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临水照花人读后感摘抄

临水照花人读后感摘抄

《临水照花人》是一本由魏可风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32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临水照花人》读后感(一):临水照花 令人无限爱怜

一直很喜欢张爱玲,喜欢她鲜活的笔调,也一直认为她应该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是所有凡夫俗子都无法匹配的一个传奇。显赫的家世,良好的教育,聪颖早慧,细腻敏感,二十岁左右便红遍上海文坛,这样的一个奇女子在《临水照花人》这本书里,真真是重新又活了一回。

这本书用很长的篇幅讲述了张爱玲的童年和少年时光,与胡兰成的痴恋也仅仅占到了不到全书五分之一的文字,最后美国凄惨孤独的生活更是用倒叙的手法寥寥几笔简单带过。但是即使是这样的写作手法,读来也令人感到无限惋惜和悲伤。

其实,人生无聊才读书说得很对,张爱玲不过是一个需要人爱怜的小女子,不论她在文字世界如何成功,如何被人口口相传,在现实世界里,她和所有的渴望爱情和正沉浸在爱情里的普通女子是一样的。从这本书里,我看到的是张爱玲母亲对旧社会婚姻制度的反抗,张爱玲对胡兰成的痴恋,胡兰成的花心和玩世不恭,以及张爱玲早早成功,无限风光,最后却潦倒终老的一生。其实张爱玲对爱情一直是很悲观的,认为嫁了人,便像母亲从前一般,生几个孩子,然后伴随孩子长大,最大的人生理想便是相夫教子,父慈子孝。如果遇人不淑,便要容忍丈夫抽鸦片,甚至纳几房姨太太。那是一个新旧更迭的时代,新兴的文明必然会和旧有的社会秩序发生冲突。也正如此,造就了张爱玲传奇的一生。

想来胡兰成必然有他的过人之处,否则也不会令张爱玲这样一个旷世奇女子爱得卑微到尘埃里,再开出一朵花来。其实张爱玲早早都该明白,爱情,尤其是浪子的爱情是世界上最不靠谱的东西。

为什么永远都是痴情女遇薄情郎,为什么永远都是男的朝三暮四,花言巧语,始乱终弃。为什么我们身边有太多这样悲伤的故事,并且我们的文化也接受和认同这样的故事,就连拥有无限才情的张爱玲也未能幸免。

《临水照花人》读后感(二):当大家闺秀遇到花花公子

正如鲁迅被后人视为一座难以逾越的丰碑一样,在中国文学史上,张爱玲同样是一座不可忽视的丰碑。即使不喜欢张爱玲的人,也听说过《倾城之恋》,知道白流苏,当然,也知道一点她与胡兰成的爱情往事。

但是,与鲁迅的大事、小事、公事、私事广为人知不同的是,张爱玲的事情,大家说来说去,还是那么一点。而且,令张爱玲不耻的是,她的事情,之前宁可被人误解,也不想被人了解,但在与胡兰成分开后,爱情却像当众被人剥光衣服一样公之于众。

其实,说到底,张爱玲不过是一个新旧时代交替下的大家闺秀,一方面生活圈局限于家庭,社会生活经验鲜少,没有对付无赖的经验与力量;另一方面,她毕竟生活在五四之后的民国,又有一个过于明亮、过于现代的母亲,所以,尽管是在小的生活环境里,她还具备新时代女性的特点,比如,走出家门,上学读书;再比如,写稿赚钱养活自己。

在张爱玲自己公布的为数不多的几张照片里,看不到五四后的激昂和活跃,也看不到旧时少女的温婉敦厚。她与时政无关,与风月无关。尽管她在自己的小说里,写尽了千疮百孔的爱情故事。但从未亲身实践过。

直到胡兰成的出现。

台湾作家魏可风的《临水照花人》里,胡兰成第一次出现,却是只闻其人不见其人,苏青对张爱玲夸奖胡兰成如何风流儒雅、如何才华横溢、如何不可多得。张爱玲并不是那种世俗之人,但还是被胡兰成的文章感动了,但仅止于此。等到胡兰成的出现,我们才发现,无论是作者有意还是无意,对胡兰成的描写,实在有美化之嫌。

胡兰成第一次出现,是他出狱后,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唐突地拜访张爱玲,像所有粉丝一样,朝拜自己的偶像。而在张爱玲回拜的时候,胡兰成在妻子面前对着张爱玲侃侃而谈一个下午,送她出门的时候,却说:“怎么可以,你这么高?”

