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柠檬、拍卖和互联网算法》的读后感大全

《柠檬、拍卖和互联网算法》的读后感大全

《柠檬、拍卖和互联网算法》是一本由[美] 雷·菲斯曼 / 蒂姆·沙利文著作,后浪丨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2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柠檬、拍卖和互联网算法》读后感(一):经济学的大致发展史

首先得说,这个标题的确能吸引人——至少把我吸引了。当初这本书把柠檬、拍卖和互联网算法这三个毫不相关的东西连接起来吸引了我的眼球,所以想一探究竟(虽然直译英文标题的话应该是:“市场的内在生命力”)。结果,读完这本书才发现,一来这本书并不神奇,也就是一本讲经济学发展史的,而且这类书我个人觉得读来很没有意思,无非是增加一点谈资罢了,毕竟要说增长知识也无法带来什么实质性的知识;要说消遣似乎也并不轻松自然。二来,原来这里的“柠檬”并非我们平时吃的柠檬,而是美语中的柠檬品,即次品——相对的是樱桃,优质品。

其次,整体感受。一是后浪的书大抵如此,选题很能抓住消费者眼球,二来纸张很差,起码对于习惯用钢笔做勾画和笔记的我来说做笔记很浸纸。

要说书的内容呢,作者从“我们为什么需要市场?”到最后的“市场如何塑造我们?”,大致地列举了经济学的一些发展——通过经济学和市场的相互作用来发展,以及对人们生活带来的一些影响——有积极影响,也有一些担忧。作者的目的在于让作为市场参与者的我们能够大致了解经济学是如何带来市场的变化和发展的,以及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待市场的运行,从而能够更好的促进市场的发展。不过我让作者失望了,除了几个经济学名词和两三个案例以外,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便在于:以后买书先上豆瓣看看评论再说咯。

《柠檬、拍卖和互联网算法》读后感(二):不是书评的书评,比原书还费解

首先还是感谢贵浪的赠书。昨晚哮喘,三点才睡。今天状态不佳,一直在读书。读完了《柠檬,拍卖和互联网算法》。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书,适合经济学爱好者,对我很有启发,揭示了我的盲点。特别遗憾的是,我觉得译者还可以再用心一些。这么有趣的书,应该努力译得更活泼和通透一些。可能是因为译者时间精力所限,我觉得有些语言没有完全讲透。

《柠拍网》讲的是微观经济学市场设计领域的重要论文和思想发展,贯穿其中的另一条主线是,互联网如何根据经济学理念,创造了巨大的“市场“,构成了强悍的星型交易网络。内容包括信息经济学(柠檬市场和信号机制),市场设计(拍卖与匹配),平台经济学(双边市场和外部性)等。

单独看这些知识我都知道,但串起来看,线索就很清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启示是,市场客观存在。而且是自古以来,比如集市,展销会。

互联网创建了巨大的在线市场,无与伦比,覆盖所有人,是经济学理念的具象化实践。而我发自内心的拒斥这个在线市场。我之所以迷恋交易网络,本质上是对星型网络的反叛。为什么?是因为我认为,未来的创业机会蕴藏在将星型网络转化为全连接网络中。从Star到Mesh,但这个逻辑,未必成立。即便是数据互联网,现在也不是Mesh形态,而是Tree。

具体的,我设想的交易网络是一个长链多路由的巨型网络,这个想法本身就深受微商这种社交场景的影响,但实际的交易网络(以电商为代表)反而应该是短链集中路由。进而,我们希望的网络结构是全连接,超短路由。

因为我挖空心思想干掉互联网巨头,所以扭曲了自己的观察,对星型网络下的可编程经济应用视而不见。对算法平权和数据平权的艰难程度视而不见。屁决脑,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所以我到底渴望的是什么?通证经济,或自由开放的数字金融市场?加密数字货币,或抗监管的自由交易市场?可编程经济,或动态交易结构的交易网络?还是区块链,或去中心化的交易网络?

