,没有理解,怎么说。

教师提示:开头是个“由”字,“由”什么?

倒是这个问题激发了下面很多听课老师的兴趣,突然挺起了很多身体,都在想“由”什么?

我大概猜测了一句,但回头想想,联系这个故事,不对啊。

旁边一个听课老师,很着急:是哪句呢?是哪句呢?

另一老师的回答幽幽传来:“由”她去吧。

连续几个学生都无法猜到。

教师公布答案: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听到这个结果,我如果是学生,真的想追问老师一句:纣王原来的生活,算俭么?

这句归纳,和这堂课有关系么?

这堂课讲的是“缘事析理,学会写得深刻”,不是通过一个故事,让我们获得什么启示。

继续学习“比较鉴别”,同样请学生朗读相关文字。

朗读完毕,与前面操作不同的是,教师出示了今年广东满分作文《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

学生先朗读前半部分有关“德国的态度”部分,然后再出示有关“日本的态度”部分。

教师小结,通过“比较鉴别”,让我们对“纪念”的理解更深刻了。

听到这里又有疑问:重点是如何“比较鉴别”,而非“比较鉴别”怎么样啊?

品析“方法介绍”这个环节。

这个环节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花时最多,内容最多,但是效果有限。

首先,脱离内容谈方法,意义多大?

教师在引导学生了解“以小见大”“比较鉴别”两种方法时,有两个步骤。

先通过文本了解概念,然后分别通过一个古代故事和一则广东满分作文来感知,重心放在“方法”是什么。

很显然,这里教师有一个课堂教学的偏移。

就课堂教学而言,感知“方法”是什么,不是最重要的。

重要的是,学习如何通过“方法”让作文写得深刻。

其次,所选例子一故事一满分作文,价值多大?

教材用“箕子的故事”引出“以小见大”这个话题,而非教学生如何“以小见大”;

广东满分作文是通过比较鉴别来深刻说理,但是教师重心放在感知结果,而非体验过程。

第三,方法与实践脱节,效果多大?

很多的作文教学,都是先讲方法,然后让学生实践。

到底最后的作文,是学习这个方法后的结果呢,还是平时的实力使然?

为什么不让学生在过程里感受方法,辨析方法,领悟方法呢?

教师推荐诗歌《神女峰》,朗读并强调最后两句: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教师要求学生解说这两句内涵。

听到这里,迷糊了。

首先,《神女峰》的出场太过突兀,比从那石头想像到盼归的女子还要牵强。

其次,用这个例子,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解说两种方法么,还是介绍第三种方法?

很多环节,看起来都是“罗丹的手”,应该毅然决然地砍掉。

下一个环节,“迷你汉字听写大会”。

此环节一出,我心更紧:姐姐,你走远了……

虽然大致明白她的目的和指向,但是外围的东西太多,学生到现在都还没有动笔!

首先是让一个学生上黑板,其余学生在下面听写:安详,绯闻,赊欠,大快朵颐。

教师出示新闻材料《让每一道题目激活经典智慧,让每一次点评传承民族基因》。

新闻材料说去年的汉字听写大会暴露出国人对常见汉字的疏离,比如这四个词语错误率很高。

教师要求学生朗读材料,请学生发表观点。

学生1回答:是一种文化的缺失……

学生2回答:文化不等于汉字,汉字日渐成为中国文化的负担。

听到这里,心里暗叹:多好的资源啊,姐姐你一定要抓住。

毫无疑问,出现了两个截然相反的“理”,都是通过“以小见大”的方法出来的。

教师应该立刻抓住,并请他们分析如何“缘事析理”的,用到了什么方法。

进一步追问:这个理是否深刻?深刻在哪里?

执教者抓住了,她的说法是:汉字是美好的,我维护你说话的权利,但是我不同意你的观点……

她忘记了这节课的目的,她被带走了……

铃声响起,教师继续出示关于本月电影票房的材料。

材料出示《捉妖记》《煎饼侠》《大圣归来》《小时代4:灵魂尽头》的票房资料。

请学生谈感受。

好材料,贴近现实,又是学生感兴趣的材料。

高票房的背后,并非高质量;但是好作品,没观众,也值得思考。

这个话题,有很多可以“缘事析理”的地方。

可惜,出现的时间太迟了。

更可惜的是,教师又追问了一个问题:在你看过的电影中,你最喜欢哪一部?