无论作者怎么写胡兰成光明磊落、才华横溢,为世俗所困,挣扎纠结,我都觉得,是大陆与台湾的意识形态不同使然。在我看来,胡兰成更像是一个花花公子,一个从草根蜕变过来的花花公子。

花花公子最懂得爱情,知道爱情的美好,但也最不珍惜爱情,玩弄爱情。

比如,花花公子最善于保持自己的美好形象。胡兰成一边跟妻子维持着夫妻关系,一方面跟张爱玲对张爱玲抱怨,用文绉绉的话说“我小时候眼泪还给了母亲,长大后眼泪还给了玉凤”,在张爱玲面前塑造一个有情人的形象,跟张爱玲维持着恋人关系。

张爱玲动心,苦恼地对胡兰成说:“你以后不要再来了。” 历经风月的花花公子当然明白怎么回事,诚如胡兰成自己后来说“我觉得一个女人喜欢了,才说这样的话。”所以笑笑,却照来不误。终于,张爱玲后来说:“你在我这里,来来去去亦可。”

可是,就在两人订婚,写下“原现世安稳,岁月静好”没多久,胡兰成就在武汉与小周护士好上了,而且还毫不避讳,写信告诉了张爱玲。大家闺秀的张爱玲,在爱情面前,除了“自将萎谢了”之外,无法像追求爱情的烈女那样去争取,只能放手。

似乎,大家闺秀遇到花花公子,应了那句话“男人不坏,女人不爱”的规律,并非张爱玲自己说的那样“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因为没有“懂得”的基础,所以他们的感情,很快就走向了结束。

《临水照花人》读后感(三):任是多少繁华,终要落寞成空

坦白来讲,我很欣赏张爱玲的才华,可是扪心自问,是不会拿她的作品来在占用一切可空闲的时间,淬读。

原因只有一个:我没有那样凄凉又透着一股搞笑风味的身世遭遇,也不想在成年之后,将爱之际,遇到如胡兰成那般的负心又要命的情人。

因自身也是一个女人,所以我对女人在情感里的内心,还是比较能揣摩和了解。

女人,但凡第一次有了情伤,日后也不得见好了。即使时光可以抹平伤痛,使伤口愈合,那个单纯的心思却注定要一去不复返了。在她一生之中最珍重的年华,本应奏响一曲最华丽的诗篇,但烟花绽放,灿烂转瞬即逝,任是多少繁华,都落寞成空。

只因女人面对感情世界,都一向的果决勇敢,爱着一个男人的时候,是她逐渐一层层了解自我的进程。没有遇见胡兰成之前,想必爱玲自己都不知道,她是这样地一往情深。

我却又想起《红楼梦》里的尤三姐,她为人清纯正义、洁身自好,却因不能左右自己成长的环境,最终被心爱之人柳湘莲误会,以至对方在退亲之时,刚烈之性使她就剑自刎于桃花树下。

美人既倒,便使真情无处寻觅。

又是一个错过的爱情,又是一份遗憾的啼笑姻缘。

张爱玲虽然不会死,但当时存活下来的,也只有她的躯壳,没有了爱滋养,没有心上人的眷顾,她的内心,早已一片荒芜。

所以,一些专门研究张学的专业人士说,张爱玲后期的文比不得刚成名时,来得饱满。

她是将自萎谢了,只剩下一段叫人扼腕惋惜的旧情。也好,时光公正,这段爱情再动情、伤人,也终会化作回忆,留白于现世人的口齿唇间。只是别人说起,最多只一句惋惜,于张爱玲本人,却是经历了一场脱胎换骨的人生。

我无心责备这样一个为爱奋不顾身的女人。爱情是无罪的。作为一个被寄托了整个人类私密情感的“东西”,爱情实在是美的,但爱情必须有心之向往的对象,故而爱情又是有形的。

只说造化弄人吧,为什么千万人之中,不早不晚的,偏偏就要是胡兰成呢?

