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聚会:如何打造高效社交网络》经典读后感有感

《聚会:如何打造高效社交网络》经典读后感有感

《聚会:如何打造高效社交网络》是一本由[美]普里亚•帕克(Priya Parker)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00,页数:22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聚会:如何打造高效社交网络》读后感(一):【每天一本书】20210228,D25,《聚会》,评分3

文章摘录:

01 聚会的形式,依据自身的需求和目的。

02 在主持聚会时,冷漠是一种可悲的态度。别做一个冷漠的主人,行使你作为主人应有的权力。

03 规则别样有新意,设定主题清单。

04 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后勤事务及时提上日程。

05 容忍不完美的存在,真诚就好。

06 设定聚会主题,最好是开放性话题。

07 结尾给他人留下美好印象。比如你希望宾客在离开时是什么状态?

《聚会:如何打造高效社交网络》读后感(二):《聚会》读书笔记

这本书从目的、人物地点、主人、开场结尾、关于聚会的注意事项等方面阐述了怎样组织一场成功的聚会。作者从事聚会工作多年,曾为美国总统打造过聚会,专业能力毋庸置疑。但书中所讲聚会可借鉴的不多。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距生活较远。生活中多为中国式酒局,或生日宴会、或工作饭局、或请求帮忙等。而书中所讲包含了私人聚会、以某个话题的聚会、国际重要人物聚会等。2、聚会形式偏高端。国际重要聚会八竿子打不着,兴趣类的聚会也是大城市偏多,小城市难得遇到一次。

谈一些收益吧。

1、聚会要突出目的。中国的酒局很多目的是隐藏的。要做一个明白人。作为组织者,要用心准备,以达到效果;作为参与者,也该明白目的,扮好自己的角色,没有意义的饭局大可以不去。

2、为了聚会目的,敢于排除不相关的宾客。如果每个人都是家人,等于谁都不是家人。

3、聚会主人放弃权力等于给别人权力,会引起其他宾客不悦,该勇于用自己权力。毕竟,宾客来是看主人面子。

4、礼仪允许相同的人聚在一起,规则允许不同的人聚在一起。规则更具有包容性。

5、别把完美的一面带入我的聚会。

6、故事起作用的时刻往往是脆弱的时刻。

7、探索黑暗面可以让自己更美好。

8、强有力的收场包含两阶段,向内看,向外看。

《聚会:如何打造高效社交网络》读后感(三):本书提供了实用的主题聚会、团建、公关活动、社群运营等活动的策划及组织思路和技巧,助你打造良好社群氛围,增进人脉关系,达成聚会目标,让每次相聚都成为平凡生活的高光时刻。

每个人都能成功地举办聚会。你不必是一个性格外向的人。(事实上,一些最出色的聚会策划者都患有社交恐惧症。)你不必是一位老板或经理。你不需要有一幢豪华的房子。幸运的是,聚会的艺术并不取决于你的个人魅力或笑话的搞笑程度。当细腻的心思和(通常是无形的)结构融入聚会中,当主人有好奇心、意愿和慷慨的精神去尝试时,聚会就能水到渠成,石破天惊。

本书提供了实用的主题聚会、团建、公关活动、社群运营等活动的策划及组织思路和技巧,助你打造良好社群氛围,增进人脉关系,达成聚会目标,让每次相聚都成为平凡生活的高光时刻。

01确定聚会的目的

我们为何聚会?我们为何会有意识地聚在一起?我们聚会是为了解决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关于聚会的目的存在一个巨大的悖论:纵使有千千万万个相聚的好理由,我们却往往不明白自己究竟为何而聚。在举办聚会的时候,很多人都会跳过第一步:致力于一个大胆、明确的目的。所以,首先我们要学会的就是聚会的目的,我们要为聚会打造一个大胆的、明确的目标。我们很多时候聚会是没有目的的,我们常常是用类别来替代了目的。

也就是说,一旦我们用类别来介绍我们的聚会目的,那么人们就会套用假设。所以最后就按部就班地走下去就好了,这时候你没有一个活动能够办出自己的想法和初心。你在办一个活动之前,你到底目的是什么。

所以一个好的目的的特点是,它具有特定性,专注,而且特别,它的范围是狭窄的,你的目标越集中,你越容易办出让大家心醉神迷的活动来。要知道,每一个活动都是具备独特性的。

这就是千利休告诉大家的,茶道这么一个看起来很枯燥、很缓慢、不断重复的动作,每一次都会有独特性。所以我们在举办活动的时候,独特性是很重要的。要找到一个聚会的目的的方法,就是问为什么,然后不断地往下挖。这在商业当中,也是经常会用的一个手段。为什么要这样做,然后接着问为什么。

当你这样不停地问下去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么一场聚会,其实它肩负着一个责任,就是让大家更爱这个社区,让大家在这个社区当中去传递正确的价值观,示范给我们的孩子们看所以作者引用肯尼迪的话,换了一种说法,她说: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的聚会做些什么,而要问你的聚会能为你的国家做些什么。就是我们要把聚会的意义上升到社会的高度,上升到为国家能够做出贡献的这种高度。

所以作者讲,目的是工具和护身符。目的既是工具,就是我们知道怎么去组织这场活动了,也是护身符,保证我们不要跑偏。

所以这是第一步,我们在组织一场聚会之前,首先去想想看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到底要想触动到人们心灵的哪个层面。