教师再次从中轴线上拐弯而去。

本以为教师会顺势结束,但是“老实”的老师还有最后一个环节:出示上课学校的理科状元资料。

理科状元说了一段关于“奋斗”的话。

听到了这里,差点“无语凝噎”:

为什么不用这个开头?先用这个理科状元引出“奋斗”话题,先省略他的论述。

这节课为什么不就谈论一个“奋斗”的话题?

为什么不通过这个理科男三年的学习经历进行“缘事析理”,让学生学习如何写得深刻?

因为有人认为三年的学习经历最大的效果就是考上了一个好的学校,当上了状元;

有人却认为三年的学习,艰苦背后最有价值的是自己心灵的成长;

…………

遗憾,遗憾,空留遗憾一串串……

《倚天屠龙记》二十四回中,有一段关于“忘记”的故事。

张三丰将自己新创的太极剑传给张无忌,让张无忌现学现卖,去斗赵敏手下的阿大。

张三丰将太极剑慢吞吞软绵绵地演了一遍,问张无忌看清楚没有,又问他忘掉没有。

张无忌想了想,说忘了一大半了。

接着张三丰又表演了一遍,竟和前次完全不同,又问张无忌忘记了没有。

他说,还有三招没忘。

这么教下去,直到张无忌说全忘记了。

张三丰道:“不坏,不坏!忘的真快,你这就请八臂神剑指教罢!”

接着张无忌就以这一套已经忘记招数的剑法,用一柄木剑去斗东方白。

只见“一柄木剑在这团寒光中画着一个个圆圈,每一招均是以弧形刺出,以弧形收回……始终持剑画圆。”

张无忌赢了。

这个故事是可以给我们做教师的一些启发的。

张无忌忘了么?

忘了,也没有忘。

他忘记的是具体的招式,但是他记住的却是这套剑法的精髓。

好的课堂教学,其实也应该如此。

我们应该教会学生记住“该记住的”,而忘记“该忘记的”。

作文课,尤其如此。

作文怎样写得深刻篇8

高二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作文:学习写得深刻

来自大自然的启示

我常怀有一颗悠然豁达的心,对于大自然的造化也油然而生一种钦佩之情,自心底细细品尝它的美。一切壮丽的、细腻的、伟大的美。

一株青葱翠绿的树苗,安详的伫在那儿,一股婀娜风骚的独特韵味。一条叮咚流淌的小溪,欢乐的跳跃着流淌着,让人不禁眼前一亮,这是何种隐藏着生命力的洁净精魂。一习轻轻柔柔的微风,吹得那么安详,弄得你的心痒滋滋的。

这些全全显示了自然地本性比较女性化。从大自然中,你又何尝不能看到“柔情”二字?

大自然是温和的,是具有无尽智慧的。它从不强加于别人什么,只是一味的赠予,一味的悄悄启示。它如此明显的暗示着——人,本自然之子;而女人,则遗传了它全部的最优良的基因——保持一种质朴,保持她们的本性。

你瞧,女人和男人到底有那么些区别。相传,男人源自于女人,而女人仍然源自于女人。所以女人们一直保持着一种安于现状,活在当下的状态,因为她们本身有那么些资本,她们无所畏惧,不怕什么。

女人们总是那么容易满足。一份简单的爱,一所房子,能吃些美味可口的,能穿些漂亮美丽的,就能构成满满当当的幸福了。

而男人们,总是想要证明什么,尽自己所能去突出他们的能力,他们的力量。总统,在科学技术上登封造极的,大多数是男人,这些从事实与现实中很容易预见。仅有些为数不多的女人,在这方面焕发与他们一样耀眼的光芒,而她们又有几位不是具有男人品质的?有话说:女人最大的成功便是与男人一样处事。而女人们,甚至丝毫不见其一点儿能耐的女人,也能够轻而易举的征服某人男人。因为她们从大自然中学习的一招:以静制动。

大自然教会她们享受。她们总是慢条斯理的。男人却非常急躁,对于时间想要严格的把握。在电影里会看到,男人在汽车里疯狂的按着喇叭,女人则透过窗户向下喊道:等着,再一会儿就好了。可谁知道一会儿是多久呢?而女人确实是在屋子里细心的打扮,开心的品味着自己的美。如大自然一样,是一个没有时间的的世界。

女人可是一定能静的下来的。当她们静下来的时候,就是真正的静了下来,呼吸均匀,表情自然。而男人们静下来的时候,可不一定是真正的静,因为男人们总是觉得动一动才好受些儿。女人们可以像大自然夜间营造的气氛一样,比较平衡。女人可以很容易协调,如大自然般。

女人们就像大自然,无法被操纵,你不能够征服自然,征服女人们,最好的方式是征服自己,去赞美去热爱去尊重。当然,更不能够去与大自然搏斗,去伤害它的美,去破坏它最原始的状态。让女人们和大自然一样,奔泻出她们的本性,保持她们特有的新鲜感吧!