天下之大,有才学、有品貌的之人何其多,何其多。可能让她甘愿低到尘埃里的,只不过那一个。

横竖,我们来到这个世间都要经历感情的。人类需要感情来灌溉和浇筑,但把她带来这个世界的她的父母双亲,却来一个孩童成长最需要的亲情都不能完整给予。

感情的缺失,令她在成年之后,在遇到胡兰成之后,想要奉献爱,而奉献自己无非就是为了得到面前之人的真爱,从此与他“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然而,小时候冷淡的亲情她早已司空见惯,却最终被一场覆水东流的爱情,彻底打败了。

现实打破了她的一切笃定,她原本以为那个人是懂她的,万中挑一的懂,世上唯一的懂。

她早年不善、不爱与人交际,是打定主意要活在自己的世界,虽然看她的作品,呈现和反映出的是一个洞察世事的智慧女子,但一到了现实,她不过只有些舞文弄墨的本事,对于人情练达,是一概不知。

遇到胡兰成,爱的太投入了,所以这一跤,摔得太惨烈。

人生的最后阶段,她在美国客居,32年内再没回到过上海,回到过祖国大陆。

也许是因为那片土地上的自己,开到了绚烂,也凋谢得极致。

读完这本书,仔细想想,这样一个用文字舞弄江山风雨的天才作家,不过就是一个渴望得到爱的小女人罢了。

她太渴望被爱,所以点了一把爱情的火,把自己烧成了黑色的焦炭,烧尽了令他人艳羡却始终无法企及的文学才华,烧出了一个传奇的人生经历。

但,正如这本书的编辑所说,如果再给她一次机会,而她可以有所选择,她一定不会做这个用伤痛缔造传奇的张爱玲,而是要做那个天真无邪、拥有满满爱的张瑛!

《临水照花人》读后感(四):才女纵然憔悴

才女纵然憔悴

“江妃二女者……出游于江汉之湄,逢郑交甫。见而悦之,……谓其仆曰:‘我欲下,请其佩。’……(二女)遂手解佩与交甫。交甫悦受而怀之中当心。趋去数十步,视佩,空怀无佩。顾二女,忽然不见。”

魏可风的《临水照花人》里想象张爱玲与胡兰成闺房之乐,用了《遇仙记》里这段典故——“汉皋解佩”。江汉之湄,多情子郑交甫遇到二位佳人,下车求她们玉佩上的明珠,没想二姝亦慷慨,立马解下明珠交给了他。可当佳人远去,郑交甫拿出珠佩赏玩时,才发现怀中空空,那两位佳人也像黄鹤一样空渺不可再见。这是一个怅惋的故事,而熟读胡兰成的人都知道,《今生今世》里有一章的题目即是“汉皋解佩”, 只是用来写小周的,与张爱玲无关。

《临水照花人》里写道,这个故事不但胡兰成喜欢,张爱玲也喜欢。胡兰成喜欢,因这故事分明就是在讲他自己。故事中郑交甫遇二女,多情子恰逢多情女,请其佩即解其佩,这样慷慨无邪,解风情又有分寸的女子,胡兰成最喜欢了,很像他自小就喜欢的白蛇娘娘,“华丽深邃”。这个故事也写尽了胡兰成一生的浮花浪蕊,他自称荡子,一生结交女子无数,像这故事里的郑生,一则见女子即喜,立下作轻薄状,在日本对一枝情到浓处时自剖心志,“时常看见女人,亦不论怎样平凡的,我都可以设想她是我的妻”。二则他也要她们懂风情,善情调,最好像郑生遇的仙女一样慷慨明丽,能满足他的想象;纵然没有张爱玲韶华魅艳、开他聪明的才华,至少也有小周的风致嫣然,踏一脚都印得出水来;否则,即使笃情如发妻玉凤,他也嫌她不能烟视媚行,团头团脑,不会说好话,亦不会唱歌。

张爱玲喜欢,大概因这故事最终结局虚幻苍凉。转身之后,佳人似乎还未远去,可一摸怀中,明珠成空,佳人其实早已杳无踪迹。像所有的爱情故事一样,极度美好之后必有个幻灭的过程。年轻的张爱玲迷恋这幻灭感,多过爱情本身。即使没谈过恋爱,她也能在23岁写出《倾城之恋》中男男女女的那些挑逗与试探——苍凉是最好的文学基调。