我在孤独中摸索,我特别渴望与人交流。我缺的知识太多,太民科,我需要读书,需要学习。

幸运的是,在这个艰难的过程中我知道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就是这个,找到未来,并且实现它,这超难,所以超级有趣,这是一个近乎于不可能和无限的游戏,为了这件事,我可以去向荒野。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坑一堆小伙伴,带大家一起去荒野,饿得半死,颠沛流离。

《柠檬、拍卖和互联网算法》读后感(三):驯服“市场”——从不完全信息入手

在亚当·斯密的经典定义里,对于市场的描述是这样的:

“看不见的手”于是成了市场机制最著名的隐喻。自此之后,许多经济学家致力于描绘捕获利用这头瑞兽(雾)。但经过长期的观察和论证之后,人们发现这头瑞兽也有其凶残的一面。市场机制并不如亚当·斯密描述的那么美好,它是会失灵的。

如今我们已知的市场失灵包括:不完全竞争、外部性、不完全信息。而本书所讨论的理论,正是基于不完全信息所产生的。但本书所介绍的对不完全信息的研究,显然追溯了更久远的经济学传统,更内核的分析方法和路径。比如,书中作者提到的相关经济学家就包括但不限于帕累托、冯·诺依曼(雾)、萨缪尔森、阿罗、德布鲁、阿克洛夫、斯宾塞、斯蒂格利茨、维克里、埃文·罗斯。

如果光看人名,尚且看不出其中的关联,不妨来看看他们各自的成就。其中帕累托、冯·诺依曼、萨缪尔森、阿罗、德布鲁所提供的是后来经济学家研究的基础,即经济学的数学化和模型化,或者说科学化。正如作者所说的,帕累托对于社会福利的研究“在斯密的叙事和20世纪的数学经济学家之间搭建了桥梁”。而提到经济学的数学化,又不得不提到兰德公司和冯·诺依曼,他与摩根斯特恩合著的《博弈与经济行为》开启了博弈论这一领域。实际上,兰德公司本身就倾向于将经济学理论与数学、统计学联系起来。这些外部因素都推动了经济学不断地引入数学的逻辑和语言,同时也不断地摆脱文字和语言的模糊性。但是,最终“用数学的语言重写了经济学”、“将数学的统一和清晰引入经济学”,并且“使经济学发展出一套共同语言……将这套语言拓展到更广阔的的世界中”的正是经济学教科书大佬萨缪尔森。他有一句名言

当然,萨缪尔森只不过开了一个头,随后的经济学家都用上了高等数学工具。包括上面提到的后续所有经济学家。可以说,从帕累托到萨缪尔森,为本书所要介绍的经济学理论奠定了分析的基础,提供了分析的路径和工具。

那么阿罗和德布鲁呢?我们必须再回到斯密的隐喻,这个隐喻已经被发现是不完美的,但经济学家对完美市场的追求显然并没有放松,并且通过阿罗-德布鲁模型,他们发现这个隐喻可以用最新的工具——数学工具得到阐述。阿罗和德布鲁证明了,在个人理性、市场出清和理性预期的假设条件下,“看不见的手”确实存在。阿罗德布鲁的模型也叫一般均衡模型,这个思想源自斯密,经过瓦尔拉斯、冯·诺依曼、沃尔德、希克斯和萨缪尔森的不断积累和努力,才终于得到证明和阐述。可是,当这个隐喻不再完美,它还具有什么意义?就像作者所说的:

阿罗和德布鲁描述的完美市场,就是对市场机制的压力测试。他们列举了一个完美的市场应该具备的条件。而这个模型也成了后来的经济学家手中的一个最初模型,通过这个模型,经济学家可以进一步研究如何达到完美市场状态,如何捕获市场这头瑞兽。

因此,基于这个最初的模型,运用数学化的分析方法,随后对市场失灵的研究才得以展开,于是进入本书主题——不完全信息。依次为柠檬市场(阿克洛夫),信号理论(斯宾塞、斯蒂格利茨)、拍卖理论(维克里)、机制设计(埃文·罗斯)。我们最耳熟能详的对柠檬市场的阐述就是“劣币驱逐良币”,它描述的是市场上充斥着次品的状态。实际上,柠檬市场才是这一现象最准确的名称,也只有柠檬市场理论才具有现实的意义。这不仅是因为“柠檬市场”这篇载入史册的论文,还因为这篇论文第一次解释了这样一种现象:

阿克洛夫捕捉到了现实市场中背离完美市场的一个地方:有些人比另外一些人掌握的信息更多。就好像我们常常说的买的没有卖的精。在这种情况下,掌握更多信息的一方就可以使自己受益,而使他人受损,这就是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另一个问题——逆向选择。

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柠檬市场和逆向选择,存在于各类市场,包括劳动力市场,而信号理论的提出最初就是为了解决劳动力市场上的逆向选择问题,从斯宾塞的论文题目可以看出来——《市场信号:雇佣过程中的信号传递》。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经济学的研究路径:提出完美的模型,简化现实——放松其中的假设条件,复杂化模型;描述和解释现实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我们已经知道,柠檬问题的产生,是因为优质品无法体现其品质,买方无从知晓哪一个商品是优质品。而信号理论提供的解决方案就是发出“我是优质品”的信号。比如,名校教育经历是一种信号,文身是一种信号,无条件退款是一种信号,企业做慈善也是一种型号。他所提供的解决方案,显然是对问题解释的反向运用。而这一点在开信息经济学先河的维克里的拍卖理论中就已经有所体现——如何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设计契约来处理激励和管制问题。这时,经济学研究已经不再局限于描述现实,解释现实,而是要利用市场机制,来实现我们的既定目的,是要驯服“市场”这头瑞兽,为己所用。

机制设计便是驯服过程迄今为止的成果,它所研究的是在信息不完全的条件下,设计一套机制,达到预先设定的社会目标。

(待续)

《柠檬、拍卖和互联网算法》读后感(四):从一颗柠檬告诉你经济学是如何影响了我们的生活

白雪公主最漂亮,王后不同意了;猕猴桃是水果之王,榴莲不同意了;科学才能改变世界,经济学家不同意了。经济学家是隐藏的boss,经济思想的革命远比科技革命来得深刻、宏大。想知道经济学是怎样影响世界的吗?《柠檬、拍卖和互联网算法:经济学如何塑造了我们的生活?》会告诉我们。乍一看这个名字一头雾水,身为一本书,怎么起名这么随意呢?但是内容可不含糊。《柠檬、拍卖和互联网算法:经济学如何塑造了我们的生活?》(以下简称《柠檬、拍卖和互联网算法》)是由美国雷·菲斯曼和蒂姆·莎莉文所作,从二战的战俘营经济,到互联网算法,从市场体系的建立到柠檬市场的经济学模型,深入浅出地告诉我们经济学是如何影响了我们的生活的。

柠檬市场(The Market for Lemons)是由著名经济学家乔治·阿克尔罗夫提出的理论,这一理论也让他获得了200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柠檬”在美国俚语中是“次品”、“不中用的东西”的意思,所以柠檬市场也称次品市场。柠檬市场是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一般而言,卖方对于产品的质量拥有更多的信息,买方并不清楚,这种情况下,买方只能通过市场上的平均价格来判断,也只愿意支付平均价格,如此一来,商品的质量有高有低,对于同一个商品价格,拥有质量好的商品的供销商自然会吃亏,提供质量差的商品的供销商会受益。逐渐的,优质商品会退出市场,而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链条反应也会继续。好的商品退出市场,市场中的商品的平均质量下降,接着平均价格也会下降,在极端情况下,市场会被劣质商品充斥,逐渐萎缩甚至不复存在。

最典型的柠檬市场就是二手车市场。在二手车市场中,假设运行良好、保养得当的车,车主售价4万元,车辆故障、使用情况不佳的车,车主售价2万元。如果你的出发点是想买高质量的二手车,那么第一种是最符合你的产品,但是你本身对于商品质量的信息并不知情,再对比其他价格型号,也会对第一种质量产生怀疑,这就是柠檬市场的危险之处。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商品最终会以次品定价,将优质高价产品逼离市场,致使市场崩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经济学家和精明的商人开始了新的探索。

电子商务的出现无疑是一项伟大的革命,亚马逊、易贝等优秀的企业为了避免柠檬市场,也做了很多尝试,例如聘请专业的经济学博士,为他们的市场竞争提供指导。就像一位易贝的经济学家描述的那样:“我们的工作是在减少易贝上的不对称信息。”如今网购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在我们国家比较受欢迎的天猫、京东等等平台也都是电商模式。那么信息对等的初衷实现了吗?