作文怎样写得深刻篇9

高二必修五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教学教案

教学

目标①训练学生运用以小见大、由表及里等方法对事例进行分析,探求隐藏在事例表象后的本质特征;

②训练学生展开联想,找出与事例相联系的其他现象,运用比较鉴别、探究原因、预测未来(预测事情的发展趋势)等方法深入分析事例。

教学重点思维训练,运用以小见大、比较鉴别、探究因果、预测未来等方法分析事例。

教学难点由一事联想到他事,进而分析这些相互联系的其他事例,比较鉴别,形成较深刻的观点。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如何理解文章的深刻性

作文是思想感情与语言文字的有机结合。一篇好的文章,应该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结合。这里所说的艺术性,指得是同学们的语言水平,表达技巧和表现效果。深刻性则指同学们思维的质量,思想的深度,以及反映生活,挖掘生活的能力。你们对文章的深刻性有什么样的看法?(要求学生最好能试举例说明。)

(点评学生发言后)小结:深刻是指文章的见解深刻,议论性文章是说理透彻,观点要深入地反映生活的本质;记叙性文章是形象生动,有丰富而又深刻的思想内涵。这些文章,都有自己独特而又新颖的东西。

二、如何把文章写得深刻

要想写出见解深刻,立意高远的文章,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一)会观察和思考生活。

思想源自于生活。唐魏征在《谏太宗十思书》中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其实,思想之根、之源,在于生活。文章是生活的反映,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也是具有深刻内容的。我们平时的生活是平凡的,但平凡的生活中,又有许多不平凡的东西,有丰富的思想,有深刻的哲理,有沉重的教训,这些都有深刻性的本质内涵。因此,我们要写出具有深刻内涵的文章,就必须关注社会生活,深入地感受生活,需要平时学会观察思考,这样才能不停留在生活的表面,而能从一般的生活事例中发现物理、事理、伦理、政理和哲理,从一件细小的生活琐事看到它背后蕴藏的大的社会问题,使文章逐渐走向深刻。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叫--以小见大。

课堂练习:请伸出自己的手,张开五指,这东西每天我们都随身带着,永不离身,跟我们的关系可以说是最密切了,你对它有感情吗?你鉴赏过它吗?如果没有,现在请你仔细观察,同时结合平时对它的观察深入思考,它看你能从这个小东西中悟出哪些较深刻的"理"来?

1、学生讨论后交流,教师或学生点评。

2、教师参与交流,可有学生点评。

教师参与交流示例:(以大拇指为例)

观察:大拇指在五指中,是是形状最难看的一个,它心甘情愿退居下方,不与其它四者同列;它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它构造简单,人家都有两个关节,他只的一个……

平时我们对它可能还有过如下一些观察了解:工作最肯吃苦,凡是享乐的事都由别人去做,例如拉二胡,其它四指按琴弦,它只能扶琴把;凡是讨好的事,也都由别人去做,例如招呼人,其它四个指头上前点头,它只能呆呆地站在一旁,又如搔痒,也由其它四指上前讨好,它只能退在后面;凡是遇到吃力的事,其它四个退避了,它却勇敢地冲上去,例如水笼头的水要喷出来了,它拼命抵住,要把图钉钉要墙上,他使劲地按,要进门了,叫它按电铃,吃果物时,它仔细地剥皮,医生打针时叫它用力把药水注射支肌肉里去;种种苦工,都归它做,它决不辞劳。还有它最肯帮忙,其它四个手指做不了的事,它总是乐意帮助,例如要拈起一根绣花针;它最肯承担责任,如要在契约上按手印……

思考(物理、事理、伦理、政理和哲理):

①(像大拇指一样,)我们要乐于助人。

②(像大拇指一样,)我们要不计名利。

③(像大拇指一样,)我们要正确看等自己的弱点。

④这拇指像哪一类人呢?---中国吃苦耐劳的普通劳动者,如农民工。

⑤我们要人生的道路上要获得"大"的称号(如大师、大家、大学生、大写的人),应该(像大拇指一样)踏踏实实干,少出风头,少讲形式。

⑥我们在追求"美"时,应该追求(大拇指一样的)"内在美"。

……

3、学生阅读《郭沫若的成绩单》(教材72页)

小结:没有小题材,只有小眼光!