可是她毕竟年轻,不可能真正“看破红尘”,她对爱情的态度与她小说的人物显然不同。《今生今世》里胡兰成说到张爱玲,“她是把古人亦当他们是今天的人。《非烟传》里的那女子,与人私通,被拷打至死,惟云‘生得相亲,死亦无恨’,遂不复言,爱玲说道,当然是这样的,而且只可以是这样的。因为爱玲自己就是这样一个柔艳刚强的女子。她又说《会真记》里崔莺莺写给张生的信好,非常委屈,却又这样亮烈,而张生竟还去郑家看她,她当然不见。”对爱情怀着这样热烈的期待,可同时又抱着这么深切的幻灭感和不安定感,哪怕跟胡兰成最好的时光里,“她也有点知道没有这天长地久的感觉,她那金色的永生也不是那样。”(《小团圆》)这样想,是因为此刻与她在一起的是风流而难以让她产生安定的胡兰成,还是因为她本性即是如此——敏感、宿命、孤独?

说到底,哪怕他们在同时喜欢着同一个故事,他也不能了解她,她也不能了解他。他们在各自心中编织着一个可以接纳的对方,可终究冲不破强大的自我藩篱。好在,张爱玲的悲哀还是比胡兰成的自喜走得远一些。《小团圆》里,她写下:“这是一个热情故事,我想表达出爱情的万转千回,完全幻灭了之后也还有点什么东西在。”即使过往都是一场空,完全幻灭了也还有什么在,这是张爱玲的心酸,也是她的智慧。

这本书一共三百多页,魏可风用了六分之五的篇幅来写张爱玲遇到胡兰成之前的琐碎些事,从出生到少年,再到初长成,少女张爱玲的敏感早慧在她笔下展露无遗。从天津三十二号路的花园洋房写起,一直到搬回上海父、母、家族之间的恩恩怨怨。靠想象临摹出来的张爱玲,有种文学上的“隔”,笔力不逮之处,简直不像写的是张爱玲。许是作者太心疼张爱玲,所以把她美好的童年拉长,拉长,让她破碎的爱情来得迟一些,更迟一些……

《临水照花人》读后感(五):张爱玲:终究是个小女子

如果给张瑛第二次选择,或许她不想再做那个虽才华横溢却爱情不幸婚姻不幸,以致孤独终老美国的张爱玲。“成名要趁早”固然可以“一日看尽长安花”,但看过之后,剩下的只是满目凋零。所谓名声,终陷张爱玲于不堪承受之重。看似孤傲冷绝的她,通过伪装成一副强势逼人的外表来求得安全感,但其实骨子里还是一个要人爱怜的小女子。而与胡兰成的那段遭人诟病且无结果的痴恋,竟成了张爱玲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所谓命运弄人,不过如此吧。——题记

一、老成才子少女心

爱玲先生:

与你相会之后才知道,你是民国世界里的临水照花人。只觉得文章笔墨里你是什么都晓得,你谦逊着经历世事极少,确然如此。这个时代的一切自会来与你交涉,好似花来衫里,影落池中——

胡兰成

胡兰成确然是明白张爱玲的。这一纸短笺,先总说懂得张爱玲其人,金声夺人,直指其心;次则展开解说,对张爱玲文字世界与现实世界中思想性情的落差表示深深地领会;最后加以不露声色地褒扬——你现在这样就极好,无需改变什么,这个时代的舞台是为你而设的,烟尘散尽,成就的是你的传奇。

大凡略有才思的女子,世俗的一切纷扰,或自我标榜早已不看在眼里,或是真的不再看在眼里了。她们所倚重的,是有人能走进她们丰灼的精神宇宙;所渴望的,是有人能当她们灵性的不二知己。在张爱玲名气鹊起、苦无知音之时,第一个对她表示这般理解的男人,不是傅雷和柯灵,而是老成才子胡兰成。他一眼就看穿了张爱玲内心的孤寂和怯弱,这个喜欢甜食、美国爱情电影和大红旗袍的高傲女人,这个在书里历经十里洋场繁华、写尽人性沧桑的世故女人,不过是个刻意盛装打扮来获得安全感的小女孩而已。俘获这样的女孩子,金钱会显得俗气,权力会变得轻贱,唯有“懂”这一个字,最能摄其心,服其人。所以胡兰成初会张爱玲,既没有夸赞她的形貌气质,也没有提及她的文章才气,而只貌似淡淡地说,我是懂你的。