我们拿日常消费品举例。比如说,我现在需要买一罐婴儿奶粉。我在搜索框中输入“婴儿奶粉”,这时会出现很多选项,默认按照综合排序自上而下,那么我会首先选择一个自己比较信赖的牌子,点进去看它更详细的信息。我会查看用户评价,而这将会是我最重要的一个评价指标。看了几条,发现好评率比较低,那么我就会退出该店铺,继续查看别的。发现了吗?即使电商平台中的店家提供了很详细的商品信息、店铺资质,我们还是会持有怀疑态度。

互联网上也存在着诈骗,《柠檬、拍卖和互联网算法》中提到了避免互联网诈骗的一个曝贴:

由此可见,这不是个例,市场透明、信息对称的目标还远没有达到。那么为什么市场会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呢?因为,市场让我们自私。

大家可能会感到匪夷所思,是人在操纵着市场,怎么反过来人类生活会被市场操控?因为市场让我们自私,竞争让我们不道德。趋利避害是我们的本能。“囚徒困境”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两个嫌疑犯被警察抓住后分别接受审讯。苦于没有明确的证据,警察给了嫌疑犯三种选择:第一种,两个人都抵赖,那么各判一年;第二种,两个人都坦白,各判八年;第三种,一人坦白一人抵赖,坦白的无罪释放,抵赖的判刑十年。在不了解对方会做出什么选择的情况下,面对坦白和抵赖,那个结果对自己更有利?显然是坦白对自己而言更好,两个嫌疑犯都选择了坦白,各判八年。

囚徒困境充分反映出,个人的理性有时候会导致团体的非理性,这就是我们的老话“聪明反被聪明误”。个人的最佳选择并不是集体的最佳选择,在柠檬市场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当面对市场竞争时,价格一定,而我的成本却高于竞争对手的成本,那么高额利润的驱动可能会使我放低对质量的要求,来屈就市场。这样一来最终的受害者只能是消费市场的人,是市场让我只能自私,过激的竞争让我不道德。如此来看,市场的压力会迫使企业、私营业主作出众多自私选择。

《柠檬、拍卖和互联网算法》有这样一句话:“人生的重要时刻有蕴含着某种目的性和复杂性,粗暴的评价只会带来伤害。”不需要对市场道德进行说教,我们需要了解的只是市场逻辑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我们愿意为更有效率的市场做出怎样的努力,这是由我们决定的。

《柠檬、拍卖和互联网算法》读后感(五):经济学是如何塑造我们的生活的?

当我们提到市场时,就很容易想到亚当·斯密关于“看不见的手”的理论。

按照亚当斯密的说法,商品的价格和市场的供需,就像看不见的手,驱动着分工、资本和利己利他的完美协作。

不过市场真的是完美的吗?

那是我们不知道,人们为了防止市场的崩溃,做了多少努力。

从人类早期的物物交换,到半个世纪以前百货商场的兴盛,再到现在,我们可以在互联网上买到几乎所有我们想要的东西。

这个变化是如此的彻底,甚至我们都意识不到我们自己正在这市场的变化中。

今天要跟大家讲的《柠檬,拍卖和互联网算法》这本书,就为我们讲述了经济学是如何塑造了我们现在的生活的。

为啥一本讲经济学的书,却要起《柠檬,拍卖和互联网算法》这么奇奇怪怪的名字呢?

这是因为,这个名字,正告诉我们近一个世纪里,最重要的三篇论文的内容:信息经济学(柠檬市场)、市场设计(拍卖与匹配)以及平台经济学。

当你理解了它们,也就理解了我们现在的生活处于什么样的实验中。

01

柠檬市场:

劣币是如何驱逐良币的?