(二)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写作议论文,立意要会缘事析理,在论证的过程中对论据的分析议论要会缘事析理,如果仅仅停留在以故事来演绎论题的浅表层次上,那你的文章就只能在较低等级(基础等级)上徘徊了。要想写得深刻,你就必须向思想更"深"处"漫溯",昭示出生活真谛、人性底色、世相内质。这就要求我们有良好的思维品质。

"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苇草。"(帕斯卡尔),议论文要想从尽人皆知的"公理"、"常理"、"大道理"中突围出来,就必须有一个给人启迪的独到的"深刻"见解。"深刻"见解从何而来?它从思维方式的转变而来。那么,思维方式又该怎么转变呢?如下七个"想一想"非常有助于你的见解"深刻"。

(1)向深处想一想,揭示本质。如:

①中国民众一年的购书费,跟手机短信费基本持平(现象),这是一个巨大的文化讽刺,嘲笑了中国人精神缺失(本质)的现状。

②美国一位参议员说,所有从中国来的船都是满的,所有回中国的船都是空的(现象)。→(深想一步)中国出口的是资源(衍生品),进口的是技术。→(再深想一步)要可持续发展,必须走"又好又快"之路。

(2)向前面想一想,探明原因。如:

①所谓大师,只是失败最多的劳动者(前因),打工最多的劳动者(前因)

②自己丰富(前提)才能感知世界的丰富,自己善良(前提)才能感知世界的美好,自己坦荡(前提)才能逍遥地生活在天地之间。

(3)向后面想一想,预见发展。如:

①一个学校的质量不仅要看它一年的升学率(现状),而且要看它10年、20年后的成才率(发展结果)。

②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现状),他们才有希望(发展结果);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现状),那是没有未来的(发展结果)。

③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会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

④将来中国即使发达了,但你看看那些开着豪华车的富翁们从车窗外向外吐痰、扔垃圾。你就知道,如果没有教育,中国再富裕也不会强大。

(4)比较来想一想,辨明特点。如:

①短暂的激情是不值钱的,只有持久的激情才是赚钱的。

②光读正面的历史是不够的,还要看小说。所谓历史,常常人名、地名、时间都是真的,内容不太靠得住;而小说,是人名、地点、时间都是假的,但那个故事却往往是真的。

③如果你认为学校里的老师过于严厉,那么等你有了老板再回头想一想。

(5)换角度想一想,提出新论。如:

①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旧论)→鸟儿大了,什么林子都有。(新论)

②铁饭碗: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饭。(旧论)→铁饭碗:一辈子到哪儿都有饭吃。(新论)

(6)合起来想一想,辩证分析。如:

①所谓勇敢,应该包括两个含义:一是迎战不应该害怕的任何东西,二是害怕应该害怕的东西。

②做人学道家,要大气一点;做事学儒家,要实在一点。

(7)拆开来想一想,分清析透。如:

①"和谐社会"的基本精神:"和"的右边是个"口",就是说人人都有饭吃(物质丰富);"谐"的左边是个"言",就是人人都可以说话(精神自由)。

②知识分子不但要"知",还得有"识",得对这个世界有新的发现。大部分的知识分子,不过是"知道分子"罢了。

学生生阅读《游褒禅山记》(教材72页)

课堂练习:运用上述思维方式方法之一种或几种进行思考,以"来自大自然的启示"为话题写一个议论片断。(不少于100字)

分享学生片断习作,师生共同点评。

三、结语。议事说理,是议论文的主要表达方式,要求就议论对象发表看法,阐述道理,做到以理服人。通俗地说,就是把道理说清楚。议事说理必须准确,深刻,谨严,周密。议事说理的优劣与平时感受生活、认知生活的能力有关。要对生活进行广泛而细致的观察,以生活为师,向生活学习。有了真实的感受和体会后,下笔时才能"眼处心生句自神"。而且这感受应是独特的,"创意造言,皆不相师"。议事说理须达到一定的深度,文章才能深刻。如果不对所议的事理做一番深入探究,不能找到揭示事物本质的一点,或者即使是有话可说,也必然难以说得深刻。

第二课时

一、佳作品读

我很重要

毕淑敏

当我说出"我很重要"这句话的时候,颈项后面掠过一丝战栗。我知道这是把自己的额头裸露在弓箭之下了,心灵极容易被别人的批判洞伤。(两句话开头。首句抬出观点,并颇势突出它的难能可贵;次句用比,补足"战栗"之意。起、承两步,做得多好!)