二十三四的张爱玲,以前父亲不懂她,连书都不让她读,只想她赶快嫁人;母亲也不懂她,总是要求她学做淑女,处处谨言慎语;而和她同住的姑姑,只是单纯地把她看成个小孩子,亦不懂她。她从小就是孤单的,没人懂的,所以哪里见过胡兰成这样的男人,知书达理有之,温柔敦厚有之,文质儒雅有之,且没有年长人的故作姿态和高高在上,能论诗,能解语,更能交心。

三番五次之后,张爱玲终于缴械了,第一次把自己的照片送给一个男人,且在背面写了一行字:

“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写完,又反复看那行字,想象胡兰成来的时候,她将亲手交给他。

二、相濡以沫有情人

爱玲:

我到南京,寻常处理事情,总想到有你在上海,你的人就站在日月山川里。记得有一晚从你那里出来,径到熊剑东家,熊剑东夫妇和朋友在打牌,我在牌桌边看了一回,只觉得坐立不安,心里满满的,想啸歌,想说话,连电灯儿都要取笑我。

我们整天整夜伴在房里,男的废了耕,女的废了织,连同道出游都不想,亦且没有功夫,旧戏里申桂生可以无年无月的伴在志贞尼姑房里,看来竟是真的。我们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喁喁私语未完,忽又天晓,连欢娱也成了草草,子夜歌里写有:一夜就宿郎,通宵语不息。黄蘗万里路,道苦真无极。我们却是桐花万里路,连朝语不息。然而,每次小别,也并无离愁,倒像是过了灯节。只说银河是泪水,原来银河清浅,却是形容喜悦。

这么盼望着,寻常日子也有了新意。

兰成

胡兰成写文章,喜用“日月山川”这样的字眼,一者显得清媚无垢,二者读来格外阔气。看《今生今世》,如置身男耕女织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其实,这不过是习作文者杂糅记忆和想象所虚构的文字世界,一旦归结到现实,则不免灰飞烟灭。人之美化记忆,大概因为现实总不能如意之故:现实的人生会成住坏空,而由词汇和句子构建的理想生活,书于纸即尘埃落定,永不朽坏,所以可以时时安慰人的寂寞和失落。

这信不再称呼“爱玲先生”,而改成“爱玲”了,落款亦从“胡兰成”变成了“兰成”,可见感情大进。表面上看,此信写的软、静、雅,喜悦备至,似有深情,却毫不张扬,活画出胡兰成在爱情上的得意与惬意,当是第一流的才子型情书。胡兰成连写情书都那么理想化,柔美绵软之至,怪不得张爱玲不服他爱他了。

兰成:

你说你没有离愁,我想我也是的。可是这回你去南京,我竟要感伤了。柯灵已经被释放,我没有向他提我们去宪兵队的事情,总希望朋友平安,不是要他感激,我想你一定也同意。

听苏青说,白报纸会同许多日常用品一起涨贵,现在已经有几个出版社来洽商我的小说集出书的事,想想到时洛阳纸贵起来,印书也不知道会不会成为一件不得了的事情,所以我竟懂得囤货了,去叫了一卡车的白报纸回来,姑姑说我发了疯,堆了满房间的白报纸,睡在上头,睡梦里也笑着。

其实囤积货物也不是第一次,去年有个朋友预期上海的舶来衣料子,会像西洋电影一样,不容易有了,近年老没有销路的乔其绒,不久一定要入时的。于是我省下几百元,买了一块,今年看见店面上出现,就把它拿出来寄售在店里,但是每次经过那个店,往里头看一看,又希望它卖不掉,仍然可以自己拥有。

上回你从借书还书,也可以说到人世,这次,我从囤货出货,竟也稍稍悟到别的。我想过,你将来,就只是我这里来来去去亦可以——

爱玲

对照张爱玲的回信来看,不难发现,胡兰成的信雅,张爱玲的信俗。前者的信是理想化、文学化的,而后者的信生活气息浓郁,亦更加日常。胡兰成的信只知抒情,尽写自己如何喜悦,不见半句对张爱玲嘘寒问暖的话,更不要说关心她的生活近况了;倒是张爱玲的信,不抒情,只写事,细细碎碎,填满信纸的却都是真正的情深意切,至言及藉由囤货,悟到爱恨无常之理,“来来去去亦可以”,虽语有无奈感伤,似料到结局一样,但却更显出她毫不计较的至情至义来。如此一番比较,胡兰成的信就显得造作和局促了,其人之自私根苗、自我作风,隐可窥见一二。