02选择宾客和场地

宾客名单是测试聚会目的是否明确的第一张“试纸”,是你把想法付诸实践的第一次机会。作者说:当你学会有目的地排除一些宾客时,你将开始有目的地组织聚会。

1、选择宾客

以目的为导向,去设置你的宾客名单。好多人在做聚会的邀请的时候,被别人只要听见了,就会不好意思,然后说那你也来吧,我们就随便地放人进来,谁想来就让谁来。这时候你要学会说“请不要来”。这个活动我们人已经满了,我们的条件是什么,所以那下次我们再邀请你,但这次我们的条件是这个。就是你主动地跟别人讲,有些活动你是不能来的,这时候你对于来参加活动的人,是一种排除的恩惠。你让那些不应该来的人来到现场,对他们来讲,其实本身也是不负责任的。

作者认为,聚会有要合适的规模。6个人左右的聚会,有利于建立亲密关系。大家在经过了这种小范围的、6个人左右的聚会以后,能够变得很熟,能够建立亲密关系。然后12到15人的聚会,有利于对话,可以进行深入的交谈。30个人的聚会就变成了一个派对了,你就需要有音乐,需要有啤酒,然后大家很热闹。场地越小就越亲密。

150人的聚会依然可以产生亲密和信任,因为在150个人之内,每个人都可以看到对方。150这个数叫邓巴数,社交当中的一个邓巴数,就是一个人真正能够保持交流的人数就是150人。虽然你的手机朋友圈里边有5000个人,但是这里边你能够认识的、叫上名字的,或者经常有一些互动的,一般来讲就在150这个数字上下,这个数字是你可以在活动范围内能够看得到的。所以150人的聚会,也能够找到亲密感。

如果更多,形成了人海,那么聚会的目的就不是交流和产生亲密感,而是利用集体震动的能量。就是那种千人会场、5000人的会场,你会发现每一个人融在人海当中,你是看不到他的,但是这个震动的能量会对所有人产生影响。大家会一块儿喊口号,一块儿做一些事,大家在体育比赛的时候造起人浪,等等,那种氛围是完全不同的感受。这就是不同聚会的人数和等级。同时场地是自带脚本的,你选择什么样的场地就决定了整个聚会的大部分的基调。所以千万不要因为别人给你提供免费的场地,就跑去那儿做活动。

2、选择场地

场地可以转移人们的状态,转移人们的心境,转移人们此刻在想些什么,所以我们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场地。场地一定要有周长,就是要有一个封闭的空间。密度这里边有一些规律,就是多大的场地容纳多少人,这里边大概是有一个统计数字的。如果你的娱乐场所有400平方英尺这么大的一个面积的话,而你想打造一场精致的晚宴,那么就邀请20个人。相反,如果你想要一个热辣的舞会,那你就邀请80个人来参加。总之一个规律就是,越拥挤亲密度越高。你希望打造的是那种偏向精致的,那面积就要相应地大一点,越偏向熟悉的、热辣的、活跃的、音乐激烈的,那就要越小一点。这就是我们对于密度的一个大概的说法。

03拒绝完美主义

聚会要拒绝完美主义,应该让所有人坦诚相待,别端着。你不再觉得需要维护自己的形象、状态这样的感觉。

1、让人们保持真我

作者在聚会上也讲了自己青春期的时候的一个非常隐私的事。就是你讲出一个故事来,然后跟大家建立连接,打开了隐私象限,让大家的公开象限变得更多。这时候就是增强连接的方法,让人怎么样能够放下防备,拒绝完美主义。

所以在任何一场聚会当中,我们所追求的、希望得到的,都是一些新芽的演讲。即兴的、突然想到的、临时碰撞来了灵感愿意说的话,这种话是最珍贵的。聚会就应该把重心放在人身上。我们需要具备一些陌生人精神。你要愿意跟陌生人打交道,愿意认识陌生人。

2、创造良性争议

在活动当中,甚至可以设计一些良性的争议,就是有的聚会是可以讨论问题的。什么叫良性争议呢?良性争议是一种能够帮助人们更仔细地审视自己所关切的问题的一种争论,尽管产生良性争议有风险,但会令人受益良多。接受良性争议就是同意和谐并不是聚会中最崇高,更不是唯一的价值。良性争议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所珍视的东西:我们的价值观、优先考虑的事、不可妥协的原则。良性争议是具有启发性的,而不是附有保护主义色彩的。它可以带来比现状更好的事物,可以帮助社区获得思想上的进步,也可以帮助我们成长。

可以争论,但是要有规则,不要翻脸,不要生气。生气,当然小范围的生气是可以的,但是不要因此闹出特别大的不愉快。设置有一些争议话题的活动之前,你可以做一个热度图。哪些话题会爆,哪些话题一定会吵架,哪些话题是合适的。做一个这样的热度图分析,然后营造一个安全的空间。这就是我们说在活动的过程当中,怎么让大家打开心扉,让大家更多地交流和沟通。

3、散场

散场不能说散就散,你也不能始终不宣布。你要是永远不宣布,大家也不敢走,想走的又走不了,这就很别扭。所以作者讲,收场是一个非常不容易的事。在一场活动结束的时候,要有一个正式的告别过程,要把大家送出去。让他意犹未尽,带着微醺,带着鲜花,带着小礼物,带着那种感受,带着内心的丰盈走出这个界线,那么下次当你还想再组织活动的时候,他一定会来,他会觉得我喜欢这样的活动。

一个强有力的收场存在两个阶段,对应客人的两种不同需求:往内看和往外走。往内看是花点时间去理解、铭记、承认和反思今晚发生的事,并作为一个群体最后再团结一次,这个是往内看。然后往外走是准备好彼此分离,重新回到原来的世界,比如,拍照留念。所以给大家创造这样的机会,让大家往内看,同时又往外看。

同样千万不要用后勤来结尾,当大家正在体会往内看的感觉的时候,外边又开始叫,说谁谁快点挪车,这样的东西就很麻烦。设置一个退场线。退场线不一定是一个真正的线,退场线可能是一些动作,是一些活动。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