许多年来,没有人敢在光天化日之下表示自己"很重要"。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都是--"我不重要"。作为一名普通士兵,与辉煌的胜利相比,我不重要。作为一个单薄的个体,与浑厚的集体相比,我不重要。作为一个奉献型的女性,与整个家庭相比,我不重要。作为随处可见的一分子,与宝贵的物质相比,我不重要。(用排比拓展,善于抓角度,揭示本质,既为接下来一段提出问题作铺垫,又远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相关文字)

我们--简明扼要地说,就是每一个单独的"我"--到底重要还是不重要?

对于我们的父母,我们永远是不可重复的孤本。无论他们有多少儿女,我们都是独特的一个。

假如我不存在了,他们就空留一份慈爱,在风中蜘蛛般飘荡。

假如我生了病,他们的心就会皱缩成石块,无数次向上苍祈祷我的康复,甚至愿灾痛以十倍的烈度降临于他们的自身,以换取我的平安。

我的每一滴成功,都如同经过放大镜,进入他们的瞳孔,摄入他们的心底。

假如我们先他们而去,他们的白发会从日出垂到日暮,他们的泪水会使太平洋为之涨潮。面对这无法承载的亲情,我们还敢说我不重要吗?俯对我们的孩童,我们是至高至尊的唯一。我们是他们最初的字宙,我们是深不可测的海洋。假如我们离去,孩子就失去淳淳无双的血缘之爱,天倾东南,地陷西北,万劫不复。盘子破裂可以粘起,童年碎了,永不复原。伤口流血了,没有母亲的手为他包扎。面临抉择,没有父亲的智慧为他谋略……面对后代,我们有胆量说我不重要吗?

相交多年的密友,就如同沙漠中的古陶,摔碎一件就少一件,再也找不到一模一样的成品。面对这般友情,我们还好意思说我不重要吗?(议事说理,洞烛幽微)

我很重要。(关键之处,重现主题词)

这对于我的工作我的事业,是不可或缺的主宰。我的独出心载的创意,像鸽群一般在天空翱翔,只有我才捉得住他们的羽毛。我的设想像珍珠一般散落在海滩上,等待着我把它用金线串超。我的意志向前延伸,直到地平线消失的地方……(说理形象化,有美感)

没有人能替代我,就像我不能代替别人。

【简评】此文以全新的视角、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剖析了个体意识觉醒后的感悟和个体生命存在的价值。文章先从"我不重要"谈起,并选取不同的事物进行参照对比,证实生命个体的"不重要"。作者以此蓄势,为下文主旨的逆转作铺垫。接下来文章分别从亲情、友情、事业三个层面展开分析说理,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说明:面对亲情,我很重要,我的存在无不牵扯着亲人的感情;面对友情,我很重要,我的行为无不关系到密友的牵挂;面对事业,我很重要,我是事业的主宰,更是人类不可或缺的一分子。三个生活横切面支撑起一个共同的主题,使主旨显得更加具体和鲜明。这种对自我存在洞烛幽微的说理方式,使文章颇具哲理,可读性极强。作者在立意时,善于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并以此为依托,删繁就简,化难为易,使主旨分别在几个不同层面上有所展示。

二、写作训练:从教材中的写作训练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作文怎样写得深刻篇10

一、写作指导

在记叙文写作中,进行人物语言的描写是不可缺少的。进行人物语言的描写,不是随心所欲的,想怎样写就怎样写,而应该像鲁迅先生指出的那样:“人物语言的描写,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这就是说从人物语言的描写中看出人物的鲜明特点。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呢?