三、只盼同舟永安度

爱玲看看胡兰成,先拿起桌上的笔,眼底有无尽的温柔,写下:

胡兰成与张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妇——

写完把笔头掉转过去给胡兰成,他却接着写:

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签订终身”者,私定之意,既没有亲朋好友作证,更无法律手续做保。但是她不在乎,他懂得她,他欢喜她,这就够了。她是真的爱上他了,以致宁愿“低到尘埃里”,为他开出一朵灿烂的花。那么缺乏安全感的张爱玲,却心甘情愿委身于毫无安全保障的婚姻,且还是和胡兰成那样有妻室孩子的老大男人,爱胡兰成之深,可以想见。

新婚燕尔,缠绵缱倦,真个成了“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兰成:

收到你的信总像又捡回一点宝物似的,知道你在武汉平安,对我来说多么重要。你说,躲过两百多架飞机的大空袭,我除了心惊地想到港战之外,真恨不得赶到你身边,替你挡挡也好。

你说武汉的空袭在十二月初渐来渐密,差不多上海也是,不过仍然歌舞升平些,上海人有一种慢条斯理的有恃无恐,总认为那些飞机不会炸烂上海最繁华的心脏,因为炸烂了,将来对胜利的谁都没有好处。开始防空灯火管制了,我同姑姑在房里拿黑布,用包香烟的锡纸做灯罩,因需爬上桌子去遮好,就一面说:“我轻轻挂起我的镜,静静点上我的灯。”姑姑听着大笑,这样冒渎沈启无的诗真不应该,但是对于世界上最神圣的东西,也不妨开个小玩笑。

《倾城之恋》舞台剧的成功超过我的想象之外,连续演了八十场,许多人写戏评,我是但凡人家说我好,说得不对我也高兴,看着演员念着“死生契阔”,心底想的总是你。

《流言》也顺利出版,内中收入三十篇散文,市面上反应几乎和《传奇》一样好,顺带寄给你。内中有张大一点的照片是今年夏天摄影师拍的,那时候貘黛在旁边导演(炎樱从阿部教授那里知道,日本有一种吃梦的兽叫“貘”,“黛”是因为黑,加起来刚好是她的姓,所以今年不叫她炎樱了,得叫她貘黛),露出一些肩骨,颈子上的项链是貘黛的。其他都是秋冬之际新拍,那件清装大袄就是用你给我的钱去做的,现在拍成照片放在书里面,连书都带着你的气息了。另外附一张照片是书里面没有,也是夏天同一组拍的照片,上面的草帽是貘黛妹妹的,这几张我都得意。

你什么时候会回上海?知道不该这么问,仿佛催你回来似的,却还是忍不住想念。

你的爱玲

张爱玲的信一如既往地琐琐碎碎,大约处于恋爱蜜月期的女孩子都会不厌其烦地向爱人讲述这些生活细事吧,其小女儿可怜可爱之态,活如脱兔。但她不知道的是,当她想着奔到武汉去为他挡子弹之际,胡兰成恐早已和汉阳医院的护士小周耳鬓厮磨鱼水之欢了。

爱玲:

前次信里说了许多沈启无令人不喜之处,我服善爱才,却每被鬼神戏弄,读了你的信只觉得非常好。汉阳衙门的人为我们在县立医院清出楼下两间大房,我与永吉启无龙涾四人同住。每日渡汉水去大楚报,早出晚归。汉阳医院有女护士六七人,除护士长是山东籍,余皆本地人,我们初来是客,开了个茶会请请护士小姐们,就在我房里。

关永吉找到了一个爱人王小姐,也当看护,但在汉口一家教会医院,这王小姐惯会装模作样,乔张乔致,面对面立近男人跟前,眼睛大大的,眼珠子乌黑,可以定定的看你,痴痴迷迷一往情深,好像立刻就要气绝。永吉浑身都是学来的夸张东西,与她正好相配。