柠檬市场当然不是说一个卖柠檬的水果市场。

在美国的俚语里面,柠檬是次品的意思。

柠檬市场,就是说,卖方拥有更多的信息,而买方却不知情的市场,这个市场中会产生很多的问题。

经济学家阿克洛夫从二手车市场,发现了“柠檬市场”理论,并获得了诺贝尔奖。

二手车市场你会发现,有的车,尽管是个旧车,但他保养的很好。

有的车表面上看起来光鲜亮丽,但其实里面已经破败不堪,根本无法维修。

二手车市场上的卖家都想把手里的车卖个好价钱。

但是只有卖主才知道他的车是不是好的车,绝大多数买家却对此毫不知情。

如果一个二手车市场的平均成交价格是2000~3000美元。

即使这是一辆质量很好的车,好到可以卖到5000美元,但是当买家无法判断其价值的时候,他不会愿意以高出平均价格很多的价位买一辆二手车。

同样的,即使一辆车,它的真实价值只有500美元,它也可以通过光鲜的外表卖到三千美元。

所以,在二手车市场中,如果买方无法把优质品和次品区分开来,那么最终整个市场中的车辆都将以次品的价格定价。

因此一个聪明的买家他不会为任何一辆二手车支付超过3000美元。

柠檬市场不仅在二手车买卖市场中有所体现,在劳动市场和婚恋市场中同样也有迹可循。

如果一个人很长时间都没有工作,那么雇主会怀疑:到底为什么没有人愿意给他一份工作呢?是因为其他的潜在雇主发现了我没有看到的内幕吗?

同样的在婚恋市场中,如果你在某个年龄仍然单身,也就越来越难以让一个让别人相信你毫无问题。

你瞧就是这样,在一个有大量二手车、一个有大量失业者和一个有大量单身人群的柠檬市场中,他们不得不接受市场默认的水平。

02

维克里拍卖:

一种适合所有场合的拍卖

当我们说到拍卖的时候,我们一定会想到这样的一个场景:

人们为了得到一个商品彼此竞价,当报价最高的人出现,且没有人加价时,象征成交的木锤敲下,这个商品便属于这位出价最高的人。

但是现实情况往往是,等这位买家冷静下来,他会为拍卖时激进表现后悔万分。

因为他拍出了远远高于他愿意支付的价格。

为了修正拍卖机制,让商品确实物有所值,维克里提出了“第二价密封拍卖”机制,也叫做维克里拍卖机制。

这个机制只对原来的拍卖机制做了一个小小的调整:

出价最高的人支付的价格是第二名的报价,而不是自己的报价。

也就是说你最终支付的金额取决于竞争者的报价,而不是自己的报价。

维克里拍卖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好处,在这样的机制上,所有的竞价者都会根据自己的估价来报价。

他们只要全神贯注于评估自己愿意为标的物付出多少金钱,把这个数字写在纸上递出去,这样就够了。他们不用管其他人对这个商品是怎么想的。

但是原来的报价机制会让人们在报价上更加激进,从而导致超额支付的问题。

但是维克里拍卖机制,就不会有这样的问题,所以它是很具有社会效益的。

维克里拍卖,不仅仅在拍卖领域里有所作用,它在其他领域里也有广泛的应用。它还能逼迫别人亮出底牌。

也许你不信,在维克里提出他的拍卖机制之前,早已经有人把这个方法用到淋漓致尽。

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作家歌德。

歌德为了使自己不会被无良的出版商剥削,我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对出版商说:

我会给我的律师一封密封信件,里面装着我的要求。

会等你对我的报价,如果你的报价低于我的要求,这笔交易也不会成功。但如果你的报价高于我的要求,我也不会收取高于我要求的那部分报酬。

有人要问了,为什么歌德不直接按自己的要求报价呢?