一、人物语言的描写要符合人物的年龄、经历、身份、文化教养等特点。

二、人物语言的描写,力求反映人物的特征。成功的对话描写,不仅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职业等特点,而且也要能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人物语言要力求简洁,避免有话必录和拖泥带水的现象。

四、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语言描写,并不是垂手可得,而要通过艰辛的努力才能获得。

同学们为自己笔下的人物设计语言,更应该如此。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深入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是展示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事出有因。任何心理活动的引起是有原因的,把心理活动的起因写清楚,对于展示人物形象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心理描写来展示人物形象,一定要把心理活动的过程展现出来。不然,人物的形象无论如何都会显得苍白无力。

心理活动的展现和其它事物的发展一样,都是有层次的。我们把人物心理活动的层次逐渐写出来,人物形象的展示也会越来越具体。写心理活动时,有一点要特别注意:用第一人称写人时,可以写“我”的心理活动,但不能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因为别人心里是怎样想的,“我”是无法知道的呀!

在现实生活中,不同人物之间的性格特征,或同一人物在不同环境下内在性格的变化,常常处在不协调的矛盾状态之中。为了显示人物性格的差异,写作文就必须通过对比加以表现,将他们面对相同的事物作出不同的反应抖落出来,从而突出人物的形象。

通过对比描写来突出人物形象,要注意几点:

一、运用对比描写,不应该勉强凑合,主要看作文的材料是否适合采用对比的写法。如果材料本身需要用对比的写法,那么作者才可以通过对比来写人,完成自己的写作意图。如果材料的本身不适合采用对比的手段,那么也不要人为的牵强附会,为对比而对比。

二、两个人进行对比,不能割裂开来先写一个,后写一个,互不相干,而是围绕中心事件叙述,刻画两个人不同的思想性格。

写人,如果从一个侧面去描写,人物形象往往单薄。如果从多个侧面去描写,人物形象就容易丰满。多侧面地描写人物形象,这个“侧面”的选择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从众多的材料中选择整理出各具代表性的若干侧面,分工而又合作地表现人物形象。

通过多侧面描写来丰满人物形象,我们可以称它是“众星拱月”。“月”就是人物,“星”就是侧面,“拱”就是多侧面展示人物形象的过程。不过应该看到,“众星拱月”的“众星”也不是平分秋色的,它们之间也有主次、详略的区别。所以在写“众星”的时候,是没有必要平均使用力量的。

写一群人,比写一个人、两个人难一些,难就难在要通过一定的材料组织,巧妙地将一群人凝聚在一起,从而反映各自的思想、性格、面貌。那么,怎样组织材料才能把一群人凝聚在一起呢?应该抓住贯串各个人物之间的线索。写人物群像,是不是每个人在文章中所占据的位置都一样呢?不是的。在一群人中,有的在文章中担任“主角”,有的在文章中担任“配角”,谁主谁次,是根据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来决定的。

人体是靠骨架支撑的,文章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把文章的中心思想比作“灵魂”,材料比作“血肉”,那么,结构就是灵魂和血肉的“骨架”。

因此,同学们在有了写人的材料以后,就应该进一步考虑它的结构。

写人的结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第一种,总分总式。

这是最常见最朴素的写人结构。它的特点是有一个点明题意的开头(A),简洁醒目,作为文章的总起部分。主干部(B、C、D)也可以说是文章的分述部分,它的几段互相独立,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中心,在编排先后的次序上还需要有一定的斟酌。结尾E是文章的总结部分,它不仅是D的自然过渡,而且常常是对B、C、D的归纳小结,又是对A的照应。

第二种,逐层进入式。

这种结构方式适用于用一件事写人。它的特点是:第一层次A,写事情的起因;第二层次B,写事情的发展;第三层次C,写事情的高潮;第四层次D,写事情的结局。文章的二三层次是全文的灵魂和力量所在。这两个层次写得好,常常可以使文章内容丰富起来。

根据表达的需要,描写人物的外貌

对人物的容貌、身材、衣着和表情的描写,叫做外貌描写。我们有的同学一写到以记人为主的作文时,往往是作这样的描写:高高的个子,大大的眼睛,目光炯炯有神……好像天下的人都是一个模样。其实,世界上的人有千千万万,没有完全相同的外貌。关键的问题是没有根据表达的需要,去描写人物的外貌。

怎样根据表达的需要去描写人物的外貌呢?