一晚大伙在医院后门口江边上看对岸武昌空袭,我们与护士小姐们都立在星月水光里,正说话着,武昌已经起火,飞机在云端几次掠过江边这里来,又转到对岸去,汉口汉阳亦灯光全灭,才有人玩笑说:“莫说话,莫给飞机听见了!”一语未了,武昌又投下炸弹,爆声沿江水的波浪直滚到这边大堤下,像一连串霹雳。

年关已近,汉口又有大轰炸,我去看了被炸一带的断砖颓垣,不见行人,冬天月亮夜,一年又尽,月亮无声自圆缺。你在上海自应珍重,我在汉水江边亦不心惊,大约二三月可望回上海一趟。与姑姑、貘黛问好。

兰成

胡兰成这封信,已没了前信的喜悦和温柔,故不再抒情,只匆促记事,语气也显得急迫,像是马上要火烧眉毛似的,当为应付之作。大概此时,一班貌美年轻的护士围在身边,更有心甚喜爱的小周侧身左右,早已忘张爱玲于九霄云外了。婚后,张爱玲写信给胡兰成,落款已从“爱玲”改为“你的爱玲”,温存深爱之至,似以为可托付终身了,但胡兰成的信,却没有改落款为“你的兰成”,正和其做人之风格相一致。

胡兰成其人,爱有新欢,对张爱玲亦不隐瞒,比如和汉阳医院小周之事,也在数封信中道知张爱玲,其谓之曰坦荡磊落,张爱玲应能体解其人性向如此,予以宽容,但似他这种坦荡,虽有“宁做真小人,不做伪君子”之勇气,却丝毫谈不上磊落。此皆因为,一者,真正的磊落者,不是不加隐瞒,而是根本不做可隐瞒之事;二者,胡兰成此一推心置腹,却是把爱情伤痛悉数转移到张爱玲身上了,使张爱玲心有累痛,口不能言。既言之,不但显出张爱玲身为女人的独占与小气来,而且也有违所谓“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的宽容之心。胡兰成设的这个局,已经从本质上抹杀了张爱玲的话语权,否定了她吃醋争风的合理性,乃至独占他一人为夫的自然权利,可谓狠辣。不过,张爱玲知其何许人也而愿认可、接受胡兰成之爱情规则,仍然不计风险赴此爱情游戏,也只能让人徒叹奈何了。此即是所谓“懂得”的代价和后果。

爱玲:

这次逃亡,承领斯家许多情,斯伯母待我如子侄,吩咐颂德定要帮助我。斯颂德是我蕙兰中学的同学,带我到处躲藏,斯君的庶母范先生尤其热心,她是女性的极致,却没有一点女娘气,范先生在斯家的地位虽是妾,却与斯伯母如宾如友,同事一夫。后来她愿意带我去她温州娘家躲一阵子,斯君丈人姓朱,亦在温州,我们到了温州,即先住在斯君丈人家,再慢慢寻访范先生娘家,我只说是斯君的表兄,改名为张嘉仪。

温州话很难懂,吃食多海鲜,温州人烹调不讲究火候,小菜多是冷的,好像是供神之后冷饭冷小菜,唯有一大碗芥菜现炒热吃,所以特别动人。在朱家月余,寻着了范先生娘家,就在窦妇桥徐家台门里一间侧屋居住,只剩范先生的老母一人,现在我与范先生已经搬过去与外婆同住,给你写信,就在这间侧屋里,算是初初安定了。

匆匆之间,邮简不便,勿念!

兰成

这时候的胡兰成,抗战胜利,汉奸事发在逃,业已攀上范秀美了。信中说范秀美是“女性的极致,却没有一点女娘气”,似夸范秀美,实是警惕打压张爱玲,用意显在堵张爱玲嫉妒之口。至于说范秀美为妾却能安于和正室斯伯母同事一夫,乃暗示张爱玲应有范秀美之度量,不必要为胡兰成花开数度而计较。最后更大言不惭地告诉张爱玲,其已和范秀美同居,厚颜无耻如此,古今未见。

兰成:

那天船将开时,你回岸上去,我一人在雨中撑伞船弦边,对着滔滔黄浪,伫立涕泣良久——

路过诸暨斯宅,他们祠堂正上演嵊县戏,斯君太太招呼我看,戏台下那么多乡下人,他们坐着站着或往来走动,好像他们的人是不占地方的,如同数学的线,只有长而无阔度与厚度。怎么能够这样婉顺,又这样逍遥!一台戏结束,他们纷纷起来招呼,有些妇人也跟着他们的儿女叫唤“林伯伯”、“水根嫂”、“三新哥”,又笑吟吟的,那大家庭的热闹实感,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回到上海,又想着你没有钱用,我怎么都要节省,想办法寄钱给你,今托斯君带去。既知道你在那边的生活程度了,我心里也有个打算,这封短简写得匆忙,因斯君来上海,才得消息,他又要离开。我在上海生活很好,不要忧念,你自己要保重。代向范先生问好。

爱玲

此是张爱玲不远千里探望过胡兰成后,回到上海写给他的信。信中确是没有流露任何嫉恨争风之心,还大度地代问范秀美好。感感念念的是怕胡兰成吃苦,想着要节省用度,把钱寄给胡兰成。后来,张爱玲《不了情》卖座上海,街巷一空,所得三十万稿酬,全数寄给了胡兰成。张爱玲之隐忍大度,错爱胡兰成之深切,亦古今未见也。

此信落款,又改回了“爱玲”,不再是“你的爱玲”了,张爱玲失望之情,虽未明表,但显而可见,此便埋下了后来果决和胡兰成分手的因子。

爱玲:

前次托斯君带字条给你,行政公署专员的突击检查,惊骇得我们又搬回诸暨斯宅,看到你请斯君带来的外国香烟及安全剃刀片,使我想起你在上海如何与众人过着战后的新日子,你疼惜我在乡下,香烟我吸了,但刀片却舍不得用,小小的一包,一点也不去拆动封纸,只把它放在箱子底,如同放在我心里。斯家岁月安静,斯伯母与范先生都对我很好,目前逐日写点文章,且做文字修行。

兰成

又是一个“岁月安静”,只可惜,此一“安静”,已与张爱玲无甚关系了,而“且做文字修行”的胡兰成,终究没有修成一个磊落的男人。胡兰成清嘉柔媚、风流雅然的文字,不过是无骨无髓亦无格、徒有其表的人生装饰而已。古人常说的文如其人,在他身上真是得到了绝佳的印证。

四、不想人间多遗恨

兰成:

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不喜欢我的了。这次的决心,我是经过一年半的长时间考虑的,彼时惟以小吉故,不欲增加你的困难。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信来,我亦是不看的了。

爱玲

这段不该发生的爱情,终于要结束了。彻底看透一个人之后,脱离了,撒手了,未尝不是一种干净,或许,这才是真正的“懂得”和“安好”。只可叹几占尽民国之才的张爱玲,于文字里通达人情世故如数家常,似早已看穿这红尘男女的恩爱游戏,一旦落到自家身上,却仍不免纠缠不休,搞得遍体臭烘烘,一生难得安静。大概骨子里,她亦是个不折不扣的小女子,缺乏爱,更缺少安全感。纵使处于时尚前卫、个性解放领全国风气之先的上海滩,可以肆意到不顾男女平等之权、家族亲朋与海派文人之一片詈骂而爱极胡兰成,但却仍脱不了内在里那一股脆弱和惶恐。其后,迁家美国,低嫁年长她三十岁的美国人Fred,为其翻身搓澡,把盆理尿,生涯不堪如此,定是三四十年代大红大紫桀骜不驯的张爱玲所意想不到的吧。

兰成:

你的信和书都收到了,非常感谢。我不想写信,请你原谅。我因为实在无法找到你的旧著作参考,所以冒失地向你借,如果使你误会,我是真的觉得抱歉。

《今生今世》下卷出版的时候,你若是不感到不快,请寄一本给我。我在这里预先道谢,不另写信了。

爱玲

张爱玲移居美国之后,研究《红楼梦》,恰需参考胡兰成某一资料,写信与他,不料胡兰成以为旧情复燃可能,遂去信无数,作亲昵温柔状,轻浮老态活现。当此之时,张爱玲热风卷海内外,胡兰成自觉有利可图,不但早已在《今生今世》里尽写与张爱玲的那一段情缘,更想借张爱玲之名自增身价。做人至此,亦足可悲可叹。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