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像火箭科学家一样思考》读后感摘抄

《像火箭科学家一样思考》读后感摘抄

《像火箭科学家一样思考》是一本由【美】奥赞·瓦罗尔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2020-10图书,本书定价:65,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像火箭科学家一样思考》读后感(一):第二章

第一性原理,也就是惯性原理,就是在说我们得思维总是基于惯性。比如我们想举办一场活动,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其他人有没有举办过类似的活动。而不是最开始就去想,这个活动需要什么最本质的东西。换成书里面的话就是,如果你想拥有火箭,第一反应不应该是该从谁那里购买火箭,而是想想构成火箭的本质是什么,自己是不是可以造火箭。

奥卡姆原理,如无必要,勿增实体。一件事情最优雅的解决方案是,采用最少元素来解决最大数量的问题。

为什么很多人没有好奇心?哇喔,有一个解释是,因为有好奇心会让一个人看起来很无知。问问题就代表不知道答案。另一个原因是对结果的恐惧。

《像火箭科学家一样思考》读后感(二):《像火箭科学家一样思考》

2021-29 挺不错的一本书,作者从航天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盘点出了许多真实存在却常常被我们忽视的错误观点。 也许是从采集社会向农耕社会转变的时候,人们就喜欢并依赖上了确定性的这种感觉。也许是人天生就有这种依赖性才会有这样的社会变革,不管如何,现代社会正在给我们提供了越来越多的确定性,导致我们在确定性出现些微偏差的时候就会感觉到非常的不适甚至于为此大发雷霆。以至于我们忘了世界是由诸多的不确定性而构成的,就连爱因斯坦都坚信上帝不会掷骰子。为了追求确定性,我们集体地患上了“病感失认症”,对于那些未知的事物宁可装聋作哑视而不见或者杜撰出神鬼来自我敷衍。当我们知道自己有所不知道的时候,为了补足全知全能感而刻画出上帝这个角色出来,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寻找一丝丝的确定,也许就是对人类在自觉无知后的的一点点藉慰吧。

《像火箭科学家一样思考》读后感(三):读书所得

1)人对确定性有极大迷恋,NASA科学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lucky routine or lucky item,是人类追求某种确定性的天性所致 2) 罗素:愚蠢的人过于自信,而聪明的人充满怀疑 3)路径依赖:不想从之前的方式里边走出来的bias 4)特立独行会激活杏仁体,产生单独行动的痛苦感 5)很多企业的做法:把避雷针安到雷劈过的地方,期待雷再次劈下来 6)人有把第一个观察到的原因作为全部原因的倾向,忽略问题的复杂性。7)功能固着:认为专物只能专用的心理现象 8) 首次创业成功的概率几乎等于曾创业失败的人创业的概率。因为人倾向于歪曲、否认失败。所以投资时要看客观的失败原因。9)成功导致固步自封,加重路径依赖。并让人否认随机因素的作用。付出了努力,听不进去结果是因为运气。可将一切视为“未完成”,来解决固步自封的问题。10)安全装置反而会导致危险驾驶,所以做事时需要假装安全网不在。

《像火箭科学家一样思考》读后感(四):得了诺贝尔奖却称自己是“迷茫的猿人”——未知的未来还真有趣

随着年龄增长、风险认知的提高,你有没有像鸵鸟一样扎进沙子里躲避风险,假装对周遭的危险视而不见?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世界里,你有没有对繁复的生活缺乏探索动力,甚至失去了长远思考的能力?

当你怀着“鸵鸟心态”面对生活、为人处事的时候,你会收获什么?也许你会收获所谓的“安全感”,你会感到稳定、踏实、岁月静好,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像火箭科学家一样思考》读后感(五):解决困难得先选择视角

此书副标题”将不可能变为可能”,指向的思考点是“解决困难得先选择视角”。要随时注意自己是不是陷入了思维定势,我们一般知道的仅仅是这里有一个困难,至于是什么问题导致的这个困难,从不同视角看是不一样的。

1、找问题比想答案重要:答案通常嵌在问题本身当中,所以搞清楚问题就成为找到解决方案的关键所在,但看清问题本质比解决问题要困难得多。日常工作中,不论是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还是设计一个新的功能或者一款新的产品,都要求我们先定义问题。

2、越不确定,越要刻意启用解决者思维:问题越复杂,不确定性越强,越要刻意提醒自身不要陷入思维定势,我们很多时候总觉得干一样事情就应该要有处理它的工具,然后实际上我们更应该用解决者的思维去考虑如何用有限的资源和材料去解决问题,因为现实的工作和任务中,没有那么完备的条件。如果因为客观的情况限制,例如时间、资源,无法在充分验证、测试之后再实施项目和计划,那最好通过自我证伪的方式给自己提出问题,预想如果这个项目出现问题了,会是哪里出错了?并在可能出错的事情上做预案和监控,一旦发现异常立刻上报和处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