第一、根据表达的需要,描写人物的外在特征。每个人物都有他(她)自己的特有外貌,总是在一定的程序上表现出内在状态。由于人们的出身、经历、素养、社会环境的影响,同时自己鲜明的个性,这些在他(她)的表情、姿态、服饰等方面都能流露出来。

第二、根据表达的需要,有重点地描写外貌。

有的同学他们不分主次,不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面面俱到地进行描写。“眉毛胡子一把抓。”可是效果呢?罗里罗嗦,让人看半天也不会知道特征在哪里。

第三、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好外貌描写的顺序。对于一个人的外貌,作者往往是从多方面进行的. 这些方方面面,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应该遵循一定的顺序。但是,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或者观察角度的变化,外貌描写的顺序也会有变化。

总之,外貌描写要有利于文章的中心思想的表达,有利于人物内心世界的展示,只有这样,才可以说文章的外貌描写是成功的。

二、范例

妈妈的手

在手的世界中,有勤劳的手,懒惰的手,致富的手,灵巧的手,然而,我写的却是妈妈一双勤劳的手。她的手不怎么大,长期的劳动使茧皮爬上了手指,使手背上长了一层浅黑色的皮。

当鸡叫三遍的时候,妈妈的手已经开始工作了:忙着做早点。临近中午,她的手又工作了:忙着做午饭。下午,她的手又开始工作了:忙着做晚饭。夜晚,当明月高悬的时候,妈妈的手又工作了:忙着洗衣服。总之,妈妈的手时时刻刻工作着。

妈妈的手既是勤劳的手,又是充满母爱的手。记得一个寒冬的下午,天气比较冷。我在做作业,妈妈在做针线活。

夜深了,天气变得更冷了,我的手直打颤,不敢写了,怕把作业做坏。这时,妈妈走到了我身旁,关心地对我说:“冷吗?”我轻轻地把我的手夹在她的两手之中。顿时,我觉得无比暖和。在她的鼓励下,我终于认真地完成了作业。

记得还有一个隆冬的早晨,天气很冷。为了御寒,我和伙伴们到小河边滑冰。我一不小心,双脚跌进了石灰坑。我好不容易把脚提出来,可皮靴里已塞满了石灰。“不能穿了”,我果断地把皮靴脱掉,准备要妈妈给我洗,又一想:妈妈会批评我的。最后,我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把皮靴藏到门缝里,等天气暖和一点再洗。第二天,天气稍微暖和一点,我就去洗

皮靴。但门缝里皮靴的影子都没有。我着急得差点哭起来,过了一会儿,镇静下来,就到别处去找。刚找到后门,就听见熟悉的“唰、唰、唰”声。这不是妈妈的手工作时的声音吗?我随着声音走去,在天井里,我发现了妈妈,她正在为我洗皮靴。她的手冻得红红的,裂开了几条缝。虽然天冷,但是从妈妈的两颊中仍然掉下几颗晶莹的汗珠,我走到她的身边,夺下刷皮靴的刷子,一边说:“妈妈,我来洗。”妈妈关心地说:“振振,我来洗。”我怎么也不答应,可是,她已经把皮靴和刷子夺去了。最终,还是妈妈洗了。她洗完后,又一丝不苟地烤皮靴,当我重新穿上皮靴时,眼睛已被泪水模糊了。

啊!我要赞美,赞美妈妈的手,更要赞美您――妈妈。

老师点评

《妈妈的手》作者写妈妈的勤劳品质,不是像许多同学那样,就“勤劳”写“勤劳”,而是选择一个侧面,从“手”的角度,具体而集中地表现了妈妈勤劳的特点:吃的,是妈妈这双手做好;穿的,是妈妈这双手缝成;温暖,是妈妈这双手送来;懒惰,是妈妈这双手驱走……,由于作者巧妙地选择“妈妈的手”这个角度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因而文章中“我”对妈妈无限敬爱之情就表现得非常充分。

我的语文老师

瞧,这位身穿黑华达呢中山装,戴着黑色宽边眼镜,脸上带着微笑的中年教师,他就是我们敬佩的语文老师――陈老师。陈老师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上起课来总是那么轻松、活泼、生动、有趣。我们尤其爱听他的作文课。他讲起课来总是那么风趣、幽默,引人入胜,使我们兴趣盎然。我们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作文,逐步懂得一点写作的“奥秘”。