因为歌德明白,自己的作品会越来越好,如果自己一开始就按自己的想法报价,日后就不方便提高价格了。

而歌德之后确实写出了非同一般的作品,也就是《浮士德》。

同时,由于当时出版界并没有保护版权的意识,出版商隐瞒真实的销售情况、压低报价是常有的事情。

于是,出版商总能知道自己能够获得多少利润,但是作者却对此一无所知。

而歌德的报价办法,便能逼迫出版商亮出自己的底牌,歌德由此便能知道自己的价值到底几何。

当然那时的歌德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这一报价方式,会在日后的拍卖领域里大放异彩。

03

平台经济:

平台和社会机构一样,都要关注和爱

首先,什么是平台?

只要能够让买卖双方能够会面,并顺利完成交易,并使买卖双方对这场交易都感到满意,那么这个市场都可以称为平台。

如果这样定义的话,搜索引擎、信用卡,社交软件,电子商城等等,都可以称得上是平台。

如果一个平台,选对了合适的领域,制定了正确的规则,自然而然就能够赚大钱。

就像微信微博头条知乎,只要有流量,投放广告,平台就能够賺钱。

像搜索引擎,只要算法质量有保证,它的搜索广告业务就是一个自动印钞机。

不过要说平台设计的先驱,早在中世纪就有一个非常优秀的平台,叫做香槟郡法庭。

香槟君位于今天法国北部与比利时和卢森堡交界的地方,当时独立于法国统治。

1180年左右,这个地方聚集了一系列的商品集市,吸引了全欧洲的商人和金融家。

香槟郡由当地的法庭集中管理,法庭的职责是吸引遵守规矩的人,制定规则,惩罚犯规则,确保市场有序稳定的运行。

虽然香槟郡法庭采用的是中世纪的方式,但是它是市场设计的先驱,有一个小故事可以说明这一点。

当时有一个意大利商人,在香槟郡采购了一大批货物,结束后却未结帐,之后还跑到了伦敦。

香槟郡法庭找到伦敦市长,说明此事。但市长已经被意大利商人贿赂了,伦敦市长说他已经展开了调查,并不存在欠账。

意大利商人和伦敦市长以为香槟郡法庭会就此罢休,但是香槟郡法庭偏偏没有。

香槟郡法庭没有禁止意大利商人的贸易,而是禁止了伦敦商人的贸易。

听说你要包庇窝藏犯人?好的,那我弄的就是你。

最后在伦敦商人的督促下、在伦敦市长的要求下,意大利商人最终偿还了全部金额。

这个小故事足以体现香槟郡法庭,为了保证市场的稳定做出的贡献。

市场和大部分社会机构一样,也需要爱和关注才能繁荣。

为了满足买卖双方等需求的时候,市场要保持一种微妙的平衡。

尽管香槟郡法庭制定了正确的规则,但是集会最终还是崩溃了。

首先是连年的战争,使这些规则的执行力度大打折扣;

其次是法国王室的短视,他们更关心从商人那里攫取财物,却不愿意投资于一个健康的集市。

比如国王出售特别经营权,使富有的卖家可以不受市场规则约束;再比如国王还偏袒王公贵族,允许他们逃避费用和司法监督。

这些种种,都打破了香槟郡市场的繁荣和稳定。

放到如今,我们会发现,导致香槟郡集市毁灭的情景,在今天也是屡见不鲜。

一旦买卖双方获得了压倒性的地位,他们便会用这一地位去谋取私利。

就像某购物平台在活动前期先偷偷涨价,活动当日再降价,尽管活动价比平时还要高出一些,但不知情的消费者还是会为此买账。

再比如优步(一个乘车软件),一直被指控引诱司机投资购买新车,还从司机的费用中收取费用。

不管这个平台的野心如何,是想做一个一流的市场,还是想在参与者身上剪羊毛?

当我们理解了平台经济的运行模式,我们便能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

《柠檬,拍卖和互联网算法》给我最深的感触是,与其说经济学是数学,不如说是一种研究人性和资源分配的管理学或工程学。

人性的贪婪就像是埋藏在市场中的不定时炸弹,而信息不对称则放大了这一点。

当经济学家明天早上找到了一个终结信息不对称的模型时,就会有人在明天下午找到办法制造更多的信息不对称。

至于到底什么时候才是一个头呢?

这就不得而知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