“叮铃铃”,上课的铃声响了,这一节是作文课。陈老师大步跨进教室。今天他显得格外兴奋,走到讲台前,笑嘻嘻地说:“同学们,今天我特别高兴,你们知道我为什么高兴吗?”我们都咧开嘴,摇摇头。陈老师接着说:“今天早上,我到贸易市场,一元钱,买了两只老母鸡,你们说能不高兴吗?”同学们哄的一声笑了,张瑾笑得连腰也直不起来了。我想:陈老师准又在开玩笑了。哪知陈老师却一本正经地说:“真的,我从来不说假话,不信,我读给你们听。”说着,他拿起一本作文本大声念了起来。原来一个同学在作文中写他跟爸爸到贸易市场去买鸡,爸爸只付了一元钱,买到两只肥壮的大母鸡。同学们恍然大悟,陈老师在批评有的同学写作文不顾事实,胡编乱造。陈老师说:“不管你的描写多么生动,词语多么丰富,不真实的文章是没有意义的,就不是好作文。”我想,我也常犯这种毛病,如以前写秋游时,总写“春光明媚,百花争艳……”打这以后,同学们写作文时,总要细心琢磨,深入了解,遇到不明白的问题,便问老师、家长或者查阅资料,类似的错误就大大减少了。

又是一堂作文课。今天,一向和蔼可亲的陈老师,忽然一把拉着陈俊同学拖出门外。我们都吓得大气也不敢喘一口。哪知陈老师关上门,转过身来笑眯眯地说:“同学们,大家不要紧张,现在我要考考大家的眼力。你们熟悉陈俊吗?”“熟悉!”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陈老师接着问大家:“你们说陈俊今天穿的是什么颜色、什么式样的衣服?脚上穿的是皮鞋,布鞋,还是跑鞋?”这一问,大家都怔住了,谁也不吭声。过了一会儿,陈老师叫陈俊走进教室,我们这才打量起来:他上身穿一件天蓝色拉链衫。下着海蓝色的裤子,脚穿一双解放球鞋。陈老师笑着对我们说:“这就叫仔细观察。”接着又讲了几个仔细观察的小故事,然后布置我们去观察校园的花园。这次我们看得更仔细了。对花辅的每种花草,从它们的颜色到形状,生活习性及生活规律,都进行深入的观察,有的还翻查有关参考书。这次作文,大家都写得较好。通过这件事,我们懂得:要仔细观察,才能写出好作文。

陈老师就是这样指导我们学习和作文的。你说,我们有这样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能不感到高兴吗?我们对写作怎么能不产生浓厚的兴趣呢?

老师点评

《我的语文老师》中,作者对两次作文课进行详细的描写,通过这两个典型事件,反映出了陈老师生动的教学风格,写作文象画画一样;我们写人,反映一个人的特征,应该巧妙的选择角度,作者就是从一个学生的角度,通过对陈老师在课堂上的动作,语言的描写,非常成功的塑造了一个教师的形象。

小小音乐家

我的小伙伴——张梦瑶,有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一口整齐、洁白的牙齿,可爱极了。告诉你,她还是同学们公认的“小小音乐家”呢!

有一次,我跟赵梦雪去找张梦瑶玩,梦瑶正在练习拉二胡。她说:“你们来当小听众,听我演奏二胡,行吗?”我们答应了,坐在沙发上,听着,看着。只见她左手拨弦,右手拉弓,脚不停地在地上打着拍子,显得那么投入,又那么富有感情。她说:“我在艺术节比赛时,一定要夺到冠军。”张梦瑶拉了一遍又一遍,我们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艺术节文艺汇演那天,我跑到后台,去给张梦瑶送冰淇淋。她说:“你吃吧,我没有时间。”我只好自己吃。我边吃边对梦瑶说:“梦瑶,祝你成功!”她忙说:“谢谢。”轮到梦瑶上场了,她走上舞台,向观众鞠了一个躬,然后,坐到椅子上,忘情地演奏起一首曲子——《光明行》。她的演奏优美动听。观众们仔细地听着,我也入了迷,仿佛回到了抗战的岁月,跟着抗日军民浴血奋战。正当我沉浸在乐曲中时,一个高音“i”,结束了整个曲子。顿时,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老师和同学都为她的出色演奏表示祝贺。

几天之后,老师宣布,张梦瑶获得了艺术节器乐比赛第一名。听到这振奋人心的消息,梦瑶激动得眼泪夺眶而出。她知道这是自己几年来坚持苦练的结果,多年的汗水没有白流,终于为学校争了光。为此,她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啊,张梦瑶,我佩服你,你是我们的骄傲!

老师点评

开头点题,中间叙写苦练情景和参赛场面,最后回应文题。一个小学五年级同学能写出这样布局合理、语句流畅的文章,实在难能可贵。这篇习作还说明,要在某一方面取得成就,就必须潜心钻研,刻苦练习。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